觸樂怪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新一期 " 怪話 ",小羅開了天窗(圖 / 小羅)
我日常使用的手機有兩部,一部承擔了絕大多數通話、工作、購物、娛樂功能,是毋庸置疑的 " 主力機 ";另一部其實不能完全算是 " 手機 ",因爲我沒給它插 Sim 卡,安裝的應用隻有浏覽器和幾個閱讀軟件,算是 " 讀書機 ",休閑時間,我會用它看看電子書,追追網文,刷刷同人論壇。
除了使用範圍,這兩部手機還有一個明顯的差異:主力機就是市面上常見的智能手機,讀書機則是一款墨水屏手機——顧名思義,墨水屏就是使用了電子墨水技術的屏幕,具體原理網上可以查到,我就不詳述了,總之,從外在表現來看,它是一種模拟真實紙張的屏幕,非常适合閱讀。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最熟悉的墨水屏設備正是各種閱讀器,比如 Kindle。國内也有不少生産電子閱讀器的廠商,産品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接。在向消費者宣傳時,這些閱讀器除了能 " 讓人不受打擾、專心閱讀 " 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賣點是 " 護眼 ",因爲墨水屏本身不發光,背光也是打在屏幕上再反射進人眼,不像其他手機、平闆那樣把屏幕發的光直接射進使用者的眼睛。
如果隻讀已經下載到本地的書,Kindle 其實還能用(保護套是一個朋友手工制作的)
坦白地說,我就是爲了護眼功能,才會額外買下這些墨水屏設備的。先是 Kindle,哪怕它一直被吐槽 " 蓋泡面 ",但直到現在,它的屏幕仍然是看起來最舒服的。當然,這種舒服的代價就是使用體驗一塌糊塗——名義上,Kindle 支持不少種電子書格式,但假如你想把自己的書發送到它那兒,就非常麻煩,大大影響閱讀積極性。後來,Kindle 退出中國市場,我也就棄用了它,僅僅在手機裏保留了個 App,以資懷念。
但書是要讀的,眼也是要護的。在朋友推薦之下,我買了一款墨水屏手機。對于我來說,它隻要能和 Kindle 一樣,能讀書,續航時間别太短就可以了。然而實際上,從開始了解墨水屏手機,到最終确定買某個型号,我才發現有許多人一直在試圖讓墨水屏成爲真正能夠滿足 " 主力機 " 需求的手機。
我目前用來讀書的墨水屏手機
比如,一些型号的墨水屏手機有着彩色屏幕(看上去和彩色印刷的報紙效果很相似)。又如,廠商會采用種種手段讓手機在播視頻、玩遊戲時看上去盡量不那麽卡頓——一些測評博主甚至會試圖用墨水屏手機運行《原神》。不僅如此,墨水屏還能做成顯示器,同樣宣傳 " 護眼 "。我曾經動過 " 買一個專門用來工作 " 的念頭,但這個念頭在看到售價的第一眼就煙消雲散了。
當然,實話實說,廠商們的努力雖然可敬,在我看來效果卻很一般,畢竟出于墨水屏本身的技術限制,看視頻已經非常艱難,玩遊戲就堪稱雙重折磨了。而墨水屏顯示器更是完全無法作爲主要設備來使用,除非你的電腦僅僅用來做基礎文字工作,哪怕對圖形、視頻等等方面要求稍高一點,它就難堪重負。
墨水屏顯示器的價格讓我望而卻步
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也不禁回想起,自己對于 " 護眼 " 的需求到底是不是個僞命題。墨水屏能從技術上讓眼睛的壓力更小,這一點我倒是不懷疑,但問題在于,我用 Kindle 和墨水屏手機看書的場合大多是在床上躺着,而 " 躺着看東西 " 對眼睛的損害也不小;除了看書,我平時用平闆看視頻、玩手機遊戲的頻率也很高(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爲了工作),墨水屏對這些事兒顯然沒什麽幫助。
再誇張一點說,我的近視也不是智能手機造成的,反而在用了這麽長時間智能手機之後,近視度數并沒有特别明顯的提升。從這個角度看,墨水屏設備到底是真護眼,還是給自己一些心理安慰,又或是它促使我改變了一些生活習慣、進而覺得 " 變得健康了 ",還不好說。
與墨水屏護眼類似,有些時候,我會覺得許多關于 " 健康 " 的需求,其實是人爲創造的。不論是一段時間之前的保溫杯泡枸杞、大廠員工的免費健身房,還是各種健康食品、便攜按摩儀,乃至社交平台上大量 " 馬了不做 " 的養生小竅門,都是這樣。
我并不是說它們有什麽問題,追求健康對于每個人都很重要,然而我們也都知道,最有益于健康的其實是更好的生活方式——不那麽 " 卷 " 的工作、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心情。如果難以做到這些,所謂的 " 健康 " 設備們就會顯得有些尴尬,也有些苦中作樂:我們改變不了别的,隻能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