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秋香在尋思一個問題哈,想了解下大家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不喜歡日系車的?
因爲從最近日系車在國内市場暴跌的情況來看,這曾經 " 一車傳三代,人走車還在 " 的神話,似乎要落幕了啊!
你看過去的半年,在中國車市進一步回暖的情況下,日系三巨頭竟然還遭遇滑鐵盧。其實也不止這半年,也不止它們三家,在 2020 年的市場份額達到最高的 23.1% 之後,日系車國内市場的占比就開始一路下滑了,21 年隻剩下 20.6%,22 年隻有 17.8%,再看今年一季度,15.5%!照這樣下去,跌破 10% 也是近五年的事了吧?!
要知道當年日本汽車在中國市場那是風光無限!你要買一輛本田思域,不僅要加價 3000,還要排隊 2 個月;雅閣更離譜,加價 5 萬都不一定買到;還有豐田的漢蘭達,巅峰時期占據中國 SUV 的半壁江山。其他日系車也一樣,賣一輛火一輛,就算加價也有人搶破頭。
當年,不少中國車企就是靠着模仿日本車養活了自己。與本田 CR-V 車型外觀極其相似的雙環來寶 S-RV,在 2004 年巅峰時期賣出 1.2 萬輛;衆泰模仿豐田大發特銳開門紅爆賣 1.1 萬輛;連吉利的李書福都公開承認吉利要向豐田學習。
因爲當時日本車是真的好用!價格低,油耗低,故障低,誰不愛呢?!
這風光了十幾年,攢了這麽多好口碑,到現在怎麽就賣不動了呢?秋香總結了三個原因,大家有其他看法也可以探讨下哈。
首先第一點,經濟耐用省油已經不是優勢了。論省油你沒法和電車比,經濟耐用又幹不過 " 性價比之王 " 比亞迪。
第二呢就是質量方面。咱國産車這些年可是突飛猛進,平均質量和外國車差距那是越來越小。在性能和配置方面,10 多萬的車咱能給你整出 50 萬的豪華感。反觀日系車,一套動力用了十年八年,就主打一個歲月靜好。
第三個原因就是轉型新能源。人家日本老大哥一開始可是看不上新能源的,這眼瞅着着比亞迪轉型純電車,蔚小理紛紛崛起,也開始電動轉型。豐田更是喊話在 2023 年的銷量中,新能源車要占到 75%。就目前來看,貌似連水花都沒掀起。有多少朋友知道他們推出了電動車的?
就是在日系車漸漸走下神壇的這些年,咱國産車可是在全力沖刺。不僅産品端在崛起,汽車出口也在邁上新的台階。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出口數量達到 99.4 萬輛,這是我們首次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一。按照這個趨勢,今年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大概率不是問題。
我們現在能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一的汽車出口大國,主要還是自身實力強大。這些年,我國自主品牌在不斷發展壯大,你看比亞迪都把車賣到日本的主陣地了,還高調喊出 2025 年要在日本開設 100 家電動車汽車門店。這沒點實力都不敢在人家眼皮底下搶蛋糕。
再加上國際市場的需求也比較旺盛。近些年俄羅斯因爲受西方制裁,大量合資車企關閉,這也給了我們填補市場空缺的機會,目前中國品牌已經占了當地超四成的市場份額了。
其實讓秋香更欣慰的不隻是汽車出口量在增長,中國汽車出口均價也在實現同步增長,從 18 年到 22 年短短四年時間就上漲了 6000 美元,達到了 1.89 萬美元。這 " 量價齊升 " 的态勢不就是咱 " 中國制造 " 地位提升的證明嘛。
但有一說一哈,我們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還是不夠的,在國外品牌眼裏我們隻是一個具有産業鏈優勢的工廠而已。要提升中國車企的國際競争力,我們并不能止步于 " 産品出海 ",而是要向 " 制造出海 " 邁進。
當然啦,從超越德國成爲世界第二,到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一,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速度,所以在 " 制造出海 " 方面,秋香也絕對是有信心的。雖然說這條路估計不太好走,但咱中國車企向來都是能打硬仗的啊!我們從不懼怕競争,我們隻要公平競争!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添加秋香微信
加入【伯虎财經視頻号】粉絲群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