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人們久違地迎來了一個大小屏都算熱鬧的暑期檔。
從《消失的她》到《封神》《孤注一擲》,從 " 孟宴臣 " 到《長相思》,爆款形态各異,有人服氣、有人不服氣。幾乎沒有哪個話題作品獲得了能統一七成以上意見的好口碑,但又無一例外地說明一個問題:即眼下所比拼的已經不止是内容基本功,更是對用戶心理的精準洞察、對媒介環境的及時把握。功夫在戲外,字面意義上的。
例如,複盤電影《封神》與網劇《長相思》的爆款之路,會發現它們或是有心、或是無意之間,都借助了 101 系選秀的某些元素來激活讨論、放大聲量、調動用戶深度參與甚至成爲 " 數據女工 ",從而實現了對同期作品的彎道超車。
又一個沒有選秀的暑假裏,人們獲得了選秀的影視新變種,在大制作電影的素人訓練營裏、在一女 N 男的古偶劇裏,PICK 得不亦樂乎。影視作品越來越不像一個封閉完整的體系,而是一個開放世界、一個流量入口。它可能樓盤爛尾、可能斷壁殘垣,但這不正是讓你來添磚加瓦的機會嗎?
2023 年商業圈有個說法,說是所有生意都可以用彩票加持一下,比如彩票 + 奶茶、彩票 + 漢堡,以使消費者獲得高性價比的随機快樂。或許娛樂内容也都可以用選秀邏輯加持一下,主打一個自助體驗、深度參與。能不能選美不好說,但衆所周知——選秀濾鏡是真的很能遮醜。
《封神》:群像養成,自助選秀
自打《封神》開了竅," 封神 101" 便頻頻現于各大平台的熱搜與 tag 中。它與 101 系選秀的相似之處,可遠不止人海戰術與男色攻勢。
選秀爲何令人上頭?抛開互聯網賦予的多種互動玩法不談,它作爲内容也擁有很強的可看性。選秀發展到後期,特别是在 101 模式的催化之下,已經越來越偏向真人秀,而非幹巴巴的才藝比拼。舞台下個人的選擇、成長與蛻變,人與人之間的競争、合作與交往,都是選秀的看點所在,也是真正産生話題、引發共情的地方。
可以說,選秀提供了一個構建群像的理想公式:水準參差、性格各異的選手,高強度的訓練與演出,搞心态的賽制,以及與世隔絕的營盤。
它的應用範圍非常廣。主體不僅可以是愛豆,也可以是 rapper(《說唱新世代》)或熟齡藝人(《乘風破浪的姐姐》)。除了比唱跳,還可以比演技(《演技派》)、比種地(《種地吧》)。在網文裏,選秀文也是娛樂圈文的一大分支,隻要作者筆力夠,虛拟選秀照樣能令讀者真情實感。
《封神》盡管是在熱錢時代啓動的,但三部連拍的漫長周期與大量騎射作戰的情節天然排除掉了流量明星這一選項,讓他們隻得選拔與培訓素人演員出演。這些過程作爲該片 " 工業化創舉 " 的一部分,留下了大量影像記錄,并在電影上映後很快挑動了網友的敏感神經。
但這還不是全部。
事實上,正如之前廣爲诟病的,《封神》的宣發與當下年輕人需求經常存在錯位。上映前後,官方物料主要強調的還是電影創制環節的匠心、劇組的工業化與前瞻性。對年輕主演們則隻是泛泛稱贊他們的刻苦與堅持,而不會像真人秀一樣爲每個人挖掘性格點、提煉故事線。
是經驗豐富的年輕網友通過到主創的社交平台與個人采訪中 " 撿垃圾 ",在路演與直播中踴躍提問,以及大膽 " 造謠 " 補齊了這一環。換句話說,經過幾年 101 系選秀的洗禮,如今人人皆秀導。誰是少年成長、誰是兄弟情深、誰是選秀皇族,都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陳牧馳曾在采訪中提到自己海選時的才藝表演是軍體拳。看到大家又哭又笑的,他還以爲是進了傳銷組織。沒過多久,官方紀錄片中又出現了表演老師劉天池測試于适爆發力的畫面。
三點加起來,就衍生出了 " 退伍老兵打了一套軍體拳震懾‘傳銷組織’,想不到在地上哭喊‘放我出去’的竟是未來的對手演員 " 這樣一個沙雕段子。不見得符合事實,但群衆聯想創作的傳播性絕對要強過三個孤立片段。
總而言之,《封神》人物衆多、關系複雜,本身已經踩中了男性群像的财富密碼。戲外又買一送一,類似選秀的集結呈現與消費方式,将演員們勾勒出另外一套群像。
相比電影中沉重又缺乏共鳴的弑父主題,《封神》戲外的少年成長、革命友誼、素人勇闖娛樂圈都更具娛樂性與普世性,讓觀衆感受到養成的快樂與團魂的存在。
更妙的是,由于當初本就是結合各人的經曆與個性選角,觀衆對演員的剖析與喜愛最終又會呼應角色、反哺 IP。對于第二三部蓄勢待發的《封神》來說,IP 長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而從眼前的效果來講,特殊的前期籌備令《封神》擁有了遠超其他電影的物料攻勢。得益于短視頻以及近期下場提供直播助力的 " 六公主 ",路演也做出了團綜的效果,讓粉絲熱情與影片熱度超長續航,上映近一個月,依然不斷有新梗抛出。
《長相思》:雄競買股,重啓 101
如果說《封神》體現的是選秀的内容價值,《長相思》體現的就是選秀中一系列打投玩法的魔力。
對于下遊消費者來說,打投是一種與内容互動的方式,給人以一種參與選手成長、左右選手命運的錯覺,打投過程中與其他家的競争角力也能激發人的勝負欲。而對于平台與贊助商來說,打投是一種高效的催氪方式。
正如我們後來看到的,這種催氪最終釀成了倒奶醜聞,導緻選秀被叫停,秀粉流離失所。哪想到 2023 年,《長相思》這部 " 雄競劇 " 帶領大家重溫了一下舊夢。
該劇改編自桐華同名小說,講述了流落大荒的皓翎王姬小夭(楊紫飾)曆經百年颠沛之苦,在清水鎮成爲懸壺爲生的玟小六,機緣之下與玱玹(張晚意飾)、塗山璟(鄧爲飾)、相柳(檀健次飾)、阿念(代露娃飾)、赤水豐隆(王弘毅飾)等人上演了一場關于親情、愛情、友情的糾葛故事。簡單說,就是一女四男。
一女多男在女頻瑪麗蘇時代并不少見。隻不過内娛有一段時間厭棄三角戀、推崇甜寵 1V1,以至于當它在 2023 年回歸時,竟又成了個稀罕物。
配合 " 雄競 " 概念,播放平台騰訊視頻在站内推出了三個榜單:修羅場、角色牆與罰站牆,概念分别是:爲贊成的 CP 投票、爲喜愛的角色投票,以及處刑做出不讨喜行爲的角色。
《長相思》開播以來," 罰站牆 " 被熱議最多。不過這一榜單純屬整活兒,前兩者才是打投的真刀真槍。
首先是投票道具需要通過發彈幕、發帖獲取,或者通過充值解鎖勳章加碼。其次,CP 榜關系着獨家雙人花絮的解鎖,角色榜關系着點亮勳章的順序和有無實體勳章。而除了同劇比拼,還有一個站内總榜。
不止站内,站外索性也将 101 進行到底。上周末的更新中," 梅林虐殺 " 名場面的呈現令許多觀衆失望,于是片方與主演楊紫放出素材,邀請剪刀手進行改造,反手送了一頂 " 全民制作人 " 的高帽子給觀衆。
當然,要搞打投玩法,也得有内容做基礎。古偶最忌毫無聲量," 雄競 " 則确保了《長相思》絕不會陷入這一境地。
一方面,1V1 是甜的,三角戀是虐的,多人修羅場則偶爾會産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喜感," 雄競 " 爲《長相思》增添了造梗玩梗的空間。
例如 " 盲人表哥玱玹 "(相柳與塗山璟已經展開攻勢了,他還沒認出玟小六就是妹妹)、" 榜一大哥豐隆 "(明明是第 4 位選手,放的煙花卻成就了夭璟接吻的浪漫氣氛),還有幾位男主對彼此的潛台詞等等。
另一方面,1VN 讓觀衆的 " 派系 " 更爲豐富:夭璟黨、夭柳黨、夭玹黨、夭豐黨,all 夭黨與小夭獨美黨,還有各個男性角色的唯粉等等。
劇方将 " 雄競 " 擺在明面上,也是擺明了告訴觀衆此官配并非彼官配,沒有那麽權威,大家盡可暢所欲言。而不管是義正言辭的感情分析,不甚正經的雄競玩梗,還是激動破防的對家互撕,最終都會轉化爲劇集的熱度數據。
可惜我國劇集主打一個先審後播,無法像乙遊那樣永遠在各男主之間探索,也不能像買股文那樣最後才揭曉答案,更别說像 NP 文那樣 " 成年人全都要 "。
《長相思》剛播出時,大家就已經知道女主的歸宿。盡管該劇努力端水,張晚意、鄧爲、檀健次一個獲得了男一号,一個獲得了 HE,一個獲得了人氣 TOP 的角色,播至現在還是不免有許多争端。就像選秀通常會 " 抓皇族 " 一樣,很多觀衆認爲,爲了捧人、或者爲了使官配顯得合理,玱玹與相柳都遭遇了削弱與删減。說是 " 雄競 ",還是存在操控的痕迹,并非公平競争呢。
正片的日子,更好過還是更難過了?
在如今的媒介環境下,内容已經不止是一部作品或是一件商品,更是一段體驗的入口。像《封神》或《長相思》這樣,明明入的是影視坑、卻被附贈了一次搞選秀的體驗,正是這一趨勢的結果。
當戲外物料的消費、嗑 CP 與掐 CP 等社交行爲成爲追劇的固定環節,上遊終于醒悟過來,不再讓媒體、中短視頻等中間商賺差價,而是主動推出紀錄片或者劇集團綜,用花式運營将 CP 粉留在站内。
在此情況下,比較反思性的推論是正片可以靠周邊内容帶飛,熱度可以靠挑動話題或者由劇粉分擔,把所有人變成另一種意義上的數據女工。創作上有些偷懶、有些瑕疵,也就不怕了,影視運營水平和可操作空間邁上了新台階。
但僅從這個暑期檔看的話,也有一些相反的積極迹象。《我的人間煙火》正片不夠出色就直接被踢下桌,兇猛的二創并未轉化爲正片的收視、形成過往我們熟悉的 " 爛片效應 "。《封神》與《長相思》起碼在某一個階段就是很純粹地在進行内容創作。
《長相思》前邊用了大量筆墨去鋪墊前情、刻畫人物,并且尊重人性的複雜,不因爲迎合觀衆與正确就刻意美化,所以前期各家 CP 粉都是有理有據,有來有往。甚至還有類似于團粉的存在,欣賞所有人、憐憫所有人。
《封神》也是因爲正片得到認可,人們才會将 " 質子 " 們奉爲男團,對他們的培養過程與戲外關系感興趣,認爲他們的訓練與塑身是有效的,不然物料就算被包裝得再好,大概就是普通撲街演技綜藝的水平吧。
相較于電影圈還有些後知後覺、更像是被觀衆推着走,劇綜聯動是各大視頻網站這兩年着力探索的方向。但隻是找一堆演員唠嗑做遊戲,顯然還未得流量工業這幾年探索的精髓。如何将選秀綜藝培養不易的遊戲套路和群衆基礎 " 廢物利用 ",硬糖君琢磨着,要不咱拍個選秀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