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戰史堂 Author 戰史堂
在國土防空戰中,我國航空兵在飛機性能不如敵人的情況下,紮實訓練,敢打敢拼,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戰例。其中台海最後一次空戰就是在性能劣勢情況下,反殺敵人,至今對面都不願承認失敗,甚至無恥地鼓吹 "2:0" 大勝。
故事從頭講起,1967 年 1 月 13 号中午時分,一架國民黨空軍的 RF-104G 匆匆從台中清泉崗基地起飛,經過一番迷惑性操作後,飛機在澎湖島上空突然右轉,朝廈門方向飛去。

▲清泉崗基地,門口正是一架 TF-104B 教練機。
飛行員是第 12 偵察中隊的宋俊華中校,這是他當天的第二次任務。早上的偵察效果并不好,因此他還得再跑一趟。
RF-104 是基于 F-104 戰鬥機改裝而來,最大速度達到了兩馬赫,因此國民黨飛行員采取低空進入,急速爬升,高空高速偵察的戰術。
出海後的宋俊華中校一直保持着 200 米的高低空飛行,在他身後是 4 架護航的 F-104G 戰鬥機。
護航機來自第三聯隊,飛行員分别是帶隊長機蕭亞民中校和僚機胡世霖上尉、長機楊敬宗少校和僚機石貝波上尉。石貝波上尉的飛機由于出了點故障,晚了一分鍾起飛,落在後面。

▲國民黨空軍 4 架 F-104 戰鬥機,注意第二架 4344 号機,石貝波上尉的座機正好是 4344 号。
12 點 40 分左右,護航機越過了所謂的海峽中線。4 架 F-104G 飛到了中高空,以吸引我軍雷達的注意,掩護低空的 RF-104G。
我軍早已獲得情報,及時進行了作戰部署。12 點 45 分,駐紮在漳州的空 24 師 70 團出動了兩批 8 架殲 -6 實施攔截。第一批飛行員是帶隊長機喬田福和僚機葉木佑、長機胡壽根和僚機陳國良。

▲我軍的殲 -6 戰鬥機,注意當時機身上的标語 " 爲人民服務 " 和翼刀上的 " 毛主席萬歲 "。
4 架殲 -6 起飛後,在地面的引導下爬升到 9000 米高度,在安溪、長泰空域待命。12 點 53 分,我軍雷達發現了 4 架護航的 F-104G 戰鬥機,正直奔廈門飛來。3 分鍾後又發現了低空的 RF-104G,位于漳州東南 145 公裏。
宋俊華中校見時機差不多了,便開始急速爬升,到 12 點 59 分時,已經爬升到一萬米高度,速度達到了 1.5 馬赫,位于金門東南約 30 公裏處。4 架護航的 F-104G 在其後方約 100 公裏處。

▲敵 RF-104 飛行軌迹。
眼見敵人就要進入偵察區域,13 點 02 分,地面指揮所命令:" 投副油箱,開加力!",4 架殲 -6 戰鬥機立即轉向朝 RF-104G 飛去。
國民黨位于金門雷達站發現了我軍的動向,立即通知了宋俊華。宋俊華心裏雖然有些擔心,但他知道殲 -6 速度沒有 RF-104G 快,速度就是最好的護身符。于是他爬升到了 11000 米高度,加速到了兩馬赫,高速掠過了廈門上空。
我軍的帶隊長機喬田福回憶道:" 由于雲層遮擋,我們一開始沒有發現敵機,直接交彙過去了。當我們在地面引導下轉回來,已經落後了,敵機的速度比我們快,再也趕不上了。"

▲地勤戰士們正在給殲 -6 裝炮彈,30mm 機炮威力巨大,打中數發即可擊落敵機。
宋俊華發現前來攔截的殲 -6 後,也被吓得不輕,此前就有不少被擊落。他大聲呼救:" 發現共機,請求支援!" 然後頭也不回地經同安、安溪右轉後,在湄洲島上空飛出了大陸。
按說我軍的攔截任務失敗了,但好戲還沒有結束。13 點 04 分,4 架前來支援的 F-104G 已經飛到了晉江東南約 30 公裏處了,我軍指揮員決定攻擊敵護航隊,戰鬥一觸即發。
13 點 05 分,地面指揮所根據敵機的航迹推測,F-104G 在殲 -6 右側 30 度方向,距離 40 公裏。

▲殲 -6 三視圖。
F-104G 編隊在金門雷達站的引導下,早就爬升到了 13000 米的高空,占據了有利的位置。
長機蕭亞民中校透過雲層發現了兩架殲 -6,他興奮地按下了導彈發射鈕,但沒有任何反應,原來是出故障了。
僚機胡世霖上尉接替長機攻擊,估計小胡上尉心裏太激動了,竟然還沒等進入射程就發射了一枚 " 響尾蛇 " 導彈,自然是沒有任何結果。

▲ F-104G 空射導彈,當時的導彈命中率很低。
小胡上尉平時深入學習了《睜眼說瞎話從入門到精通》這門課程,在無線電裏大叫:" 我打下一架共機啦!"
敵我距離越來越近,我軍指揮作戰的副軍長徐登坤立即命令殲 -6 左轉到正東方向,準備迎敵。
然而地面導航員董福成在雷達上發現敵我距離僅 15 公裏了,如果左轉,正好把機尾暴露給了敵機。

▲ F-104G 三視圖。
更嚴峻的是,如果左轉," 響尾蛇 " 導彈很容易捕捉到尾噴管熱源,而且很快就進入導彈最大射程的 12 公裏範圍内,敵機進入射程就可以開火了。
董福成來不及請示,直接朝飛行員們喊道:" 不要左轉,右轉打斜對頭,動作要快!"4 架殲 -6 立即 70 度大坡度右轉,準備進行刺刀見紅的對頭攻擊。
掉隊的 F-104G 僚機飛行員石貝波上尉也急于表現,朝正在轉向的殲 -6 發射了一枚導彈。
由于沒有鎖定熱源,這枚導彈也沒有命中,但小石上尉也深入學習了《滿嘴跑火車的 100 種方法》,聲稱擊落了一架共機。

▲胡世霖(4347)、石貝波(4344)的座機。

▲宣稱 " 擊落 " 共機的胡世霖(右)、石貝波(左),實際上毛都沒打到。
胡壽根帶着僚機正在大坡度轉彎,完全沒有注意到敵人的舉動。他這麽回憶道:" 我不知道敵機發射了導彈,但當時我們正在急轉彎,導彈很難鎖定尾噴口,即使發射了,也不可能命中。"
胡壽根繼續說道:" 當我轉過來,就發現右側 6 公裏處有一架 F-104G,高度在 13000 米左右,正在快速接近。此時我的速度也有 1400km/h,我來不及改平,直接斜對頭沖向敵機。"
在長期的攔截作戰中,我軍飛行員針對速度不如敵機的情況,針對性地訓練了 " 負速度差攔截戰術 ",即斜對頭敵機前半球直接開炮攻擊,攻擊時使用固定瞄準環而不是活動跟蹤光環,飛行員預估提前量射擊。

▲空戰英雄胡壽根。

▲殲 -6 座艙圖。
胡壽根發現的那架 F-104G 正是敵人另一位長機楊敬宗少校,楊敬宗少校見對面一架殲 -6 朝他沖過來,馬上就要相撞了,下意識地向左推杆、蹬舵,正好把機腹暴露在了胡壽根面前。
面對機會,胡壽根沉着冷靜,在即将交彙的一瞬間,朝 600 米外的敵機三炮齊射,打出了 48 發 30mm 炮彈。其中一發擊中了座艙左側并爆炸,楊敬宗少校隻來得及大喊一聲:" 哎呀!" 便再也沒有了回音。

▲殲 -6 雙機編隊與敵機對頭,注意放下了減速闆。

▲我軍擊落一架 F-104 戰鬥機照相槍畫面。
失控的 F-104G 拖着黑煙,翻滾着下墜。後來陸軍高炮 64 師 611 團報告,敵機墜毀在崇武西浮山島附近海域,敵飛行員跳傘。
胡壽根向地面報告了情況後,爬升與戰友彙合,于 13 點 08 分開始返航。
此時敵人還沒意識到少了楊敬宗少校,其餘人也沒有占到什麽便宜,自認爲取得了 "2:0" 的大勝,便開心地返航了。直到後來報數時,遲遲聽不到楊敬宗的反應,這才知道他出事了。
1 月 14 号,我方漁民在崇武附近海面打撈到了楊敬宗的屍體,隻剩下了一條手臂和一條腿,極有可能是跳傘時被鋒利的機翼前緣切到了。


▲楊敬宗肖像和遺骸。
關于楊敬宗陣亡問題,對面一直不肯承認是被我軍擊落了,因爲他們不相信我軍能夠用落後的戰機,在電光火石間擊落先進的戰機。
然而在劣勢中進行針對性訓練,努力尋找戰機、準确把握戰機正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對岸唯武器論者是不能理解的。
擊落敵機的胡壽根和準确導航的董福成雙雙榮立個人一等功,漳州基地也召開了授獎大會,胡壽根還被譽爲 " 空中神炮手 ",得到了周恩來等領導人的接見。

▲空戰英雄胡壽根 2010 年照片,牆上還挂着他在戰機旁的照片。
這次空戰是台海最後一次空戰,在遭受打擊後,敵人的 RF-104 活動減少,到了 1968 年 6 月以後,敵人停止了對大陸沿海的高速戰術偵察活動。
最後推薦一本書《紅色帝國的米格銀燕—— MIG-17》,點擊下方公衆号名片關注 " 戰史堂 "。

(點擊上方名片關注本号!爲防止看不到本号推文,麻煩點個 " 贊 " 和 " 在看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