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電車通
2022 年,國内新能源汽車步入發展黃金期,多個造車新勢力實現月銷過萬,比亞迪成長爲行業銷冠。進入 2023 年後,消費者對于電動化的接受程度更高了,新能源汽車的整體銷量也越來越高,但許多車企卻沒有那麽開心。
轉眼間,2023 年已過去半年,相較于前五個月,6 月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格局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或許從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些格局。
比亞迪,還是那個王者
與普遍爲生存發愁的造車新勢力、轉型困難重重的老牌車企相比,比亞迪似乎不處于同一個世界。盡管前段時間比亞迪曝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被長城汽車舉報排放不達标,但這些完全沒有影響到比亞迪的銷量。
今年 6 月,比亞迪總銷量達到了 253046 輛,創造了曆史新高。或許正如餘承東所言,比亞迪已經确定可以成爲未來活下來的少數巨頭之一。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比亞迪今年總銷量達不到 400 萬輛,但實現年銷量 300 萬輛應該不難。對比去年全球車企銷量數據,在大盤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比亞迪今年幾乎可以說肯定能夠擠進全球銷量前十,超越寶馬集團和鈴木集團。
" 吉安長 " 老牌車企三巨頭,輝煌還在前方
燃油車時代,吉利、長安、長城合稱 " 自主品牌三巨頭 ",進入新能源時代後,這三家車企走了不同的路線。吉利新能源汽車并無确切數據,但其旗下的極氪汽車 6 月已達到 10620 輛,足見吉利的實力。
如今吉利旗下已有 8 個新能源品牌,其中極氪、幾何都有不錯的表現,銀河、領克新能源、吉利新能源發力後,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超過五十萬輛(去年總銷量爲 328727 輛)。
長安 6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爲 18268 輛,同比增長 33.12%,這個數量不算高,但也不低。2022 年長安自主品牌汽車銷量與比亞迪不相上下,但 2023 年比亞迪突飛猛進,長安汽車似乎要被甩在身後了。
爲了改變現狀,長安汽車已啓動香格裏拉計劃,将于 2025 年停止生産燃油車。對于長安汽車而言,這是非常冒險的一步,目前長安自主品牌燃油車年銷量仍有 150 萬輛以上,兩年時間全部轉型成新能源汽車,難度實在太大了。
估計長安汽車會先将燃油車轉換成插混、增程式汽車,未來再慢慢普及純電動。
在這三大老牌巨頭中,長城絕對是最熱衷新能源轉型的,魏牌、歐拉等新能源品牌均有極高的名氣,哈弗也完成了新能源轉型。值得一提的是,2022 年長城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如吉利和長安。
今年 6 月,長城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 26643 輛,同比增長 110%。除了歐拉、魏牌新能源汽車的回升,哈弗新能源也立下了大功,其中剛上市的哈弗枭龍 MAX 系列 6 月銷量爲 6098 輛。首個完整月能夠取得這麽好的成績,7 月四驅精英版上市後,銷量大概率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其實,相較于大多數造車新勢力,這幾家老牌車企的銷量領先不少,但除了長城積極營銷,吉利和長安的新能源産品熱度明顯不夠。哪怕是月銷過萬的極氪汽車,相較于其他造車新勢力,也顯得有些低調。
可能這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吧,老牌車企财力雄厚,長時間競争下去,先倒下的肯定是造車新勢力,他們完全不用擔心。
理想、埃安,新勢力雙秀再創輝煌
在銷量一片慘淡的造車新勢力中,卻有兩家表現極爲出色的車企,一家是脫胎于合資車企廣汽的埃安,今年 6 月取得了 45013 輛的銷量成績,同樣創造了月度新高。
廣州随處可見廣汽埃安的網約車、出租車,但這種情況也導緻埃安上險率明顯不如其他車企。按照新浪财經、乘聯會數據,去年 11 月廣汽埃安上線率僅爲 67%,再加上許多司機會自己買埃安汽車跑網約車,埃安的實際非營運車用途銷量可能剛過半。
埃安汽車需要改變這種情況,國内尤其是廣東網約車市場内卷極其嚴重,市場極度飽和,依靠網約車市場,埃安未來的發展可能會受阻。
理想汽車無疑是造車新勢力的扛把子,也是其中唯一扭虧爲盈的車企。要知道,今年第一季度蔚來淨虧 48 億元,小鵬虧損 23.4 億元。2023 年 6 月,理想汽車銷量達到了 32575 輛,結合超過 35 萬元的均價,預計今年理想汽車總營收超過 1000 億元。
理想汽車創造了一個神話,成立不到十年,就成了 BBA 的有力對手,甚至營收直追長城、吉利這種老牌車企。均價超過 35 萬元意味着理想汽車擁有更高的利潤率,現在就已實現盈利,還将在年底前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型,理想汽車具備了成長爲行業巨頭的潛質。
狀态回暖,蔚來、小鵬、哪吒的春天來了?
今年前幾個月,大多數造車新勢力銷量都不樂觀,尤其是曾經的頭部造車新勢力,普遍銷量下滑。今年 6 月,形勢終于有所好轉,蔚來月銷量 10707 輛、小鵬月銷量 8620 輛,雖然同比仍處于下滑階段,但對比前幾個也好了不少。
不過這并不說明他們的危機過去了,去年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達到了 688.7 萬輛,今年隻會更多。蔚來、小鵬至今沒有回到巅峰時期,今年的市場份額一降再降,形勢不容樂觀。
相較于主打增程、家庭使用的理想,蔚來與小鵬的主要問題在于核心競争力不足,他們的優勢要麽不明顯,要麽别人也有。蔚來最獨特的優勢在于換電,但現階段普及度不夠高,小鵬的自動駕駛雖然做的不錯,但大家都是高階輔助駕駛,優勢難以體現。
接下來蔚來和小鵬需要的都是爆款産品,但面對每個季度都虧損的現狀,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蔚來推出了子品牌螢火蟲和阿爾卑斯,打算在中低端領域發力,小鵬 G6 雖然上市,但口碑如何還要發酵一段時間才能确定。
哪吒汽車 6 月銷量爲 12132 輛,情況與蔚來、小鵬相似,依然未能回到巅峰狀态。與蔚來、小鵬燒錢布局換電、研發技術導緻虧損不同,從官方公布的财報信息來看,哪吒汽車采用了燒錢壓低售價換取銷量的方案,今年也推出了一些性價比極高的車型,但哪吒長期被質疑産品主要面向 B 端,C 端銷量差。
進入 2023 年後,哪吒汽車銷量同比大幅下滑,賣的少了賺不到錢,賣的多了反而虧更多錢,哪吒汽車面臨的情況可能比蔚來、小鵬更嚴峻。
造車新勢力還需要注意的是,産品要迎合消費者,而不是挑選消費者。
掙紮中的問界,夢想在前方
去年多個月份銷量過萬的 AITO 問界,今年同樣迎來了低谷期,6 月銷量僅爲 5668 輛。不少人認爲,問界汽車銷量下滑的原因與蔚來、小鵬類似,缺乏核心競争力。雖然鴻蒙智能座艙體驗很好,但就小通自己的駕駛體驗而言,在自動駕駛真正上線之前,我們對于智能化的需求沒有想象的那麽高。
同時餘承東也指出,做 20 萬元以内的産品基本賺不到錢,而 20 萬元以内又是國内汽車的主要價位區間。放棄了主要價位市場,核心競争力現階段優勢不明顯,問界汽車需要等待屬于自己的時代。
近期華爲曝出線下門店正在尋找獨立經銷商,看來是打算從直銷模式改成經銷模式,通過經銷商降低門店的運營成本與廣告宣發成本,通過經銷商的人脈和宣傳能力提升産品銷量。
在造車新勢力普遍采用直銷模式的今天,經銷模式或許後期利潤率低一些,但前期絕對是一大殺器。或許今年下半年華爲經銷模式開啓運營,我們就能看到問界汽車系銷量重回巅峰。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2022 年之前,國内新能源汽車行業隻能算處于入圍賽階段,車企們在争取正在資格。2022 年國内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 25.6%,意味着電動化得到了消費者認可,行業也離開了紅利期,進入淘汰賽階段,不再是随便一款産品就有消費者買賬,我們擁有豐富的可選項。
進入高速發展期後,除了市場占有率不斷上漲,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将加速頭部化,弱小的企業會迅速被淘汰。離開紅利期後,車企才算是真正依靠實力競争,比亞迪、理想等車企已經展現了自己的實力。
按照餘承東、何小鵬、雷軍等大佬的說法,新能源汽車頭部化會比燃油車時代更嚴重,隻能留下少部分巨頭。不僅僅是造車新勢力可能倒下,就連老牌車企,恐怕也會有一些被市場淘汰。
國内車企中,目前隻有比亞迪敢說能夠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成長爲巨頭,其他車企還要進行一輪又一輪的競争。隻有在淘汰賽中勝利,才能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占據一席之地,而想要成長爲巨頭,後面賽程還多着呢。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