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雷科技
AMD 最近的日子并不算好過,在個人消費領域,不管是 CPU 還是 GPU 的市場占比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在英特爾與英偉達的威脅下,AMD 正在逐漸丢失好不容易搶來的市場份額。
不過,在服務器市場中,AMD 的進展還算順利,羅馬系列處理器在服務器市場的份額上升明顯,同時也讓 AMD 的營收有了明顯的提升。雖然英特爾今年也推出了全新的至強系列處理器應對,但是在短時間内應該是無法收複失地的。
AMD 認爲最快在 2023 年年底,他們在服務器市場就可以與英特爾分庭對抗,兩者的市場占比将會十分接近,AMD 預計可以占據 35%-40% 的市場份額,然後 ARM 占據約 10%,英特爾的份額則在 50% 左右(預計)。
對于 AMD 而言,服務器市場所帶來的收入已經足夠支撐他們的研發投入與其它支出,他們如今可以将注意力從服務器市場上收回來,看看被忽略已久的個人消費市場了。
個人消費市場正在遠離 AMD
曾經,AMD 被譽爲個人消費市場的救世主,這句話可以說絲毫沒有誇張,正是數年前 AMD 推出的銳龍系列,終結了英特爾在 CPU 市場的多年統治,使得 CPU 的發展重新進入快車道。
在銳龍系列發布之前,英特爾的酷睿系列處理器以幾乎可以忽略的性能提升,而被不少 PC 發燒友戲稱爲 " 牙膏廠 ",而在銳龍系列以極高的性價比和更優秀的能耗表現殺入市場後,這位半導體領域的王者終于感受到了威脅。
經過數年的對抗,現如今我們有了第 13 代酷睿處理器,目前最佳的個人消費級處理器,同系列産品的多核性能是五年前的兩倍以上,單核性能也有超過 30% 的提升。而且,不僅僅是旗艦型号性能暴漲,中低端産品線的性能暴漲更是惠及多數用戶,讓 PC 的平均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英特爾從反攻到重新占據優勢的時間之短令人咋舌,同樣也讓 AMD 有點措手不及,即使後續推出了 3D 緩存版的銳龍處理器來主攻遊戲市場,但是在更廣闊的用戶市場中,AMD 的銳龍 5000、7000 系列都在英特爾的攻勢下節節敗退。
對于用戶來說,并非不想支持 AMD,隻是相對于英特爾的大踏步前進,AMD 的銳龍 5000 與 7000 系列提升幅度明顯要小。其中,銳龍 5000 系列因爲支持 AM4 接口可以使用上一代主闆,所以銷量還算不錯,尚且能夠與 12 代酷睿叫闆。
而銳龍 7000 系列則需要升級爲 AM5 接口的主闆,問題就出在 AM5 主闆的上市價格超出了多數用戶的預料,甚至明顯高于同規格的 LGA 1700 主闆(英特爾 12、13 代酷睿處理器主闆)。在主闆所帶來的價差影響下,銳龍 7000 系列用一敗塗地來形容都不爲過,以至于上市不到 3 個月就大幅度降價并緊急推出 3D 緩存版救場。
可以說,AMD 經營數年才搶回來的 CPU 市場,正在被英特爾快速收複,如果下一代産品不能帶來決定性的優勢,恐怕不少用戶還會繼續選擇英特爾而非 AMD。
圖源:Puget Systems
不僅是 CPU 市場,在 GPU 市場上 AMD 更是被英偉達直接壓制,數倍于 AMD 的市場占有率基本宣告了 AMD 在 GPU 市場的戰略完全失敗。其中,被寄予厚望的 RDNA 架構并沒有取得預想中的戰果,反而是被英偉達越甩越遠,以至于 AMD 不得不對 RX 7000 系列顯卡緊急調價,發布至今僅半年不到就已經降價超過 20%。
不管是 CPU 還是 GPU 市場,AMD 在個人消費産品上都呈現出頹勢,在移動 PC 市場,AMD 的 CPU 份額同樣下滑明顯,移動端的 GPU 出貨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對于 AMD 而言,個人消費市場現在急需一次新的刺激,才能夠挽回自己的劣勢,而作爲曾經唯一的 CPU、GPU 一手抓的半導體企業(英特爾是第二家),AMD 在 APU 領域有着明顯的技術優勢,或許就是接下來重奪市場的契機。
Zen5 産品線曝光,架構大升級
近日,海外一位曝料大神 MLID 突然發布了大量與 AMD 有關的信息,其中大多涉及尚未發布的 Zen5 架構處理器,并且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産品線。此次曝光是信息洩露還是有意爲之我們尚不清楚,但是也能夠以此來一窺 AMD 的 Zen5 架構布局,看看 AMD 到底準備了什麽秘密武器來對抗英特爾。
在 MLID 提供的信息中,AMD 正在重新将目光集中到個人消費市場,而不是如以前那樣,一直專注于服務器市場的發展。其中,AMD 将會首先在移動市場發力,按計劃奪回被英特爾收複的市場份額。
根據資料顯示,AMD 将會在 2024 年推出新一代的 Zen5 架構處理器,其中第一款産品被命名爲 "Hawk Point",這款産品針對主流移動市場設計,TDP 爲 15-45W。從文檔數據來看,Hawk Point 相較于目前 AMD 的 4nm Phoenix 系列産品提升并不算大,應該仍然屬于一款過渡産品,或許會被命名爲 Zen4+。
而真正的 Zen5 架構則會在第二或第三季度發布,系列命名爲 Strix Point,将主攻高端移動市場,TDP 同樣是 15-45W 并采用 4nm 工藝,将會采用與英特爾相似的大小核設計,最高擁有 4 個 Zen5 和 8 個 Zen5c 核心,也就是 12 核 24 線程,同時提供 24MB 的三緩。
圖源:MILD
同樣的架構也會被用在桌面端産品上,那麽基本可以确定到了 2024 年,個人消費級市場的新一代處理器将全部采用大小核設計。至于 AMD 的大小核實際表現如何,還有待實際産品發布後我們才能一窺底細。
除了全新的大小核設計外,Zen5 移動端的最大亮點其實是核顯,AMD 的核顯性能一直要領先于英特爾,如今已經能夠媲美入門級的獨立顯卡,不過 AMD 似乎還沒有滿足,打算繼續提高移動端的核顯性能。
從曝光的數據來看,Zen5 架構的 APU 将會采用最新一代的 RDNA3+ 架構,CU 單元将會從 12 個增加到 16 個,擁有 1024 個流處理器。同時,AMD 預計該核顯的性能略低于 35W 功耗下的 RTX 3050,但是會明顯高于英特爾同時期推出的第 14 代酷睿處理器。
說實話,考慮到 Zen5 移動端的 TDP 最高僅 45W,如果核顯性能真的可以媲美 RTX 3050,那麽對于網遊等遊戲用戶來說,他們就可以用輕薄本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不需要再去購買昂貴且厚重的遊戲本。
移動端的核顯提升如此之大,那麽桌面端呢?一直以來,AMD 的處理器産品線就分兩類,一類是不包含核顯的 CPU,一類是包含核顯的 APU,得益于 AMD 在顯卡領域的技術積累,AMD 的 APU 性能也是目前最好的。
從信息中透露的數據來看,Sarlak 系列将會成爲新一代 APU 的代号,該系列将桌面端與移動端,AMD 給出的 TDP 範圍爲 25-120W。Sarlak 将會采用全大核設計,最高集成 16 個 Zen5 核心,也就是 16 核 32 線程,早期測試中性能較目前的 16 核處理器提高 25%。
而在核顯方面,同樣會采用 RDNA3+ 架構,但是最高内置 40 個 CU 單元,擁有 2560 個流處理器和 32MB 的無限緩存,據稱性能可以媲美 95W 功耗下的 RTX 4070(移動端)。考慮到移動端 RTX 4070 的性能表現,如果數據屬實,那麽 Sarlak 的核顯性能最高将可以達到桌面端 RTX 3060Ti 的水平,足以暢玩所有的 3A 遊戲。
随着 Sarlak 的推出,遊戲電腦必須配備獨立顯卡的時代或将被終結。除了備受關注的 Sarlak 外,曝光的信息中還有多個新的命名。比如 Fire Range,目前來看應該是專注于多核及單核性能的移動端處理器,爲了提高邏輯運算能力甚至将核顯降到了 RDNA2 架構。
從移動端到桌面端,AMD 在 2024 年都會有大動作,對于英特爾來說,這個消息或許并不好,但是對消費者而言,AMD 與英特爾之間的對抗顯然是有益的,屆時我們或許有機會購買到更具性價比的産品。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