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豹變(ID:baobiannews),作者:宋子豪,編輯:邢昀,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注意看,這個女人叫小美,夜裏她站在路邊點了幾下手機後,一輛汽車緩緩駛來。奇怪的是,駕駛位置竟然沒有司機……
這不是什麽電影場景,而是北京亦莊居民的日常生活。自 2021 年 11 月開始,國内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 " 落戶 " 北京亦莊經開區,亦莊的路面上多了基于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出租服務的自動駕駛出租車—— Robotaxi。
目前國内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等城市開放了試點區。區域内的居民可以在百度旗下的蘿蔔快跑、小馬智行旗下的 Ponypilot+等軟件享受 Robotaxi 服務。
目前的自動駕駛車輛還需要安全員坐在車裏應對突發情況,一般安全員會坐在駕駛位。
2022 年 12 月 30 日,百度的蘿蔔快跑和小馬智行獲得 " 無人化車外遠程階段 " 道路測試許可。2023 年 2 月,北京市高級别自動駕駛示範區工作辦公室稱,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 " 整車無人 " 載客商業化試點。
這意味着到時用戶就可以打上沒有安全員的 Robotaxi,科幻電影的場景似乎觸手可及,自動駕駛技術終于走入主打商業化的下半場。
但在這背後,自動駕駛企業依然要面對研發難度大、周期長、資金投入大、商業模式尚不明确等等問題。過去一年來,行業的寒氣不斷傳遞,部分公司出現估值縮水、資金短缺、裁員等負面。如何跑步進入商業化?
在亦莊,駛入未來
如果說,與北京其他城區的居民聊起自動駕駛,這些仍是停留在熒幕裏的 " 黑科技 ",而對于居住在東南角的亦莊居民,這一切已經習以爲常。主駕駛位置上空無一人,車頂裝置探測器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時常在路上出現。
家住亦莊的小慧是 Robotaxi 的常客,下班從亦莊的某個地鐵站點出來後,常會約一輛 Robotaxi 回家,她告訴《豹變》," 最開始是免費的,後來慢慢收費了,價格有折扣補貼,如果普通出租車需要 20 塊的路程,Robotaxi 可能隻需要 6 塊。"
按照政策細則,整車無人化将按照 " 副駕有人 "" 前排無人,後排有人 "" 車外遠程 " 三個階段進行。目前亦莊的路上能看到運營的部分 Robotaxi 主駕位置仍會坐有安全員,但他們通常不會對方向盤進行操作,有些副駕位置有安全員。
小慧表示,自己常打的蘿蔔快跑,副駕駛不坐人,駕駛位有安全員,後備箱需要放裝置不能帶大件行李。《豹變》了解到,目前蘿蔔快跑主駕有人、副駕有人的商業化車輛同時運營,運營時間有些許不同,不過車輛是随機派發。
因爲價格便宜,在亦莊示範區,很多居民習慣 " 打蘿蔔,乘小馬 ",自動駕駛甚至成了這裏的 " 網紅打卡 " 項目之一。2 月初《豹變》在亦莊先後乘坐小馬智行和蘿蔔快跑的 Robotaxi,進行了體驗。
Robotaxi 車内的車機、中控台等與普通汽車差别不大,前排座椅後背有兩塊屏幕,兩個平台的車輛都是系上安全帶後,在屏幕上點擊确認後,才可以啓動。開車路途上車輛會對變道、通過路口等操作進行語音提示,并且會把周圍路況、車況實時反映在屏幕上。
百度旗下的 Robotaxi/ 豹變
從乘坐體驗上,AI 的駕駛技術已經比不少新手司機要強,兩段路程都沒有出現過急刹等情況。速度相對合理,雨天情況下和周圍的車輛速度幾乎沒差距。
從 " 副駕有人 " 到 " 前排無人 " 僅僅曆時半年,如今百度、小馬智行在亦莊又投入了 20 輛 Robotaxi 開展 " 整車無人 " 測試,車上不再有安全員,從技術上這标志着自動駕駛真正走向了關鍵的獨立自主運行節點。
2 月 16 日,《豹變》試乘了小馬智行旗下不配備安全員的整車無人 Robotaxi,行駛中車輛會自主加速、變道,避讓突然闖入人行橫道的狗狗,當天體驗中車輛最高時速達到 60 碼,面對較爲複雜的人車混行窄路場景,Robotaxi 會減速或者稍作停頓,有種車輛在思考的錯覺。空蕩蕩的駕駛位置上方向盤靈活轉動,整個體驗中,車輛運行得越是平滑,越是有種對科技的眩暈感——無人駕駛時代真的要來了?
您目前設備暫不支持播放
小馬智行測試整車無人 / 豹變
小馬智行方面表示:" 事故率、接管率、急刹率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評估自動駕駛的水平,但除此之外,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通行效率等等,還是要親自體驗才能感受出不同。"
從 2021 年底,自動駕駛公司轉向車輛運營的商業模式驗證階段;到 2022 年 7 月 20 日,北京市宣布開放國内首個主駕無人的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百度、小馬智行首批獲準;再到今年上半年亦莊将實現 " 整車無人 " 載客商業化試點,時間表的推進一直小步快跑。
" 整車無人 " 的商業化試點是自動駕駛商業化模式能否跑通的關鍵驗證,小馬智行副總裁、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張甯對外表示,這代表技術将以更産品化的形式進入出行服務市場,爲以後更大規模的無人化 Robotaxi 服務打好基礎。
小步快跑下的試探
坦白來說,當前試點運營的 Robotaxi,距離揭示這一業務的真正商業價值還非常遙遠。
在當前的商業試點裏,除了新奇,Robotaxi 主要是靠補貼吸引客戶。除開乘坐體驗,由于投放的車輛不多、覆蓋範圍有限,無法形成規模化運力,Robotaxi 服務體驗也受到一定影響。
2 月初《豹變》在亦莊打 Robotaxi 時正值下雨,車輛緊缺,在位于示範區邊緣地帶的小區,小馬智行沒有站點,蘿蔔快跑上發布訂單 20 分鍾後沒有應答,平台送了一張首單免費券。
《豹變》隻能用其他平台打車到示範區更靠近中心的位置後再次嘗試。
乘車之後,蘿蔔快跑和小馬智行都連續三天發短信營銷有優惠活動,時隔一周之後,蘿蔔快跑依然有短信推廣優惠活動。
在價格方面,《豹變》注意到 PonyPilot+的車,起步價是 18 元,高于網約車平台。如果比較原價,在同樣行程路線的訂單,PonyPilot+需要原價 36.2,高德地圖預估價 17~18 元。
對此小馬智行對《豹變》表示,整個産業鏈還有待進一步成熟,目前 L4 自動駕駛硬件的成本還比較高,今後會随着産業鏈的成熟逐步下降。随着 " 全無人 " 測試逐步推廣,安全員帶來的成本也會逐步下降。目前,盡管北京以及廣州已經允許 " 整車無人 " 的車輛進行路測,但是還不允許進行商業化的運營。
目前百度通過蘿蔔快跑,在上海、北京、廣州、長沙、滄州、重慶等地提供 Robotaxi 出行服務。百度最新财報數據顯示,2022 年四季度,百度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訂單量達到 56.1 萬,同比增長 162%。截至 2023 年 1 月底,蘿蔔快跑累計訂單量超過 200 萬單。而小馬智行的 PonyPilot+ 目前運營範圍包括北京亦莊、廣州南沙全區、上海嘉定以及深圳前海。
綜合來看,玩家們在現階段的運營探索,目标遠遠不是賺錢,更重要的在于培育市場、用戶教育,并且讓政府看到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推動政策繼續往前。
不過,由于資金投入大,研發周期長,大規模商業化遲遲無法落地,已經動搖了資本們對于自動駕駛的耐心。
根據通用汽車 2022 年第二季度的财報,當年旗下自動駕駛公司 Cruise 二季度虧損 5 億美元,平均每天虧損超過 500 萬美元。Uber 自動駕駛部門 ATG 在 5 年時間裏,燒光了 25 億美元。
2022 年,與自動駕駛行業相伴随的關鍵詞是裁員、估值縮水、融資難。Robotaxi 賽道三巨頭之一 Waymo,估值從 2018 年的 1750 億美元,降到現在的 300 億美元,縮水 85%。
對此,有多年智能駕駛行業從業經驗的楚行對《豹變》表示:自動駕駛行業内現在的确都不好融資,也有很多裁員的傳聞,有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但這樣的融資環境也帶來一個關鍵節點,企業都開始嘗試商業化,隻有商業化落地的企業更有能力活下去。
不過,政策的鼓勵讓自動駕駛行業在 " 寒冬 " 中感受到一些暖意。
近年來,我國推行了一系列助推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政策,比如《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25 年)》、《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信試點工作的通知》等。2022 年 4 月 28 日,北京發放無人化載人示範應用通知書,在獲準名單裏的百度港股股價當日大幅上漲 4%。
從商業化落地,到規模化取得成本優勢,自動駕駛企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何能撐到盈利的那一天?這一次,自動駕駛企業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駛入 " 無人區 " 前
但 Robotaxi 真正商業化落地卻是自動駕駛領域的地獄級别。
自動駕駛領域企業可以分爲整車廠;提供攝像頭、GPU/CPU、電子驅動等部分的非全棧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難度最大的全棧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
以百度、小馬智行爲代表的 Robotaxi 玩家作爲全棧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商業化主要受場景标準化程度、技術成本優勢、安全性能要求等因素影響。
一旦使用場景擴大,技術方面帶來的難度将會倍數級,甚至指數級上升。
業内人士告訴《豹變》:" 技術上來說的話,可能更多的是要提高泛化能力。比如說在亦莊能跑,出了亦莊(示範區),到國貿碰上堵車的情況能不能跑。"
自動駕駛相關行業人士 Carl 告訴《豹變》:" 在實際的場景中,行人、車輛的行爲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主要是指非正常的交通行爲,這樣導緻在技術上難以窮盡使用場景,并且可能有些場景也缺乏有效的技術方案,所以最終實現成本(技術、時間、硬件、軟件)要比之前預測的困難很多。"
Carl 舉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比如在城市裏開車,遇到一個人衣服背後有個 P,如果訓練不充分、沒有考慮到這個場景,搞不好 AI 會識别成停止标志,就會刹車。
輕舟智航 CEO 于骞也曾對外表示,當前技術已可實現 90% 以上場景的自動駕駛,但剩下 10% 的長尾場景(Corner Case)不妥善解決,自動駕駛就無法真正實現商業化運營。
實際上,國内的百度和小馬智行雖然在不同城市開發過不少示範區,但如何從示範區開出去,将這個範圍擴大到整個城市、甚至整個中國,這中間依然有很多路要走。
而技術成本這塊,無疑是當前這個賽道玩家們頗爲樂觀的地方。
百度稱,計劃于 2024 年大規模部署第六代無人車,屆時将整車成本降至 25 萬元。而業内人士也表示,國内自動駕駛相關産品供應鏈越來越成熟,激光雷達、傳感器這些成本也都在下降。
百度方面此前也有測算,整車成本 25 萬,且沒有人類司機。按照運營 5 年 60 萬公裏計算,每年折舊成本 5 萬,再算上比油費便宜得多的電費,以及雲端 5G 雲代駕成本(1 人監控 20 輛車),每天成本在 200~250 元之間。即使按較低的每單均價 20 元計算,12 單左右,就能覆蓋成本,每天多跑的單量都是淨賺的。
不過,Robotaxi 技術安全性能的提升,大規模成本的下降,都需要以更多的路測裏程數據爲基礎,而在技術沒有成熟時,監管者對于放開的規模又始終有制約,兩難之下,自動駕駛企業在繼續燒錢沖擊 L4 級别的技術天花闆的同時,也不得不選擇更可行的場景落地,豐富商業化布局,實現多條腿走路。
将難度稍低的輔助駕駛技術(L2 級别),比如百度的 ANP 城市領航輔助駕駛、小馬的 POV 部門;商用車的自動駕駛技術,比如小馬的 Robotruck 等服務加快投入量産,盡快實現企業的自我造血,然後以時間換 Robotaxi 業務的空間,是百度、小馬智行當前的選擇。
但這樣的商業化路徑也絕非易事,楚行告訴《豹變》:" 很多人認爲從 L4 級的自動駕駛技術到做 L2 級别的輔助駕駛很容易,是降維打擊,這隻是傲慢。輔助駕駛技術在量産時會發現新的問題,都需要發現并且去解決。"
在對技術的探索中,人們總是過于樂觀。
1989 年上映的經典科幻電影《回到未來 2》描述了這樣一個 2015 年的世界:出租車在空中飛,小孩玩的是磁懸浮滑闆,電影都是全息影像。經過 2015 年的我們知道,2015 年其實沒有這麽酷。
在現實中,埃隆馬斯克也曾認爲 2018 年自動駕駛的時代就要到來。而在 2016 年,包括日産、福特在内的十幾家車企都認爲 2021 年自家就會實現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現在自動駕駛行業則普遍認爲行業拐點會在 2025 年,3 年之後又 3 年。
Robotaxi 的拐點是否在 2025 年還不能确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場商業化的中場賽事已經打響。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爲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豹變(ID:baobiannews),作者:宋子豪,編輯:邢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