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三大股指齊漲,滬指紅盤震蕩,午間收漲 0.61% 報 3092 點,深成指漲 0.35%,創業闆指漲 0.3%。總體來看,個股漲多跌少,兩市超 3100 隻個股飄紅。
市場情緒及賺錢效應相比昨日明顯好轉,個股上漲逾 3200 隻,成交額 3640 億,北上資金淨買入 6.47 億。
與此同時,一隻名為特海國際(HK9658)的新股格外引人關注。
張勇夫婦笑了:特海國際上市首日狂拉超 100%
疫情爆發以來,海底撈的暴跌讓張勇夫婦失去新加坡首富的位置,并在今年初卸任了海底撈的 CEO。
30 日早間,海底撈海外業務子公司特海國際通過介紹方式在香港上市。臨近午盤飙漲超 100%,總市值突破 80 億港元。截至發稿,特海國際漲 85.43%,報 12.98 港元,總市值 79.6 億港元。
據了解,特海國際是海底撈在海外的自營餐廳品牌,主要在國際市場提供海底撈火鍋,旨在為顧客提供海底撈的招牌就餐體驗。于往績記錄期,公司的收入絕大部分來自海底撈餐廳的運營,同時亦自外賣以及銷售火鍋調味品及食材賺取收入。
自 2012 年在新加坡開設首家餐廳以來,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特海國際已在四大洲的 11 個國家開設 97 家餐廳。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特海國際擁有 103 家餐廳。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海妮 攝
翻台率是談及海底撈時,常被提及的指标之一。特海國際在 2019 年創造了每天 4.1 次的翻台率峰值。随後在疫情期間,公司實施了諸如提供折扣,激活現有顧客及提供非高峰時段用餐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翻台率。2020-2021 年及 2022 年第一季度,特海國際的整體翻台率分别為 2.4 次、2.1 次、2.7 次 / 天。
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特海國際翻台率回升至每天 3.0 次,與海底撈中國大陸餐廳 2021 年翻台率一緻。中泰證券研報分析稱,翻台率 3 次 / 天,是海底撈的盈虧警戒線。
數據顯示,張勇舒萍夫婦,分别通過 ZY NP LTD、SP NPLTD,以及共同通過 NP United Holding Ltd 合共持有特海國際 83.38% 的股份。
特海國際至今仍未盈利,過去三年虧損持續擴大
據證券日報,特海國際方面稱,由于中餐同時保持一緻的品質及獲得跨文化認同十分困難,因此,成功拓展至國際的中式餐飲品牌寥寥可數。2021 年,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超過 10 家餐廳的中式餐飲品牌和覆蓋兩個或以上國家的中式餐飲品牌分别僅占國際市場約 13.0% 及不足 5%。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 2021 年的收入計,特海國際是國際市場第三大中式餐飲品牌。按截至 2021 年底的自營餐廳覆蓋的國家數目計,公司是國際市場上最大的中式餐飲品牌。
招股書顯示,海底撈于 2012 年開設位于新加坡的首家海外餐廳。自此,其逐步擴大海外的餐廳網絡,截至 2019 年 1 月 1 日在 5 個國家開設 24 家餐廳,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海底撈在亞洲、北美洲、歐洲及大洋洲的 11 個國家擁有 97 家餐廳。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特海國際至今仍未盈利,且過去三年虧損持續擴大。2019 年 -2021 年以及 2022 年第一季度,公司淨虧損分别約為 3300 萬美元、5380 萬美元、1.51 億美元及 2850 萬美元。在招股書中,特海國際将業績虧損歸結為新餐廳比例高及疫情影響。
同時,2021 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 411.11 億元,同比增長 43.7%,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 41.63 億元,日均虧損約 1141 萬元。這是海底撈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
持續虧損,海底撈也放慢了海外開店節奏。2021 年,特海國際新開設了 22 家餐廳,較 2020 年的 36 家有所減少,2022 年第一季度則新開了 3 家餐廳。
" 将公司輪廓清晰、具有競争力的闆塊分拆上市增加了公司的融資渠道,同時能夠将其直觀地展示在投資者眼前,錄得比原主體更高的估值水平,從而降低了融資成本、增強了市場影響力。" 一位專注港股的投資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根據招股書,截至一季度末,特海國際超過 95% 的餐廳已實現首次每月盈虧平衡。公司預計,随着疫情态勢的緩解,最近開設的餐廳将在更短的時間内實現首次每月盈虧平衡。
免責聲明:文章内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日報、公開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