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歲的杭州女孩鄭靈華,
是浙江師範大學 2022 屆本科畢業生,
2022 年 7 月,
她曾因粉色頭發而遭遇大規模網暴。
2023 年 2 月 19 日晚,
一則令人心碎的消息傳來。
鄭靈華的一位高中摯友确認,
鄭靈華走了,
她和抑郁症抗争半年多。
心痛
因染粉色頭發被網暴去世
2023 年 2 月 19 日下午,
鄭靈華的朋友小唯在小紅書寫道:
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絕望和無助,
抑郁症沒有立效藥,
我隻能不斷地用言語去治愈她 ……
疫情開放後我想去找她,她住了院。
後來有幾日沒有聯系,
我以爲她出院後想斷開網絡世界,
沒想到等來的
是她父親的一通報喪電話 ……
" 我想大家不會拿這件事情開玩笑,
當時我們給她發消息都沒回,
可能真的扛不住了。"
靈華的大學學妹米米告訴記者。
記者随後聯系了鄭靈華的一位高中摯友,
對方确認消息屬實。
染個頭發
被網暴到抑郁
去年,
杭州女孩鄭靈華考取了研究生,
收到通知書後,
她第一時間來到醫院,
與病床上 84 歲的爺爺分享喜事,
并拍下照片,
發到社交平台留作紀念。
可令鄭靈華沒想到的是,
這些照片和視頻,
給她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一群好事之徒見她染着粉發、年輕漂亮,
大肆在網絡上污蔑、攻擊她,
" 陪酒女 "" 妖精 "" 紅毛怪 "......
一個個莫須有的 " 罪名 ",
讓她陷入了謠言與污蔑的網暴漩渦。
母親早逝,父親工作繁忙,
是爺爺一手将小鄭拉扯大,
讓孫女繼續攻讀研究生,
也是爺爺的心願之一,
因此,一收到錄取通知書,
鄭靈華立刻就奔向病房,
想給爺爺一個驚喜。
久病在床的爺爺已經視力模糊,
鄭靈華在醫院待了幾個小時,
一字一句地将通知書上的話念給爺爺聽,
拍了一些視頻和照片,留作紀念。
沒想到,視頻發布到社交平台後,
被别有用心的人盜用,
并惡意捏造了各種各樣的謠言,
有盜圖者冒充鄭靈華,
捏造事實,售賣考研資料;
有人擅自将圖片發到其他平台,
引來 2 萬餘條評論,
其中,大多數都是對小鄭的謾罵,
不明就裏的網友攻擊她,
" 老少戀 "" 炒作爺爺 "" 吃人血饅頭 ",
更有甚者,還把攻擊放大到群體,
稱 " 染發的都不是好人 "" 藝術生不學好 "
甚至 " 不配當老師 "。
這件事情給鄭靈華的生活
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盡管有無數正直的網友支持她、安慰她,
但鄭靈華的心情、學習狀态,
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圖源:鄭靈華微博)
她曾經很勇敢地保護自己
發現被侵權,
鄭靈華第一時間報了警,
并在老師的幫助下,
聯系了社交媒體平台和律師,
開始維權,
并在社交平台上時刻更新着維權進度。
(圖源:小鄭微博)
" 他們罵我,我能忍。"
鄭靈華表示,
但他們還辱罵自己的學校,
攻擊藝術生、教師行業,
這讓她實在無法接受。
" 我不會倒下的,更不會自殺。"
鄭靈華說
她希望那些
" 侮辱教師行業、音樂生、
華東師範大學、爺爺和我 "
的網暴者一個都逃不了,
" 我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她曾經努力尋求自救
盡管如此,
去年七月,
鄭靈華還是把粉色頭發染回了黑色。
她曾一度嘗試卸載各個 APP,
但被洶湧惡意淹沒的深夜裏,
那些語氣尖銳、用詞粗俗
而具有攻擊性的評論
仍在她腦海裏盤旋。
她因此每周需要心理醫生的幫助。
她還用雅思課、健身團課
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努力尋求自救。
與此同時,
鄭靈華并沒有放棄維權,
她把各個平台上的詛咒和辱罵
用截屏或錄屏的方式保存下來,
打印成厚厚一本,
在律師的幫助下,
要求平台提供侵權人和網暴者的信息。
她還告訴記者,
希望粉色頭發能成爲一種
抵抗網絡暴力的象征。
2022 年 9 月份,
鄭靈華開始了研究生生活。
" 在她讀研之初,
我們以爲一切都在好轉,
她能夠走出來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靈華的大學學妹米米告訴記者。
九月份的時候米米正在備考,
鄭靈華在微信上
給米米分享了一個很亮的月亮,
鼓勵她一起努力。
然而十月底,
她的抑郁症再次複發,
她不得不中止學業回到杭州治療。
她曾是個 " 元氣滿滿 " 的女孩
社交平台上曾住着一個 " 元氣滿滿 " 的鄭靈華。
據報道,
鄭靈華是音樂學院的學生,
朗誦、唱歌、跳舞、主持、
表演樣樣行,拿過許多獎項。
舞台上的她自信耀眼,
生活裏的她和許多 "95 後 " 女孩一樣,
喜歡拍照、美食、旅行,
會到廈門的海邊看一場日出,
或去南京的音樂台喂鴿子,
臉上挂着燦爛的笑容。
雖然愛折騰,
但她幹起正事也毫不含糊。
比如,
她曾經 "20 天通過高中音樂教資筆試 ",
也順利 " 保研逆襲 " 至心儀的院校。
2022 年 5 月,
爲了拍畢業照,
她把頭發染成了喜歡的粉色,
還被一些網友要了 " 攻略 "。
她如願拍到滿意的照片,
配文 " 在明媚的夏日開懷大笑 "。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言論自由在任何地方都不是絕對的,
更不意味着個體或組織可以
信口雌黃、颠倒是非、惡語傷人
甚至抱團對他人進行輿論審判。
尤其在這個社交媒體橫行的時代,
" 言語 " 的威力是巨大的,
其造成的影響與損失往往是
難以估量、難以挽回的。
如今,
網絡暴力已經成爲互聯網的一大頑疾。
但是國内外多個調查都證明,
那些充滿戾氣的惡毒言論
并非全部來自生活中的失意者,
相當一部分出自現實中的普通人,
其中不乏生活幸福的個體。
有的出于發洩,有的是無聊,
還有因爲偶然的變故,
一些人在網絡空間會突然表現出
極度的苛刻、冷酷與殘忍。
也許,
這就是人性的幽暗吧。
每個人都要爲自己的言論負責,
不要心存法不責衆的僥幸。
發言評論做到真實客觀,
應是一個網民的基本素養。
如果這個标準再提高一點,
那還應該保持對他人基本的善意。
你的一句 " 無心之語 "
往往會給人帶來無限的煩惱,
并不是每個人
都内心強大、寵辱不驚。
無論你在經曆人生的何種處境,
請避免将負面情緒發洩到陌生人身上,
用好 " 說話的權利 "。
須知,
舌上有龍泉,
殺人不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