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張梓桐
編 輯丨張偉賢
圖 源丨圖蟲
在面臨購物卡使用受限、貨架大面積空置等一系列争議後,家樂福又因拖欠供應商貨款陷入紛争。
近日,知名食品品牌好麗友食品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請财産保護,要求凍結家樂福(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銀行存款 2274 萬餘元或查封、扣押其相應價值的财産。
此外,尤妮佳生活用品 ( 中國 ) 有限公司、上海簡創貿易有限公司也均申請凍結家樂福上海銀行存款,法院均已同意保全。相關數據顯示,半年内,家樂福上海已被 3 家企業申請财産保全,金額超過 4000 萬元。
上述的多起糾紛似乎側面印證了家樂福中國所面臨的供應鏈危機,但近日一則 " 國資入局家樂福中國 " 的消息則再次點燃了市場對于家樂福走出泥沼的信心。
2 月 20 日,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家樂福中國與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政府達成戰略合作簽約,推動雙方在供應鏈、資金、商業運營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
在 " 擴大内需 " 成爲 2023 年重要經濟戰略的背景下,負載着昔日傳統商超榮光的家樂福中國是否能走出虧損泥沼,迎來自己的第二個春天?
多維沖擊
家樂福中國近年來所面臨的境遇,本質上是傳統商超艱難生存的縮影。
作爲大賣場模式的開創者,家樂福一度穩坐商超頭把交椅。自 1995 年率先登陸中國後,憑借成熟的品類管理、貨架管理和庫存管理機制,家樂福一路高歌猛進,發展迅速。巅峰時期,家樂福在中國門店總數達 321 家,銷售額高達 498 億元。" 家樂福模式 " 也在中國零售業風靡一時。
但近幾年,随着電商和其他零售新業态的崛起,年輕人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大賣場爲主的傳統商超逐漸式微。
一方面,電商在生鮮、快消等品類的布局和投資擴大,極大地分流了傳統商超的客源,加劇了行業内的競争壓力。另一方面,會員店、社區店、即時零售等新興零售業态更爲出色的商品力和服務能力,使得傳統大賣場這種向供應商收取各類費用的盈利模式已難以爲繼。
而疫情三年的沖擊,也使得家樂福在消費市場迎來重重挑戰。
今年新年伊始,關于家樂福購物卡使用受限的評論就頻繁見諸于網絡之上。1 月 14 日,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上海市長甯區的一家家樂福門店發現,門店内銷售購物卡小屋的大門緊鎖,記者撥通上面的聯系方式詢問目前是否可以購卡,對方回答稱 " 現在都用不了了,你還買它幹什麽?有些商品不能購買,建議你不要買購物卡了。"
在生鮮區,缺貨的現象較爲嚴重。酸奶、烤雞等櫃是整櫃空置,上面标注 " 設備維護中 ",負責補充商品的店員告訴記者,商品空置與年底 " 掃貨潮 " 關聯不大,店内客流并未出現明顯上漲,空置是由于一個月前就不再補貨,原因或與拖欠供應商款項有關。
家樂福方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也并不避諱。家樂福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年來由于受到疫情封控等因素影響,零售行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家樂福也在積極轉型升級應對挑戰,推進新供應鏈模式切換,在供應商、集團等各方資源協調、支持下,家樂福供應鏈在有序優化中,将持續爲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商品選擇。"
高企的租金、人力和采購成本,加之三年疫情的影響,都讓原本就經營不佳的家樂福等傳統商超雪上加霜。
近期,多家上市商超零售企業公布的 2022 年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過半上市商超零售企業面臨虧損,其中,2021 年扭虧爲盈的銀座股份,也再次陷入虧損局面。傳統商超大範圍閉店,據壹覽商業統計,2022 年,商超行業至少有 1138 家門店宣布關閉,其中華聯超市關店 146 家,家樂福關店 54 家,沃爾瑪關店 21 家等。
連年虧損、轉型失敗,疊加疫情的影響,使得家樂福中國的處境愈發尴尬。蘇甯易購 2022 年三季報數據顯示,2022 年上半年,家樂福中國淨虧損達 4.71 億元。2022 年前 9 個月,家樂福無新開門店,門店總數從 205 家降至 192 家,閉店數量達到 54 家。
與此同時,蘇甯易購自身也在苦度難關。據 2022 年度業績預告,2022 年蘇甯易購預計将虧損 95 億元至 115 億元,同比減虧 73.42%-78.04%。蘇甯易購曾表示,公司淨利潤虧損很大原因是受家樂福的拖累,其下滑的業績難以分攤較高的固定租金成本。
艱難轉型
面對電商、新零售和疫情的多維沖擊,家樂福曾積極謀求轉型。
2019 年 6 月,蘇甯易購宣布以 48 億元的價格收購家樂福中國業務 80% 的股份,成爲其最大股東。換血之後,家樂福進行了多方嘗試,先是打破原有賣場的整體布局,将蘇甯旗下的生鮮超市蘇鮮生改造成 " 家樂福精選店 ",将賣場二層的雜貨區和紡織區全部更換爲蘇甯電器類商品,但這樣的改造隻使得家樂福的業務出現短暫回暖,未能扭虧爲盈。
山姆、Costco 等新模式逆勢擴張,引發一波倉儲會員店增長潮。2021 年 10 月,家樂福也嘗試推出了首家會員店,并公開表示要将國内一半的大賣場升級爲會員店,試圖通過付費會員形式,打開新的盈利局面。但是家樂福的會員店升級進度緩慢,轉型并不順利。截至 2023 年 2 月,家樂福中國旗下僅僅開出了 4 家會員店。此外,家樂福升級的會員店并沒有改造成倉儲式會員店。
" 大賣場改造成倉儲式會員商店,可能會面臨一些調整的困難。"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标準的會員店都是自建的,層高非常高,貨架都很大,所有的商品都擺放在貨架上,低層供消費者拿取,高層則是倉儲空間,這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
而傳統大賣場則要配備一個周轉區即庫房,裴亮表示,例如大賣場前面 1 萬平米是銷售區,後邊就要配有幾千平米的倉儲區," 它有一個持續上架的過程,因此效率相對較低。"
此外,山姆背後依托的沃爾瑪在供應鏈上的優勢,也非朝夕之間便可形成。
" 供應鏈,包括采購、顧問,它是需要長期建設的能力,它不像開店,(主要是)投資金額大。供應鏈建設周期長,對人員的能力要求也比較高。供應鏈的優勢是一個門檻,如果你沒有供應鏈的優勢,單靠門店的改造入局會員店是不夠的。" 裴亮指出。
事實上,在自有品牌建設方面,中國的零售商還面臨着與品牌商定價能力的博弈。
裴亮指出,中國生産端、品牌端更加強勢,客戶端稍顯弱勢,自有品牌在中國發展總體上比較滞後。
" 中國是全世界快消品最大的生産基地,品牌商在渠道方面有非常豐富的選擇,通過電商平台以及其他線上線下的各種渠道都可以出售其商品。歐美國家的零售商則非常強勢,在渠道上占據很大的話語權,所以它擁有的市場優勢地位能夠确保它在自有品牌的開發銷售等各方面占據主動,而這在中國就特别難。這是兩地不同的國情環境決定的。" 裴亮表示。
此外,裴亮認爲,中國本身的零售商規模擴張的速度比較慢,市場集中度較低,這也造成了自有品牌開發成效過低。" 品牌的開發對企業規模有門檻要求,如果企業規模太小,那麽在自有品牌的市場調研,産品開發、品牌推廣、上遊合作夥伴的匹配等各個方面,都不具備對應的能力。"
" 現在很多大賣場做自有品牌的出發點還是想着避免價格競争,提高商品的毛利率等等,但用這種思路來開發自有品牌,出發點是有問題的。" 裴亮表示。
前路何往?
面臨消費習慣轉變、規模收縮的行業困局,改造傳統大賣場模式、拓展多業态,已成爲傳統商超禦寒自救的重要選擇。
當下,即時零售、店倉一體、倉儲式會員店成爲商超從業者突圍的主流解法,因疫情興起的 " 線上下單、次日達、30 分鍾至一小時送貨上門 " 的社區團購業态,也被各大頭部連鎖商超視爲新一輪增長曲線的關鍵布局。
針對近幾年興起的倉儲會員店模式,裴亮指出,以山姆爲代表的會員店能夠在疫情、電商沖擊和經濟增長放緩等不利因素之下,業績一直保持穩定增長,其核心的競争力還是在于商品力的優勢。
" 會員店的商品力非常強,迎合了高品質消費的升級,性價比也非常好,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傳統電商更出衆。" 裴亮表示。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傳統商超要轉型倉儲會員店,必須要專注在選品上,如果選品不佳,即便是轉型倉儲會員店,也很難招攬客流。"
盤和林認爲,線上線下結合是未來傳統商超轉型的方向,例如通過本地配送平台來進行同城商品配送,或者線下商超要轉向體驗爲主,增加餐飲、娛樂等内容。
目前,家樂福正朝着增加服務和體驗的戰略方向積極展開自救。
2 月 8 日,在家樂福 " 開創 50 天 " 内部會議上,家樂福中國執行總裁張奎明确了家樂福 " 近場零售服務商 " 新定位,轉型布局社區品質生活中心。
他表示,家樂福将在目前大賣場 O2O 核心服務 3 公裏範圍用戶基礎上,整合家樂福供應鏈、門店、零售雲、易采雲、社群等資源優勢,打造社區商業、社區服務、社區親子爲主的社區品質生活中心,爲社區居民帶來新的消費體驗。家樂福透露,首批改造的 " 社區品質生活中心 2.0" 門店将于 3 月份在北京、上海、昆明、徐州、無錫、沈陽等地率先亮相。
但是,在消費者和供應商雙重信任危機之下,如何穩住供應鏈、獲得新業态的投入,是家樂福亟需解決的難題。
傳統商超的轉型之路任重道遠。如何形成差異化競争優勢,适應本土化的消費需求,利用好全場景全渠道提升選品、體驗和便利性,探索快節奏、城市化、年輕化的消費方式是所有商超零售企業在新時代下面臨的考題。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黎藹慧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