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帥國 曾在今年 3 月以大幅度政企補貼的模式,掀起汽車行業一輪大規模 " 價格戰 " 的東風集團,經過幾個月後,并沒有收獲期待中的銷量增長,反而因旗下多個品牌的利潤空間被壓縮,集團整體利潤大幅下探。
8 月 14 日,東風公司旗下核心業務上市主體東風集團股份(HK:489)發布的盈利預警顯示,預期 2023 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 75% 到 80%。
2022 年上半年,東風集團股份歸母淨利潤爲 55.29 億元,由此計算,其 2023 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預計爲 11.06 億元到 13.82 億元。
關于本期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東風集團股份表示,主要原因包括集團加速新能源轉型,高端新能源品牌建設、平台、商品、關鍵總成及核心技術資源持續加大投入;行業合資非豪華品牌市場繼續下探,集團合資乘用車業務利潤大幅下降;商用車市場恢複緩慢,行業競争加劇,集團商用車業務毛利降低;當期外彙損益及股權投資帶來非經營性收益相比同期預減。
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東風公司具有傳統優勢的商用車業務市場環境持續不佳、原有乘用車主力品牌風神增速不再;利潤 " 奶牛 " 東風本田與東風日産也遭遇發展阻力;高端新能源業務處于投入階段尚無法盈利。東風公司整體處在一個利潤大幅流失的階段。
商乘兩大自主業務下滑
在東風公司的自主品牌體系中,商用車業務在此前多年一直占據主要地位。特别是在 2019 年至 2021 年間,東風公司商用車業務營收分别達到 688.93 億元、835.52 億元、712.50 億元,在東風公司全年營收中的比重分别達 68.15%、77.05% 與 63.05%,同期乘用車業務營收占比分别爲 26.45%、15.62% 與 28.80%(另有汽車金融等其他業務)。
但在疫情等因素導緻的國内經濟承壓的大背景下,中國商用車市場從 2021 年開始進入下行周期。2022 年,國内商用車産銷分别完成 318.5 萬輛和 330 萬輛,同比大降 31.9% 和 31.2%。
這導緻在營收上 " 商重乘輕 " 的東風公司受到沖擊。2022 年,東風汽車商用車業務營收降至 386.65 億元,占比 41.73%,同期東風汽車乘用車營收爲 467.32 億元,占比 50.43%,反超商用車業務。
今年以來,國内商用車市場開始逐步複蘇。根據中汽協數據,2023 年上半年中國商用車銷量爲 197.1 萬輛,同比增長 15.8%。
同期,東風公司的商用車銷量同比微增。但從利潤層面看,其商用車業務不增反降。對此,東風集團股份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商用車行業是在複蘇,但是目前仍然是一個很弱的複蘇,遠遠沒有達到像 2019 年那樣的高點。同時商用車的價格戰也在蔓延,所以毛利水平也是在下降的。"
與此同時,東風公司自主乘用車體系中的主力品牌東風風神,在經曆了兩年的高速增長後,目前也面臨上漲壓力,短期内貢獻有限。
2021 年、2022 年,東風風神分别銷售 12.16 萬輛、19.06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73%、58%,并在 2022 年創下曆史銷量新高。盡管如此,年銷近 20 萬的成績,在中國的乘用車市場中并不突出。
進入 2023 年以來,在國内日益白熱化的 " 價格戰 " 中,品牌力較弱的東風風神增長勢頭不再,1 至 7 月,東風風神累計銷售 6.04 萬輛,同比下降 39.45%。
在新建立的新能源乘用車品牌岚圖、猛士等尚未發展起來之時,東風公司原有的東風風神及東風商用車業務,都未能給集團提供有效的營收和利潤支撐。
合資 " 利潤奶牛 " 風光不再
在自主業務發展不利的同時,東風集團股份旗下的合資 " 利潤奶牛 " 東風日産與東風本田也進入下滑通道,對東風公司的基本盤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8 月 9 日,東風集團股份發布的産銷快報顯示,2023 年 1-7 月累計汽車銷量爲 110.89 萬輛,同比下降 24.7%。分類型來看,1-7 月東風集團股份乘用車累計汽車銷量爲 90.83 萬輛,同比下降 28.8%;商用車累計汽車銷量爲 10.07 萬輛,同比增長 1.95%。
東風集團股份今年前 7 個月的市場銷售問題主要表現在乘用車方面,而東風日産與東風本田一直是東風集團股份乘用車的兩大銷售主力,兩個品牌 1-7 月累計汽車銷量爲 66.86 萬輛,占東風集團股份乘用車總銷量的 73.61%。2023 年 1-7 月,東風日産累計汽車銷量爲 38.68 萬輛,同比下降 30.49%;東風本田累計汽車銷量爲 28.18 萬輛,同比下降 32.41%。
對此,上述東風集團股份人士表示:" 去年是有購置稅的影響,首先是基數很大。另外去年市場受到購置稅的影響,把一些消費提前透支了,所以今年上半年主流的乘用車市場整體銷量其實是不佳的,如果把上半年的出口銷量排除掉,跟去年相比銷量其實是下滑的。"
如果将時間線拉長去看,東風日産與東風本田早在 2021 年就出現了下滑勢頭。2022 年全年,東風日産(含啓辰和東風英菲尼迪)銷量爲 92.16 萬輛,同比下滑 16.74%,這是東風日産自 2015 年以來銷量首次跌破 100 萬輛。
東風本田的銷量從 2021 年進入下行周期,當年東風本田全年銷量下滑至 79.3 萬輛,同比下滑 6.7%。2022 年,東風本田全年銷量爲 65.2 萬輛,同比下降 17.78%,降幅增大。
縱然當前國内合資車企普遍面臨銷量下滑的困局,但東風系的兩家合資車企的下滑幅度偏大。數據顯示,今年前 7 月,廣汽本田累計實現銷量 33.19 萬輛,同比下滑 23.32%;廣汽豐田累計銷量爲 52.28 萬輛,下滑 10.51%;上汽大衆累計銷量爲 60.23 萬輛,同比下滑 14.48%;上汽通用的累計銷量爲 53.63 萬輛,同比下滑 13.75%;長安福特累計 11.9 萬輛,同比下滑 12.58%。今年 1-6 月,一汽豐田終端銷售汽車 37.32 萬輛,同比增長 6%;一汽 - 大衆銷量 83.87 萬輛,同比下滑 2.8%。相較之下,東風本田與東風日産的銷量下滑幅度超過 30%,在一衆合資車企中墊底。
新能源成 " 吞金獸 "
轉型新能源,是各大車企集團目前共同發力的戰略方向,東風公司也在新技術、新産品與新品牌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與其他傳統車企紛紛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相似,東風公司在近幾年相繼推出了全新高端智能電動品牌岚圖汽車和豪華電動越野車品牌猛士。
截至目前,岚圖汽車已上市岚圖 FREE、岚圖夢想家與岚圖追光三款車型,初步形成在轎車、SUV、MPV 三大品類中的布局;猛士品牌僅推出一年,仍處于蓄勢待發階段,尚未有産品上市。
在投入方面,東風公司并未透露過對于岚圖汽車與猛士科技的投資額度。但從二者的高端定位來看,東風公司多年來的投入并不會少。
岚圖汽車 A 輪融資時披露的财務信息顯示,2021 年和 2022 年上半年,岚圖汽車淨利潤虧損分别爲 7.03 億元和 7.38 億元,一年半累計虧損 14.41 億元。猛士科技方面,由于品牌發布時間較短,尚未實現營收。
在今年 4 月舉辦的 "2023 東風汽車品牌春季發布會 " 上,東風公司表示,未來三年将投入 500 億元發展新能源事業。
除了岚圖汽車與猛士科技這兩個高端品牌,今年 4 月,東風公司還在東風風神體系中發布了全新電動系列品牌 e π,并将在 8 月 23 日發布全新小型電動品牌東風納米。這些新品牌都是東風公司爲轉型新能源而建立的,但現階段都成了東風公司發展的 " 吞金獸 "。
爲了集中力量、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等目的,8 月 16 日,東風公司宣布對自主乘用車新能源事業進行重大管理體制調整,将成立東風乘用車銷售有限公司和東風乘用車制造總部,一體化管理東風風神、東風 e π、東風納米三大産品系列品牌的營銷、制造工作。同時,将三個産品品牌的商品企劃與項目管理集中在集團統一管理,實現商企集中。
" 在新能源轉型方面我們投入很大,這幾年還處于一個投入期。目前新能源行業,其實賺錢的主機廠也不多。" 一位東風集團股份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像岚圖汽車的保本點(盈虧平衡點),之前預計是在 10 萬台以内,現在因爲電池的價格有一些下降,保本點可能還會下降一些。"
新能源投資巨大且難以實現盈利的現象在中國新造車品牌中非常普遍。公開數據顯示,2018 年至 2022 年的五年間,蔚來汽車累計虧損達 446 億元,小鵬汽車累計虧損達 218 億元,同樣是傳統車企(吉利汽車)旗下新品牌的極氪汽車 2021 年至 2022 年分别虧損 10.1 億元和 20.4 億元,兩年累計虧損 30.5 億元。
在發動 " 價格戰 " 的邊際效應遞減甚至出現副作用之後,東風公司不得不重新思考破局之道。目前來看,穩住合資 " 利潤奶牛 " 與具有一定市場優勢的商用車業務,是東風公司當下的首要任務。同時,在巨資投入之下打造出自主新能源明星品牌,将決定其是否能夠找到中長期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