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爆趨勢繼續延續。
" 金九銀十 " 的勢頭不減。多家新勢力品牌實現了銷量的同比大幅增長,部分品牌更是創造了單月銷量曆史新高。
火熱的走勢中,哪些又有新的變化,哪些又有掉隊?我們且分析一下。
頭部陣營本月出現了不少值得關注的趨勢。
首先,比亞迪再創紀錄,并且沒有産生較大的虹吸效應。
比亞迪成爲第一家月銷超 50 萬輛的中國車企,月銷 50.27 萬輛,同比增長 66.5%,刷新了曆史紀錄。其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均實現了顯著增長,同時海外市場也持續擴張。
其次,理想汽車繼續穩居新勢力銷量榜首,10 月份共交付新車 5.14 萬輛,同比增長 27.3%。
值得一提的事,理想汽車第三季度财報顯示,由于低價的理想 L6 占比繼續上升,理想汽車全系成交價格已經下滑至了 26.6 萬元。
由于理想汽車智駕的突破,導緻更高價位的 Max 和 Ultra 版本的選擇比例上升,對沖了部分理想 L6 占比提高的影響,最後帶動汽車業務收入和毛利率都超預期。
再者,零跑汽車終于在本月超過問界汽車,在 10 月交付了 38177 輛,同比增長超 109%,連續 5 個月創月交付曆史新高。這個數據,距離鴻蒙智行全系 41643 輛的交付量,仍有一定差距。
但是,鴻蒙智行仍然沒有擺脫 " 問界汽車依賴症 ",同期賽力斯汽車銷量爲 36011 輛,同比增長 104.61%。智界、享界暫時未扛起大旗。
最後,多家車企創下曆史新高。
小米汽車在 10 月首次實現月銷超 2 萬輛;極氪汽車交付量創曆史新高,月銷 25049 輛,同比增長 92%;小鵬汽車在 MONA M03 的帶動下,進一步回暖,月銷 23917 輛,同比增長 20%。
進一步來看,三家在 15-30 萬元的價格區間内,憑借純電車型能夠持續深挖,緩慢增長,也是難度不低的挑戰。
尤其,這一市場是比亞迪的基盤,能夠持續分得一杯羹,一方面說明市場的容量足夠大,另一方面說明市場對于産品的個性化需求仍然存在。
但是從三家不約而同布局混動車型的戰略來講,大衆市場的車型想要突破市場滲透的天花闆,混動在 2-3 年内還是一種可行的動力形式。
還有蔚來也值得說道一下。10 月,蔚來交付 20976 輛,同比增長 30.5%。本月,蔚來本品牌沒有持續堅持月銷 2 萬輛的 flag,實際交付了 16657 輛。10 月是樂道 L60 上市的首個完整交付月,共交付新車 4319 輛。
蔚來創始人、CEO 李斌在公開場合表示,10 月收回了很多政策,守住毛利,借着樂道起量調節奏保毛利,環比上月多賺了一億。
第四季度,應該還是蔚來的換檔期,蔚來品牌保毛利,借助樂道的勢能保訂單;樂道品牌則是保渠道,保交付;第三品牌則是提前鋪墊,準備入場。
當然,特斯拉的交付依舊穩定,10 月國内銷量超 4 萬輛,同比增長 41%,Model Y 被群雄環伺,但能量依舊不減。
并非特斯拉沒有一絲變化,其于近期公布了首位品牌大使韓國奧運射擊選手金藝智。
以上就是頭部陣營相對欣欣向榮的表現。
誠然,頭部陣營和第二陣營的劃分沒有太多統一的标準,但是銷量肯定是衡量的第一标準。
截至目前,零跑汽車從第二陣營躍升到第一即是一個典型案例。其從第一款車就飽受質疑,再到 T03 爆火,C11、C01 失利,果斷轉向增程路線,化身小号理想、成本殺手,也就是 5 年左右的時間。
産品上樸實無華、技術靠自研降低成本、傳播上接地氣算是零跑汽車近一年反彈的三把斧。這種打法也影響了第二陣營的某些車企,比如深藍汽車。
10 月,深藍汽車銷量爲 27862 輛,環比增長 122.69%,同比增長 79.6%。其 CEO 也學着零跑汽車朱江明直接曬出了企業微信的後台訂單數。
零跑汽車和深藍汽車就是一朵雙生花。然而此前最有希望邁入第一梯隊的是哪吒汽車,但是其在反複的薪資風波中飄搖,即使有幾款車型有銷量潛質,但仍然被體系所耽誤。
哪吒汽車并不會是第一個掉隊者。
哪吒汽車之外,最爲尴尬的是極越汽車,誕生之初擁有吉利和百度的雙重光環,但是在産品定義中,過分模仿特斯拉的路數,導緻用戶體驗打折扣,缺少自研技術的支撐,講不好産品和品牌的故事,成爲雙巨頭合資的犧牲品。
再看其他品牌。
數據顯示,10 月,極狐汽車月銷 11122 輛,同比增長 218.6%。騰勢汽車月銷 10781 輛,同比下降 6.25%。岚圖汽車月銷 10157 輛,同比增長 87%。
智己汽車交付 10001 輛,同比增長 149%。阿維塔汽車 10 月整體銷量成功破萬,達到 10056 輛,銷量同比增長 158.64%。
多數品牌剛剛邁過月銷一萬輛的門檻,并且銷量數據值得玩味,在一萬多一點徘徊,不可避免讓人覺得這是 " 硬湊 " 出來的銷量。
爲什麽将這些品牌單列出來,是因爲他們背後有着強力依靠,母品牌或母公司能給予他們充分的支持和包容度,以至于他們在上市多款車後,仍然能得到充分的資助。
然而,這樣的資助也在發生一些變化,岚圖汽車等已經接入華爲車 BU 體系,智己汽車智駕方案也全力依仗 Momenta。
待 2025 年,上遊智能化産業鏈成熟後,這些品牌并非沒有一戰之力,隻是要在産品的失利中,總結出更多的産品規劃教訓。
總之,市場并非沒有掉隊者,隻是有人在默默輸血。
剛剛乘聯會發布的信息顯示,10 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 140 萬輛,同比增長 58%,環比增長 14%。從國内零售對應預判,應該 10 月新能源滲透率繼續超 50%。
在外部形勢持續向好的基礎上,中國新能源汽車不會出現絕對的馬太效應,更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态勢,更可能的局面是 " 一超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