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又一車企入局保險行業了。
近日,寶馬集團在官方微信公衆号宣布:寶馬(中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正式獲得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這意味着該公司可以正式開展保險經紀業務。
事實上,車企入局保險行業已不是個新鮮事,且幾乎都是新能源車企。早在 2018 年 7 月,小鵬汽車就成立了廣州小鵬汽車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特斯拉則在 2019 年 4 月通過收購美國馬克爾公司,獲得保險經紀牌照,2020 年 8 月又在上海注冊成立了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理想汽車 2022 年 4 月通過收購銀建保險經紀獲得了保險經紀牌照;蔚來汽車在 2022 年 12 月收購了彙鼎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後更名爲蔚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比亞迪也是在 2023 年 5 月斥資 36 億,100% 全資收購了易安财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後更名爲深圳比亞迪财産保險有限公司。
爲何新能源車企現在紛紛開展保險業務,相比傳統險企,車企跨界賣保險有何優劣勢?這一業務未來想象空間有多大,車企們又将面臨哪些挑戰?
車企涉 " 險,幹的都是保險中介的活?
從車企獲得的保險牌照類型不難發現,目前車企們成立的絕大多數是保險經紀公司或保險代理公司,這與保險公司還是有很大區别的。
保險經紀 / 代理公司可以向保險公司定制保險産品和服務,可以提供多家保險公司産品供客戶選擇,但本身不開發保險産品;保險公司既可開發産品,也可委托保險經紀公司銷售産品。
钛媒體 App 通過咨詢比亞迪、蔚來、小鵬汽車、特斯拉四家新能源汽車品牌客服發現,目前這四家新能源車企目前都沒有自家保險産品的售賣,而是與人保、平安、太平洋等保險公司的合作産品,且多以服務包的形式出現。
蔚來 " 服務無憂 2023 版 "" 保險無憂 2023 版 " 産品,來源:蔚來 App
比如蔚來汽車爲車主提供的兩款 " 服務無憂 2023 版 " 與 " 保險無憂 2023 版 " 産品,其中 " 保險無憂 2023 版 " 需車主通過蔚來合作保險公司選購相應的保險産品,費用在 9000 元左右;" 服務無憂 2023 版 " 直接包含了交強險、車損險、三者險、意外駕乘險保險方案,車主在購買之後無需自行選購保險産品、聯系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蔚來會爲車主配備專職人員辦好投保、核保、理賠等一系列事項,費用爲 12100 元。兩款産品都附加了相應的維保取送車和免費保養、維修服務等增值服務。
特斯拉續保 " 特 " 選服務包,來源:特斯拉 App
特斯拉則爲車主提供了續保 " 特 " 選服務包,可爲車主提供超充裏程 500km、高級車載娛樂包一年、空調濾清器更換一次,直營钣噴中心噴漆(不含拆裝)一面等權益服務。但享受權益的前提是通過特斯拉合作保險機構購買相應保險産品。
一位來自武漢的特斯拉車主告訴钛媒體 App,去年 6 月他在購買特斯拉某款車型時,店裏有 3 家與特斯拉合作的保險公司銷售人員候在現場,車險産品也是直接從這 3 家裏挑的,特斯拉并不會對保險産品進行推薦。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車企隻能銷售車險産品的保險經紀業務牌照,比亞迪獲得的是一張業内稀缺的保險公司牌照,這意味着比亞迪可以獨立開發自己的保險産品。2023 年 11 月 8 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批複文件顯示,同意深圳比亞迪财産保險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财險)變更業務範圍。比亞迪财險的業務範圍新增了 " 機動車保險,包括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和機動車商業保險 "。這也意味着,比亞迪在收購易安财險之後獲得了經營車險的資質。
不過比亞迪汽車(北京福鈴石景山王朝店)的銷售人員告訴钛媒體 App,目前比亞迪财險公司主要辦理的是貸款業務,還未推出機動車保險産品。車主在店内選購車輛後隻能購買其與頭部保險公司合作的保險産品,一年保費大概在 6000-7000 元,比車主自己找保險公司投保便宜 300-400 元。
可以看出,大多數車企在新能源車險業務上的探索尚在起步階段,且主要還是與頭部保險公司抱團合作。
車企涉 " 險 " 真的能掙到錢嗎?
車企涉 " 險 " 除了近水樓台之外,還有哪些壁壘能産生更高的優勢?盡管國内車企涉 " 險 " 還隻是初現雛形,但特斯拉在美國保險市場的探索,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參考。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特斯拉與美國保險公司合作開發的車險産品及服務,截至 2022 年 11 月已布局到了美國 12 個州。馬斯克本人也在 2020 年 Q3 财報電話會上預計,未來特斯拉保險業務将占其汽車業務價值的 30%-40%。
特斯拉自營車險産品如何盈利?其一是通過風險定價模型,使得保單報價低于同類産品。不同于傳統車險采用事故曆史、罰單、索賠、信用、年齡、性别等作爲定價因子,特斯拉采用安全評分(Safety 特斯拉 Score)、車型、險種、區域、行駛裏程、多車折扣等作爲定價因子。安全評分是特斯拉車險定價模型的關鍵,由特斯拉車輛五大方面的駕駛數據計算而得,更能反映出車主的實際駕駛情況。
并且特斯拉車險産品是按月定價,動态調整下一月度的保費報價。相較于購買其他車險産品,安全評分接近平均水平的特斯拉車主可節省 20%-40% 保費;安全評分較高的車主可節省 30%-60% 保費。以 2022 年特斯拉各車型在德州的保費報價爲例,特斯拉車險定價較美國車險平均定價低出 49%。
這一風險定價模型能倒逼車主培養良好的駕駛習慣,降低事故發生率。與此同時,特斯拉也在不斷優化自動駕駛系統,使事故發生率降低,從而導緻賠付支出減少、承保利潤提升。另外,特斯拉還通過對直營店及後端維修中心的把控、數字化理賠手段的運用等,将管理、營銷等其他成本由 30% 降至 12-20% 的水平。
數據顯示,相較于傳統車險将 65% 成本用于實際賠付,特斯拉車險通過運用系統化集成、防欺詐管理、自動駕駛等技術手段,将這一數值壓低至 40%-45%。整體來看,特斯拉保險的成本約爲傳統車險的 52%-65%,從而使得特斯拉在向投保人讓利的同時,也爲自身保留了充足的盈利空間。
特斯拉車險的探索成果,無疑驗證了 " 新能源車企 + 保險公司 " 的合作不隻是單純的代銷關系,而是可以通過深度産品和數據的整合實現 "1+1>2" 的效果的。
車企開拓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一方面能直接增加企業盈利渠道,另一方面也能與汽車銷售業務形成協同效應,在日漸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中爲自身塑造更多品牌優勢。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王志鴻也對钛媒體 App 表示:" 車企自己成立保險經紀公司或是财産保險公司,主要目的是在市場競争中可以提高自身的競争力。舉個例子,如果說你去 4S 店買一款車,如果汽車保險隻能由其他保險公司承保,那該品牌車企在保險産品上是沒有價格優勢的。但如果有另一家車企有自己的保險經紀公司,那他在汽車保險産品可以爲消費者讓出一部分利益來,能爲其提供更長鏈條的服務,提高自身的行業競争力。"
此外,新能源車企入局新能源車險行業還有數據優勢。車企不僅對自家生産的車型、性能、價值更了如指掌,還可以依據電動汽車運營後台數據對車輛風險進行更準确地評估,這有助于更精準地定價保險産品,從而提升車企的售後服務水平,增加用戶黏性。
王志鴻指出:" 未來新能源車險産品可能會出現一些變革,比如同一款車型,有車主一年隻跑了 5000 公裏,也有車主一年跑了 2 萬公裏,裏程的不同代表着風險系數的差異,那保險公司會根據車主跑了多少公裏來厘定一個費率,标準會變得更加靈活細化。" 而新能源車企在這一變革趨勢下,顯然比傳統保險公司更有優勢。
掘金新能源車險市場,并非易事
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新能源車險的市場空間也在加速打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2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爲 688.7 萬輛,同比增速爲 95.60%。乘聯會預計,今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将達 850 萬輛,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 36%。
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增速。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制圖:钛媒體 App
新能源汽車保險行業規模也随之呈現出上升之勢,從各大财險公司披露的數據可知,太保産險今年上半年實現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 507.65 億元,同比增長 5.4%。其中,新能源車險同比增長 65.1%。人保财險今年上半年承保新能源車 282.4 萬輛,同比增長 54.4%,保費收入 126.3 億元,同比增長 54.7%。陽光保險今年上半年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 128.8 億元,同比增長 3.0%,其中,家用車保費增速 9.5%,新能源車保費增速 80.3%。
各大财險公司新能源車險保費的 " 狂飙 ",印證了新能源車險業務未來的巨大潛力。東吳證券預計,到 2025 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将達 1865 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 17.9%;到 2030 年保費規模将達 4541 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爲 32.1%。
不過,新能源車險市場雖說未來是一片藍海,但是目前國内新能源車險市場還處在一種 " 車主喊貴,險企喊虧 " 的前期發展階段。
相比油車一年兩三千元的保費,新能源汽車保險一年的保費動辄五六千,甚至有的車型一年保費需要上萬。中國保信發布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指出,新能源車的平均保費比燃油車高出 21%。
新能源車險保費不低,承保虧損壓力也不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新能源車出險頻率高,二是新能源車維修成本高,賠款也随之變高。根據中再産險統計,車損險方面,各種使用性質的新能源車出險頻率幾乎均高于傳統燃油車,其中新能源車中占比最高的家用車出險率高達 30%,顯著高于燃油車的 19%。新能源車案均賠款整體高于傳統燃油車,家用車達到 7201 元,高出燃油車近 600 元。從三者險來看,新能源車所有類型出險頻率均遠高于傳統燃油車,其中貨車類數據差距尤其顯著,差距達到 8%。
這也導緻目前在新能源車險市場,頭部險企勉強維持承保盈虧平衡,中小公司卻面臨着較大承保虧損壓力。衡量财險公司承保盈利情況的一個核心數據是綜合成本率。綜合成本率越低說明産險公司盈利能力越強。綜合成本率爲 100% 時,即代表收支相同,既無承保盈利,也沒有承保虧損。
東吳證券研究所在研報中指出,2020 年末國内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達到了 120% 的高位,直至新能源車專屬條款發布後,綜合成本率才逐漸下降,截至 2022 年 5 月底,新能源車綜合成本率處于 101% 左右,相當接近盈虧平衡點。太保産險 2023 年中報顯示,今年該公司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依然超過了 100%。
車企們要想在新能源車險市場掘金,擋在前面的兩座大山就是如何減少新能源車險賠付和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成本。在這兩大難點上的探索或許可借鑒前文所述特斯拉的經驗。
此外,在保險經濟業務之外,新能源車企未來如果想要進一步開展保險産品的業務,資金儲備和人才儲備可能是兩個重要門檻。收購保險公司獲取牌照和資源可能是比較省力的方式,但這前期需要大量的收購資金,此外,保險作爲高度專業化的領域,涉及到複雜的風險評估、資産管理和法規遵從等方面的問題。車企需要投入資金來培養和吸引保險專業人才,以确保其在這個領域的專業性。另外,目前新能源車險的賠付比率還比較高,車險業務可能不隻無法給車企帶來自由現金流,還會占用本就稀缺的現金額度,而在未來即便整個賠付機制成功跑通,保險資金的日常運營管理也是一個跨專業的新課題,需要跟原有業務進行持續的磨合。
而在客戶信任和品牌轉化這一塊,盡管車企在汽車制造領域可能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但這并不一定能夠直接轉化爲在保險領域的客戶信任,如果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客戶可能更傾向于選擇傳統的保險公司。
總的來說,車企入局新能源車險市場是一件 " 難而正确 " 的事。雖然藍海廣闊,但也面臨着資質門檻高、承保壓力大、資金投入多、人才儲備不足、精細化管理能力欠缺等諸多挑戰,新能源車企是隻滿足于保險代銷業務、還是會代銷和自營業務兩條腿走路,新能源車企和傳統保險公司又會有怎樣的競合關系,也許我們可以多關注一下比亞迪,在銷量領跑和拿下牌照之後,車企後續會給出怎樣的選擇。(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 | 任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