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亦
編輯|阿至
根據不完全數據統計,過去半年,國内有超過 130 個大模型問世,随着大模型的湧現,從某種意義來看,其在第一階段的較量趨向平緩。
随着大模型底座能力不斷提升,新的 AI 原生應用也逐漸迎來爆發期。業内已經形成的共識是,AI 大模型時代,每個行業的應用都值得重新做一遍,對于企業而言,在大模型之上開發出來的 AI 原生應用,才是下半場突圍的關鍵。
作爲新一代基礎設施,大模型的能力需要與實際的應用場景相結合,才能創造更大的技術和商業價值。因此,大模型趨勢下的新時代,業界關注的不僅僅局限于模型本身,而是圍繞大模型所構建的整個生态體系和應用場景。
但不能否認的是,目前大模型在應用落地面前仍有多重阻礙。
一方面,許多企業缺乏對信息的快速叠代和交互,并沒有很好的路徑了解、觸達到已經誕生的大模型應用,從而也無法直接借助 AI 原生應用解決實際業務中的難題。
另一方面,對于企業和開發者而言,AI 原生應用的創新并非終點,如何精準地尋找到目标客戶也是一大難題。如果缺乏相應的商業化路徑,面臨的則是循環的難題。
在這一背景下,36 氪與小即是大創投聯合成立了 AI 協同創新中心,整合行業内頂尖 AI 技術服務提供商、應用解決方案方及生态資源,通過 36 氪構造的政産學研協同創新資源,支持企業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 AI 行業價值落地。
在 AI 協同創新中心主理人、小即是大創投合夥人楊巍看來,大模型的誕生實際上帶來了一個計算機使用範式的變化,叠代了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交流模式,而随着各大廠家陸續推出中國本土的大模型,且各家産品形态已經初具雛形,當下的大模型行業開始進入應用落地的第二階段。
這一時期,大模型的重要性在于能夠通過一個基礎大模型來完成多場景任務,從而爲無數 AI 原生應用的誕生奠定底座。
因此,在這一階段,無論是創業者還是産業鏈中的從業者,都需要搭上生态的 " 順風車 ",從而打破 0 到 1 的創新,實現産品和企業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進入大模型時代,市場和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基礎設施廠商、創新創業者以及想要快速轉型的傳統企業,該如何抓住這一輪技術變革的浪潮?AI 協同創新中心又能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帶着這些問題,36 氪與 AI 協同創新中心主理人、小即是大創投合夥人楊巍進行了一次交流,以下爲對話整理(有删節)。
大模型時代來了,AI 協同創新中心也來了
36 氪:過去幾年大家一直都在談 AI 四小龍,今年像大模型出來以後,市場發生了哪些方面的變化?
楊巍:以前以圖靈測試爲标志,從去年 11 月底開始計算機 AI 通過圖靈測試就已經不是個問題了。從 AI 角度看,大模型的出現已經将 AI 分化成了兩個世界。現在最大的變化體現在(AI)能夠完整聽懂人話和說人話。第二個變化就是常識與推理能力已經變強。
36 氪:所以大模型的出現是 AI 創新協同中心成立的關鍵節點嗎?
楊巍:這件事其實上半年就開始策劃了,這個巨變完全帶來了新的計算機使用範式的變化。我們就覺得需要去讓更多的人完成這個範式的變化。
上半年行業的進展,對于新入場的人而言還是比較混亂的,無論是投資還是創業,大家都在圍繞着所謂的底座基礎也就是大模型在做,直到 7 月份國内開始出現了一些可用的模型。我們覺得時機成熟了。
36 氪:我們想去扶持的那些創業者,大概是一個什麽樣的畫像?
楊巍:AI 協同創新中心的核心訴求是想推動大模型應用的範式變化。這個變化裏邊就大體涉及到三個最基礎的對象,一個就是做大模型的這些人,包括一些做雲服務的,做算力的。另一個是應用的開發者,在大模型上面做開發,這樣才能真正把應用做出來。還有一個角色是最終的應用方,比如說國内的上市公司或者大企業,可能也包括很多小企業,甚至包括海外的一些小團隊等。
對于創業者而言,他們需要一些知識,比如算力支持,來自基礎設施能力的支持,當然他們也需要投資。所以這些都是 AI 協同創新中心要做的事情。因此,對創業者,我們主要給他們資源的支持。資金的支持和客戶的支持。
36 氪:符合變化趨勢的創業者們業務方向是怎樣的?
楊巍:要完成了所謂的範式變化,就是說他們要是一個 AI 相關的創業團隊,而且具備已經成型的邏輯,能夠充分理解大模型帶來的革命性變化的基礎上,才去創業的。
第二個是一定要具備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隻有相信,他們的路才會更長。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對于這個事持懷疑态度的人,其實很難做成。
另外,我們很看重應用派,願意用 AI 去解決具體問題的團隊非常重要。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中,中國人在應用方面都是做的領先。所以,我們覺得國内做應用的機會更多。
36 氪:這一波趨勢之下,您認爲創業者應該抓住的創新性在哪裏?
楊巍:第一個我們認爲是通過 AI 提升效率、節省人力。第二個是能夠推出全新體驗的産品,創新性的産品體驗是可以考慮的創新方向。還有一個是所謂的創新模式,每一次技術的變化,就是把原來做不了的事做了,技術變革能夠帶來整個商業模式上的變化。
36 氪:AI 協同創新中心除了連接創業者,還會有别的參與者進來嗎?
楊巍:是要有的,像母基金、VC 基金等,我們都是要跟他們去合作的。我們搭建這個平台是讓所有相關的角色圍繞到創業者身邊。比如政府資源、學校研究的資源、産業集群、産業聯盟合作等。它是一個對更加開放的一個平台,更多的和 AI、大模型相關角色的人都能夠進來。
36 氪:第一批如何招募或者開展?
楊巍:目前我們已經在做的是準備和中國第一批大模型公司建立一個比較密切的合作關系,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基礎。第二就是我們現在着重去聚合 AI 原生創業者,他們是市場上最有活力的一個群體。另外,我們也在和中國的上市公司、行業龍頭公司、互聯網新經濟代表們密切的接觸。
發揮協同的力量,讓大模型在實際應用場景落地
36 氪:結合過往的經曆,您如何理解移動互聯網的投資?
楊巍:我開始做投資的時候是移動互聯網爆發時,所以前面幾年的項目主要是在移動互聯網的。
移動互聯網本身的發展過程是分階段的,最開始我們會比較集中在跟操作系統相關、應用市場相關、基礎工具相關的應用,随着每年的進步,到 12 年、13 年,移動互聯網應用開始去和一些具體的行業或場景結合了,這個時候消費是其中一個比較主要的應用方向,所以我們也順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投了一些消費的項目。
在這同時,也有一些原來做消費的公司,開始用互聯網和它原有的業務去做互動,比如像我投的阿芙精油,他們不是一個起身于互聯網的公司,但是他們是在線下做消費品牌的公司裏最早思考如何用互聯網傳播的公司。
可以說這一時期,最主要的動力還是來自于移動互聯網。
36 氪:是什麽樣的契機下,您開始走到了新的投資領域?
楊巍:2015 年之後,移動互聯網從發展的動力的角度看,其實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态,這個時候我們就開始看 TO B 服務、硬件、機器人等相關的項目。
整體來看,我們是順着整個時代的方向,包括公司的發展方向不斷去做能力的延伸。
36 氪:所以當下您的投資重心會放在科技賽道,尤其是 AI?
楊巍:是的,現階段我們會聚焦在 AI 行業我們肯定不會分散太多精力在其他行業,對 VC 而言,AI 和大模型帶來的是非常重要的機會,這至少是接下來五年,甚至十年的新節點,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 AI 看得更清楚。
36 氪:從投資的時間表出發,今年在 AI 行業的投資進程是如何規劃的?
楊巍:大模型本身發展非常快,國内的第一幕就是國産大模型落地,第二幕可能就是要做應用,大模型肯定最終會用到很多企業的場景裏面去。
如果把這個事兒回過頭來看,我們認爲發揮協同的力量對這個行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會堅持去沿着這個方向去做能做的事兒。
現在我們搞了開發的比賽(我愛黑 " 可頌 " 大語言模型應用創新挑戰賽),比賽裏面我們就強調了這不是一個玩模型的比賽,是一個拿着模型做應用的比賽。所以,我們不僅要求這些極客來參加這個比賽,更重要的是要讓那些真實給甲方客戶做 IT 服務、做應用的人參與到比賽裏面來,讓他們能夠上大模型應用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