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陝西廣播電視台 " 陝西都市快報 " 欄目 7 月 22 報道,近日,沉寂多年的刀郎推出了新專輯《山歌廖哉》,其中的一首新歌《羅刹海市》引發關注,沖上了熱搜。
刀郎的新歌《羅刹海市》因與《聊齋志異》的一篇故事同名,還引來網友紛紛查閱典籍,帶火了《聊齋志異》。
網傳刀郎推出新專輯,其中的一首《羅刹海市》引發熱議。(來源:視頻截圖)
與刀郎以前的歌曲相比,近日網上流傳的《羅刹海市》無論歌詞與風格都顯得不同。這首名爲《羅刹海市》的歌詞寫道:" 羅刹國向東兩萬六千裏,過七沖越焦海三寸的黃泥地,隻爲那有一條一丘河,河水流過苟苟營,苟苟營當家的叉杆兒喚作馬戶。" 歌詞顯得晦澀。網友說,沒點文化還看不懂。
《羅刹海市》引發熱議。(來源:視頻截圖)
有知情網友稱,這首歌的靈感源于《聊齋志異》的一則故事,于是,網友紛紛查閱《聊齋志異》的同名篇章,試圖解讀刀郎新歌《羅刹海市》的 " 弦外之音 "。
刀郎新歌《羅刹海市》引發關注。(來源:視頻截圖)
據介紹,《羅刹海市》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作品描寫了一個虛無缥缈的國家,那裏的人以醜爲美,越是猙獰怪異,越以之爲美,越顯榮富貴。
據介紹," 此篇乃憤世嫉俗之文章 "。蒲松齡在此篇文末寫道," 花面逢迎,世情如鬼。" 據分析是蒲松齡在科舉制度下懷才不遇,指桑罵槐的産物。
《羅刹海市》引發網友議論。(來源:網絡截圖)
網傳刀郞的同名歌曲剛好拾取了聊齋小說中的部分元素,歌中不乏 " 他見這羅刹國裏常颠倒,馬戶愛聽那又鳥的曲,三更的草雞打鳴當司晨 " 之類的表述。網友懷疑是在指桑罵槐,借歌澆心中塊壘,有某種隐喻含義。
網傳刀郎的新歌《羅刹海市》因此引來衆多轉發與熱議,目前尚未見來自刀郎方面的回應。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網傳的《羅刹海市》這首歌,也許真正能懂的是作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