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9 月 14 日訊(編輯 周子意)在經曆了較長時間的 "IPO 荒 " 之後,本周大型科技公司的 IPO 項目卷土重來。這不僅是對投資者面對高風險新股興趣如何的一次檢驗,也是華爾街頂級投行高盛集團的關鍵時刻。
軟銀集團旗下的芯片設計公司 Arm 預計将于當地時間周四(9 月 14 日)于納斯達克挂牌上市,預計将成爲今年最大的 IPO 項目。此外,快遞公司 Instacart 和營銷自動化平台 Klaviyo 已啓動 IPO 流程,預計最快将于下周上市。
雖然這些公司的業務範圍在科技領域截然不同,但它們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高盛都是這些公司 IPO 的主承銷商。
高盛的 " 大事 "
2022 年,由于利率大幅上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以及 2021 年上市表現不佳的後遺症,美國 IPO 市場創下是 30 年來最低迷的一年。
因此,今年 Arm 等公司 IPO 的形勢将大有看頭,若 IPO 取得成功,則會提振衆多持觀望态度的市場人士的信心,随之帶來的一些公司融資活動,将有助于重振包括并購和融資在内的大投行業務領域。
高盛 CEO 大衛 · 所羅門(David Solomon)在本周的一次會議上也提到," 我們市場上有一些非常重要的 IPO。這是一個進步,如果這些 IPO 進展順利,那麽就會形成良性循環,可以把更多積壓的 IPO 推向市場。"
這爲何對高盛來說意義重大?是因爲它比競争對手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更加依賴投行業務。
在整個投行業務低迷之際,高盛今年營收的降幅在美國六大銀行中是最嚴重的,公司 CEO 所羅門也因此一直在應對内部分歧,一些人因不滿公司戰略和他個人的領導風格而離職。
富國銀行的銀行業分析師 Mike Mayo 也稱," 這(投行業務)是高盛業務核心中的核心…如果他們達不到要求,将會出現比我們迄今爲止看到的更多問題。"
衡量這些公司 IPO 是否成功的标準就在于,它們能否順利上市,并在上市後數周内維持在 IPO 定價之上,不出現破發。
但如果 Arm 或另外兩家公司上市後的股價在未來幾周未能溢價,那麽不僅對 IPO 市場來說是一股 " 寒流 ",人們也會對所羅門治理下的高盛亦帶來懷疑目光。
Arm 值多少錢 ?
根據 Arm 公司周三的公告,這家芯片設計公司将以每股 51 美元的發行區間上限價格發行 9550 萬股美國存托股票;按發行價計算,公司估值達到 545 億美元。在這次的 IPO 中,蘋果、英偉達、三星、台積電、英特爾等産業知名公司也集體出動認購,爲 IPO 保駕護航。
雖然 Arm 股票的認購需求很高,認購倍數達到 12 倍,但人們對該公司的估值、以及其駕馭人工智能浪潮的能力一直存在質疑。
最近幾周,這家軟銀旗下公司的估值波動較大,從最初預計的 700 億美元降至約 550 億美元。
研究公司 New Constructs 的首席執行官 David Trainer 周二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我們認爲投資者應該避免此次 IPO,因爲我們認爲該股未來的上行空間非常有限。" Trainer 還指出,Arm 的估值與公司的基本面完全脫節。
此外,Arm 出售的股票在其總股票中所占比例非常小,約爲 9%。Trainer 指出,這種小規模的公衆持股,意味着新投資者在投票權和公司治理方面的權利将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