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專注于快充技術和數碼配件領域的閃極發布了一款售價低至 999 元的智能 AI 眼鏡,想利用本土産業優勢做中國的 "Meta 眼鏡 "。平心而論,999 元的首發價格在智能眼鏡品類确實相當有競争力。
但在國産智能眼鏡領域,打算挑戰價格下限的品牌并不隻有閃極一家。就在閃極發布 " 拍拍鏡 " 後沒多久,界環就發布了兩款新設計的 AI 音頻眼鏡—— " 時尚眼影 " 和 " 時尚腮紅 ",售價僅 899 元。
圖片來源:界環
從産品的角度說,界環的 " 新品 " 并不是我們想像中那種新品:不同于市面上絕大多數智能眼鏡品牌一體化的産品邏輯,界環眼鏡采用的是模塊化的設計。簡單來說,界環的本體并不是整個鏡架,而是可以拆卸的兩個鏡腿。
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 " 鏡框 ";鏡腿的連接處也采用了快拆設計,方便用戶自行搭配自己喜歡的設計。如果大家覺得這樣的描述有些難以理解,那我們不妨打個比方——其他品牌做的是一體化智能手表,但界環做的是智能表帶,你可以給自己的智能表帶搭配不同設計的表頭。
換句話說,界環剛剛發布的 " 時尚眼影 " 和 " 時尚腮紅 ",本質上隻是兩款新的鏡框,負責實現 AI 功能的智能鏡腿并未迎來任何升級。
看到這裏,可能有人覺得奇怪:Meta、閃極等品牌的智能眼鏡的攝像頭都集成在鏡框中,部分光波導方案的産品更是将投影機藏在原生鏡框裏,界環是怎麽将如此複雜的硬件集成在可拆卸的鏡框中的呢?
答案非常直接:什麽攝像頭、光波導,這些功能我界環是一個都沒有。
其實在界環的産品說明中,他們也多次強調自己是 "AI 音頻眼鏡 ",而非 Meta、閃擊等品牌标榜的 "AI 拍攝眼鏡 " 或 "AI 智能眼鏡 "。可能有人覺得 " 純音頻智能眼鏡 " 不配稱之爲 " 智能眼鏡 ",但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誤區。
抛開 XREAL 等從 XR 頭顯輕量化而來的所謂 " 眼鏡 ",單純從狹義的智能眼鏡定義來看,智能眼鏡可以大緻分爲三類:隻有音頻 + 觸控交互的音頻智能眼鏡、在音頻智能眼鏡基礎上增加攝像頭的拍攝智能眼鏡、以及搭載光波導等技術的可視智能眼鏡。
其中音頻眼鏡結構最爲簡單,本質上就是把藍牙耳機拆開,将揚聲器、麥克風、電池和藍牙模塊嵌到鏡腿中。當然,考慮到眼鏡的産品形态,音頻眼鏡中的揚聲器通常是開放式耳機同款的橢圓揚聲器,同時電池容量也大于一般的 TWS 耳機。由于産品設計并不複雜,這類音頻智能眼鏡在設計上更接近一般的眼鏡,同時整機功耗更低,續航時間更長、重量也不容易失控,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圖片來源:Bose
也正因音頻智能眼鏡技術簡單,不少品牌都選擇以音頻智能眼鏡作爲進入智能眼鏡行業額落腳點,比如知名音頻品牌 Bose 在 2019 年就發布了 Bose Frame 智能音頻眼鏡,華爲、小米等手機品牌也推出過相關産品。
但顧名思義,音頻方案的智能眼鏡在功能和交互形式上較爲單一——用戶可以用語音或按鍵輸入,但眼鏡隻能以語音的形式輸出。
如果說純音頻智能眼鏡是 " 聽 ",那拍攝智能眼鏡就是在 " 聽 " 的基礎上,再加一個 " 拍 " 的維度。Meta 和 Rayban 的合作眼鏡、閃極的 A1、甚至是早期的 Snap 的 Spectacles 都能算到這一品類中。
盡管拍攝智能眼鏡隻是多了一個攝像頭,但從技術上講,拍攝智能眼鏡的複雜程度不亞于智能手機:考慮到信号穩定性,攝像頭拍攝到的數據必須先保存在眼鏡本體裏,這意味着眼鏡必須包含一套可以音頻播放、語音交互、視頻拍攝存儲、無線傳輸的算力硬件。四舍五入來說,這就是一台高度定制的智能手機。
圖片來源:Ray-Ban
事實上,不少品牌也确實用嵌入式 Android 的模式來開發拍攝智能眼鏡,比如 Mate。從好的方面講,基于 Android 開發能降低前期硬件開發的成本和後期叠代的難度,但因基于 Android 開發,這類眼鏡的續航表現較爲普通。另外拍攝智能眼鏡隻不過是增加了拍攝這個 " 輸入方式 "," 輸出 " 依舊要依賴音頻交互或手機 App。這類産品隻能說爲用戶帶來了新的使用場景,并未從根本改變眼鏡交互的本質。
至于可視智能眼鏡,這個就複雜了。說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冷知識——嚴格來說,可視智能眼鏡才是最早的智能眼鏡,剛剛提到的音頻、拍攝眼鏡,其實是從可視眼鏡上做減法而來的。從 " 智能眼鏡 " 這個概念最早的技術原型和實驗性産品看,所謂可視智能眼鏡,其實是 AR、HUD 頭顯(軍用飛行員頭盔)經簡化、民用化後的産物。
圖片來源:魅族
而真正把可視化智能眼鏡帶到大衆視野的,還得是 2012 年亮相的 Google Glass。雖然它在體積、散熱、續航等方面的表現讓人堪憂,但 Google Glass 确實讓普通人第一次直觀感受到 " 眼鏡可以在視野裏疊加信息 " 的可能性。當然,現代的可視智能眼鏡早就淘汰了 Google Glass 那老舊的的棱鏡 + 微投影的光學方案,改用光波導方案了。
圖片來源:Google
但無論這些可視眼鏡用的是何種光學方案,由 Google Glass 定下的可視智能眼鏡卡片交互邏輯仍持續至今。
在我看來,這種做減法的産品邏輯,也是智能眼鏡這一品類特殊的地方。眼鏡不同于智能手表,對産品重量、續航表現有着更嚴格的要求。而移除攝像頭和顯示模塊可以大幅降低整機功耗,顯著延長續航時間。畢竟對用戶來說,智能眼鏡的續航尤其關鍵——一天不戴手表沒什麽問題,但一小時不戴眼鏡則寸步難行。
另外,現代 AI 模型在語音交互方面的進步也顯著提升了純語音交互的可用性。不同于曾經的 " 藍牙耳機 " 時代,如今主打 AI 的音頻眼鏡普遍開始搭載 " 眼鏡端 "AI,将部分強時效指令放在眼鏡上處理,降低對手機的依賴,而低功耗的 DSP 芯片也允許語音助手長期在線。其實從交互方式上,就連最複雜的 " 可視智能眼鏡 ",在交互時也保留了完整的語音控制。
更重要的是,智能眼鏡從一開始就沒有像 AI Pin 那樣想要 " 取代手機 ",與手機共存的特性讓智能眼鏡可以将高強度交互留給手機,隻在眼鏡上執行簡單的語音交互。這樣的交互方式和智能手表類似,但眼鏡的麥克風和定向揚聲器在語音交互方面有着更大的優勢。
誠然," 減法 " 意味着智能眼鏡必須犧牲特定的功能。Meta、閃極等拍攝智能眼鏡尚且還能臨時充當運動相機,拍攝第一視角的視頻素材,或給手機 App 裏的多模态模型 " 充當眼睛 "。而界環這類純音頻交互的産品,其智能化充其量也隻能做到 "AI 真無線耳機 " 的水平。
但從用戶的角度看,界環最低 650 元的售價,确實也就是一個高端開放式真無線耳機的水平,甚至比不少頭部品牌的開放式耳機還要便宜。換句話說,界環的競品從來都不是其他智能眼鏡,而是用智能眼鏡的形态去挑戰開放式耳機的市場。
圖片來源:雷科技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智能眼鏡品類的流行,智能眼鏡取代開放式耳機的情況還将越來越普遍。而對拍攝、可視智能眼鏡來說,音頻智能眼鏡也是吸引用戶進入智能眼鏡生态的契機。随着電池技術的進步,未來智能眼鏡還将進一步瘦身。而當拍攝、可視智能眼鏡能在舒适度和價格趕上音頻智能眼鏡時,音頻智能眼鏡也将功成身退,爲智能眼鏡留出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