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紅利期已過,不能再繼續埋頭做一隻鴕鳥。
作者丨康 琴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靳鵬輝
6 月 28 日,一封名爲 " 豐田 ( 中國 ) 子公司雷克薩斯副總經理陳忱受賄行爲證據 " 的郵件截圖在網上曝光,引發媒體轟動。
這是繼去年 7 月雷克薩斯 LM 出現碰撞車門無法打開後,雷克薩斯再次成爲社會輿論的焦點。
爲何高管腐敗醜聞會突然被曝出,這将對銷量已出現頹勢的雷克薩斯産生何種影響,未來雷克薩斯究竟應該如何應對?針對這些疑問,《四車道》直播攜手汽車公社衛金橋、大衆侃車郭登禮、天天汽車徐鋒以及汽研社賀球輝四位老師,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讨論。
該郵件截圖顯示,陳忱通過關系同佳杪仕營銷公司 " 洗錢 ",進行輸送利益,這些錢用于購置奢侈品、豪車和别墅。并且受賄金額約爲 10 億日元(超過 5 千萬人民币),時間長達 3 年之久,還列舉了每個受賄銀行卡的具體信息,并附有相關人員的銀行交易記錄等證據。
事後陳忱雖在朋友圈回應稱 " 謝謝大家關心,已報警 ",但并沒有對事件進行直接否認。雷克薩斯中國更是一直未對曝光的郵件截圖真實性進行回應。
或許,最後此次的高管 " 郵件門 " 事件會如去年雷克薩斯 LM 碰撞事故一樣不了了之,但其必将再次對雷克薩斯品牌造成極大地傷害。并且由于陳忱是雷克薩斯在中國培養的本土化人才,這一事件可能還會影響到中國高管在合資和外資企業中的形象。
回到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表現來看,衆做周知作爲豐田汽車旗下的豪華品牌,多年以來雷克薩斯一直深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常年在國内二線豪華車陣營占據領軍者地位。
由于享受到中國豪華車市場快速增長的紅利,加之自身産品力較強,又有豐田的背書,雷克薩斯在國内的銷量曾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而且其應該算是國内享有加價産品最多、加價時間最長和加價幅度最誇張的品牌。
以雷克薩斯 LM 爲例,一輛車的加價可達到 60 萬元,直接讓成交價格逼近 200 萬元,加價幅度超過甚至超過 50%。
但時移世易,近兩年雷克薩斯在國内的表現卻出現頹勢。
根據乘用車上險數,2020 年達到 23.6 萬輛的曆史新高之後,雷克薩斯在國内的銷量呈明顯減少的趨勢,2021 年 21.9 萬輛,2022 年直接跌破 20 萬輛,僅爲 18.3 萬輛,今年以來月均更是隻穩定在萬輛左右。
這樣急轉直下的背後,原因是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市場大環境和消費者的改變。
随着近年來國内新能源市場市場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認可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高端新能源品牌開始搶占豪華車市場,不僅有早已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特斯拉、理想和蔚來,初來匝道的騰勢、極氪和阿維塔等也開始嶄露頭角,這讓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相對較慢的傳統豪華品牌們遭受了不少的沖擊,雷克薩斯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則是,正如前文所說,去年雷克薩斯 LM 碰撞事件之後,雷克薩斯未及時作出回應和應對措施,甚至最後還不了了之,對品牌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損害了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那麽面對品牌形象和銷量同時出現的重大挑戰,接下來雷克薩斯究竟應該如何處理呢?
賀球輝老師認爲,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雷克薩斯必須對此次的 " 郵件門 " 作出官方的回應。
衛金橋老師則稱,雷克薩斯旗下的 LM、ES 和 IS 等高端産品具備與奔馳、寶馬等品牌相抗衡的實力,但在管理、決策、戰略執行和危機公關等方面卻存在很大的問題。
比如,由于是豐田的高端品牌,一般來說相應的技術都是在豐田充分掌握後,才會逐漸應用到雷克薩斯的産品中,因此後者在智能化和電動化的發展上受到很大的制約。再加上,雷克薩斯在中國不進行本土化生産,隻是将車型導入中國,無法較好地滿足國内消費者的需求,在市場中自然隻能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因此雷克薩斯需要提高旗下産品的實力。
而且一直以來雷克薩斯的用戶大多是 30-40 歲左右的偏成熟穩重型消費群體,在品牌年輕化、産品年輕化、渠道年輕化和用戶年輕化等方面做得非常不夠。
綜上可知,在中國市場 " 躺赢 " 多年之後,雷克薩斯已經有些 " 迷失 " 方向,要想重新獲得中國消費者們的青睐,就不能再繼續埋頭做一隻鴕鳥,而需要從各方面進行重大的調整,并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