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龍詩慧
編輯 / 蘭雨
沒有一絲絲防備,問界新 M7,如一年多前問界 M5 初登市場那樣,一夜之間火了。
細看這次問界新 M7" 回爐重火 ",就是 " 華爲光環 + 大降價 " 雙重疊加的威力,售價區間 24.98-32.98 萬元,相比一年多前 22 款的上市指導價,大降 7 萬元,即使與今年 1 月官降後的問界 M7 相比,也下調了 4 萬元,對一輛新能源中大型 SUV 來說,可謂誠意十足了。
(圖爲 2022 款問界 M7)
十一期間,車厘子走訪發現,問界新 M7 的确吸引不少家庭用戶的目光,目前下大定,要到 12 月中旬才能提車。有新 M7 展車的店也不多,隻夠做試駕車,店裏都沒得展示,有意向用戶可去看實車和試駕:
" 現在車都不夠給客戶,隻能集中一處試駕了,十一期間還有 33000 元權益,減了 6000 元現金和送電吸門、水晶檔把配置,相當于大滿配了,所以現在買很劃算。" 華爲店裏一位專職問界汽車的銷售人員,告訴車厘子。
正因問界給足了誠意,市場也 " 投桃報李 ",9 月 12 日上市到如今,新 M7 首銷期就超過 5 萬輛大定(定金不能退);僅是 10 月 6 日單日,大定數量就 7000 輛。新車大熱,顯然也超出了華爲的意料,餘承東在朋友圈直言 " 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據乘聯會統計,今年 1-8 月,問界 M5、M5 EV、M7 三款車型累計銷量爲 3.5 萬輛,僅與去年 3-8 月,問界 M5 一款車的累計銷量持平。所以,當占品牌三成銷量任務的新 M7 上市火爆,無異于拯救了在水深火熱中的問界。去年最風光的時候,問界單月銷量 1 萬多輛,站穩新勢力第一梯隊。可惜拐點說來就來,在今年初特斯拉降價拉動市場降價潮,問界輕易被對手 " 一卷沒 ";此番問界新 M7 用 " 性價比 + 華爲 " 打法,固然是提高競争力之舉。從側面看,縱使開了個好頭但,談 " 起死回生 " 還要多觀察一段時間,問界汽車依然沒有定價話語權。
在問界新 M7 上市前,餘承東曾表示,未來汽車行業的競争會更加激烈,而華爲的目标,是幫助車企成爲巨頭,在競争中存活下來。AITO 問界這兩年如同過山車的遭遇," 活下來 " 已步步驚心。我們不禁試問,未來和華爲有 " 智選車 " 合作的奇瑞汽車、極狐和江淮,當不再受華爲 " 專寵 " 的 " 問界們 ",一同出現在華爲的渠道,誰會先跑出?在車市全員内卷的情況下," 智選車 " 對汽車品牌的賦能,能彌補自身品牌力的不足嗎?最後火的是汽車品牌還是華爲?
流水一樣的 " 問界們 ",隻能給華爲打工嗎?
01
車賣好了,也給華爲打工?
以往 AITO 問界 M5、M7 等車型,都放在了華爲新品發布會上發布,而這次問界新 M7,是問界汽車品牌首次獨立的汽車發布會。這不難看出,華爲内部在 "HUAWEI 問界 " 之後,對汽車業務的反思,換一個角色 " 去華爲化 ",把 AITO 問界汽車品牌推出去。但事與願違,當下進店看車的顧客,如同以前一樣,都是被 " 華爲元素 " 吸引過來的,甚至是銷售人員不經意間的向導,包括鴻蒙智能座艙 3.0、智能駕駛輔助,透露的這都是一輛華爲造的車。
細心分析之下,如今新 M7 的火爆與當年 M5 爆單的境況全然不同。2021 年第一波買 AITO 問界的人,的确沖着 " 華爲造車 " 而來;如今新 M7 固然能得到 " 華爲粉 " 的垂青,但問界 " 降價增配 " 的策略,主動大降價玩起 " 卷 ",和對手玩起了 " 價格戰 ",可見底氣依然在,但生存壓力并不小。。
(問界新 M7)
在問界新 M7 的發布會上,餘承東曾表示," 新款問界 M7 的改款升級投入超 5 億元,且大部分投入都用在了底盤用料、車身結構和懸挂結構等等一些用戶看不見、摸不到的地方。" 的确,問界新 M7 改進了之前爲人诟病的駕駛短闆。在同爲增程中大型 SUV 的理想 L7 和岚圖 FREE 面前,起步價格低,大家的長闆差不多,當然華爲的鴻蒙座艙、華爲毛細血管般的渠道,相比之下就很有優勢,還給到首發大禮包,等于把消費者感知層面的配置 " 拉滿 ",上市大賣沒什麽懸念。
所以在新車上市後,9 月份賽力斯的股價總共收獲了 4 個漲停,一個月内以 54.61% 的漲幅排在上市車企首位,可見新車短期的搖旗呐喊确實厲害;而回顧今年上半年銷售低迷期,賽力斯營收 110.32 億元,同比減少 11.14%,但歸母淨利潤同比改善 22.18%,淨虧損收窄至 13.44 億元,而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财報透露是受消化去年高位買下原材料庫存的影響,下半年庫存逐步清理、新品持續推進,規模化效應之下會改觀。
可預計的是,M9 的到來也會讓賽力斯在資本市場賺滿一波,但新車紅利期過後,過日子還是看車企的銷量、毛利率等自身賺錢能力,華爲的幫助并沒有降本增效的大;即便去年在問界 M5、M7 最火時,賽力斯也不賺錢,甚至同比增虧超過一倍,主要是因爲像新能源汽車渠道建設、營銷推廣費等銷售費用财務指标大幅增加。目前,賽力斯的渠道建設基本都花在華爲門店,而且華爲并不承擔工廠建設、産線投入等重資本支出,隻參與收入分成。不得不說賽力斯就是在給華爲打工,還是賺不到錢的那種。
對車企來說," 智選車 " 如同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華爲的渠道、規模、品牌效應是一等一的香饽饽,能進華爲渠道,無異于給新品牌按下曝光和銷量的 " 十倍加速鍵 ";但另一方面,強勢的華爲,也對品牌的可持續發展蒙上陰影," 智選車 " 第一時間代替了車企渠道,以前的華爲既是供應商,也有終端市場,現在中間渠道闆塊還打通了,甚至是獨攬最有力的渠道,完全有能力成爲車企的競争者;而當下隐憂還多了層,在 " 華爲造車 " 影響力未充分覆蓋市場時," 華爲造車 " 的盤子還被瓜分。
華爲與奇瑞汽車合作的智界 Luxeed,首款轎車已經登陸工信部,早前更說在 9 月份發布,餘承東也頻頻爲 " 華爲智選車業務首款純電轎跑 " 金句帶貨。除此之外,華爲和江淮也有至少一款車的合作,而極狐與華爲,除了合作 HI 模式,同樣也會有一款 " 智選車 " 合作,不用 2024 年," 問界們 " 已經洶湧而至。
02
誰沒幾手準備啊
早在 " 智選車 " 模式誕生之初,市場質疑 " 銷量不行的車企,才會蹭華爲的熱度 "。但經過問界的跌宕起伏,與華爲合作的車企們,早就想透這問題,既投靠大樹好乘涼,但也不至于在一棵樹上吊死,爲自己留一個後手。
比如奇瑞借助華爲的品牌和技術快速打造的智界 Luxeed,主打運動與智能,與奇瑞星途品牌旗下新序列星紀元(Sterra)有一定的相似度,公用同一個平台、内飾布局也相差無幾;但星紀元主打豪華與舒适,兩者既互補但肯定會競争。從現有的信息看,明顯星紀元 ES 更傾注奇瑞在純電賽道的最強積累:800V 高壓、LION AI 大模型平台," 靈魂 " 則沒用華爲的鴻蒙,用上科大訊飛的 " 星火大模型 "。反觀智界 Luxeed,智界 S7 目前除了餘承東在唱主角,奇瑞一方卻表現得很低調。
而賽力斯更加幹脆,4 月份就推出定位 " 國人出行升級 " 藍電,自建渠道海内外銷售。第一款車藍電 E5,隻是在智能車機上用了華爲的技術,插電混動技術的提供方是比亞迪,企圖與 AITO 問界作出區分,但又帶了華爲的元素,讓消費者更易接受。
可見, 經過兩年的發展," 智選車 " 似乎走進了瓶頸,華爲聯合車廠的 " 技術輸出 " 模式依然在加速進行,但曝光度都是華爲,這使得車企要有兩手準備,核心的始終要握在自己手上。但華爲也很清楚,目前華爲的賦能,也很難彌補問界品牌力的不足,隻靠問界一年 10 萬輛的銷量,也不可能讓華爲車 BU(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盈利。
所以華爲與頭部車企的合作,更放得開,玩法也更多,既讓阿維塔進駐某些華爲門店,也讓鴻蒙座艙和智駕系統在不同車企的新車型上搭載,消除更多強勢車企的顧慮;同時,華爲同樣也不會把雞蛋全部放進一個籃子裏,再次明确不造車,與更多頭部車企合作,擴大自己智能化的份額和影響力,仍然是華爲切入汽車賽道的最大初衷。
其實,真正能展現華爲實力,是高階智能駕駛系統,但目前在市場存在感不強,一則首搭 HI 的極狐品牌不過硬,二則當時産品上新節奏遠遠落後于市場;現在的華爲也精明了很多,鴻蒙 4.0 和 ADS 2.0 的陸續裝車,優先權留給了長安、奇瑞等體量更大的強勢品牌,可以加大在新車型的滲透率,也繼續保持華爲智能标簽和品牌優勢。
03
寫在最後
經常對市場洗腦 " 遙遙領先 " 的餘承東,其實對華爲的汽車業務拎得很清," 得先幫車企賣 100 萬輛車 " 再談華爲車 BU 的盈利,無論跟車企采取何種形式的合作,都是華爲開拓市場爲之不易的一步;而華爲和車企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微妙,是敵?是友?做得好相互成全,做不好,誰以後也都再沒機會了。
當然," 智選車 " 品牌的開花,隻會讓當下新品牌、新車型層出不窮的市場更加亂,不過誰在乎呢?從現在起算,智能汽車也隻有兩三年的機會窗口,對華爲、對車企來說,誰都輸不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