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實車照片被提前洩露,小米汽車向媒體索賠 300 萬,這是近期車圈一大熱點事件。
小米汽車嚴厲譴責,相關媒體公開道歉,此事已告一段落。但在吃瓜群衆眼中,被罰的媒體可真冤,因爲實車照被曝後的第二天,小米 SU7 的無僞裝路試視頻就已在各大微信群裏瘋傳,有人調侃道 "300 萬白交了!"
但明白事理的人應該都猜到,這大概率是小米汽車的一次自我炒作,畢竟雷軍在央視鏡頭前說了 " 特别擔心一上來不火 ......" 那公關部門不得趕緊行動?
"300 萬事件 " 估計隻是前菜,在首款車型 SU7 上市之前,小米汽車的營銷動作還會接踵而來。
但對消費者來說,與其在營銷上不斷整活,不如來個真正給力的售價,大家都期待着,小米造車能像造手機一樣,靠價格颠覆整個行業。
丢棄幻想,純電市場已沒有藍海
看了下網友對小米 SU7 的評論,我發現很多人對這款車還是抱有一些幻想,認爲它能走中高端路線,價格能進入 25-30 萬的區間,有的 " 米粉 " 更誇張,認爲這車可以進入 40 萬元級别。
但我想明确告訴這些人,徹底丢棄幻想吧!小米 SU7 高端不起來的,起售價在 20 萬以内是大概率的事情。我甚至能給出一個大膽的判斷,小米 SU7 的起售價會落在 18 萬以内!
别說不可能,先看看接下來的分析。
光從産品上看,小米 SU7 确實有不少亮點。酷似保時捷 Taycan 的設計,整車尺寸比特斯拉 Model 3 和蔚來 ET5 更大,搭載小米澎湃 OS 系統,匹配自研的智駕系統,電池容量有 73.6kWh 和 101kWh 兩種,CLTC 續航最低爲 628km、最高達 800km......
放在兩年前,這樣的綜合性能确實遙遙領先,但無奈行業實在太卷,如今看來,小米 SU7 的每一項參數都隻是 " 不過如此 " 的水平,很難帶來什麽新的驚喜。
雷軍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過," 要充分尊重汽車行業的規律,使用汽車行業成熟的技術,确保能把第一輛汽車做好。" 這意味着他們壓根沒想過颠覆行業,也不會走什麽高端路線,穩打穩紮走好第一步才是關鍵。
不過,小米想走穩第一步,難度還是巨大的。最大問題在于,現在的純電市場已經不存在任何藍海了,連皮卡和越野車這些本來與電絕緣的車型品類都開始純電化,可想而知主流細分市場的厮殺有多血腥了。
小米 SU7 要進入的,是目前熱度最高、競争最激烈的純電轎車市場,前有特斯拉 Model 3、比亞迪漢、小鵬 P7,後有飛凡 F7、啓源 A07、智界 S7、極氪 007...... 這一堆 "7 系 " 光是讓人記着名字都難,産品力還一個比一個卷,性價比一個比一個高。遲來報道的小米既沒有獨立設計,又沒拔尖的性能,營銷攻勢又不夠出格,要脫穎而出難道靠 " 米粉 " 們用愛發電?在刀刀見紅的市場裏,任何品牌教義都是扯淡,價格才是最好的武器!
對手強就算了,還賣得賊便宜!
燃油車時代,一款車的價格跟其性能、品質、品牌形象等都是直接挂鈎的,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已深入人心,賣更貴的,往往就代表更好的車。
但在充分競争的新能源市場裏,同級車在續航、動力、配置等方面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價格不再是定義産品力的标準,而隻是市場競争的一個手段。誰能用更低的售價給到用戶更好的體驗,誰就是真正的赢家。
在 11 月中大型新能源轎車銷量排行榜裏,起售價低于 20 萬的多達 7 款,當中不乏最近一年上市的黑馬車型,而且戰力都十分可觀。
以哪吒 S 爲例,其純電版本起售價僅爲 15.98 萬元,搭載 64.46 度的磷酸鐵锂電池,續航裏程爲 520km,而搭載 84.5 度三元锂電池、續航達 715km 的版本,售價也僅需 19.98 萬元。
是的,現在不到 20 萬就能買到續航超過 700km 的中大型純電轎車,而小米 SU7 入門版的續航僅爲 628km,隻使用 400V 架構平台(網傳的 800V 架構隻出現在高配車型上)。
哪吒 S 還隻是衆多卷王中不怎麽起眼的一位,上周公布預售價的銀河 E8 将是小米 SU7 的真正攔路虎。該車基于吉利浩瀚架構下的 PMA2+ 平台打造,車長超 5 米,配 45 英寸超長一體式屏幕,搭載最新的 8295 芯片,預售價 18.8 萬起,實際售價隻會更低!
小米 SU7 的對手要麽有技術儲備,要麽有品牌底蘊,要麽啥都有,除了低價之外,實在想不懂它能拿出什麽招架。
也許有人會說,小米擁有完善的生态系統,能實現手機、智能家居、汽車之間的互聯,而且小米汽車還搭配最新的澎湃 OS 系統,這些寶貴的生态資産将成爲小米汽車最大的競争優勢。
但大家知道," 人車互聯 " 或 " 車家互聯 " 的概念已經說了好多年了,幾乎每家車企都說要構建自己的軟件生态,但真正能靠 " 生态 " 推動一個車企向前發展的,目前還沒成功的案例,即便牛逼如華爲,也不是靠鴻蒙座艙才取得如今成就,産品的定位、定價、營銷、服務、渠道等,才是當今汽車行業的決勝關鍵。
小米已做好當價格屠夫的準備?
千萬别以爲我們在踩低小米汽車,我們隻是想傳達一個觀點:能把價格打下去的,才是真正有實力的車企。
問題在于小米是否具備這個實力?從雷軍的多次講話可以看出,他對小米汽車是胸有成竹的。
2020 年,小米宣布進軍汽車行業時,雷軍就表示小米集團有充足的現金儲備,汽車項目前期會先投入 100 億人民币,未來十年還會投資 100 億美元。
小米今年第三季度财報顯示,與智能汽車等創新業務相關的投入爲 17 億元,占比達 34%。結合之前公開的數據計算,小米在汽車業務上的投入已超過 72 億元。也就是說,小米汽車前期投入的 100 億已用了七成,這與雷軍此前說的以 " 十倍投入 " 研發第一款車基本吻合。
雷軍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一般車企造一輛車,大概投入三四百人,10 億 -20 億元的研發經費,而小米第一輛車投入了 3400 名工程師,整個研發投入超 100 億。
當然,這 100 億不是完全用在産品上的,還包括自研工廠的建設。不同于大多數新勢力車企的代工模式,小米汽車一開始就選擇了自建工廠,一期廠房已于今年 6 月 12 日竣工。
錢投足,工廠也有了,在渠道建設方面,小米汽車不僅會利用現有的 " 小米之家 " 線下門店,還會親自建設專門的汽車銷售渠道。目前,小米汽車正在多個城市招聘門店店長職位,相關培訓工作正同步進行中。
種種迹象表明,小米汽車已到了 " 隻欠東風 " 的階段,然而,這股 " 東風 " 早在幾年前已經吹起來了,現在已經到了冷鋒過境,氣溫驟降的階段。
今年以來純電動車的增長率已被插電混動遠遠抛離,其前 10 個月的累計同比增速僅爲 19.2%,而 PHEV 則高達 82.6%。按理來說,小米的首款車型采用增程式動力(也算是插混的一種)是最符合潮流,也是最有利于降低成本的方案,但據小道消息透露,小米前兩款車型都隻會采用純電動力,到第三款車才會考慮推出增程動力,那最快也得等到後年。
小米要靠一款産品力并不那麽突出的純電轎車打開局面,怪不得雷軍會擔心 " 小米汽車一上來不火 ",但他又表示 " 更擔心太火大家都來買 ",這番耐人尋味的話是否意味着,雷軍已做好了成爲價格屠夫的準備?
(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