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世界,一壺一乾坤。鼻煙壺曾在清朝盛行一時,甚至成爲當時重要藝術标志之一。然而,時至今日,精通和制作鼻煙壺的人卻所剩不多了。可就是有這麽一個人,他不僅自己堅守這門藝術 20 多年,還利用網絡讓内畫鼻煙壺火出了圈。
△宋雲飛
" 我是中學時期開始學習内畫鼻煙壺的,剛開始隻是覺得好玩,後來漸漸的愛上了這門藝術。"1978 年出生的宋雲飛是河北衡水人,1995 年他拜當地知名内畫家李廣立先生爲師,正式開啓内畫鼻煙壺的藝術生涯。
△宋雲飛在創作
一開始,内畫鼻煙壺使用的是透明玻璃壺,由于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顔色,隻能畫一些簡單的圖案。" 後來,先輩們在透明玻璃壺内加入鐵砂、金剛砂、水,然後來回搖磨,讓内壁呈磨砂玻璃狀,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 宋雲飛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目前,我國内畫藝術共分四派,除他所在的河北 " 冀派 " 之外,還有北京 " 京派 "、山東 " 魯派 "、廣東 " 粵派 ",各派特色不盡相同。
在鼻煙壺内作畫,是一門 " 濃縮 " 的技術,非常考驗匠人的工筆。而在巴掌大小的空間内,創作出精彩無窮的大千世界,也是内畫鼻煙壺的精髓。鼻煙壺的壺口一般不到 5 毫米,需要使用特制的彎鈎毛筆,探入壺内進行作畫,這就要求創作者除了有精湛的技藝之外,還必須極具耐心。他說:" 完成一幅畫最快需要幾個小時,慢的則需要幾個月之久,需要在構思上下苦功夫。"
宋雲飛在内畫鼻煙壺這條道路上,已經堅守了 28 年,畫功也日趨精湛,現在不僅是河北的民間工藝美術家,也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我們‘冀派’作品主要是筆法細膩、色彩淡雅、風格多樣。" 他講究精皴細染,一筆一畫細細勾勒線條,善以國畫色模拟水粉、油畫等多個畫種,題材囊括花鳥魚蟲、飛禽走獸、人物風景。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最初跟着宋雲飛學習的徒弟也不少,但由于種種原因,能夠堅持下來的人卻寥寥無幾。其實,除了面臨無人繼承的現狀之外,内畫鼻煙壺還有不少來自現代科技的挑戰。" 現在有機器可以做出半成品,就是在壺内勾畫出輪廓,然後由藝人手工修飾。" 他認爲,這種方式雖然可以節省創作時間成本,對于普通人而言也區分不出來,但唯獨缺少的是手工制作的那股韻味,藝術價值也會随之大打折扣。
爲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項非遺文化,這些年來,宋雲飛一直在 " 摸着石頭過河 "。幾年前,網絡短視頻開始盛行,宋雲飛也搭上了時代 " 順風車 ",以 " 翰德 " 爲藝名,将創作鼻煙壺内畫的視頻上傳網絡,不僅獲得了國内網友的肯定與支持,還赢得了不少國外網友的點贊。截至 4 月 13 日,宋雲飛的短視頻獲贊累計超 420 萬,而且擁有近 40 萬的粉絲。
"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創作是在 1996 年,那是我和老師共同完成的一幅内畫屏風,畫的内容是百駿圖,先後花費了近 9 個月時間。" 宋雲飛表示," 内畫 " 與 " 外畫 " 除了呈現載體不同之外,繪畫技巧也截然不同,内畫源于外畫,又比外畫要難得多。如今,在網絡上,除了常規題材的作品之外,宋雲飛還嘗試着去做一些符合年輕人口味的作品,其目的就是爲了增加内畫鼻煙壺的宣傳,讓更多人愛上這門傳統藝術。(受訪人供圖)
現代快報 + 記者 謝喜卓
(編輯 李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