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感慨"2023的紫微星原來是楊紫瓊",因爲她成爲了奧斯卡曆史上第一位亞裔影後,她創造了曆史。
與之對應的是,《瞬息全宇宙》11提7中,拿到的還都是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原創劇本這種極有分量的的獎項,成爲全場最大赢家(這段話裏好多"最"哦……
也因爲這部電影千軍橫掃的架勢,讓有些網友提出不同意見:"它真的有那麽好嗎?我反正get不到。"
甚至把這和楊紫瓊前幾天在Instagram上分享那篇VOGUE評論文章《已經20年沒出過非白人影後了,2023會有所改變嗎?》聯系起來,覺得她赢在賽前轟轟烈烈的公關造勢,赢在亞裔身份帶來的"絕對正确"。
而我的看法是,So what?影史上從此留下了《瞬息全宇宙》這部電影,和楊紫瓊、關家永(《瞬息全宇宙》導演/編劇)、關繼威(《瞬息全宇宙》男主)、許玮倫(《瞬息全宇宙》女二)……的名字。這很重要。
楊紫瓊領獎時和上一屆影後傑西卡·查斯坦,以及21年前首位突破膚色限制拿到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殊榮的哈莉·貝瑞并肩而行,也必然會成爲人們津津樂道、多年後仍會回顧的經典一幕。
《瞬息全宇宙》的大獲全勝,意義遠比你我想象重要。
上個月月底,《瞬息全宇宙》在美國演員工會獎同樣收獲不少,除了楊紫瓊的影後、關繼威和傑米·李·柯蒂斯的最佳男女配之外,還拿到了最佳群戲大獎。接受表彰的時候,楊紫瓊特意把發言機會留給了戲裏的"公公"、94歲的華裔演員吳漢章。
這位闖蕩好萊塢70載的老人見證了亞裔力量曾經遭遇過哪些不公:制片人甯可花大成本掩蓋白人演員的種族特征,也不肯啓用亞裔演員來完成他們自己的故事。
吳漢章提到了一部電影,叫《大地》,改編自讓著名旅華作家賽珍珠獲得普利策肯定的同名小說。講的是舊社會農民王龍從貧瘠到富有的起伏一生。
在賽珍珠開始書寫之前,中國人在西方主流文化裏是被習慣性扭曲、矮化的。
因爲大量華人勞工在19世紀被引入美國,他們擁有勤奮、要價低廉、學習能力強等優勢,卻也讓白人勞工察覺到了危機。于是白人勞工以華人勞工不主動融入美國主流文化、不尊重工會争取權益爲由煽動仇恨,制造了大量暴力排華慘案。
△1885年懷俄明準州石泉鎮殺害華人事件的周刊報道存檔
加州政府在1880年修改了三十年前的《反異族通婚法》,禁止白人與"黑人、混血人和蒙古人"之間通婚,所謂"蒙古人"包括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和其他亞洲人,但主要還是指華人。1882年又通過了《排華法案》,加劇了華人華裔受歧視的情況。
△慶祝排華法案通過的美國人海報
在這種前提下,對神秘遙遠的東方既有"遍地黃金礦藏"的幻想卻又仇視、恐懼在地華人的西方媒體炮制了大量蒙昧、奸邪、善用巫術控制人心的華人反角,最典型的就是傅滿洲、吳芳(美國系列劇中國罪犯)和顔仙博士(科幻雜志連載的中國黑幫;老大,和吳芳一樣都想要統治世界)。
而賽珍珠因爲父親是長老會傳教士的關系,出生才幾個月就被帶到中國,在江蘇長大成人。熟練掌握中文之後,母親才教她英語。
18歲回美國讀大學,完成學業後又回到中國生活……此後賽珍珠先住宿州,又長居南京任金陵大學教職。她的創作也大多是圍繞中國的見聞感悟,雖然魯迅說這隻是從"一位生長中國的美國女教士的立場"書寫了"一點浮面的情形",但無可否認賽珍珠的小說給西方人提供了另一種觀察中國人的視角。
作爲賽珍珠最知名的作品,《大地》講的其實是中國人對于土地的虔誠:農民王龍再有封建再有落後性,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也絕不賣地,因爲"我們來自大地,我們也必須回歸大地"。
而王龍的發妻阿蘭有一雙不合當時審美的大腳,卻能踏實站在田裏幹活兒、攢下一筆财富,直到丈夫在收成中忘乎所以、尋妓再娶……電影籌拍時,大家都認爲有一定知名度的黃柳霜能拿到這個角色,結果片方最後還是的選擇了德國女演員Luise Rainer。
而黃柳霜一家在美國打拼,吃盡了種族歧視的苦頭。以至于她對演戲産生濃厚興趣的時候遭到了父親黃善興的勸阻,因爲黃善興覺得電影是白人的消遣,不需要黃種人面孔。
但黃柳霜從小生活在多文化融合的環境裏,即便遇到了一些困擾,也沒有遇到真正意識到意識到"傅滿洲叙事"有關歧視,而是把那當做故事的一部分,甚至将熒幕上的"黃禍再生"看作是個人發展的絕佳契機。
△14歲的黃柳霜被朋友拉到《紅燈照》劇組,客串了一個拿燈籠的小配角
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是歐亞裔混血私生女,出于憤恨參加了義和團運動
但你能從她之後參演的角色裏看到居高臨下的男權凝視和種族傲慢:
比如《海逝》中的蓮花,在海邊救起了墜海的美國人與其相愛。後來這個男人很快就回老家了,留下蓮花一個人獨自經曆生産、撫養、教育過程和旁人的異樣眼光……等"丈夫"帶着在美國明媒正娶的白人老婆回來,蓮花把孩子交給他們後跳海自殺。
又比如《巴格達竊賊》,說是被好萊塢巨星老道格拉斯•範朋克相中後力邀出演,但實際上她拿到的蒙古女奴角色有不少裸露裝扮。
因爲《反異族通婚法》,即使是演戲,黃種人出身的黃柳霜也不能和白人男演員有更多親密接觸。《大地》女主角色旁落也絕非孤例,早在1927年那部講述跨國跨族戀愛得不到認可的《武先生》裏,她就隻能站在法國女演員蕾妮·阿多莉旁邊演大小姐武若萍身邊的丫鬟柳桑。
同樣是1927年,黃柳霜還有另一部電影《舊金山往事》上檔。它講的是西班牙殖民時代末期一個叫Chris Buckwell的惡棍表面上虐待華人,實際上卻是個由中國血統還信佛的混血,還把自己的侏儒弟弟關在籠子裏……
唐人街被描述成無惡不作的黑社會發源地,黃柳霜出演Chris Buckwell的情婦,在片中被安排參與鴉片倒賣……
要麽演奸角要麽扮妓女,制片人用黃柳霜的動機是噱頭大過其它。
就算後期她遠走歐洲發展,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但《唐人街繁華夢》卻仍然剪掉了黃柳霜扮演的洗碗女工秀秀色誘男主那段吻戲,并在宣傳海報上畫她上半身赤裸的撩撥模樣。
載譽歸來再拍好萊塢,派拉蒙邀她出演的《龍女》雖然是标準華人形象了,卻仍然圍繞傅滿洲這一負面形象展開,因爲所謂龍女就是傅滿洲的女兒……
前面提到那位吳漢章在發言中提到自己第一部電影應該是1955年的《江湖客》,主演克拉克·蓋博。他肯定是個小配角,我搜了一下電影裏出現的華人面孔基本都這樣
後來的《血巷》更是一部徹頭徹尾臆想我們的電影,講美國船長怎麽帶着一村人去香港的故事。吳漢章演一名共産戰士,也很難找,不過《血巷》裏的華人角色要麽窮兇極惡要麽需要被人拯救……
都是東方面孔,好萊塢才不問出處,吳漢章有時還要演演日本IP《哥斯拉》系列,或者在《沙場壯士赤子心》裏演韓國少校……
△圖文不是很有關,但我确實找不到他以前跑龍套的劇照
到什麽時候才好一些呢?上世紀80年代。
約翰·卡朋特受港産功夫片影響,拍了部美國小夥幫助中國好友搭救其未婚妻、與一衆千年老妖對打的《妖魔大鬧唐人街》。吳漢章演的就是那個千年老妖,設定是丢失肉身所以要用綠眼睛亞洲姑娘來複活自己……
△來源,2011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吳漢章訪談
直到2002年,吳漢章才在一部法語片中得到出演男主角的機會。盡管語言不通,他仍然願意爲之努力,因爲在此之外的大部分時間,他能演到的隻有洗衣工、餐館老闆這種背景角色,等待着白人超級英雄的拯救。
如果說吳漢章代表的是老一代華裔默默耕耘終有出頭天,那麽拿到最佳男配獎項的關繼威則親曆了華裔演員在好萊塢能有多大起大落。
正如他獲獎感言所說,自己的旅程始于一艘船,因爲身爲越南華僑的他是在西貢淪陷後跟着父親和五個兄弟姐妹逃到了香港,在香港難民營待了一年後又才輾轉去了洛杉矶,與逃到馬來西亞的母親和其他三個兄弟姐妹彙合。
幾年後,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打算拍《奪寶奇兵2》,想給主角印第安納·瓊斯博士找個亞洲面孔的小助手。他們面試了很多亞洲小孩都覺得不夠理想,最後打算在洛杉矶唐人街找找看,結果發現了陪哥哥面試的關繼威。
演完《奪寶奇兵2》後,期皮爾伯格又找他演了自己編劇的另一部電影《七寶奇謀》。關繼威是七個小孩中的一個,同樣算是主角。
但這樣的青睐其實也算是一種"量身定制",關繼威後來還在日本和中國台灣拍過戲,但接到的也還是需要利落身手的探寶角色。
當關繼威慢慢長大,不再符合導演心中"會武打的東方小孩"形象,他也就很難有新的工作邀約。兜兜轉轉無非是出演些情景喜劇,還得是講收養不同族群小孩的《我們站在一起》或者能容下很多孩子角色的《我的這一班》。
再到後來,他甚至一年才能得到一次試鏡機會。在對比同期其他演員的良好發展之後,關繼威決定讀書深造。
返回行業後關繼威得到的邀約仍然很少,即便從好萊塢回流香港也一樣機會不多。2002年演完鄭伊健和張柏芝那部《無限複活》後,他就轉到幕後工作,做特技演員、做動作指導,做《2046》的助理導演。
這次給關繼威頒獎的就是《奪寶奇兵》主演哈裏森·福特,兩人相見擁抱隔了差不多40年。
在這40年裏,哈裏森·福特依舊擁有大把片約,不僅把《奪寶奇兵》系列演到了2023年,還可以演《銀翼殺手2049》和《美國隊長4》。
△拍《奪寶奇兵5》的時候老爺子都80歲了
而關繼威呢?即便拍了《瞬息全宇宙》,在電影沒有正式上映前他還是不受關注、沒被看到,甚至因爲沒人找他拍戲而失去醫療保險……除卻兩人不同的事業基礎之外,好萊塢亞裔角色缺乏也是重要原因。
但即便這一路再艱難,吳漢章和關繼威都算是長在美國、以好萊塢爲發展起點,而且他們都是男性,遇到挫折遠遠少于今時今日得獎令萬衆振奮的楊紫瓊。
OK,啰裏啰嗦我們終于要說到大家都寫過一遍的楊紫瓊了。
相信各位已經在刷屏式的推送裏看到楊紫瓊出身馬來望族、原本懷揣芭蕾夢想卻因爲脊柱受傷而不得不轉行、參加馬來西亞小姐評選竟意外奪冠的傳奇背景了。
△代表馬來西亞參加世界小姐評選的時候還遇上了代表香港參賽的張曼玉
但值得注意的是她學芭蕾、鋼琴是因爲媽媽覺得"女孩子就是要做這些事"。
楊紫瓊本人并不願意去選美,母親是悄悄報的名、簽字也是由哥哥代勞的,而且母親說服她參加的理由是"你隻有在這個時間才能做這種事(選美)。"
這是多麽典型的性别刻闆認知和年齡焦慮,訓誡我們你該在什麽時候做點什麽。就算《瞬息全宇宙》大爆特爆,楊紫瓊媽媽還是不喜歡她在裏面老氣的扮相。
之所以去香港發展,是因爲前夫潘迪生當時請她去跟周潤發和成龍拍廣告。剛巧潘迪生又入股了洪金寶、岑建勳的德寶電影,于是楊紫瓊又跟德寶簽約開始拍戲。
這在現在看來是"帶資進組",但楊紫瓊的電影處女作《貓頭鷹與小飛象》沒給她什麽發揮空間,演的老師常常被學生氣哭,用楊紫瓊自己的話來說就像個"可憐的小姐"需要被人拯救。
這部片的票房成績也不是很理想。從小接受英語和馬來語教育的楊紫瓊不太會說中文,粵語更是難上加難,沒辦法精準傳遞喜劇裏那些微妙的俚語和笑點,所以她又才結合自身芭蕾優勢走少有人走過的打女路。
這才有讓她赢得金像最佳新人的《皇家師姐》。但剪頭發苦練拳腳功夫那半年,楊紫瓊需要克服的隻是從零開始的生理極限嗎?不是的,她還要消化那些男武行看似關照實則唱衰的,"你一個女孩子,打不了吧?"
而且成爲"亞洲第一打女"又怎麽樣?有些電影的情節和角色設計也帶有非常明顯的刻闆印象。比如94年那部《詠春》,楊紫瓊演的詠春因爲貌美被騷擾而拜師高人習得一身好武藝,誰知學成回來後姑姑竟然讓洪欣那個角色仿照詠春曾經的打扮變成新一任豆腐西施。
電影裏不斷強調洪欣如何如何貌美而楊紫瓊隻有"武藝高強",我小時候看了就覺得很不舒服:會武功能自保的女主就不能做美貌擔當嗎?結果編劇後來還安排跟詠春訂了娃娃親的男主竟然誤把洪欣當未婚妻、以爲詠春是男人是"情敵"的橋段……
做打女雖然讓楊紫瓊找準定位、聲名鵲起,但選擇這條路就隻能走到黑,柔情啊浪漫啊文藝啊都變成不可能。直到1995年拍《阿金的故事》,她從三十多米的橋上跳下來,扭傷了脖子和腰背還斷了三根肋骨,差點就癱瘓了。
心生退意的時候,還是剛好在香港爲《低俗小說》做宣傳的昆汀跑到醫院探望楊紫瓊,才說服她不要放棄,轉而向好萊塢進發。
楊紫瓊闖蕩好萊塢的時候已經有很高知名度,因爲港産動作片受衆極廣。《殺死比爾》裏烏瑪瑟曼那個角色靈感來源就是《警察故事3》裏的楊紫瓊。
但即便她受邀出演《007之明日帝國》,成爲第一個華裔也是第一個不需要007搭救的邦德女郎後,楊紫瓊的發展還是沒能更進一步。因爲好萊塢那些人分不清她是華裔、日裔還是其他亞裔,甚至不知道她到底會不會英語……
在俞秀蓮之前,找楊紫瓊的角色其實都差不多。同爲中國人的李安倒是懂怎麽用她也用好了她,但《卧虎藏龍》獲得10項奧斯卡提名那年,楊紫瓊和周潤發卻什麽都沒有,隻能作爲頒獎嘉賓上台。
雖然楊紫瓊履曆裏還有《藝伎回憶錄》《木乃伊3:龍帝之墓》這樣的大IP,但仔細看看它們能提供的隻有配角機會。
亞裔+女性+人到中年,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疊buff,也難怪2014年她接受CNN訪問時說亞洲女性總是被塑造成像一尊明朝花瓶,脆弱易碎、隻做背景裝飾用,要麽得背負紅顔禍水的命運。
不然就是演人家的媽媽、阿姨,前幾年甚至進階到了祖母級别。
或許大家還記得2018年那部在美國創造了票房奇迹的《摘金奇緣》:号稱是《喜福會》(1993)之後第一部全亞裔演員陣容的好萊塢大制作,但内地上映後慘遭滑鐵盧,豆瓣評分隻有6.0。
很多觀衆都覺得《摘金奇緣》不過是南洋版小時代、是"左宗棠雞式的亞裔片",包括楊紫瓊出演的媽媽角色也顯得傲慢無比,不斷印證着西方人對亞洲富豪的刻闆想象。
但這部電影之于海外亞裔群體的意義卻是,"我們可以成爲故事主角,我們能被所有人看到。"包括關繼威,他也是看到《摘金奇緣》集合了那麽多亞裔同胞還大獲成功之後才重燃對表演的信心,才試着重新找經紀人想要走到幕前。
而《瞬息全宇宙》一開始也并非現在我們看到的"媽的多重宇宙",導演和編劇本來想找成龍來演,因爲他們小時候就看成龍電影也深受港式動作片影響,而且男性題材更容易拿到投資。
但成龍因爲檔期拒絕了邀約,關家永和丹尼爾 · 施納特又始終對劇本不滿意,于是他們大刀闊斧地做了修改,讓原本的妻子、媽媽做了故事主角。這樣一來,戲劇沖突反而更強了。
所以他們才找了心目中唯一可能的人選楊紫瓊,而楊紫瓊欣然接受的原因也是《瞬息全宇宙》有别以往的獨特視角:亞裔不再隻是等待被拯救的角色,以往被忽略的母親、阿姨、祖母們也終于有機會做主角去拯救世界。
不僅如此,電影還對東亞文化裏的親子關系、女性力量加以挖掘、呈現和反思,也讓身處其中的Evelyn們得到機會進行自我和解。
說它過于正确又如何?
借隔壁《毒舌大狀》的台詞來說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并非"Something is wrong",而是"Everything is wrong",那麽讓遭受着不平等對待的亞裔群體和廣大女性正确一次又有何不可?至少奧斯卡擁有非同尋常的聲量,赢下奧斯卡就能更好地發生,把這份态度傳遞到更遠的地方。
哈莉·貝瑞前幾年采訪,說自己2002年拿到奧斯卡影後之後以爲會有更多好劇本好機會找上門來,但後來才發現得獎沒能改變任何,因爲黑人在當時就是争不過白人演員、就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角色。
但至少從《摘金奇緣》引發讨論再到《瞬息全宇宙》成爲頒獎季大赢家,楊紫瓊和她所代表的亞裔演員獲得的重視和機會一次好過一次。那不如把這視作良好開端,期待更多亞裔叙事能夠慢慢走到主流舞台。
再說了,一名努力摘下外界貼給她的種種标簽的優秀女演員終于證明了自己,這本就值得慶賀,不是嗎?
原創不易,轉載本文請務必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