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父愛如山。相對于母愛,父愛往往更深刻,更克制。無論是父愛還是母愛,都能給孩子帶來快樂。我相信,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裡,孩子會變得開朗、積極,對生活充滿熱愛。
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這麼幸運。有一個 6 歲的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因為性格不合選擇了離婚。這個小女孩一直和她年邁的祖父母住在一起。因為父親常年外出打工,女孩很少見到父親,但對他的感情一點也沒有減弱。她反而天天盼着他回來看她。
情況
小女孩的父親非常暴躁,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她的母親不得不離開。但這并沒有讓父親有所收斂。相反,他讓事情變得更糟。
他經常一回來就對爺爺奶奶大吼大叫,伸手向他們要錢。如果他得不到,他就威脅那個女孩。疼愛孫女的爺爺奶奶當然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挨打,所以每次都要遷就兒子,把養老錢都給了兒子。
這一次,女孩的父親回到家,像往常一樣躺在床上看電視。女孩有一段時間沒見爸爸了,想纏着爸爸陪她玩一會兒。可是爸爸眼裡隻有電視,就找借口讓女孩先寫作業。但是,女孩是個 6 歲的孩子,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略帶撒嬌的告訴爸爸,她不會寫。
聽到女兒如此頂撞自己,父親的臉色瞬間變了。他提高了聲音的分貝,要求女孩再做一遍作業,但女孩還是拒絕了,這讓她父親大發雷霆。
抱起女兒就是一頓拳打腳踢。也許這還不夠,但女孩的父親找到了家裡所有堅硬的東西,用同樣的方式打女兒,仿佛女兒是他此時最大的敵人。
一直紅着眼睛的爸爸,直到女孩說 :" 爸爸,我起不來。" 爸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停止了對女兒的毆打,抱着孩子趕到醫院,但醫生診斷後隻能搖頭,說孩子體内很多器官因為持續的毆打已經衰竭,連華佗都無能為力。
這一刻,女孩父親的眼裡終于流出了淚水,或許是自責,或許是後悔。簡而言之,他永遠失去了 6 歲的女兒。
分析
面對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找到情緒失控的原因。
成年人情緒失控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現在生活工作壓力這麼大,很有可能一件不經意的小事就讓人情緒難以控制。但其實很多時候,父母是因為自己而生氣,但很多時候必須克制自己不去發洩情緒,否則可能會得罪别人,丢掉工作。
所以他們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洩在家庭中最弱小的成員身上,這無疑就是孩子。也就是說,很多時候,孩子沒有錯,隻是父母積累了太多的情緒,單純想發洩在孩子身上。
這時候家長一定要盡快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的孩子有沒有錯。很多時候,看起來雖然孩子跟自己頂嘴,不聽自己的話,其實根本原因還是不理解孩子,所以覺得委屈。
他們急于為自己辯護,隻是希望父母能真正理解自己。父母隻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讓自己的憤怒逐漸平息,真正與孩子溝通,理解孩子的内心。
學會暫時離開。
當父母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即将失控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避開孩子。離開讓他們感到憤怒的環境,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冷靜下來。他們可以通過一些強有力的運動或者獨自發洩情緒來緩解憤怒。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用各種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很可能會讓孩子受到傷害,這樣不僅教育不了孩子,還會讓孩子更加反感。這樣隻會讓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親子關系越來越生疏,對孩子以後的發展肯定是不利的。
學會向孩子道歉。
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你的情緒爆發到了孩子身上,那麼你一定要勇敢面對,千萬不要選擇逃避。
學會對孩子說對不起,也許能盡快打開孩子的心扉,得到孩子的原諒。之後,家長當然要注意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否則很可能狼來了,孩子也會對自己失去信任。
6 歲女孩的事情是徹頭徹尾的悲劇。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千萬種,但不應該隻選擇暴力。
了解孩子的内心,學會和孩子做朋友,是每個父母應該做的。任何時候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很有可能一時的疏忽導緻不可挽回的後果。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