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按照董事會過’緊日子’、’嚴日子’的要求,降低各項成本費用開支,通過降本增效,促進收入增長。" 在近日舉行的招商銀行 2023 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面對當前銀行業經營壓力的提問,招商銀行行長王良如此表示。
過 " 緊日子 " 的一大背景是,招行 2023 年營業收入出現了 14 年來首次負增長。上一次招行出現營收負增長還是 2009 年,當時主要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招行當年營收同比下降 6.98%,但在經濟複蘇和 " 二次轉型 " 下,招行很快便重返高速增長。
作爲銀行業學習的 " 模範生 ",招行面臨的挑戰是當下銀行業的共同困局。在已披露 2023 年報的 22 家 A 股上市銀行中,包括工行、建行、農行、平安、興業等 13 家主要銀行營收出現負增長。銀行業利潤增速放緩,興業銀行、光大銀行、鄭州銀行的淨利潤更是出現負增長。
曾經,某銀行高管一句 " 賺錢賺得不好意思 " 引發衆怒,但那樣的日子早已遠去。如今,銀行行長們必須精打細算,爲守住利潤過 " 緊日子 " 了。
賺錢難了,降存款利率成當務之急
" 目前,貸款利率已降至曆史低位,銀行淨息差也降到了二十年來最低水平。"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在 " 部長通道 " 時提及。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3 年末商業銀行淨息差已下滑至 1.69%。
淨息差是銀行淨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資産的比值,是衡量銀行營收增長水平的重要指标。淨利息收入占我國主要商業銀行營收的 70%-80% 乃至更高。
光大銀行行長王志恒指出,過去一年,受貸款收益下降、投資收益下降、減費讓利的政策以及資本市場低迷的影響,整體的利息收入和手續費收入都有所下降。光大銀行營收微降 3.92%,降幅整體符合同業的趨勢。
建行首席财務官生柳榮介紹,去年銀行業的 NIM(淨息差)都出現了下降。一方面爲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政府引導融資成本有所下降。另一方面,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了兩次,引導各家銀行的貸款利率下行,也有存量貸款的再定價,因此整個銀行業的經營利潤都在下降。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招行業績會上提到,今年貸款定價競争非常激烈,消費貸款、小微貸款利率持 續走低,降至 3% 左右,很多銀行也覺得這個定價不是特别合理,在主動放緩貸款增速。
貸款利率包括存量按揭貸款利率持續下調,銀行賺錢更難了;但另一方面,存款成本的下降慢于貸款收益率的下降。多位銀行行長在業績會上表示,預計 2024 年銀行業淨息差還将延續下降趨勢。
盡管銀行業不愁存款,但眼下,壓降存款成本成爲銀行行長們應對息差收窄的當務之急。
在股票、基金等理财大幅虧損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客戶湧向定期存款,隻爲鎖定相對較高的利率。甚至有客戶爲了略高一點的存款利率,坐高鐵或飛機跨城存款,被稱爲 " 存款特種兵 "。另一方面,企業的生産、投資需求有所下滑,資金活化不足也轉向定期存款。
以招行爲例,2023 年其存款利息支出達 1288.09 億元,同比增長 21.71%。除了有存款平均餘額增長 14.05% 的因素,存款定期化導緻的付息成本增加是重要因素。報告期内,招行公司客戶定期存款同比增長 20.79%,零售客戶定期存款更是同比大增 48.58%。
建行生柳榮表示,2024 年,在貸款的定價上,LPR 還有一定的下行空間。在優化資産負債結構之外,更多的主動權在負債端。
他提到,建行在近期加大對一級分行的考核,加強對三年期以上的高息存款的控制,現在增幅已經下來了。對成本相對較高的同業負債也繼續控制。還要抓低成本的結算資金。" 通過精細化管理,我們有信心在 2024 年繼續保持 NIM 同業領先的優勢。"
興業銀行副董事長、行長陳信健在年報緻辭中表示,堅決打好息差保衛戰,堅持把壓降負債成本作爲穩定息差的關鍵抓手,不斷加大低成本定期存款置換高成本協議存款、結構性存款力度。
在平安銀行的業績會上,行長冀光恒更是直言羨慕招行,因爲其負債成本比平安低 60 個 BP。而平安過去的高息差主要得益于資産端的高利率,在當下經濟環境中風險較高。冀光恒同時表示,招行的負債優勢是多年苦心經營的結果,要學習招行的方向和耐心。
4 月初,河南、山西等地多家中小銀行宣布下調定期存款利率引發關注。在業内看來,這是去年商業銀行調降存款利率的延續。但主要商業銀行今年還将進一步下調存款利率,已在行業預期之中。
基金賣不動了,銀行也受傷
在全行業息差收窄之際,以代理、結算、咨詢爲代表的中間業務收入(下稱 " 中收 ")被寄予厚望。銀行的中收占比被看做是銀行經營水平和競争力的重要體現。
不過,令行長們失望的是,2023 年銀行業的中收未能扛起重任。财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下降拖累了多家銀行的中收增長,尤其是基金、信托、理财等财富管理業務。
作者據同花順 iFind 統計,2023 年公募基金發行規模僅有 11383.50 億元,較 2020 年和 2021 年的規模縮水近六成,創下近五年新低。半數以上的權益類基金在過去兩年虧損幅度超過 30%,傷透了追星明星基金經理的年輕人的心。
新基金賣不動了,銀行同樣很受傷。2021 年時,代銷基金爲招行帶來 123.15 億元的潑天富貴;而到了 2023 年,這一收入腰斬過半,下滑至 51.79 億元。
招商銀行副行長彭家文介紹,由于衆所周知的資本市場因素,去年整個權益類産品的收入出現下降。代銷基金中費率相對較高的權益類基金代銷量出現下降,權益類基金的托管規模也在下降,理财産品中的非現金産品也在向現金類産品轉化,而現金類的産品費率更低。
信托更不必說,在壓降融資類信托和房地産信托業務管控的背景下,銀行代理信托規模不斷下滑,一些投向房地産業務的信托産品逾期更是令銀行避之不及。
作者制圖
保險反而成爲商業銀行 2023 年中收的一抹亮色。招行代理保險收入大賺 135.85 億元,農行稱代理期繳保費同比增長 26.7%,代理保費、手續費收入及收入增量均同業領先。建行也提到,代理保險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
作者從保險業人士處了解到,理财投資收益下行,預定利率達 3.5% 的保險産品受到追捧,其背後仍然是儲蓄功能爲主的傳統壽險産品。
不過,政策變化讓銀行業的中收增長迎來暴擊。2023 年,金融監管部門先後出台相關規定,降低代銷基金費率和代銷保險費率。政策影響在去年第四季度已經開始顯現,招行代理保險收入增幅較前三季度有所收窄。
彭家文表示,今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增長的壓力依然存在,一是資本市場還未出現很好的反彈,而是供求關系變化導緻低費率的理财産品、資管類産品規模增加。但招行也看到了一些積極因素,包括我國 GDP 有望實現 5% 的增速目标,資本市場有望築底回升,債券市場、票據市場有一些結構性機會等。以代理保險業務爲例,該行将加大分紅型保險、保 障型保險等産品占比,推動銷量增長,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緩釋降費影響。
代理保險收入占郵儲銀行中收的 25% 左右,降費政策影響同樣不可小觑。
郵儲銀行副行長徐學明表示,今年理财和公募基金代銷面臨發展良機。在代理保險方面,目前通過郵儲銀行買保險的客戶有 4500 萬戶,在郵儲 6.6 億零售客戶中占比不到 10%,潛力很大。今年要鞏固終身壽險基本盤,同時要将年金險打造成爲新的增長極,争取能夠以量補價。
徐學明尤其提到,郵儲銀行零售客戶的資産中 82% 都是儲蓄存款,随着客戶投資理财意識覺醒,存量資産有很大優化空間。
銀行股成最好 " 理财産品 "?
營收增速下滑乃至負增長,銀行的利潤隻能 " 擠 " 出來。
工行在年報中提出,精打細算、提質增效。 業務及管理費同比下降 0.4%。建行也在年報中表示,要強化财務支出預算管理 、成本考核和監督檢查 ,壓縮無效低效開支。平安銀行提到,加強費用精細化管理,精簡日常開支,精準投放業務資源。
但銀行股的投資者卻倍感欣慰。
在 4 月 2 日舉行的建行 2023 年業績會上,建行生柳榮提到,有香港機構朋友稱,9% 的股息率回報使得建行股票成爲他去年最好的理财選擇。
以 4 月 3 日收盤價格計算,建設銀行股息率(每股派息額與股價的比例,衡量企業投資收益率的指标)達到 5.75%,而港股股息率達到 9% 左右。
不僅如此,從 2023 年初至今,建行 A 股漲幅達到 32.89%,H 股漲幅達到 9.62%。意味着投資者除享有分紅回報外,更有不菲的資本回報。
2023 年以來,在 " 中特估 " 行情以及市場追捧高股息率的催化下,國有大行終于揚眉吐氣,走出上揚行情。
尤其是農業銀行,2023 年以來至今 A 股漲幅達到 59.5%,H 股漲幅也達到 39.15%。股價在近期創下上市近 14 年以來曆史新高。
長期以來,低波動、高分紅成爲投資者投資銀行股的主要原因。但任憑行長們喊破喉嚨 " 價值投資 ",銀行股在過去多年始終未能獲得資本市場青睐。
不過當前銀行股的走勢分化嚴重。過往資本市場追捧的招商銀行、甯波銀行、平安銀行,股價在 2023 年以來則分别下跌 8.8%、33%、19%。
作者制圖
2023 年度分紅方案顯示,招行将分紅比例從此前淨利潤的 33% 進一步提高到 35%。招行董事長缪建民表示,去年大多數股東在資本利得上賺的錢不多,或者沒賺錢,所以提高一點分紅派息提升股東的整體回報。缪建民還表示,現金分紅率 " 既然提高了就沒打算再下來 "。
過往多年分紅比例未超過 15% 的平安銀行此次也提高至 30%。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恒表示,賺了錢分給投資者是天經地義、責無旁貸的。過往多年來由于自身資本充足率的問題,對投資者有欠賬,确實是不好意思。
針對本輪銀行股的分化行情,瑞銀大中華金融行業研究主管顔湄之在年初就指出,當前消費信貸、财富管理都比較疲弱,加上房地産還未穩定,因此市場對一些股份行及城商行的估值在下行。而國有大行估值便宜,分紅有保障,在弱勢行情中高股息股票被作爲防禦性持倉的重要配置。
在高息差時期,商業銀行都能分一杯羹。随着息差降至曆史新低,商業銀行的經營分化正愈發明顯。
浦發銀行 2023 年業績快報顯示,其淨利潤同比下滑 28.28%,這是浦發銀行連續第四年淨利潤同比下滑,且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此外,其分紅比例也從 2019 年的近 30% 不斷下滑,到 2022 年分紅比例爲 20.5%。其 2023 年度分紅水平有待觀察。
而由于經營承壓,鄭州銀行近兩年淨利潤出現大幅下滑,該行更是已連續四年未進行分紅。鄭州銀行方面解釋,銀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響,未分配利潤将提升該行資本充足水平。此外,該行将加大風險資産處置力度,順應監管引導留存未分配利潤,将有利于該行進一步增強風險抵禦能力。不分紅是基于當前經營環境和未來發展戰略的需要。
低息差時代,到了真正考驗行長們經營水平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