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全國經濟體量最大的省份,長年位居第一。
但相比經濟發達的江蘇、浙江等省份,廣東各地發展水平不盡相同,差距還很明顯。
2023 年,廣東地區生産總值爲 13.57 萬億元,其中超過 80% 是由珠三角九市貢獻,粵東粵西粵北 12 市加起來占比不到 20%。
國家相關部門調查數據還顯示:2021 年,廣東有 70% 的縣(市、區)人均 GDP 低于全國水平;人均 GDP 最高的深圳市南山區與省内最低縣(市、區)差距在 20 倍以上。
因此,有人曾戲稱," 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
廣東,該怎麽辦?
01 揚帆起航的 " 百千萬工程 "
廣東各地的發展差異,有的是交通不便,無法承接發達的珠三角帶來的産業外溢,有的是曆史發展因素,土地資源有限,無法實現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
比如地處粵東的潮汕,交通不如與廣州、深圳近在咫尺的佛山便利;産業不如躺在廣州、深圳懷中的東莞豐富;土地資源不如背靠珠三角的中山充裕。
距離深圳總裏程約三百五十公裏的粵東,其實是被稱爲潮汕地區的汕頭、揭陽與潮州三地。
潮汕地區雖然也是廣東重要的制造業城市,但經濟發展并不冒尖,一直排在省内 21 個地級市的中下遊位置。
潮汕地區地圖
看一組數據就明白了。
2023 年,汕頭 GDP 爲 3158 億,潮州 1357 億,揭陽 2445 億,反觀佛山和東莞,分别是 1.33 萬億和 1.14 萬億。
換句話說,粵東地區的潮汕三市總體量加一起,隻勉強達到佛山和東莞各一半體量。
潮汕地區的傳統産業一直很發達,比如(汕頭)澄海的玩具産業、(汕頭)潮南潮陽的紡織産業、(潮州)潮安的陶瓷産業、(揭陽)榕城的制鞋産業等,占據潮汕地區一半以上經濟體量,但因爲土地空間受限等因素,使得上述産業始終原地踏步,難以進一步轉型升級。
潮繡藝術館
更重要的是,參考珠三角廣佛、深莞等城市産業發展路徑,汕頭、揭陽、潮州三市經濟體量雖略有差異,但總體勢均力敵,使得依靠龍頭城市 " 輻射—承接 " 産業發展模式難以落地,更無法真正實現彼此的産業集群融合。
面對如此局面,廣東無法不着急。
對于廣東而言,提升潮汕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是振興粵東地區的重要引領,更是實施 " 百千萬工程 " 的直接體現。
所謂 " 百千萬工程 ",是廣東爲振興鄉村,實施的 "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重點是省内經濟發達城市幫扶經濟薄弱的縣域與鄉村。
汕頭作爲潮汕地區中心城市,成爲廣東 " 百千萬工程 " 的首選城市。
汕頭夜景 圖片來源 / 汕頭發布
很長一段時間,汕頭不僅是潮汕,也是整個廣東地區著名的經濟中心。
改革開放後,汕頭因經濟出衆,與深圳、珠海共同設立爲經濟特區。
不過,由于汕頭那時還沒有拆分出潮州和揭陽,總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公裏,管轄範圍太大,人口太多,不利于特區發展,便設想分一些地區設立地級市,希望減輕發展負擔。
1991 年,國務院一紙公文,汕頭地區一分爲三,分出汕頭、揭陽、潮州三市。
" 大汕頭 " 從此變成了 " 小汕頭 ",面積隻有 2064 平方公裏,人口五百多萬,與深圳差不多。
分家後的汕頭經濟,确實在初期獲得了較快發展,經濟總量一度排在三個經濟特區之首。
但因爲某些原因,汕頭特區持續發展的勢頭開始放緩。
幫扶汕頭是廣東振興粵東地區的重要開端,也成爲交給走在 " 百千萬工程 " 前列的深圳一項重要任務。
作爲經濟實力雄厚,在科學規劃建設、優質公共服務、美麗生态環境、良好民生保障的深圳,一直有着不斷支援省内外城市的豐富幫扶經驗。
深圳市地圖
從新疆的喀什,到廣西百色、河池,再到本省的河源、汕尾、汕頭、潮州及惠州的惠東、博羅、龍門三縣 …… 從省外到省内,深圳通過創新引領、政策扶持、社會參與等方式,始終積極幫扶協作城市和地區,踐行 " 共同富裕 " 的目标。
志合者,不以山海爲遠。
深圳與汕頭,是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的兩個重要支點,彼此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礎。
02 幫扶汕頭
2021 年 7 月,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汕頭指揮部(下稱 " 指揮部 ")成立。
三年多來,指揮部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近 20 億元,立足深圳 "20+8" 産業集群和汕頭 " 三新兩特一大 " 産業發展布局,在産業協作、鄉村振興、民生實事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
園區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也是培育産業的最好載體。
指揮部立足汕頭産業基礎優勢,參照深圳快速發展經驗,高标準建設了深圳—汕頭産業合作園區。
通過 "1+7+N" 産業園區協同發展模式,不斷推動市、區兩級和 " 反向飛地 " 園區的規劃、挂牌、運營。
市級合作園區内,深圳—汕頭數字創意産業基地已初具規模,未來将是汕頭與深圳在電子商務、創意設計、軟件開發、檢驗檢測等領域重要的合作平台。
深汕高端電子化學品産業園航拍畫面
此外,面對汕頭傳統經濟轉型,今年 10 月,深圳南山—汕頭濠江 " 百千萬工程 " 産業協同發展創新中心也正式成立,将集中打造爲汕頭地區産業創新投資基地和産業資源聚集平台。
中心聚焦鏈接深圳的設計創意和大市場,主打就是對潮汕傳統産業再創新、再升級,助力實現品牌化、數字化、全球化發展。
依托該中心,濠江區将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數字經濟産業、先進材料制造産業、低空經濟産業、潮汕預制菜産業和時尚紡織融合産業的集聚地。
爲了支持汕頭企業快速發展,深圳拿出了真金白銀進行資金配套。
總規模 10 億元、首期 2 億元的深圳—汕頭産業協作基金也随着各類幫扶項目已經落地,重點投向汕頭 " 三新兩特一大 " 産業重點項目、深圳與汕頭産業合作項目等,力争成爲打造幫扶資金賦能耐心資本的 " 深圳樣闆 "。
深圳南山 - 汕頭濠江 " 百千萬工程 " 産業協同發展創新中心 圖片來源 / 汕頭日報
廣東 " 百千萬工程 " 的核心不僅是振興地區經濟,更是讓當地老百姓生活有着實實在在的改變。
深圳幫扶汕頭三年來,兩地攜手補齊民生短闆,實施了一批惠及百姓、可持續的鄉村振興項目。
在深圳對口 13 個鎮中,新建的鎮級黨群服務中心寬敞明亮、嶄新的幼兒園設施先進,改造一新的醫院和衛生院爲民衆就醫提供巨大便利 ……
比如經過指揮部改造提升的汕頭市潮南區兩英中心衛生院,就醫環境與之前天差地别,堪稱 " 脫胎換骨 "。
改造後的汕頭市潮南區兩英中心衛生院
正是得益于産房環境的改善和醫療技術的提升,越來越多當地産婦選擇在衛生院做檢查,不用再爲産檢奔波幾十公裏去市區醫院。
今年 3 月完成改造重新接診至今,已有 272 名新生兒在這裏平安誕生,被當地人喜稱爲 " 深汕寶寶 "。
截至目前,深圳與汕頭攜手新建和改造了 12 個鎮級黨群服務中心,打造群衆身邊具有政治功能、服務功能、融合功能的 " 紅色家園 ";提升 13 所基層醫院(衛生院)就醫環境,改善群衆就醫體驗;援建 9 所公立幼兒園,新增學位 3000 多個,首年已有 1000 多名幼兒就學。
農村生活水平提升,靠的也是農業經濟的更新升級。
占地面積約 700 畝的西山科技農業休閑綜合體,是深圳與汕頭南澳共同實施的休閑農旅示範項目。
這是深圳發揮自身在科技、文旅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汕頭曆史文化、山海資源和特色農業産業等資源,打造的一個鄉村振興項目。
如今,這個集高科技種植、休閑采摘、主題民宿、鄉村旅遊、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業項目,不僅成爲汕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也是深圳與汕頭探索多産融合發展,盤活資源,解決土地撂荒問題的重要參考案例。
在幫扶汕頭同時,深圳又接到了幫扶潮州的任務。
03 幫扶潮州
2023 年,根據廣東的部署安排,深圳市與潮州市建立對口幫扶協作關系,圍繞制造業、農業、文化旅遊業等多領域,借助 " 百千萬工程 " 的東風,全面推動兩市的協作發展。
幫扶協作期間,深圳也再次展現出令人吃驚的 " 深圳速度 "。
爲了提升潮州産業綜合實力,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潮州指揮部(下稱 " 深潮指揮部 "),在潮州鳳泉湖高新區内建設了深潮産業合作園區,借此讓潮州傳統産業開新花,新興産業生強枝。
爲了提升深潮産業合作園區的吸引力,深潮指揮部立足潮州現狀,結合深圳 "20+8" 産業集群發展方向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圍繞裝備制造、醫療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特色食品、智能衛浴等領域進行招商,爲潮州制造業強鏈補鏈。
作爲集聚産業人才、産業基金、産業用地等發展要素的深潮産業合作園區,已有 34 家企業投産運營。
園區内既有潮州深能鳳泉熱電有限公司、大唐國際潮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等提供用電、用熱、用氣的保障型企業,也有廣東佳寶、廣東銘豐、廣東晉澤等潮州本土企業,還有新引進的現象光伏、捷創睿醫療等光伏、醫療設備企業。
大唐國際潮州發電廠
此外,深潮指揮部還借助深圳吸引力,探索 " 總部 + 基地 "、" 研發 + 生産 "、" 生産 + 服務 " 等 " 深圳 + 潮州 " 産業鏈布局模式,先後在全國範圍内對接引入 2 家醫療器械企業,并與 3 家企業深化合作,推動其在潮州設立南方生産基地。
有了合作案例,深潮指揮部又立即開啓全國招商,足迹遍布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西安等地,建立對接企業 300 餘家,共協助潮州市簽約落地市外新設項目 77 個,投資總額達 215.33 億元。
深潮指揮部入駐以來,聚焦制造業發展,在園區建設、産業協作、招商引資、營商環境等方面工作取得紮實成效,先後建立了福田—湘橋、羅湖—潮安、鹽田—饒平的深潮兩市縣(區)級結對關系,進一步鞏固經濟協作關系。
潮州地方特産,如肉質鮮美的獅頭鵝、口感醇厚的鳳凰單叢茶、爆汁彈牙的牛肉丸等大批優質農産品,通過與深圳結對,直接奔赴大灣區市場,打開了更廣闊的銷售通道。
潮州鳳凰山當地的茶園
與此同時,潮州還借助各類潮汕美食、英歌舞等原生态旅遊資源,與深圳開展文旅酒店專題招商。截至目前,已有 " 夏威夷果 + 文旅 " 基地等 23 個酒店項目簽約入駐,總投資額約 21.49 億元。
民生領域,在深潮指揮部及各區縣工作隊牽線搭橋下,深圳開展了來潮 " 駐點行醫 ",深圳名師 " 送課到潮 " 等共建幫扶項目,讓潮州人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到深圳的優質醫療與教育資源。
短短一年時間,在 " 百千萬工程 " 引導下,深圳與潮州實現了 " 從技術到産品、從産品到品牌、從品牌到市場 " 的完整産業鏈條協作,更爲潮汕地區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 " 深圳動力 "。
04 深汕特别合作區——深圳的第 "10+1" 區
幫扶省内外兄弟城市同時,深圳也在自我更新和發展。
距離深圳中心區約 100 公裏的深汕特别合作區,按照經濟功能區的标準負責深汕特别合作區的開發、建設、管理和服務等,被譽爲深圳的第 "10+1" 區。
這裏西、北接惠州市,東連汕尾市,南依南海的紅海灣,陸域面積 460.41 平方公裏,海域面積 1802.03 平方公裏,海岸線 69.8 公裏,是由深圳市主導建設管理的中國首個特别合作區,也是全國首個由飛出地全面主導的 " 飛地 "。
2018 年 12 月,作爲集聚和傳遞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能級,打造重大産業項目承載地的孵化器、驅動器的深汕特别合作區正式成立。
這裏既複刻了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的 " 闖勁 ",又延續深化與深圳 " 同城同質同效 " 的營商環境改革,迅速成爲粵港澳大灣區向東輻射的重要支點,并跑出了經濟上的 " 深汕速度 "。
深汕合作區赤石大安村
依托深圳現代化的産業體系和治理能力,5 年來,深汕經濟地區生産總值從 2018 年 38.95 億元增長至 2023 年 124.59 億元,年均增長 20% 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從 2018 年 66.74 億元增長至 2023 年 354.98 億元,年均增長 40% 以上;人口也從揭牌前的 6 萬人增長至 13.76 萬人,擁有商事主體超 1 萬家。
尤其是深汕經濟地區,加強跨區域協同聯動,攜手打造粵東新能源汽車産業走廊,成功締造了新能源汽車生産的 " 深圳速度 "。
目前,深圳正全力規劃打造世界級汽車制造城,深汕經濟地區也正着力建設高端整車制造創新中心、零部件綠色制造中心、國際汽車貿易樞紐中心和前沿技術應用示範中心。
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二期項目,從開工到投産分别隻用了 349 天、379 天。
深汕特别合作區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項目
這家世界級車企取得第一個 500 萬輛成就,曾經用了 15 年;但是在深汕特别合作區,比亞迪從 500 萬到 1000 萬輛,僅僅 15 個月,從第 900 萬輛到第 1000 萬輛,下線間隔更是僅爲 50 餘天,令人難以置信。
圍繞已引進的比亞迪等近 30 家汽車産業鏈領軍企業,深汕經濟地區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爲主導,新型儲能、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裝備爲輔助的 " 一主三輔 " 産業布局,計劃投資額超 1000 億元,預計總産值超 3000 億元。
汽車生産跑出 " 加速度 ",出口通道更要順暢。
深汕特别合作區小漠國際物流港,今年 1-10 月累計出口汽車突破 5 萬輛,同比增長超 231%,并在 10 月 19 日開通 " 小漠港 - 比利時 " 滾裝外貿新航線,爲中國汽車品牌揚帆出海、走向世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
深圳港小漠國際物流港
深汕特别合作區也是深圳 " 百千萬工程 " 的主陣地,以建設世界一流汽車城爲核心同時,依然堅持 " 以産興城、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産城鄉融合 " 的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
2024 年前三季度,該合作區地區生産總值達 136.80 億元,同比增長 58.0%,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協作與更新,是城市精神煥發活力的基礎,也是城市發展曆久彌新的源泉。
" 敢闖敢試、開放包容、務實尚法、追求卓越 " 的深圳精神,激勵了這座年輕城市從一座小漁村到國際化創新型大都市,再從經濟特區到先行示範區的轉變。
在 " 圳能量 " 的不斷注入下,不僅深圳幫扶的城市和地區,在全面富裕的目标指引中實現協作共赢,深圳自身也在振翅齊飛,共同營造出我們期待的美好未來。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正解局 "(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