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 一定要出重拳!"
作者丨查攸吟
責編丨曹佳東
編輯丨靳鵬輝
" 坑人的測試!科學與嚴謹才是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則!"
11 日的上午," 餘大嘴 " 再一次開噴,但這一次遭到 " 火力覆蓋 " 的對象不再是某友商,而是汽車媒體。
事情源于懂車帝平台,最近在黑龍江漠河搞的 "2023 懂車帝冬測 " 活動。這一次,懂車帝集中了約 20 款年内發布的新能源車型。測試的主要内容,是在極端低溫條件下,車輛的純電續駛裏程測試。被拉來參加測試的,包括仰望 U8、方程豹 · 豹 5、理想 L9、銀河 L6、問界新 M7 等熱門車型。
餘承東會勃然大怒,那麽測試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圖 | 字有些小,看着費勁,大家請多包涵
仰望 U8 以 85.08% 的續航達成率排名第一,位列第二、第三的分别爲騰勢 D9 DM-i 以及宋 PLUS 冠軍版 DM-i,續航達成率分别爲 82.5% 和 61.1%。至于自 9 月中發布以後一直火到 11 月末的 " 當紅炸子雞 " 問界新 M7,落了個倒數第一的成績——在懂車帝的測試中,WLTC 标準下,标稱 175km 續航的問界新 M7," 實測 " 續航數據僅 55.3km,達成率區區 31.6%。
餘承東的回應不僅僅是上面這句開怼。實際上,這番抨擊的言辭,是轉發一篇由 AITO 汽車公衆号推送的,名爲《無懼嚴寒,問界系列車型冬測表現官方解讀》的文章時他本人發表的評論。
圖 | 幾年來,懂車帝的冬測與夏測,已經發展成了一個較爲完善的體系,包羅萬象涉及國内市場多數品牌,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圖爲去年冬測照片)
而在這篇于 12 月 9 日發出的官方推送文章中,問界方面也詳細解釋了懂車帝冬測時,問界新 M7 車型所處的狀況,以及導緻其結果的原因——
經測試媒體确認,車輛在正式測試前進行了共計 71 分鍾的空調制熱,在車内溫度達到 24 攝氏度後,又持續制熱 40 分鍾。在此過程中有十餘次開關車門、車窗的操作,其中最長時間超過 3 分鍾,大大增加了空調能耗,導緻電量快速下降。在嚴寒極限及空調持續制熱條件下,多次長時間開車窗、車門,嚴重背離用戶真實使用場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車輛電量僅剩 74.9%,搭載駕駛員及 4 個 60 公斤沙袋的情況下才開始測試,到電量爲 20.4% 時增程器啓動,實際消耗電池電量 54.5%,實現冬季極端天氣條件下純電續航 55.3 公裏。
圖 | 被惹急的問界,直接照臉 A 過來了
注意标黑的内容,上述内容是問界方面在知曉懂車帝的測試結果後,拿着數據去溝通後,得到對方确認過的結果。實際上相關内容自 9 号 AITO 汽車官方推送以後,就在網上小範圍流傳中,一直到餘承東本人昨天上午在轉發的同時開怼,才正式全網引爆。
随着餘承東的開怼,長城、吉利等品牌,也緊随其後對該測試結果提出了質疑。
長城旗下的哈佛猛龍、坦克 400 Hi-4T、魏牌藍山等多款車型,以及吉利旗下領克 08 EM-P,也均在測試名單上,且在測試排名中成績很差。
圖 | 餘總帶頭,于是衆人一起 " 沖塔 "
面對突然爆發的輿情,懂車帝官方在 11 日下午作出回應稱,本次測試爲 -20 ℃以下極寒天氣的滿載續航測試,所有參與車輛在整備後編隊行駛出發,使用統一标準,符合用戶冬季用車場景,不存在區别對待。懂車帝冬測将不受車企幹擾,正常進行,歡迎用戶和車企提出寶貴建議。
并且爲了表示誠意,回應中進一步表示稱,将在 12 月 14 日上午 9 點于漠河測試點舉行 2023 冬測開放日,邀請所有參與車企現場觀測,并全程直播。
實際上,縱觀懂車帝之前發布的冬測結果,即使以不那麽專業的眼光,也會發現其中很多令人費解的問題。
目前普遍的共識是,僅就動力電池的低溫性能而言,三元锂電芯是顯著優于磷酸鐵锂電芯的。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排名前四的均爲比亞迪旗下車型(第四名爲比亞迪 · 唐 DM-P)——但衆所周知,這些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組均采用磷酸鐵锂電芯。
圖 | 筆者對比亞迪品牌觀感曆來良好,但懂車帝測出來宋 PLUS 冠軍版 DM-i 排名第二這事我實在是不敢相信,搞不好比亞迪的人也不敢……
如果說,仰望 U8 是高端車型,主機廠對其動力電池組不惜血本,采取了價格較貴的耐低溫電芯(改進電解液、正極材料并采用了專門的卷繞工藝,但筆者并不了解比亞迪是否量産了類似的産品),但第二名卻是以性價比著稱的一款 " 走量車 ",目前國内緊湊級 SUV 市場的強者,比亞迪 · 宋 PLUS 冠軍版 DM-i ……
作爲對比,墊底的問界新 M7 動力電池電芯部分采用的,卻是以低溫性能較優而聞名的三元锂電芯。且供應商爲甯德時代四川工廠,絕不是什麽 " 雜牌 "。這就非常地令人費解了。
圖 | 新 M7 的動力電池組,采用三元锂電芯,由甯德時代供貨
此外,如果細看懂車帝官方聲明的話就會發現,關于 " 所有參與車輛在整備後編隊行駛出發,使用統一标準,符合用戶冬季用車場景,不存在區别對待 " 的表述,實際上并沒有直接回應問界官方對參測問界新 M7 實際出發時電量僅爲 74.9% 這一點,倒是可以理解爲,針對車上除了駕駛人員外另外放置 4 個 60kg 沙袋配重這一點。
在這裏,筆者不打算僅就雙方目前發表的這些文字,進一步進行摳字眼式地解讀。反正明天就是 14 日,是騾子是馬到時候現場看便是。
盡管絕大部分媒體、媒體從業人員,都以公正和客觀來進行自我标榜。但實際現實世界裏,隻要涉及人的事情,那必然會因爲每個人不同的傾向性,存在各自不同的偏向。
但這并不是什麽問題,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各自偏好本身,也是客觀事實的一部分。隻要每個人、每家媒體,在面對各類新聞呈現出的各種客觀事實時,能夠保持一個客觀公正的态度,且标準自始至終都秉持統一、不雙标,那麽其仍舊可以被認爲是公正的。
" 懂車帝測試的不是車,而是各家車企是不是‘懂事’。"
事情鬧開以後,有網友對此嘲諷道,其言辭可謂辛辣。然而筆者認爲,在有準确消息與新聞前,這樣的話未免存在有罪推定之嫌,非常地不妥。
實際上關于車媒也好,乃至于這個 " 流量爲王 " 時代裏的各色媒體,當前最大的問題,在于過度地娛樂化。
圖 | 懂車帝的高光時刻
幾年前,懂車帝的崛起,靠着一大堆貨真價實的實車測試。比如 2021 年 6 月 1 日,由懂車帝制作的一期有關五菱宏光 mini EV 對撞低速電動車(老頭樂)的視頻,就曾在全網引起轟動。其後續輿論效應甚至驚動了當時的主管部門,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官方對低速電動車問題啓動整治。
然而視覺效果強烈且刺激的對撞視頻做久了,團隊難免會滑入爲了做測試而做測試的迷途。甚至是,測試非要有個結果,甚至最後就成爲了無論如何都是整個 " 大新聞 "。因爲不夠刺激的視頻,流量數據必然糟糕;結果不勁爆的内容,也肯定帶不來更多的關注數——畢竟,在這個時代,對于媒體來說,流量就等于是金錢。
也是,本應該以事實爲準則、傳播信息爲主要工作的媒體,最終淪爲了流量的 " 奴隸 "。
圖 | 其實我也不讨厭 / 反感這類視頻号、主播,純當娛樂的話還是蠻好玩的
這樣的例子不甚枚舉,比如 19 年末從抖音平台起家的某主播,早期的内容形式主要還是以各種辛辣評車内容爲主,但随着受衆獲得刺激的阈值日益提升,到了 2022 年 3 月起開始嘗試搞來各種車輛進行暴力駕駛測試,遂一發不可收拾,開始整日搗鼓些個流星錘砸車、爆炸物炸車之類的視頻,實際已經發展到了隻要吸來流量,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搞到這一步,其實已經完全背離了媒體的價值觀,而實際上成爲了演員,是在進行各種表演了。至于這到底是不是藝術,筆者就不進行評論了。
所以從這一點來講,假使懂車帝的冬測并無那些極端猜測的情況,而僅僅現場人員一些 " 意料外的操作 " 所緻,那麽之所以會有這種意外的操作,其中是否有了針對目前最當紅的車型這個流量爆點,去專門整個 " 大新聞 " 的想法在裏面呢?
很多事這裏點到爲止,正如上面筆者所說的,在最終結果出來,各種信息主要靠各方用嘴說這個當口,我也大可不必本着研究 " 紅學 " 的态度,去逐字逐句 " 判斷真相 "。假如那樣的話,妥妥地 " 小醜竟是我自己 " 了。
最後,筆者在這裏就想說一點——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不久前有位網名 " 姚十八 " 的網紅,因爲采取極端操作惡意貶低比亞迪方程豹 · 豹 5 的油耗數據,遭到了比亞迪官方的迎頭痛擊——比亞迪方面在獲得主管部門許可後,放出了這位 " 姚十八 " 取得的所謂豹 5 油耗數據,是在非常極端,且違反我國道路交通法的條件下獲得的,并無任何參考價值。
圖 | 必須得說,比亞迪這一操作堪稱精彩,特别是開篇就聲明是應警方要求
實際上 " 姚十八 " 在整個駕駛過程中,一切車輛操作,包括車速、車輛載荷等,均在車輛雲端服務器内,留有數據記錄……
同樣地,問界方面也非常清楚,懂車帝的工作人員在其 " 冬測 " 活動期間,開關了受測車的車門幾次、空調設定了幾度,最後車上裝了多少載荷,以多少電量啓動進行測試的。
這裏并不是要指責比亞迪或者問界,提到這兩家車企隻是因爲最近兩件事剛好牽扯到了它們。更何況,企業面對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問題時,有權在獲得官方授權後,采取對應的行動。
實際上,類似的問題特斯拉、大衆、蔚來、小鵬以及理想,普天下業務涉及到生産和銷售智能汽車的企業,也都一樣。甚至,特斯拉的離職員工還親口透露過,他們以前的日常消遣之一,就是利用在運行中的特斯拉汽車的攝像頭,四處窺探。有一次,甚至還翻到了馬斯克自家車庫裏去。
圖 | 根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内部分享車主隐私照的情況,亦如斯諾登爆料的棱鏡系統工作人員,在辦公室内分享網民加密相冊裏的私密照片
國内某知名網絡安全專家,昨天晚上專門用其微博個人賬号發了一帖評論此事:
這些年大家也經曆過各種數據洩露事件了,外網各種社工庫裏也是内容信息豐富,但凡上網久點的都有龐大的洩露量。而各種靠内鬼勾結的查詢内容也是豐富多彩,什麽人鬼,機票火車酒店、IP、車管、出入境、電話、購物、外賣、銀行、征信等等。想着用不了多久以後是不是就有行車數據了?哪分、哪秒,車在哪裏,誰在車裏,哪個座坐人了,你腳踩了多深的油門刹車,什麽速度,空調多少度,什麽時候打開關閉哪一扇車門。不過反正大家也都習慣了,看開點。
講的都是事實,最後這個還是不要 " 習慣 "" 看開 " 的比較好。畢竟,智能汽車帶來的信息洩露風險,才剛剛開始,各家企業與政府主管部門還能聯起手來,将它悶死在源頭裏。
既然有了那麽多惡劣的先例,"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
|查攸吟|
沒有萬無一失的防呆措施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