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殼 編輯|Jaden
昨天,理想如期發布了 2024 年第 3 周(1 月 15 日到 1 月 21 日)的周銷量榜,以 0.03 萬輛的微弱優勢,從問界手中奪回第一名的位置。
在 2023 年出盡風頭的理想,原本對勝利習以爲常。2023 年 12 月,理想月銷量突破 50000 輛,創下曆史新高。2023 年全年總銷量達到 37.6 萬輛,幾乎是上一年的兩倍,成了第一個邁過三十萬輛年交付大關的新勢力,也是當前唯一盈利的新勢力。
直到今年第一周,理想汽車發榜,周銷量環比前一周減少 0.98 萬輛,下降至 0.43 萬輛,創近半年内最差記錄。而另一邊的問界以 0.59 萬輛的成績,首次超過理想。
今年第二周,問界憑借 0.68 萬輛的銷量蟬聯新能源車品牌周銷量榜首,理想則以 0.68 萬輛的成績位居第二。
理想新年伊始面臨的壓力,是多種原因共同促成的。
一方面,去年 12 月,理想爲了完成月銷量超過 5 萬台的交付目标,在終端優惠政策上發力,刷新自身記錄的同時,也幾乎将手裏的用戶訂單量消耗殆盡。
另一方面,不久後的産品換代過渡,也對現款銷量造成了一定影響。增程 L 系列 L9L8L7 三款車型将迎來配置更新,2024 年款車型将在 3 月正式發布及交付。有汽車博主透露,2024 款理想 L 系列車型智能座艙有望采用高通骁龍 8295 芯片,同時車輛純電續航裏程也有望提升。部分潛在消費者持币待購。
無法忽略的,還有新問界 M7 和 M9 這兩款車,正與理想主力車型貼身肉搏。近期,餘承東微博發文稱,問界新 M7 發布 4 個月後,大定數已超 13 萬輛。當前訂單已經讓賽力斯的産能滿負荷運轉,現在周産能和交付量差不多,随着産能逐漸爬坡,銷量數字還會繼續攀升。
爲了刺激銷量,理想在最近拿出了比去年 12 月份更加有力的終端優惠政策,L7、L8 和 L9 車型不同版本的降價幅度在 3.3 萬元至 3.6 萬元之間,成了開年以來折扣力度最大的汽車品牌之一。
在奪得新疆土之前,理想選擇用降價的方式,盡最快速度收回失地。
顯然,上周銷量的 " 過山車 " 之後,理想已經意識到,想要 " 避開華爲鋒芒 " 沒有那麽簡單,接下來是一場避無可避的正面相遇。
繞不開的華爲
精準的産品定義是理想上半場成功的起點,這讓理想有機會以驚人的速度狂飙,與組織層面更加成熟的對手在銷量成績上平起平坐,但同時,這也意味着理想不得不面對大量同生态位的模仿和競争。
目前理想汽車有三款車型在售,理想 L9(40 萬 -50 萬區間六座 SUV)、L8(40 萬以内六座 SUV)、L7(40 萬以内五座 SUV)。
問界同樣有三款車型在售,M5(25 萬級緊湊級 SUV),新 M7(30 萬級五座中大型 SUV),M9(50 萬級豪華 SUV)。
與理想 ONE 定位同級的 2022 款問界 M7,第一次讓理想感受到後來居上者的雄心。整體來看,2022 款問界 M7 和理想 ONE 同處一個價位區間,但前者價格區間更廣,相比于理想 ONE 的售價來說,2022 款問界 M7 的後驅版更便宜,頂配版動力更好。彩電冰箱大沙發一樣不少,華爲自研的集成電驅、熱管理系統等技術優勢增加了産品亮點。
在 " 性價比 " 攻勢下,理想 ONE 銷量自 2022 款問界 M7 上市當月,就開啓了跳水式下跌,不得不提前停産。随之而來的,還有賠償供應商超過十億的損失,團隊流失等一系列代價。
于是,就有了李想承認被問界 " 打殘了 " 的那條字字泣血的長微博。" 我們驚奇的發現,我們在産品研發、銷售服務、供應制造、組織财經等方面遇到的痛不欲生的問題,人家十幾年前就解決了,甚至二十年前就解決了。"
2022 年 9 月戰略會上,所有公司高層達成一緻,全面學習華爲。李想本人親自帶頭建立 IPMS 流程,同時從華爲挖人,幫助組織實現全面進化。
理想的銷售與服務高級副總裁鄒良軍,是曾經的榮耀高管,去年加入理想汽車,負責銷售服務群組,管理銷售、交付、服務、充電網絡。
華爲全球 HRBP 管理部前部長李文智,同樣在去年入職理想汽車,擔任 CFO 辦公室負責人,負責理想汽車的流程、組織、财經的變革工作。李文智在華爲工作了 18 年,其中前 16 年負責國内和海外市場的銷售,最後兩年負責集團的人力資源工作。
華爲消費者 BG 軟件部前副總裁、終端 OS 部部長謝炎,在前年加入理想汽車擔任 CTO,主要負責推動自研芯片落地,包括理想汽車自研的操作系統、算力平台等。理想剛剛成立的 AI 技術委員會,也是由他負責。
某種程度上,在問界崛起之前,理想在車圈再造了一個 " 小華爲 ",組織流程、作戰方法快速成長起來。L 系列車型的勝利,交上了一份漂亮的作業。
但說到底,華爲在中國是一家無法被複制的企業。具體體現在深耕 ICT 領域的技術積澱,研發資源的廣度和深度,征戰世界市場的經驗,和無出其右的品牌勢能。
華爲進入車圈,擺脫虧損的第一步,就是針對細分市場佼佼者理想進行像素級對标,學生做過的題,老師來演示一遍。
新 M7 瞄準理想 L7,将其作爲核心對比車型,把性價比優勢發揮的淋漓盡緻。而 M9 上市之後,成了理想 L9 最直接的競品。參數上,突出 "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就産品本身來說,底盤、動力、座艙和智駕層面,也拿出驚豔的表現。
關于理想如何看待華爲,李想反複強調的說法是," 理想面對華爲保持良好心态:80% 是學習,20% 是尊敬,0% 是抱怨。"
兩強相争,更多時候争的是木桶的短闆。雖然問界勢頭正勁,後續的産品口碑和交付表現依然會帶來不确定性。近期問界訂單出現了增速放緩的趨勢。2023 年 11 月 27 日,問界 M7 大定 10 萬輛;2023 年 12 月 26 日,問界 M7 大定 12 萬輛;2024 年 1 月 20 日,問界 M7 大定 13 萬輛。積壓的訂單,加重了消費者的觀望情緒。尤其在新年之前,許多消費者的需求是提車回家過年。有用戶表示,說好的 4-6 周交付,現在絕大部分人已經超過 12 周還沒提到車。有用戶提到,現在普通版是 6-8 周提車,高配版則要 3 個月往上了。
新勢力由于産能問題錯失市場的案例比比皆是,蔚來 ET5、小鵬 G9、長安深藍 SL03 都在交付問題上吃過虧,銷量一路由熱轉冷。
銷量之争,是理想和華爲同時面臨的一場對于品牌、組織、産品、銷售、供應鏈、交付的全面大考,任何一個錯誤都可能導緻戰局突變。
理想的舒适區,回不去了
而對于理想來說,即使能扛住與問界的纏鬥,2024 年仍然充滿挑戰。上半場被市場驗證成功的方法論,當然可以延續,但在全新的賽場上,未必能夠複制下一個成功。或者說,這還遠遠不夠。
針對 2024 年,理想汽車定下了 80 萬輛的年銷量目标,根據理想汽車高級副總裁鄒良軍的拆分,主力市場分爲三個部分:
一是在售的 L7/L8/L9 三款車,均價 30 萬以上,2024 年的目标是 40 萬輛;
二是新車型理想 L6,定位 30 萬以下,4 月上市挑戰月銷量 3 萬輛,預計 27 萬輛;
三是純電 MPV 理想 MEGA,将在今年 3 月正式上市并開啓交付,挑戰月銷目标 8000 輛,預計 8 萬輛銷量。三者合計 75 萬輛,餘下的 5 萬輛,還要依靠理想下半年将推出的三款高壓純電車型。
産品矩陣擴大帶來的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在 MEGA 即将進入的 MPV 市場,小鵬 X9、比亞迪騰勢 D9、極氪 009、長城魏牌高山等競争對手群敵環伺。尤其是小鵬 X9,同級價位車型唯一标配後輪轉向和雙腔空簧,35-40 萬級的價格,性價比拉滿。與之相比,定價 50 萬以上的 MEGA 能否被市場買單,還需要驗證。
進軍純電市場,也意味着理想将不得不與特斯拉、小鵬、蔚來等對手展開正面交鋒。這意味着理想必須在電池、智能化、補能這些核心技術上加大投入,尤其對于理想主力産品的價格段來說,補能體驗上的投入至關重要。
在賣好增程的同時,又賣好純電,對于理想的銷售能力來說,同樣将會是全新的挑戰。理想必須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進行渠道進化,将直營的效率最大化。
利用上半場勝利積攢下的資源優勢,理想在 2024 年開始加速全方位布局。提高效率、補齊短闆是理想今年的主線。
智能化方面,在去年三季度業績電話會上,理想汽車總裁兼總工程師馬東輝表示,理想将把 " 智能駕駛領先 " 作爲核心戰略目标,到 2025 年,理想智能駕駛研發團隊規模預計由目前 900 人擴張至超 2500 人。
爲了應對華爲擴張門店的壓力,理想還将在渠道上加大投入。2024 年,理想的銷售網絡将進一步向三四線城市下沉,預計 2024 年底實現三線城市全覆蓋,四線城市覆蓋率超過 70%。同時,理想汽車計劃到今年年底開店規模達到 800 家,以支撐 80 萬輛年銷售目标的能力。
其實前兩周銷量榜失利,對理想來說未必是壞事。某種程度上,華爲是理想自己主動選擇、主動争取來的對手。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從宣傳口徑、戰略打法上,都能發現這樣的迹象。
縱觀整個汽車行業,成爲前幾名才有機會活下來,是爲數不多的共識之一。華爲在車圈的勢能尚未完全釋放,已經讓所有參賽者感受到喘不過氣的壓力,能與這樣的對手過招、對比,是理想在市場中确立位置的一種方式。接下來需要的,是日拱一卒,建立新的城池。
在白熱化競争之下,理想和華爲,都不得不發出底牌,沒有哪個玩家能夠坐山觀虎鬥。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來說,更值得關注的趨勢是,很少有人再提 " 蔚小理 " 了。問界和理想形成雙強格局,頭部加速分化,馬太效應加劇,競争将更加慘烈。那些在銷量榜中排在後面,甚至沒有上榜的企業,日子要難熬了。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