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30 日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辦了
一場簡樸又隆重的生日會
三位院士到場
生日會的主角,更不一般!
當天
王振義院士迎來了
從醫執教 75 周年
和 99 歲(虛歲 100 歲)生日
他的 3 名院士學生——
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
到現場爲老師慶生
在醫學科學界
王振義院士先後培養出
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
" 一門四院士 " 被傳爲佳話
據了解
王振義從醫執教的 75 年裏
共帶教了 33 名碩士、22 名博士
" 自己完成的任務是對病人負責 "
1924 年 11 月 30 日
王振義出生于上海
受外祖母影響
王振義選擇了從醫
他辛勤苦讀
從震旦大學醫學院順利拿到了
醫學博士學位
然後便被分派到廣慈醫院
(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工作
王振義是中國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之中
唯一的一位内科醫生
被稱爲 " 癌症誘導分化之父 "
1994 年,王振義先生獲得
世界腫瘤研究領域的最高獎項
" 凱特林癌症醫學獎 "。
他在 1999 年寫下了
《腫瘤的誘導與凋亡療法》
這本書後來被美國一位權威教授評爲
全球百年内 86 篇
最具有影響的代表論著之一。
王振義在生日會現場感慨
他回首 99 年以來
自己完成的任務是對病人負責
從事血液學專業的每一個階段
王振義都潛心鑽研
還讓學生去國外學習先進的
醫學知識和理念
将自己和學生的所思所想所學編撰成書籍
作爲一名醫生
他認爲
應該盡可能汲取廣博的知識
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專業領域
這樣才能更好地造福患者
陳竺院士和妻子陳賽娟院士
是王振義院士的 " 開門弟子 "
他回憶起王老師
當年親自帶教場景
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
王振義院士曾說過
一個人的學術經曆總是由低到高
随着情況的變化也會有所下降
所以要一代一代傳承
使得這條抛物線疊加上升
最高點始終是向上的
手握 " 救命藥 " 卻主動放棄專利
王振義曾經手握
" 全反式維甲酸 "
如果他把配方申請專利
這種 " 救命藥 " 能讓他
" 坐在家裏便可以成爲億萬富翁 "
但他直接放棄了這項專利
因爲他害怕窮人吃不起藥
這嚴重違背了他研發藥物的初衷
所以當 " 全反式維甲酸 "
正式被批量生産投入市場以後
十粒一盒的價格低至 11 元左右
直到如今也隻維持在 300 元左右
同時還享受國家的醫療保障補貼
當被問及堅持不申請專利的緣由
王振義這樣說:
你首先要解決病人的問題
不能說解決病人的問題以後
可以賺到錢
或者我的名譽可以提高
不會想這個問題
我隻想病人能好
因爲王振義的開創性工作
他和學生确立了治療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 " 上海方案 "
使該病成爲第一個可基本治愈的
成人白血病
患者 5 年生存率超過 9 成
98 歲時,還在堅持查房
據央視此前報道
98 歲高齡時
王振義仍工作在醫、教、研第一線
他曾說過:
" 拿着國家的津貼,不能白吃飯。"
每周四上午
針對收治的病人案例
和學生提出的疑難雜症
王振義都會在查閱資料後
和大家讨論處理方案
風雨無阻堅持了 18 年
這種 " 查房法 " 被他稱爲 " 開卷考試 "
爲了一個病例
王振義用了 3 天的時間查閱了
200 多篇文獻
親自制作了 30 多頁 PPT
在 72 歲那年
他開始學習使用電腦
在王振義的眼裏
人生最大的快活有兩件事:
一是學習
" 把不知道的事變成知道 "
二是治好病人的病。
緻敬百歲院士!
生日快樂!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張小松)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記者王烨捷)、央視新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