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十二月市 " 也許不是中國最早的市集,但肯定是中國延續時間最長的市集。它延續千年的煙火氣和人情味,塑造了成都的品格。
題圖 | 視覺中國
中國人過日子講究節氣與物候,不時不食,順時而爲。而一城一地有多适合過日子,地理氣候與四時物産固然是基礎,更重要的還是人們的生活态度。
四川人蘇轼可能是古代中國最會生活的人。他 20 歲離開眉州,故鄉故土基本上養成了他的口味與生活方式。1061 年的除夕,24 歲的蘇轼剛到陝西鳳翔任判官,弟弟蘇轍寄來一首詩,與兄長分享了當年的年夜飯——" 庖人馔雞兔,家味宛如昔 "。兔肉,是他們難以忘懷的四川年味。
過了兩年,又是一個春節,蘇轍寫信給蘇轼追憶家鄉過年時的 " 蠶市 "。蘇轼在鳳翔府收到信後,也回了一首詩,想起了更多蠶市盛景。每年三月是當地的蠶市,顧名思義,是以蠶絲制品爲主的貿易集市。每逢此時," 一年辛苦一春閑 " 的四川鄉民都會去趕集," 共忘辛苦逐欣歡 "。而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缫絲用具、精美的絲織品,貨如連山,琳琅滿目。蘇轼與蘇轍在其中流連忘返," 年年廢書走市觀 ",連書也沒心情看了。
能讓兒童逛個不停的,當然不會是缫絲工具和絲織品。四川在唐宋時就已成爲織錦産業大省,蠶市是當時最熱鬧的市集活動,幾乎人人都會去。這樣的人流量,沒有生意會錯過。沿街賣什麽的都有,花木、果品、藥品、酒品、花燈、小吃等,無所不有。正是春暖花開時節,除了逛蠶市,四川人也會去踏青賞花,把酒祝東風。
眉州城的蠶市已然如此熱鬧,省會成都的景象可想而知。蘇轼的朋友、來自湖北安陸的僧人仲殊曾到成都一遊,見識過成都蠶市期間的全民狂歡節,寫下一曲小令:"成都好,蠶市趁遨遊。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燈火上紅樓。車馬溢瀛洲。" 夜市上的燕舞笙歌,在很遠的郊外都能聽到。
如此熱鬧的蠶市,隻是成都諸多市集活動之一種。今天成都人以踏青、賞花、進香、喝茶等休閑愛好著稱,而這些生活方式在北宋時已經深入到這個城市的基因裏,形成全國獨一無二的 " 十二月市 ":
"正月燈市,二月花市,三月蠶市,四月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寶市,八月桂市,九月藥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 要想知道成都何以能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裏,始終是人們向往的 " 生活之都 ",得去 " 十二月市 " 逛一逛。成都古稱益州:" 益,古大都會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 其文化和物産最精華的部分,在 " 十二月市 " 都可尋見。
漢唐的成都市集,延續至今
" 十二月市 " 的完整記載見于北宋趙抃的《成都古今集記》,但毫無疑問的是,在更早之前,成都人就有定期市集了。
錦市可能是成都第一個大規模的主題市集。最早在西漢成都人揚雄的《蜀都賦》中就提到了蜀錦和蜀繡:" 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爾乃其人,自造奇錦。發文揚彩,轉代無窮。" 既然四川錦繡如此繁盛,自然要有一個交易場所,那就是今天的錦裏。
中國現存最早的地方志《華陽國志》是東晉時候的成都人常璩所著,他在裏面記載了成都錦裏的來源:" 錦江,織錦濯其中則鮮明,濯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裏’也。" 在晉代的成都,錦裏附近想必有相當多的織戶在江邊濯錦晾曬,蔚爲大觀,才能被學者留意而記入史冊。
可以推想,錦裏不但是織造業基地,還是服裝貿易市場,與華麗錦繡搭配的金銀飾品商店也一應俱全,而織錦需要的蠶桑與各類工具當然也得在附近進行交易。每逢春蠶吐絲時節,這裏會吸引大量的士農工商各色人等,得有旅館、飯店、小吃攤等必要的服務業來接住這 " 潑天的流量 "。錦裏大概就是當時最大的錦市,也是成都最早的中央商務區。
到唐代時,成都的燈市火了。有一種說法是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逃離長安,駐跸成都,把元宵燈會習俗帶到了蓉城,每年上元節前後連辦三夜,聲勢浩大。實際上,元宵燈會在成都由來已久,最熱鬧的地方就在錦裏。
在初唐詩人盧照鄰的五絕《十五夜觀燈》中,這位成都少年記錄了錦裏燈會的盛況:" 錦裏開芳宴,蘭缸豔早年。缛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别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花燈映在錦江裏,如同璀璨銀河,而九枝燈前有千金一笑,可見燈會也是很多青年男女偶遇與約會的地方。
更浪漫的是花市。成都以 " 花重錦官城 " 名垂至今,花市自唐代開始就很有名。唐人崇尚道教,崇拜花神,很多地方會在農曆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的誕辰)舉辦花朝節,宮廷裏有花卉盛宴,民間有花市花街,到處是花萼相輝,流光溢彩。成都作爲道教的發源地,又是百花之都,花朝節更爲隆重。
據研究,唐代時 " 成都花市主要集中在青羊宮一帶,到花市賞花的人們也到青羊宮中拜祭老子,進香祈福;而到青羊宮參加法事活動的善男信女們也遊于花市,故‘廟會’‘花會’合一,成爲成都一年一度最爲盛大的春日盛會。"
多個市集逐漸融合,使得成都的十二月市越來越好逛。在正月的燈市,成都早春的鮮花早已擺上街頭,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到寺廟進香,路上除了買香之外,也會買鮮花敬神禮佛,回去時也許會到藥市捎上些常用藥,打包點酒食回家,很多人都被街上賣藝的、擺攤的勾留住了腳步。燈市、花市、香市、藥市、酒市等,各有特色,又彼此交織,不可分離,共同組成了一個成都。
最好逛的是煙火氣和人情味
" 十二月市 " 也許不是中國最早的市集,但肯定是中國延續時間最長的市集。
蘇轼愛逛的蠶市一直延續到近代。19 世紀的一首竹枝詞中,蠶市依舊是成都的城中盛事:" 成都蠶市正春光,婦女嬉遊器具場。買得鴉鋤勤拂拭,夕陽橋畔種新桑。"
賞花活動和花市則從未停歇,甚至越來越流行。1936 年的春天,來自湖南嶽陽的文史學家劉大傑在成都花市看到了人比花多的一幕:"成都人傾城而出,買花的,賣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接蹱,真是擁擠不堪。高跟鞋,花褲,桃色的衣裳,卷卷的頭發,五光十色,無奇不有,與其說是花會,不如說是成都人展覽會。"
稍晚幾年,翻譯家羅念生也在成都花市逛了一圈:" 你高興可以到處遊玩,有何首烏,有靈芝草,江安的竹器,精巧玲珑,峨山的‘嵋尖’,清甜适口。倦了,你踏進酒家酌飲幾杯,别忘了當垆的美人。" 四川人紀旬說,那時的花市就相當于四川全省的 " 出産展覽會 ",上面會有各縣的特産,諸如順慶綢子、江油石器、江安竹黃等,到三月最熱鬧的時候," 左邊擺擂,右邊唱戲,諸般雜耍一齊集合 "。
今天的成都,鮮花無疑已經成了一種日常生活,每日皆是花市。據百度地圖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4 月,成都擁有大型花卉市場 26 個,中小型花店數量超過 5200 家,而另一超大城市上海的花店數量爲 4900 餘家。今年 4 月,成都還将以 " 公園城市 美好人居 " 爲主題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成都的底氣不僅僅來自于 " 花重錦官城 " 的自然條件,更重要的或許是,成都人在與山川湖海、草木蟲魚的相處過程中,不自覺地養成了萬物平等的觀念,更喜歡自然,也更懂得欣賞人間煙火。
中國古代大體上并不鼓勵女性在外抛頭露面,但成都 " 十二月市 " 在唐宋間已經基本成爲一個全民參與的盛會。在北宋年間擔任益州知州的張詠,曾這樣記錄成都二月花市期間,女子三兩出遊踏青的情景:" 春遊千萬家,美女顔如花。三三兩兩映花立,飄飄似欲乘煙霞。"在香市期間,成都更是傾城出遊,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在這一天都會一同前往寺廟宮觀燒香祈福、遊賞踏青。
很多竹枝詞都記錄了 19 世紀成都女性在蠶市、花市、香市、藥市等公共場合的活動。有的女性會與姐妹一同出遊,盛裝打扮:" 濃妝淡抹費安排,姊妹相邀步履偕。珍重街頭須緩緩,恐他泥污踏青鞋。"男女也常常一同出遊:" 男人婦女沿街走,遇廟燒香禮拜虔。"還有的女性會在市集上開店擺攤:" 卓女家臨錦水濱,酒旗斜挂樹頭新。當垆不獨燒春美,便汲寒漿也醉人。"
在成都作家李劼人的回憶中,20 世紀初成都的廟會,最有人情味的不是熱鬧的買賣和香火,而是街上男女的相互張望:" 就是官宦人家、世家大族的太太、奶奶、小姐、姑娘們,平日隻許與家中男子見面的,在趕青羊宮時節,也可以露出臉來,不但允許陌生的男子趕着看她們,而她們也會偷偷地下死眼來看男子們。" 一個歡迎女性的城市,才是真正有人情味的城市,而成都自古如此。
今天成都街頭以時尚和新潮見稱。人們說在成都不管是穿漢服、旗袍、cosplay 動漫裝、洛麗塔還是其他各式時裝,路人都不會覺得奇怪,将多元視爲這個城市的日常生活。這樣的城市文化,不是随網紅街拍而來的潮流,而是延續千年的 " 十二月市 ",緩慢地将煙火氣與人情味,植入了成都的文化基因裏。
如何激活 " 十二月市 "?
" 十二月市 " 是農耕社會和古代商業文明的産物,随着現代化的發展,一些月令習俗也在退出城市生活,蠶市、扇市、桃符市等都已消失了。不過,千百年都在過 " 十二月市 " 的成都人,從來善于尋找新的生活方式。
從 2024 年春節開始,成都重新定義 " 十二月市 " 的月令活動,設置了新的名稱與主題——
正月燈市 " 萬家燈火賀歲月 ";
二月花市 " 花重錦官迎春月 ";
三月蠶市 " 全球良品體驗月 ";
四月錦市 " 錦繡時尚潮購月 ";
五月扇市 " 歡歌暢飲消夏月 ";
六月香市 " 玉貌花容愛美月 ";
七月寶市 " 金玉良緣浪漫月 ";
八月桂市 " 和美鄉村豐收月 ";
九月藥市 " 道地本草康養月 ";
十月酒市 " 佳釀珍馐尋味月 ";
十一月梅市 " 踏雪尋梅賞玩月 ";
十二月福市 " 辭舊迎新團圓月 "。
可以看出,新 " 十二月市 " 納入了成都的新産業、新消費和新的生活美學:既有天府文化特色——傳承千年的燈市、花市、錦市更爲盛大,彰顯了 " 春夏秋冬都是賞花踏青月 " 的公園城市特質,也是成都消費生活質量跻身第一梯隊的體現——錦繡文化與全球良品都可以在成都體驗。
" 十二月市 " 已經開始形成波浪式的消費熱潮,助推成都成爲引領國際時尚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今年春節前後,成都舉辦了 " 萬家燈火賀歲月 " 和 " 花重錦官迎春月 ",錦江的遊船連夜不斷,芙蓉園的熊貓燈會拉滿了氛圍感,交子大道上演飛花令和漢服秀,武侯祠廟會既有傳統花燈也有硬核機甲人來賀歲,遊園踏青者絡繹不絕。據騰訊位置大數據,春節期間遷入人口最多的城市就是成都,其後分别是廣州與重慶。
去年,成都跻身" 萬億消費城市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了 10%,同時成爲了全國首店經濟第三城,居上海與北京之後。這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指标。2024 年,成都還将推出十大消費場景來繼續提高消費水平,包括川釀佳肴、餘音繞蓉、今夜無眠、熊貓家園、天府文旅、和美鄉村、會展博覽、運動賽事、公園綠道和教育醫療。新 " 十二月市 " 将作爲其中一條線索,把這些消費場景串聯起來。
重新打造 " 十二月市 ",還需穿過唐宋市集的煙火氣,尋找成都成爲 " 天府之國 " 的原因。成都平原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農耕條件,自李冰修建都江堰算起,兩千多年裏都是 " 田肥美、民殷富 " 的理想國。這樣的富庶地區在古代足以供養半個國家,被經濟學家稱爲 " 基本經濟區 ",如唐宋時的東南地區。但古代四川對外交通不便,宋廷給予的賦稅壓力較少,制度彈性更大,使得四川能夠将更多收入用于内部經濟發展,一些颠覆性的經濟創新也能夠得到空間進行實踐。
在宋代,四川的茶、鹽、酒沒有全面實行官辦專賣制度,允許市場經濟行爲的存在,普通人想銷售茶葉、經營鹽井、釀酒賣酒,取得許可或繳納課稅後,便可自由買賣。正是在這樣寬松的經濟環境下,成都的部分富商決定發行一種叫 " 交子 " 的紙質交易憑據,以降低貿易成本,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币。地方政府接受了這種曠古未有的經濟創新,甚至在公元 1024 年正式發行官營交子,允許大額交易和長途貿易用官營交子,日常的小額支付則用鐵錢。
有了這樣便利的金融工具和支付手段,四川的市集便開始遍地開花。除了盛大的 " 十二月市 ",各州縣的城内都設有大小市集,一個小小的崇慶縣(今四川成都崇州市)也是 " 商賈雲集,百貨列肆 ",有繭市、米市、木材市、小春市、炭草市、麻布市、煙市、麻市、雜貨市、白布市、甘蔗市等,城郊和鄉間也出現了草市,凡是生民所用,無一不成鬧市。在官營交子發行 1000 年後的今天,回看成都 " 十二月市 " 的發展,制度與經濟的創新或許是最寶貴的曆史經驗。
2024 年的春天,人們在成都交子大道上度過了新 " 十二月市 " 最熱鬧的燈市與花市。今天穿梭在成都街頭,依稀能看到唐宋時候燈火如晝、花影橫斜的月市景象,那種生活方式依然在這個城市存續着,人們像少年蘇轼、蘇轍一樣,進入一場場新的" 十二月市 ",進入天府之國的流動盛宴。
1. 蔣藍《蘇東坡辭典》
2.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學宋代文化研究中心編《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九輯)》
3. 包偉民 、吳铮強《宋朝簡史》
4. 李劼人等《老成都:天府印象》
5. 王笛《從計量、叙事到文本解讀:社會史實證研究的方法轉向》
6. 王申、王喆偉《交子:世界金融史的中國貢獻》)
作者:蕭奉
校對:遇見
排版:嘻嘻
封面:《夢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