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沒有金剛鑽,别攬瓷器活。" 這裏面指的是一種傳統民間手藝锔瓷,而金剛鑽則是這門手藝必備的工具。以前家裏的鍋碗瓢盆磕碰摔壞了舍不得扔,就會請來锔匠,用鐵釘将裂縫牢牢地補起,補後的器具能照樣用來喝水吃飯。随着經濟水平的提高,如今已經很少能見這門手藝。但在江蘇海安,小夥徐根凡有着娴熟的锔瓷技藝,讓爺爺那輩傳下來的手藝活重回人們的視野。"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來關注這門老行當,他們很願意靜心學習,希望锔瓷技藝能一代代地繼續傳承下去。" 徐根凡說。
△徐根凡在工作中
三個暑假潛心 " 修煉 ",跟着爺爺學了即将消失的老手藝
對于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來說,锔瓷技藝可能更多地出現在以前的文學作品中,鮮少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但很多老年人記憶中還留存着锔匠的身影,他們用扁擔挑起兩隻木箱走街串巷,一頭的木箱裏裝着鉗子、金剛鑽等工具,另一頭則安裝了風箱和炭爐。隻要有街坊需要,随時随地可以坐下來開始做活。
△徐根凡爺爺曾經使用的舊工具
" 以前沒有省時省力的電動工具,打孔鑽眼都需要手工慢慢磨,一把金剛鑽能用三十年。" 爺爺曾經使用的舊工具,徐根凡現在還留着,雖然看似笨重,但依舊管用。锔瓷手藝在徐家代代傳承,但到了徐根凡爺爺那一輩時,逐漸走向蕭條。打碎了一個碗,磕碰了一個盤,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買新的,極少再有人會找到锔匠費時費力去修補。他的父親成爲了一名木匠,幾乎沒有學過老人那一手锔瓷絕活。
△徐根凡锔瓷所用到的工具
高三畢業那年,徐根凡突然有了一個念頭,想跟着爺爺學锔瓷手藝。" 那時候爺爺很高興,說早應該學了。後來《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熱播,也讓我對這種技藝更富有感情和熱情。" 徐根凡說,到那時候他才發現,雖然老人一直沒有提起過,但内心也一直期盼着子孫能傳承他的技藝。在接下來的三個暑假,爺爺将所有的技術和經驗傾囊相授,而徐根凡也很快掌握了基礎手法,大學畢業前就已經能完全 " 出師 " 接活了。
全憑手藝人經驗掌控,瓷壁上打出 1.5 毫米孔洞
锔瓷是個精細活,需要高度的耐心和關注力。在同齡人們都在盡情享受青春時光時,徐根凡卻埋頭反複練習,錘煉技藝的同時也在打磨自己的心性。拿到一件殘品,首先要做的是 " 對縫 ",将碎片在缺口處壓緊,用棉繩捆紮固定,并用木棍反複纏繞棉繩将其繃緊,就像是給骨折的患者上了個固定夾闆。完成之後,需要锔匠根據經驗找到最合适的鑽孔點,做上記号後破釉、打孔。
△修補好的器具
" 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打孔,角度、力度、深度都需要經驗來把控,普通的瓷器厚度是兩毫米,那打孔的深度可能就隻有 1.5 毫米。對于初學者來說,比較容易把它打穿,那這件器具就沒法再修補了。" 徐根凡給現代快報記者進行演示,以前完全靠手工操作的金剛鑽,打孔速度很慢,精度也不高,以實用性爲主,一般不太考慮修補後的美觀。
△打磨銅釘
以前使用的锔釘以鐵釘爲主,年久了容易生鏽風化,如今使用的大多爲黃銅、白銅等,材質更爲結實牢固。" 釘子的受力點很小,大概隻有頭發絲的十分之一。" 他取出一枚長度适宜的銅釘,根據兩孔之間的距離、打孔的深度,用鐵鉗、锉刀等将其細細打磨。彎曲的銅釘貼合着茶碗的弧度,徐根凡用錘子輕輕地将其打牢。如此循環往複,最終三枚小小的銅釘牢牢 " 抓 " 住裂縫兩端,最後進行抛光收尾。從内裏看去,茶碗已然 " 嚴絲合縫 ",可以用來繼續盛水喝茶。
修補 " 老物 " 留住念想,锔瓷技藝有了新作用
" 破碎的片數越多,修補起來越困難。" 徐根凡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現在每天都會在锔瓷上花至少兩個小時,耗時最長的是修補了一隻碎了四片的瓷碗,用了一個多星期。
随着時代的變化,锔瓷這門手藝的要求已經不再以實用性爲主,給年輕的锔匠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現在來找我的很多都是茶友,他們來修補不小心打碎的茶碗,希望修補後的茶具也具有美感,這需要锔瓷手藝更精細,顔色搭配、打釘的位置要更協調。" 徐根凡說,爲了更美觀,也會用梅花釘等特殊形狀的锔釘,修補之後釘子與其渾然一體,富有古樸韻味。
△徐根凡近些年修補的 " 老物件 "
送到徐根凡這裏修補的器具,往往還隐藏着一段特殊的故事。" 很多人是家裏拆遷時發現了家裏的老物件,有的是家裏老人用過的,他們就想補好了當作念想。" 徐根凡說,之前還有一名 32 歲的男子拿了個破碎的盤子過來,這是他小時候不小心打碎,擔心被父母訓斥而藏在櫃子縫隙裏的。這麽多年過去,父母沒有發現家裏遺失了這個盤子,他也逐漸将這件童年小事遺忘。後來無意中發現這隻盤子還在原處,頓時勾起了他無數的回憶,他便将盤子送到徐根凡這裏修補,當作童年的 " 紀念品 "。
除了锔瓷以外,徐根凡還學習了金繕技藝,還曾幫一名客戶修補了母親留下來的斷裂的玉镯。如今他已經是海安市縣(區)級非遺項目——海安锔瓷、金繕技藝傳承人。爲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門技藝,他在多個網絡平台分享和傳播自己的手藝,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來學習。
" 锔瓷可以讓人靜下心來,到達一個心無旁骛的‘無我’境界,整個人會完全地放空,不再爲了生活工作中的瑣事煩惱。" 徐根凡說,以後會将這門技藝堅持傳承下去,讓傳統工匠們的智慧在新時代的舞台上放出異彩。
現代快報 + 記者 嚴君臣 花宇
(校對 李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