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迪爾說史 ,作者 SOUL 迪爾
話說參加甯都起義的 1.7 萬餘紅五軍團指戰員,經曆反圍剿、長征和西路軍的多次考驗,到抗戰爆發時,還活躍在我軍隊伍裏、有名有姓的人物已隻有百餘人,而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又有十一位原紅五軍團甯都起義幹部英勇犧牲,筆者這回就來介紹下相關人物。
1、八路軍第 129 師新編第四旅三團連長馬金福
馬金福,回族,1915 年出生于甘肅臨夏,13 歲時參加西北軍馮玉祥部,曾任第 13 師師長董振堂的勤務兵。1931 年 12 月,馬金福參加第二十六路軍甯都起義,曾任紅五軍團警衛營排長、紅 13 師 39 團,1934 年 10 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在長征途中任紅五軍團警衛營教導員。1936 年 10 月,紅五軍随西路軍西渡黃河,董振堂預料到這次作戰可能會失敗,寫了封親筆信派馬金福送往陝北,待馬金福帶着朱總司令的回信返回甘肅靖遠時,紅五軍已經渡河離開。
全面抗戰爆發後,馬金福曾任八路軍第 129 師新編第四旅三團連長,後于 1940 年 3 月在打擊頑軍朱懷冰部的戰鬥中負傷,不久因傷重不治而犧牲,時年 25 歲。
2、八路軍晉綏軍區無線電台大隊長尤清選
尤清選,原名尤靜軒,出生年月不詳,湖北襄陽人,曾與羅忠毅一起在西北軍中參加地下黨組織,1931 年 12 月參加第二十六路軍甯都起義,曾任軍委無線電營一分隊譯報員。1934 年 10 月,尤清選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曾負責用無線電向各部隊發布遵義會議内容,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曾被調到四方面軍總指揮部一台擔任報務員,1936 年 10 月随紅四方面軍一起抵達陝北。
全面抗戰爆發後,尤清選擔任軍委三局直屬電台三分隊隊長,1938 年春調八路軍第 120 師工作,任師部電台少校大隊長,1939 年 1 月曾在河北肅甯舉辦第 120 師第二屆無線電報務培訓班,手把手爲八路軍培養了大量無線電技術人才。第 120 師主力回師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後,尤清選調任八路軍晉綏軍區無線電台大隊長。1941 年 11 月,尤清選在一次反掃蕩戰鬥中被侵華日軍俘虜,後在戰俘營中遇害,具體遇害時間與地點不詳。
3、解放軍東北野戰軍遼東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呂麟
呂麟,原名呂順成,号葉達,1903 年出生于湖北襄陽,在省立第十中學就讀期間入黨,四一二事變後回鄉組織農民運動,後被派去以報考西北軍中軍事山政治學校的方式打入西北軍。1931 年 12 月,呂麟參加第二十六路軍甯都起義,曾任紅五軍團某部支部書記、指導員、總務科長,1933 年調任紅 15 師供給部長,此後長期做後期供給工作。1934 年 10 月,呂麟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在長征途中曾任紅一軍團 1 師供給部長。
呂麟烈士
全面抗戰爆發後,呂麟被派往山東抗日根據地,曾任八路軍第 115 師供給部長,山東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全面抗戰勝利後,呂麟随軍區先遣部隊開赴東北,任遼東軍區後勤部副部長,負責組織人手搜集日僞遺留物資,設立工廠、倉庫與醫院,保障前線作戰部隊的後勤供給。1948 年 3 月遼鞍戰役勝利後,呂麟前往營口地區視察工作,結果在海城南分水堡一帶遭蔣軍戰鬥機低空掃射,當場中彈犧牲,時年 45 歲。
4、山西新軍決死第二縱隊副縱隊長劉德明
劉德明,1910 年出生于陝西醴泉,15 歲時參加西北軍,1931 年 12 月參加第二十六路軍甯都起義,曾在紅三軍團 2 師任排長、連長。1934 年 10 月,劉德明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在長征途中曾任紅三軍團 4 師 12 團參謀,抵達陝北後又參加東征山西作戰,負傷後曾調紅軍大學學習,結業後曆任紅一軍團随營學校校長、紅 2 師 4 團團長。
劉德明烈士
全面抗戰爆發後,紅 2 師 4 團被改編爲八路軍第 115 師 343 旅 685 團 1 營,劉德明仍任營長,後陸續升任第 686 團參謀長、副團長、晉西支隊一團團長、支隊參謀長。1940 年初,原在晉西南地區活動的八路軍第 115 師晉西支隊與山西新軍決死二縱隊轉移到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并在百團大戰後兼晉綏軍區八分區,劉德明兼任副縱隊長兼軍分區副司令。1942 年 2 月 27 日,劉德明在山西交城南溝村的一次反掃蕩戰鬥中犧牲,時年 32 歲。
5、山西新軍決死第一縱隊衛生部部長李新民
李新民,原名李鳳明,1904 年出生于河北冀州,1923-1927 年間曾在保定普濟醫院當護士、外科醫生,後入西北軍馮玉祥部服役,職務是中校軍醫。1931 年 12 月,李新民參加第二十六路軍甯都起義,曾任第一後方醫院醫務科長、第三後方醫院醫務主任。1934 年 10 月,李新民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抵達陝北後曾任軍委衛生處處長。
全面抗戰爆發後,李新民曾任八路軍太行山野戰醫院院長,1940 年晉西事變後前往太嶽抗日根據地,任決死第一縱隊兼太嶽軍區衛生部長。1941 年 10 月 18 日,李新民在山西沁源劉家山的一次反掃蕩戰鬥中被俘,并被押往東北撫順的萬達煤礦做苦工。抵達煤礦後,李新民曾企圖組織難民暴動,但沒有成功,後被關押至奉天第一監獄,并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由于在獄中屢遭日軍毒打,1945 年 2 月 5 日,李新民最終在獄中病逝,時年 41 歲。
6、八路軍太行軍區七分區三團團長周凱東
周凱東,原名周發海,1915 年出生于河南陝縣,14 歲時參加西北軍馮玉祥部。1931 年 12 月,周凱東參加第二十六路軍甯都起義,曾在紅五軍團曆任班長、排長、營長、團參謀長、團長。1934 年 10 月,周凱東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抵達陝北後曾任紅二十九軍司令部作戰科長。
周凱東烈士
全面抗戰爆發後,周凱東曾任八路軍第 129 師新編第一旅一團參謀長、太行軍區七分區三團團長。1943 年 8 月,八路軍集中十五個團的兵力發起林南戰役,周凱東指揮三團封鎖了日僞軍逃跑的必經之路東門,結果遭到日僞軍突圍部隊的瘋狂反撲。8 月 18 日,周凱東在親臨一線陣地查看戰況時,不幸被敵人流彈擊中犧牲,時年 28 歲。2009 年,周凱東入選河南省 "60 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式人物 " 名列。
7、新四軍第 6 師參謀長兼第 16 旅旅長羅忠毅
羅忠毅,原名羅宗愚,1910 年出生于湖北襄陽,畢業于西北軍中山軍政幹部學校,曾在馮玉祥部将孫連仲手下的騎兵營任班長,服役期間加入地下黨。1931 年 12 月,羅忠毅參加第二十六路軍甯都起義,曾任紅五軍團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後調入紅軍大學深造,畢業後任福建軍區司令部作戰科長兼連甯岩軍分區參謀長。1934 年 10 月紅一方面軍主力長征後,羅忠毅留在閩西蘇區堅持了三年遊擊戰争,曾任福建軍區三分區參謀長、閩西第一遊擊縱隊司令。
羅忠毅烈士
全面抗戰爆發後,閩西紅軍遊擊隊被改編爲新四軍第二支隊一部,羅忠毅就任支隊參謀長,并率部進入蘇南開展抗日遊擊戰争。皖南事變後,羅忠毅收容新四軍軍部失散人員,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持江南抗戰,任新四軍第 6 師參謀長兼第 16 旅旅長。1941 年 11 月 28 日,日軍 3000 餘人偷襲第 16 旅旅部,羅忠毅與旅政委廖海濤一起指揮部隊阻擊敵人,最後雙雙壯烈犧牲,時年 31 歲。2009 年 9 月 14 日,羅忠毅被評爲 "100 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 " 之一。
8、八路軍晉綏軍區二分區副司令高永祥
高永祥,1912 年出生于甘肅靈台,爲養家 10 歲時就去做裁縫,15 歲時參加西北軍馮玉祥部,後升任班長、排長。1931 年 12 月,高永祥參加第二十六路軍甯都起義,曾在紅五軍團曆任連長、營長、團長。1934 年 10 月,周凱東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抵達陝北後又進入抗日軍政學校培訓,西安事變後,被秘密派往太原,任山西戰地動員會太原遊擊訓練班軍事教員。
高永祥烈士胸像
全面抗戰爆發後,山西軍閥閻錫山将動員起來的國民兵和遊擊隊陸續整編爲山西新軍決死縱隊,高永祥曆任決死縱隊一縱隊二支隊長、保安第二區一支隊長 2 營營長、暫編第 1 師 36 團營長,晉西事變後升任團長。1945 年 4 月,高永祥率部收複了淪陷七年之久的五寨縣城,并升任八路軍晉綏軍區二分區副司令。三個月後,高永祥在五寨縣橫山村鳳凰山與日軍作戰中犧牲,全面抗戰勝利後,爲紀念高永祥,其犧牲地橫山村被改名爲永祥村。
9、八路軍前方總部通信科科長海鳳閣
海鳳閣,回族,1909 年出生于河南睢縣,在從運城教會中學畢業後曾在老家教書,後考入西北軍無線電學校,畢業後在西北軍總部電台工作,曾任馮玉祥的開封無線電台報務主任。1931 年 12 月,海鳳閣參加第二十六路軍甯都起義,任紅五軍團十五軍無線電 20 分隊隊長、紅一軍團無線電分隊隊長,曾指揮無線電監護排在第四次反圍剿中活捉蔣軍第 59 師師長陳時骥。1934 年 10 月,海鳳閣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抵達陝北後在軍委通訊聯絡局無線電台大隊工作。
海鳳閣烈士
全面抗戰爆發後,海鳳閣開赴山西抗日前線,任八路軍前方總部通信科長兼獨立通信營營長。1942 年 5 月,在太行山抗日根據地 " 五一 " 反掃蕩戰鬥中,八路軍總部後方機關 200 餘人被侵華日軍圍困在一條山溝内,海鳳閣挺身而出帶領大家向外突圍,不幸被一枚日軍炮彈炸傷腹部,不久因傷重不治而犧牲,時年 33 歲。2015 年 8 月,海鳳閣被列入第二批 "600 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 " 名錄。
10、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理琪
理琪,原名遊建铎,1908 年出生于河南太康一戶地主家庭,1928 年考入西北軍無線電學校,畢業後在西北軍馮玉祥部任電台報務員。1931 年 12 月,理琪參加第二十六路軍甯都起義,曾在紅五軍團無線電台工作。1934 年 10 月紅一方面軍長征前夕,理琪被派往上海參加地下工作,由于組織遭到破壞,理琪一度與組織失去聯系,直到 1936 年才經河南省委介紹,到膠東地區重建了膠東臨時特委,并被選爲特委書記,結果于同年 12 月不幸被捕。
理琪烈士胸像
全面抗戰爆發後,1937 年 11 月,理琪等在押人員經組織營救出獄,并于 12 月 24 日舉行了天福山起義,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由理琪任軍長兼軍政委員會主席,1938 年 1 月 15 日,起義軍又領導了威海起義。2 月 12 日,起義軍奇襲牟平縣城,俘虜日僞人員 100 餘人,随後理琪在城東雷神廟組織起義軍領導開會時,突遭增援日軍包圍,理琪在突圍戰鬥中犧牲,時年 30 歲。2014 年 9 月,理琪被列入第一批 "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 " 名錄。
11、解放軍西北野戰軍西府總隊作戰參謀彭修
彭修,原名彭遠齊,曾化名王鐵生,1907 年出生于陝西扶風,22 歲時參加西北軍馮玉祥部,因有高小文化而在部隊擔任文書。1931 年 12 月,彭修參加了第二十六路軍甯都起義,曾被送往瑞金紅軍幹部學校培訓,1934 年 10 月随紅一方面軍主力參加長征。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彭修被調到四方面軍總部工作,參與了西路軍河西走廊之戰,西路軍失敗後因與大部隊失散,而輾轉返回陝西老家。
彭修烈士
全面抗戰爆發後,彭修在扶風縣城各小學以教書、代課爲掩護,向本地青年傳播革命思想,與地下黨組織秘密聯絡,爲遊擊隊輸送人員和籌措武器彈藥。1948 年,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在西府戰役中首次解放扶風縣城,彭修出任扶風遊擊大隊副隊長,同年 10 月,在蔣軍清剿下,彭修率遊擊隊員 30 餘人護送一批幹部和青年學生推入陝甘甯解放區,并被任命爲解放軍西府總隊作戰參謀。1949 年 1 月 17 日,彭修在旬邑縣張洪鎮戰鬥中犧牲,時年 42 歲。
最後總結,在筆者提到的這十一位烈士中,有二名犧牲于解放戰争時期(呂麟、彭修),有三名是抗戰中的山西新軍烈士(劉德明、李新民、高永祥),有一名是抗戰中的新四軍烈士(羅忠毅),有一名是抗戰初期的山東救國軍烈士(理琪),其餘四名則屬抗戰中的八路軍(馬金福、尤清選、周凱東、海風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