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丹書戰史 ,作者經理小小
一戰結束後世界各軍事大國開始推進陸軍機械化建設,同時也在強化連、排級基礎步兵單位的火力,各種自動武器和小型火炮進入部隊服役,其中輕型、超輕型迫擊炮很受歡迎,因爲這種武器對運輸要求不高,造價也相對低廉,許多國家都有使用,如日軍的 89 式擲彈筒、英軍的 2 英寸迫擊炮、蘇軍的 37 毫米 " 工兵鍬 " 迫擊炮。
2 英寸迫擊炮
時間到了 1940 年,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二戰的影響,瑞典陸軍也想裝備一款标準輕型迫擊炮,于是開發了 M/40(全稱爲 47mm grk M/40),并在 1941 年正式服役,該炮似乎隻裝備了瑞典陸軍。
M/40 采用了常見的腳架支撐式迫擊炮結構,戰鬥全重 11.7 千克,設計師選擇了少見的 47 毫米口徑,滑膛式炮管全長 669 毫米,炮管尾部通過球頭結構與底座連接,圓形底座外緣下翻并呈齒狀,可以更好地穩定,炮管中間部分有一段套筒,它與炮管之間并不是剛性連接,而是有一段彈簧,射擊時可以起到減震的作用。
鋼管焊接的腳架爲不可收放的兩點式,它在行軍時可充當炮兵背負的背架,有很多皮具用來固定炮管 / 底座、收納光學瞄準鏡以及充當背帶。該炮的方向機是腳架頂部的橫置螺杆部分,而高低機則是一段垂直于炮管的螺杆部分,這種設計比較少見。該炮的瞄準鏡有 80~480 米的距離刻度,高低機螺母每旋轉一圈可以增減 30 米的射程。
M/40 配備一個 3 人炮組,分别是指揮官、炮手和彈藥手,該炮隻裝備了高爆彈和煙霧彈,其射擊距離爲 100~480 米,彈藥使用 10 發容量的金屬彈藥箱運輸。
M/40 的綜合性能在同類裝備中并不算優秀,它的結構較爲複雜,造價較高,與日軍裝備的 89 式相比,後者結構簡單,發射器和彈藥可以由一人攜帶,特别适合山地部隊、空降部隊,有利于裝備普及,并且最大射程爲 680 米,戰鬥距離相對遠一些。M/40 的服役時間較短,大約在 1950 年左右退役,沒有實戰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