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當真是一部古人和現代人都愛的禁書。
有多愛?
很愛很愛很愛。
不信,你去翻看下由它改編的電影、電視劇有多少部;出圈的 " 潘金蓮 " 又有多少位。
廠長随手舉例就有——
Ⅲ級版,楊思敏。
無疑,她是很多直男心中的經典。
她擁有圓潤的五官,甜美的笑容,以及魔鬼的身材,把 " 純欲 " 兩個字拿捏得死死的。
1998 版,王思懿。
無論從人設,還是表演,她當屬最靈動鮮活的一位。
從外表看,她一身粗布衣裳,妝造是一平平婦人,甚至散發着端莊、娴熟、知性的氣質。
可到了後期,她竟眉眼含情,流露出風情和誘惑。
這反差,女演員是有點兒實力在手的。
新版《水浒》,甘婷婷。
有王思懿在前,劇集開播前,外界關于她的争議聲幾乎沒有間斷過。
誰知?
觀衆看後,都真香了。
從此," 金蓮姐 " 成了她的昵稱,誰也忘不了這位史上最清純的潘金蓮。
上述三位,有純欲,有端莊,有清麗,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魅力。
但,還有一位藏在廠長的心窩窩裏。
有一說一,論風情,沒人媚得過她,她堪稱世間尤物!!!
《恨鎖金瓶》
沒錯,此女人就是溫碧霞。
對大部分 90 後來說,可謂是看着她的《封神榜》長大的。
劇中,她用最簡單的肚兜裝,演出了絕美的蘇妲己。
一個眼神和動作,就把人給看麻了 ......
除了有顔,還有謀略。
看到最後,你甚至感覺,她不出來幫忙扛一下,商會滅亡的更快。
可以說,溫碧霞把妲己演出了自己的風格,賦予其更深層次的内核。
這次同樣,劇中的潘金蓮被成功 " 洗白 ",是衆多版本中較爲接近原著的一個。
她不再是蕩婦,而是受命運捉弄的弱女子。
潘金蓮,生得美貌,出身卻卑微無比。
她小小年紀便被父母,賣給了當地的富商張大戶家當丫鬟。
且,簽的是一輩子的賣身契。
在張府,由于金蓮長相出衆,在下人中間一眼就能看到她。
因此,她招來同齡丫鬟的排擠,還被莫名其妙被張夫人視爲眼中釘。
确實,每天有個美人在眼前晃悠,誰能不動心?
尤其老爺張大戶還是個老色批。
隻見張大戶總趁夫人不在身邊,去調戲金蓮。
他用盡甜言蜜語,扔各種糖衣炮彈,最後直接給金蓮戴上金镯子,許諾納她爲妾。
金蓮身爲下人,不能反抗,隻能接受。
隻是,她怎麽也想不到,這件事被有心人看到,并報告給了張夫人。
得知此事,張夫人心生一計。
1、張夫人召集所有人,聲稱丢了一個金镯子,借口搜金蓮的房間。
于是,金蓮被污蔑爲小偷。
2、之前在集市上看中金蓮的,賣燒餅的武大郎,信了金蓮的玩笑話,真的帶了攢了半輩子的五百兩前來提親。
張夫人便順水推舟把金蓮許配給了武大郎。
于情于理,沒有一點兒漏洞。
張大戶隻能啞巴吃黃連,眼睜睜看着金蓮嫁人。
然而 ......
婚後的金蓮,從一個火坑,跳入了另一個火坑。
她先在新婚之夜遭到張大戶的霸占。
當張大戶命喪火海,西門慶又盯上了她。
講真,看多了水浒的内地觀衆,看這劇,可能會一下子接受不了故事的設定。
但越往後看,不得不佩服,港劇 " 魔改 " 經典的能力。
畢竟,無論是《西遊記》還是《封神榜》,到了香港,或搞笑或走打戲路線,一定是風格大變。
包括本劇,整體就散發出《金枝欲孽》的 feel~~
它不是潘金蓮一枝獨秀,而是一部女性群像戲。
翻拍演員列表,上至夫人,下至丫鬟,全員美人。
她們美得有特色,角色人設也鮮活飽滿,有屬于自己完整的故事線。
劇中,金蓮有兩個好姐妹。
李瓶兒,在花府,是花老爺的貼身侍女。
春梅,在西門府,跟着大夫人。
她們同爲下層婢女,各爲其主,情同姐妹。
比如當金蓮被迫嫁給武大郎這個 " 醜八怪 ",瓶兒和春梅皆站在她那一邊,安慰她,鼓勵她。
當金蓮遭受欺負,姐妹是唯一給她擁抱的人。
但,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人生路。
随着諸多變故的發生,三姐妹之間的情感産生了微妙的變化。
武大郎的弟弟武松,英雄歸來。
他因獵殺猛虎,受到縣太爺的嘉獎,成爲了衙門的都頭。
看着這般英氣的小叔子,金蓮的少女心大爆發,并一見傾心。
甚至,張大戶的金銀珠寶都不好使了。
要不是礙于叔嫂的關系,恐怕她早就深情告白了。
這邊,金蓮一頭栽進去;
那邊,瓶兒和武松頗有緣分,兩人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瓶兒的哥哥,爲了給瓶兒贖身,便從打工的藥房偷名貴的藥材。
最終,東窗事發,被東家西門慶給攆了出去,還把醜事宣告天下,讓同行都不敢再用他。
瓶兒焦急萬分,武松幫她解決了麻煩。
不僅讓瓶兒的哥哥免遭酷刑,還讓其出獄後,在衙門當差。
就這樣,一來二去,兩個人越走越近。
正當我們以爲這是一段三角戀,别忘了,還有個春梅。
她是三人中最不吐露心聲,存在感最弱的一個。
可是,她看向武松的眼神還是将自己暴露了。
好家夥,三姐妹爲情反目,着實太狗血了吧?!
不不不。
因爲劇中的女人,通通不是戀愛腦,而是有上進心的 " 事業批 "。
在被張大戶霸占的日子裏,金蓮盡量從色批手裏掏錢,另外自己還做女紅,隻爲了攢足夠的錢,有一日能離開。
後來,張大戶死了。
慘遭武大郎家暴的金蓮,在西門慶的協助下,将其毒殺。
随後,她嫁給西門慶當五姨太,實現了從丫鬟到主人的身份轉變,兌現了第一集她立下的人生目标。
另一個春梅,同樣沒和武松終成眷屬。
她的哥哥因金蓮和西門慶的誣陷,被認定爲殺害武大郎的兇手,慘遭砍頭。
從此,她和武松形同陌路。
是的,她沒有過安穩幸福的日子,原本,她可以嫁給愛情,或者安心當花府二少奶奶。
然而,當西門慶毒害花二少,她又得知哥哥的死與西門慶有關,她便徹底黑化。
她選擇嫁給迷上自己的西門慶。
表面上,她是賢良妻子;背地裏,她暗中計劃,勢必與他同歸于盡。
在錯雜的仇恨,利益熏心中間,三姐妹之間的勾心鬥角,明争暗鬥,俨然成了錦上添花之物。
更何況,劇集還夾雜着官商鬥:
張大戶之所以死,源于他和西門慶競争 " 買官 "。
是的,即便有再多的錢,沒有權,依然是寸步難行。
細枝末節還體現出人性複雜:
比如武大郎。
在以往的劇集中,他總是憨厚善良,能吃苦肯幹的老好人形象。
但仔細品品,實際上是有點兒違背人性的。
因爲他所處的環境,極其容易造成心理的扭曲。
劇中,身材佝偻,嘴巴突出的武大郎,總是伴着嘲笑聲出現。
被同一條街上的小販嘲笑;
被鄰居嘲笑;
娶了金蓮之後,他被嘲癞蛤蟆吃天鵝肉,上天砸下個大大的餡餅。
對于嘲笑聲,軟弱、自卑的他,從未反擊。
尤其張大戶威脅他殺害他和他的女兒後,他更是在新婚之夜眼睜睜看着金蓮被霸占。
聽着金蓮的求救聲,他大氣不敢出一個。
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戴綠帽,張大戶倒是成了金蓮的真丈夫。
但,武大郎屈辱的背後,有身爲男人的自尊。
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丈夫在家中有絕對的權威。
金蓮和女兒,便成了他唯二釋放權威的對象。
他對女兒吆來喝去,想罵就罵,想打就打。
對金蓮他更是毫不客氣,終于,他借着酒勁兒和金蓮行了夫妻之事,還對他大打出手,好彰顯不可撼動的壓迫。
不得不說,廖啓智的演技真的太硬了。
他把武大郎又窮又醜,不忿憋屈發洩在比他更弱的人身上那副嘴臉,演繹的淋漓盡緻。
讓廠長看了就覺得痛恨!
武大郎、西門慶 ...... 越是壞,那些女人們越是惹人憐愛。
劇中,編劇借金蓮的口,控訴了時代的不公。
她罵武大郎主宰女兒的婚姻。
也不知道爲什麽有的人那麽喜歡拆散鴛鴦,破壞人家的幸福。
一個做父親的,也不爲女兒的幸福着想。
控訴有些人的假模假樣。
自己不正,焉能正人,自己做了那麽多缺德的事,你有什麽資格
抨擊大環境。
男人打女人就是天經地義的,女人要反抗就是不守婦道。
當她因和别的男人多說一句話,就被武大郎當中扇耳光。
她二話不說就去衙門,狀告丈夫毆打、虐待自己。
即便從衙門出來,所有人非但不指責武大郎,轉而怪金蓮把家裏的醜事捅破,敗壞風俗,她也不曾低頭。
可惜,這樣一個剛烈的女子,最後還是歎了一句——
我真的會有未來嗎?
她一生向往自由,卻不曾真正擁有過自由。
不僅是金蓮,瓶兒、春梅、西門幾位夫人在内的所有女人;
死的死,傷的傷,劇中人,無一善終。
回看整部劇,我們能感受到編劇的良苦用心。
它以情寫世,以情感糾紛反襯出整個時代的悲劇。
《金枝欲孽》是 " 不愛宮牆柳,隻被前緣誤 ",《恨鎖金瓶》則是 " 瓶碎梅落松空留 ";
一切都是大時代下,不可解的衆生悲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