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強
來源 | 中歐商業評論,管理智慧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當一國的經濟産出達峰和勞動人口數量持續減少,兩者同時出現時,勞動力的供應和雇傭會怎麽變化 ? 本文講述了日本過去三十年的企業應對之道以及青年人的心态變化。
在日本街頭最常見的 " 小廣告 " 通常貼在餐飲店門口,上面寫着醒目的兩個漢字是 " 求人 "。和中國求人辦事的意思不同,日語的 " 求人 " 是招聘。不過,大多數以這種方式招聘的員工,一般多是兼職工,被稱爲アルバイト(阿魯拜多)或者パートタイマ(Part-time 的日語發音),即打工和兼職工的意思。
和中國最近幾年流行的靈活就業一樣,日本的就業市場也分爲 " 正規就業 " 和 " 靈活就業 " 兩種形态,但他們很直白地把後者稱爲 " 非正規雇傭 "。
餐飲業非正規雇員比例超八成
日本職場通常說的 " 正社員 " 就屬于正規雇傭,這種雇傭形式有三個特點,第一是無合同期限,可以理解爲終身雇傭合同;第二是全職工作,且無地域和崗位限定,員工需要具備 " 我是公司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 " 的工作心态;第三是公司直接雇傭,而不是委托第三方雇傭。
正規雇傭的員工一般都是終身雇傭制,隻要員工不提出離職,公司一般不會主動解雇員工。這有點像日本版的 " 體制内 " 工作。但日本的雇傭市場還有很大一塊屬于 " 非正規雇傭 ",屬于 " 體制外 " 工作。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令和 5 年勞動經濟分析報告》中,對于 " 非正規雇傭 " 的定義是 " 不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的任何形式的就業,包括正式職工以外的勞動者,如臨時工、合同工、兼職工、派遣工等。
在許多情況下,雇傭合同的簽訂期限很短,每個人的工作方式(例如工作時間和每周工作天數)也因人而異。"
在這裏要注意,非正規雇傭并非都是兼職工和臨時工,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合同工(在日本稱爲 " 契約社員 ")。合同工通常與公司簽訂有勞動期限、有工作職責和區域限定的雇傭合同,他們與正社員一樣每周上五天班,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但通常會按時上下班,不用和正社員一樣承擔免費加班義務。
除了契約社員,日本選擇靈活就業的人主要有三類,一類是還未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要靠打工賺取生活費和零花錢;一類是家庭主婦,利用每天的閑暇時間工作幾小時,補貼家用;還有一類是退休的大爺大媽,很多人隻要身體還行就會繼續工作,爲自己多攢一點養老錢。
日本長期處于經濟下行,很多企業爲了節約開支、維持生計,很多工作崗位也願意多用臨時工和兼職員工,以減少勞動報酬的支出。最典型的是餐飲和零售行業,客流的高峰和低谷都非常明顯,如果全部用正社員的話,忙時人手不夠、閑時大家又沒活幹,從而造成很多浪費。
于是這些行業就開始采用大量的非正式雇員,受雇者隻需在繁忙時間來工作幾個小時即可。
有一份日本各行業非正規雇傭的統計報告顯示,餐飲服務業的非正規雇員的比率排第一,高達 81%;緊随其後的是生活相關服務業和零售業,其非正規雇員的比率分别爲 50% 和 43%;醫療、教育和市場調查行業的非正規雇員比率也達 30% 以上。
非正規雇員比率最少的是采礦業,僅爲 1.9%;建築業、水電氣、通訊行業的非正規雇傭率也很低,都在 5% 左右。這些在日本都屬于進入壁壘比較高的行業,由于缺乏競争,其成本控制的意識遠不如服務業強,也就不怎麽用臨時工。
靈活用工緩解企業 " 雇傭過剩 " 焦慮
日本的非正規雇傭者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 24 歲以下和 60 歲以上,以在校學生和退休人士爲主;而在 24~60 歲的非正規雇傭者中,男性約占 25%,女性約爲 75%,其中一部分人是因爲找不到正規雇傭工作,但更多人選擇靈活工作是因爲 " 勞動條件好、上下班方便,甚至是因爲興趣愛好。
在日本電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年輕學生在便利店或餐廳打零工,這種工作一般按時薪結算,東京地區的最低工資标準爲 1113 日元,有些地方能出到 1500~2000 日元的 " 高價 ",這足以讓人在吉野家或麥當勞吃 2~3 頓飽飯。
而通常在超市裏見到的收銀員、理貨員,以家庭主婦和退休人士居多,他們隻在客流高峰期的時候工作幾個小時。我曾在一個超市裏見到過一位年近 80 的老人,一個人承擔全部整理手推車的工作,幹勁足到令人生畏。
在很多餐飲和零售行業會有這樣的現象,一家十多位員工的店鋪,可能隻有 1~2 位工作人員是正社員,剩下的 8~10 位都是非正式雇員,這些非正式雇員中,又包括幾名每天穩定出勤的合同工,和幾位有派遣公司根據業務需要派過來的臨時工。
1986 年日本頒布了《勞動者派遣法》,開啓了日本勞務派遣市場,但派遣工種隻限定在很小的範圍;
1990 年該法律修訂後,除特定工種外,日本大部分崗位都可以進行勞動派遣,從而極大程度地推動了日本靈活用工市場的發展;
另外,由于 1990 年以後日本經濟陷入衰退,很多日本企業面對經濟的不确定性,開始擔心雇傭過剩,于是紛紛控制正式員工數量,能用臨時工、派遣工的地方盡量用臨時工、派遣工。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時至今日,日本的雇傭市場中靈活用工比例已接近 40%。
如果合同工、臨時工、兼職工加在一起,日本非正規雇傭的比例較中國 " 靈活就業率 " 略高。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 2021 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約 2 億,占中國人口數的 14% 左右;而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2022 年底日本非正規雇傭人數爲 2101 萬,接近日本人口的 17%。
籠罩在人口危機下的低失業率
由于日本的高齡少子化特點,雖然其有 1.25 億人口,日本的勞動人口約爲 6911 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的 55%;其中 990 萬人爲企業主或公司董事,正規受雇者 3588 萬人,非正規受雇者 2101 萬,還有 198 萬人處于失業狀态,失業率僅爲 2.8%。
也許有人好奇,不是說日本經濟不好嗎?爲什麽失業率這麽低。
其實,盡管日本的經濟長期處于停滞狀态,但由于高齡少子化和人口負增長,社會總體處于人手不足的局面,所以在日本找工作很容易,除了極少數放棄就業者,大部分失業都屬于摩擦性失業(求職者在尋找新工作或轉換職位時所經曆的短暫失業。)
過去 20 年,日本總人口數從 2002 年的 1.27 億,下降到了 2022 年的 1.25 億,減員 200 萬人。與此同時,日本步入高齡少子化社會,15~64 歲的勞動人口從 8520 萬下降至 7280 萬,勞動人口少了 1240 萬。
但過去 20 年,日本的就業情況和人口負增長的局面看起來頗爲矛盾。2002 年,日本的受雇人口數爲 4940 萬,而 2022 年日本的受雇人口數爲 5689 萬,增加了 749 萬人。
爲什麽人口數減少,但受雇人數卻增加?這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女性勞動者增加,第二是外籍勞動者增加。
上世紀 90 年代以前,日本處于經濟高度成長期,大多數日本家庭像動畫片《蠟筆小新》、《機器貓》中描述的那樣,爸爸去公司上班賺錢,媽媽隻負責在家做全職主婦。
90 年代以後,日本步入長期的經濟下行通道,家庭收入也随之減少,很多全職太太不得不利用閑暇時間外出打工,補貼家用。
從數據可以看出來,過去 20 年間,女性勞動者的數量淨增加了 608 萬,且 67% 是非正規就業。
2002 年日本的非正規雇傭人數爲 1451 萬,占總受雇人口的 29%;等到 2022 年,日本非正規雇傭人數達到 2101 萬人,占總受雇人口比 37%。
20 年間,靈活就業者增加了 650 萬,其中 63% 爲女性。此外,正規雇傭人口中,女性從業者從 2002 年的 1052 萬增加到了 1249 萬,增加了 197 萬人。
女性勞動者的加入,并不能完全緩解日本勞動人口不足的困境,近些年來日本一直在積極地引入外籍勞動者。
據《令和 5 年勞動經濟分析報告》顯示,2008 年日本的外籍務工人員爲 48.6 萬,這個數字在過去十幾年翻了三四倍,2022 年達 182 萬人,其中最多的來自越南,有 46 萬;然後才是來自中國和菲律賓,分别有 39 萬和 21 萬。
除了大量引入普通技能型勞動者,日本政府還非常積極地給海外人士發放 " 經營者 " 和 " 高度人才 " 簽證。
日本入境管理局有一個高度人才引進積分表,學曆越高、經營企業的能力越強,分數就越高,累計達到一定的分數就可以獲得日本的在留資格。如果申請人是 30 歲以下,或有多個未成年子女随行,還能獲得特别的加分。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日本的人口危機感。
年輕人就業行爲調查:40% 無意從事全職工作
随着大量非正規雇傭者的參與,日本的人均勞動時間也逐年在減少。因爲絕大部分的非正規雇傭者是兼職或小時工,每天的工作時間一般在 2~8 小時之間,加上日本政府對 " 過勞死 " 現象的關注,20 年間日本的人均勞動時間減少了 13%,每年的工作從過去的 1900 多小時降到現在的 1600 多小時。
日本的很多政策會偏向于保護弱勢群體,在雇傭市場中,非正規雇傭者就屬于相對弱勢的群體,爲此,日本政府實施了全面的戰略來支持非正規雇傭者。其中包括促進非正規雇傭向正規雇傭的轉變、推進同工同酬、改善工作條件以及确保技能發展和職業發展的平等機會。
日本靈活就業的工資水平一般以每小時最低工資标準爲參照,以東京爲例,2002 年每小時最低工資爲 702 日元,現在爲 1113 日元,20 來年的漲幅爲 58%;相比之下,日本正式員工的工資在過去 20 多年并無太大變化。
日本厚生勞動省實施的《工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顯示,2022 年日本全職勞動者月平均工資爲 31.18 萬日元(約合人民币 15769 元),這與 2002 年的水平相比,隻提高了 1 萬日元左右。相比之下,非正規雇傭者的工資增幅遠高于正式雇傭者。
非正式雇傭模式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日本社會。日本曾經盛行終身雇傭制,一份工作做到退休是上班族的常态,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打算一輩子隻幹一種工作。有一份最新的年輕人就業行爲的調查報告顯示,有 40% 的受訪者無意從事全職工作,隻有 3% 的受訪者無意從事兼職工作。
事實上,因爲社會上的貧富差距不斷縮小、以及父母輩的可支配金融資産增加,年輕人對金錢的意識變弱,他們找工作的标準和擇偶标準一樣,不再把 " 收入 " 放在首要位置。
在朝九晚八地工作和更自由的生活方式之間,很多人都願意選擇後者,哪怕錢少一些也沒關系。也有很多人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個人的興趣愛好上,靈活就業的方式可以讓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讓渡給興趣愛好。
END
轉發,點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