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2 月 1 日電 ( 林琬斯 ) " 陽康後回家過年,我‘秃’然慌了。" 魏岑 ( 化名 ) 今年剛過 30 歲,但已經面臨脫發危機。為了讓發際線往下移 1 厘米,她省吃儉用三個月,結果發現需要花掉她近半年攢下的 4 萬元存款。
植發需求旺盛,讓玩家和資本紛至沓來。不過植發動辄上萬元,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随着入局者快速增長,植發花費未來有多少下降空間?
多位消費者進入植發機構咨詢 中新經緯 林琬斯 攝
植發動辄上萬元,有患者提前半年排号
" 去年 6 月換藥時,診室外坐滿了人,女性人數不少。護士告訴我,有些醫生的植發手術已經排到半年後了。"2022 年 5 月,葛雪 ( 化名 ) 因為前額脫發,選擇在北京一家公立醫院進行植發。經過檢查,醫生告訴葛雪,大概需要移植約 2200 個毛囊單位,總價格在 2.6 萬元左右。如果植發的區域往下移一厘米,總價預估在 4 萬元左右。
中新經緯近日走訪連鎖植發機構發現,選擇在春節期間植發的人不在少數。
雍禾植發的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經緯,不少患者會選擇植發再回家過年,年後再回來換藥、做一些養護工作。據工作人員介紹,到店面診需要預約具體時間段,在中新經緯到店後的 15 分鐘内,共有五六人陸續進店咨詢。
大麥微針植發工作人員向中新經緯透露,近年來,為了财運來植發的人不少,男女都有。該名工作人員表示,植發隻能讓額頭看起來更圓潤、飽滿,要想讓額頭更鼓一些,隻能通過填充完成。
" 每次放号,幾秒就被搶光了,我等了 1、2 個月才約上專家号。" 葛雪表示,植發手術共 7-8 個小時,術後需要抗炎、忌口、換藥。經過 6 個月的毛發生長周期,葛雪的前額頭發生長良好,回家過年,與同齡人站在一起,大家都誇她年輕了。
最近,魏岑也動起了植發的念頭。" 可能是經常綁馬尾的原因,發際線越來越往後移,特别顯老。" 為改變現狀,她曾嘗試治療脫發的外用藥米諾地爾,但隻能長出細小的絨毛,她也曾在發型師的建議下嘗試八字劉海等,效果均不理想。
不過,近 4 萬元的植發手術費用仍大大超過了她的心理預期。
據了解,毛發種植有剃發與不剃發兩種方案可選。面診時,醫生告訴她,女士可以做不剃發種植,長發取、長發種,移植後的種植區和取發區植發手術痕迹不明顯,不影響美觀,不過種植 2000 個單位的毛囊需要花 3.8 萬元。
未來能降價嗎?
高昂的價格讓魏岑望而卻步。根據頭豹研究院 2022 年 4 月披露的報告,消費者拒絕植發的兩大原因之一就是價格昂貴。
艾媒咨詢 2022 年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植發消費市場最高頻的價格區間是 2 萬元至 3 萬元 ( 38.5% ) 。
2022 年 9 月,雍禾醫療披露了 2022 年中期報告稱,盡管彼時部分醫療機構亦因疫情管控而暫停營業或限制客流,雍禾仍然以 2.63 萬元的植發客單價保持了 64.2% 的毛利率,植發醫療服務的毛利率達到 64.4%。2021 年植發醫療服務的毛利率達到 72.7%。
大麥植發招股書顯示,2019 年至 2021 年及 2022 年前 7 個月,大麥植發植發服務的患者人均支出超 2 萬元。2019 年的患者人均支出甚至達到 3 萬元,彼時手術植發的毛利率高達 81.5%。2022 年前 7 個月,該毛利率雖有所下滑,仍達到 64.9%。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療美容機構分會副會長田亞華對中新經緯表示,雖然現在有幾億的脫發人群,但解決頭發困擾的方法很多,如内服藥物、外用生發液、戴假發等,這些手段分流了部分脫發群體,而植發客單價高,消費周期長,決策成本也高,最後選擇植發的人,在脫發人群中的占比并不高。
即便是龍頭植發機構,一年接待的患者也不超過 6 萬人。數據顯示,2020 年、2021 年以及 2022 年上半年,接受雍禾醫療植發醫療服務的患者總人數分别達到 5.1 萬人、5.8 萬人與 2.1 萬人。
另外,田亞華提及,毛發種植的價格偏高,與獲客成本有關。實際接受植發醫療服務的人群比例不高,獲客成本上漲,也會帶動植發費用居高不下。
以雍和醫療為例,2021 年,雍禾醫療的銷售及營銷開支高達 10.73 億元。同年,雍禾醫療的營業收入 21.69 億元,銷售費用占總營收近一半。
不過植發手術降價,似乎已經在路上。走訪過程中,雍禾醫療的工作人員向中新經緯證實,公司在港股上市後調整了價格體系,自體毛發移植術的價格降至 4 元 / 單位至 8 元 / 單位,再按醫生級别的不同醫事服務費。調整前單個毛囊種植費用在 10 元至 30 元。
未來是否還有降價的空間?田亞華告訴中新經緯,目前的醫美屬于消費醫療的範疇,國家強調的是自主定價,但是要明碼标價,所以并沒有所謂的政府指導價、價格限制。現階段,植發手術納入醫保的可能性也很小。
" 目前市場競争并未達到白熱化的程度,随着入局者逐漸增加,毛發種植技術差異化程度不大,未來行業不排除出現價格戰。" 田亞華表示。
" 秃然經濟 "引來資本關注
" 秃然經濟 " 崛起,資本也再度聚集到了 " 頭頂上的生意 "。
2017 年,雍禾醫療在私募市場曾獲得過 CPE 源峰高達 3 億元戰略投資,并于 2021 年底成功赴港上市,中國植發第一股就此誕生。這也是投資機構首次涉足大陸植發領域。
2022 年年底,大麥植發也更新了招股書,沖擊 " 植發第二股 "。大麥植發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的核心競争優勢是微針植發技術,植發業務是大麥植發的主要收入來源。
面對有限的 " 天花闆 ",部分植發機構正開拓植發手術之外的 " 第二曲線 ",從植發連鎖機構向頭發植養護一體化服務機構蛻變。
2022 年 12 月 29 日,雍禾醫療旗下首家綜合毛發醫院上海雍禾醫院開業。新建的綜合毛發醫院除了包括脫發門診、藥物治療、史雲遜醫學毛發中心、植發、哈發達假發,還增設内科、婦産科等多個科室都是圍繞毛發問題的成因并提供具體的預防、養固、治療手段,為消費者提供一體化及一站式毛發問題的解決方案。
招股書顯示,大麥植發 2022 年 1 月獲得了運營位于哈爾濱提供毛發診療服務的互聯網醫院的許可證,預計該互聯網醫院将于 2023 年第一季度開始運營。該互聯網醫院旨在為患者提供便利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遠程問詢及問診服務,提高線上到線下的患者轉介率,并與在全國的現有線下服務網絡産生協同效應。
此外,據媒體報道,碧蓮盛、新生植發等企業也在積極籌備 IPO。頭豹研究院 2022 年 4 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 年後,年新注冊植發機構數量大漲,增速達到 136.7%,植發機構數量持續快速增長,同時雍禾、碧蓮盛、新生、大麥四大頭部連鎖植發機構開始商業版圖擴張。
脫發不僅養活了植發機構,還有防脫發藥物企業。2022 年 12 月,專注于皮膚學的研發型生物制藥公司科笛集團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科笛集團擁有的 11 種産品及候選産品中,有 6 種均針對毛發疾病及護理,不過産品尚未完全商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科笛集團還是一家 " 藥明系 " 公司。成立 3 年,雖然虧損高達 7 億元,卻仍受雲鋒基金、紅杉資本、泰康人壽、中金等知名機構投資者的青睐。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林琬斯:[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作者:王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