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第一劇《狂飙》赢麻了。
18 萬人的評價,融彙成 9.1 的超高分。
除了張譯和張頌文的亮眼表現,一衆老戲骨的加盟,更是為這部劇的口碑狂飙打牢了基礎。
老戲骨吳剛在劇中飾演的指導組組長徐忠,更是一出場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隻是吳剛老師雖然演技依舊在線,但他的狀态并不算好,面部有些許浮腫。
劇集播出之後,這讓他置身流言蜚語之中。
有人說,那是整容後遺症,還有人說,他那張臉是《狂飙》之中的敗筆。
但就在最近,《狂飙》的導演在訪談中透露,原來在拍攝期間,吳剛患有嚴重的腎結石,引發了腎積水,才導緻了臉腫。
在高強度的拍攝時,他還要忍受着非常劇烈的痛苦。
消息一出,嘲諷過吳剛的紛紛沉默。
原來為了演藝事業兢兢業業,也能被誤解為晚節不保。
我都想替這位老戲骨叫一聲 " 冤 "。
這些年,他為了演戲受了太多的委屈。
受苦
不隻是臉腫,吳剛的雙眼皮,也招來了不少口舌。
但早在 2017 年出演《人民的名義》中的達康書記時,他那雙又寬又深的雙眼皮,就時常被調侃為 " 歐式大雙眼皮 "。
有記者問起,他也隻是一句 " 爹媽給的 " 就帶過去了。
但也有種說法,吳剛的雙眼皮,是十幾年前就已經 " 割 " 了的。
那一年,吳剛接下《鐵人》劇組的邀約,出演那位著名的石油工人王進喜。
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井噴的那一幕,是整部戲的重中之重。
為了把這場戲拍得逼真,劇組将泥漿打壓,再使其高速噴出地表。
正式拍攝時,一股加了壓的泥沙直接沖到了吳剛的臉上,差一點就把他的眼皮打穿了。
但當時導演沒喊停,吳剛頂着眼部的劇痛,硬是把戲演完了,才上了救護車。
他說 " 喊停是導演的工作,演戲就是這樣的,要疼自己回家疼,但必須要先把作品完成了。"
見到醫生之後,醫生的一句話,才讓他知道後果有多嚴重:" 再來晚一會兒,眼睛就保不住了。"
為了拍好《鐵人》,吳剛着實吃了不少苦。
開拍前,為了還原王進喜的瘦,吳剛拼命減肥,連續兩個月隻吃點西紅柿和花生米。
拍攝時,東北的氣溫低至零下二十多度,為了拍那場用身體攪拌泥漿的戲,吳剛需要跳進冰冷的泥漿池裡。
導演心疼他,想方設法給他增加點溫暖——裹保鮮膜、内穿潛水衣。
吳剛大手一揮,直接拒絕:" 那太假了,直接下吧!"
從泥漿池上來不到一分鐘,污濁的泥水就在他的身體上結冰,需要再拍一遍時,工作人員就得把冰敲碎。
吳剛就這麼拍了四遍,沒有一句怨言。
憑借在這部電影中的精彩表演,吳剛力壓張涵予、範偉等優秀演員,一舉斬獲金雞獎最佳男主角。
大家很難把台上儒雅的吳剛,和電影裡戰天鬥地的王進喜聯系到一起。
對戲的全身心投入,是吳剛成功的基礎。
他掌中閃閃發光的金雞獎杯,證明了他一路行來,踏過了多少荊棘。
戲比天大
吳剛對戲的尊重,離不開人藝對他的塑造。
吳剛曾經從 1400 多人之中脫穎而出,考上了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的播音員,但因為不能圓自己的演戲夢,在即将入職的關頭悄然放棄,選擇了人藝。
進入人藝的第一天,學員班班主任林連昆就教導他們:" 你要想發财,現在就可以走了,因為這個職業一輩子也發不了财,必須有無限的熱愛。"
一開始,吳剛沒什麼表演經驗,隻能在角落裡當背景闆,連台詞都沒有。
但他就站在一票老藝術家背後,默默揣摩着他們的表演。
學習兩年之後,吳剛以 " 表演全優 " 的成績畢業。
同期的一些同學,已經開始接演電視電影,走出話劇舞台,被更多人看見。
但吳剛沒猶豫,就選擇了留在人藝排演話劇,為這個培養了自己的舞台燃燒自己。
有一次,人藝排練話劇《嘩變》。
那是人藝公認難度最高的戲之一,故事發生在軍事法庭上,場景變化小,人物關系錯綜複雜,全靠語言來展現戲劇内涵,關鍵是台詞又多又長,很多都是由英文翻譯,記起來十分困難。
但話劇開演在即,之前原定出演主角格林渥的老師突然失聲,能不能恢複還不好說,急需人替補。
演出順利進行的重擔,就落在了原本演配角的吳剛身上。
導演隻給了 3 天時間,吳剛幾乎不眠不休地背台詞、練走位、消化人物,3 天後,吳剛信誓旦旦地說,随時可以頂上。
但就在上台之前,他被告知,原本失聲的老師已經康複,現在可以上台演出。
吳剛心裡雖然也有委屈和不甘,但還是換上配角的衣服,給觀衆奉獻出了極為真摯的表演。
或許在他看來,盡全力演好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在人藝的這些年,他演過《北京人》裡的曾文清,扮過《茶館》裡的唐鐵嘴,從《駱駝祥子》到《雷雨》、《日出》,人藝的經典劇目,他幾乎都演了個遍。
憑借着對戲的認真,當年籍籍無名的背景闆,成了人藝的台柱子。
2006 年,人藝再排《嘩變》。
吳剛飾演主角格林渥,站在台上意氣風發,盡情說着十幾年前就已記得滾瓜爛熟的台詞。
十幾年過去了,他終于穿上了那身心心念念的演出服。
縱觀吳剛的演藝生涯,這類高光時刻比比皆是。
走下話劇舞台,他還在鏡頭之前裂土開疆,打下屬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他演的角色戲份不多,但不管身邊站着多大的腕,都不能掩蓋他的光芒。
《梅蘭芳》裡,他是費二爺,戲少彩不少,演活了一個滿腹忠心的小人物。
《風聲》裡,他搖身一變,化身陰損毒辣的六爺,點頭哈腰,笑裡藏刀。
《潛伏》裡,他又成了天津站情報處處長陸橋山,讓大家知道什麼叫皮笑肉不笑。
《建國大業》裡的聞一多,憑借一身正氣,讓屏幕前的中華兒女心旌動搖。
忠義、陰損、奸猾、慷慨 …… 各式各樣的角色,都被他一個個地演活了。
還有電視劇《十月圍城》裡的李玉堂、《白鹿原》裡的鹿子霖,都是他塑造出的經典形象。
雖說我們現在一一細數,能夠把這些角色和演員吳剛對應。
但在當時,大家牢牢記住的是這些角色,對吳剛這個名字并沒什麼印象,得上網搜搜才能知道是誰。
有能力讓再小的角色都被記住的吳剛隻是說:" 你必須要藏在人物的後面。"
或許在他心裡,把戲演好是唯一重要的事,出名隻是為這件事錦上添花。
人藝排練廳裡挂着的四個大字 " 戲比天大 ",成了他演藝生涯的注腳。
寸步不讓
吳剛膽子很小。
沒考上人藝的時候他當警察,抓完壞人,脫了警服就開始後怕。
進了人藝,怕倒立也怕壓腿,老師找人給他強行按到牆上,他吓得臉通紅,胳膊直抖。
即使功成名就,拿了一堆影帝,塑造了一堆大家喜聞樂見的角色,他仍然很怕。
怕演不好戲,怕愧對觀衆,怕辜負大家的期待。
很 " 慫 " 的吳剛曾經說過,這場戲是我的,我一定寸步不讓。
吳剛的演技靠譜,是娛樂圈内圈外公認的事,陳凱歌因為他演戲時總能做到一條過,贈他吳一條的稱号。
而演戲時 " 戰戰兢兢 " 的吳剛,在 2017 年等到了讓他一飛沖天的角色——達康書記。
在吳剛的塑造下,李達康成了當年最火的網紅,表情包滿天飛,語錄更是被年輕人每天背誦。
但接到這個角色之前,吳剛其實很害怕:" 我哪見過大官,我見過最大的官就是我們人藝劇院院長。"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吳剛在網上搜領導開會講話的視頻片段,一遍遍地研究,一看就是幾個月,才略有了幾分底氣。
劇裡達康書記看似普通實則十分貼合人物的平頭,他和發型師試了三天,發型換了幾十上百種,直到試出他想象中的樣子。
從達康書記為人津津樂道的一些小表情,到随手帶着的保溫杯、風油精,都是吳剛為了靠近人物,一點一點琢磨出來的。
這才有了有血有肉的李達康。
即使突然一下成了網紅,成了全國人民的 " 熟人 ",吳剛也未曾 " 膽大 " 過。
拍攝《慶餘年》時,為了演好隻能坐在輪椅上的陳萍萍,不拍戲時,他也坐在輪椅上看劇本、和别人溝通,隻為了讓自己保持住狀态。
陳可辛拍《奪冠》時,希望吳剛來演傳奇教練袁偉民,吳剛第一反應是 " 擔子太重了 ",這個人物最好準備半年時間。
但是電影開機在即,他隻能緊趕慢趕着飛去女排訓練基地,跟着女排姑娘們一起訓練、開會、聽教練布置戰術。
一個發球動作,将近 60 歲的他練習了無數次,練到兩隻胳膊青紫一片。
他還找到前女排隊長,聽她講女排的故事,看她身上的陳年舊傷。
那邊劇組已經開機了一段時間,導演急了,給他發消息:" 你一定得來了,不然咱們沒得拍了。"
可任憑導演怎麼催,吳剛就是不為所動:" 您再給我三天,我再看看劇本。"
他說:" 這是一定要給我留時間的事,我必須走進他的心裡。"
大家總說吳剛大器晚成,但我覺得不是。
他就像躺在河床裡的金子,始終熠熠生輝,隻不過被歲月淘洗去身上的塵埃,終于有機會被大家看到。
這可能就是我們喜歡老戲骨的原因。
美好的皮囊總是容易腐朽,而一根為戲而生的鐵骨,卻能在時間的長河之中昂然挺立。
不管是否被歡呼與掌聲圍繞,它都在那裡,始終如一。
參考資料:
1. 《中年 " 嘩變 "55 歲爆紅成為流量明星 吳剛:爽!》 楊瀾訪談錄逐風者 第二季
2. 《刺激!掃毒、槍戰、抓内鬼 …… 拼命三郎 " 達康書記 ",比小鮮肉帥 10000 倍!》 最人物
3. 《百變吳剛》 文化訪談錄
4. 《吳剛的 " 潛伏人生 "》 魯豫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