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BT 财經,作者 | 慶秋
2023 年 1 月中旬,中信銀行成為首家披露 2022 年業績快報的銀行。
快報顯示,截至 2022 年末,中信銀行實現營收 2113.82 億元,同比增長 3.34%;歸母淨利潤達 621.03 億元,同比增長 11.61%;不良貸款率 1.27%,與 2022 年前三季度數據相同;撥備覆蓋率 201.33%,比 2022 年前三季度下降了 0.55 個百分點;資産總額 8.55 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 6.29%。
中信銀行是股份制銀行頭部,它這份看起來還不錯的 2022 年業績快報,并沒有為股份制銀行闆塊帶來更多積極的拉升。
2022 年,對于股份制銀行而言,是相對糟糕的一年。
我國 12 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一共有 9 家在 A 股上市,分别為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浙商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 2022 年年内,除了中信銀行實現了 15.14% 的上漲之外,其餘股份制銀行的股價全部下跌,跌幅排名前三的為招商銀行(-20.18%)、平安銀行(-18.72%)和浙商銀行(-16%)。
相比于城商行,股份制銀行擁有全國展業的資質,市場更為廣闊;再相比于國有大行,又有着更為靈活的經營策略。按理說,股份制銀行應該是銀行業中最具發展前景的細分闆塊,為何 2022 年的整體表現相對萎靡呢?
業績增長放緩,盈利能力下降
2022 年前三季度,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合計實現營業收入 1.22 萬億元,同比增長僅為 1.92%,該增速較 2021 年的年增速 5.34% 有所下滑。
其中, 浙商銀行的營收同比增速最高,為 18.06%,但其營收規模最小,僅為 477.2 億元。 唯一出現同比增長為負的是民生銀行,營收 1086 億元,同比減少 16.87%。 招商銀行仍然位于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之首,是其中唯一一家營收過兩千億的。 此外,華夏銀行、光大銀行和浦發銀行雖然同比增速為正,但都未超過 1%,幾近于增長停滞。
與此同時,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 4019.2 億元,同比增長 9.38%,但也較 2021 年 13.71% 的年增速出現了下滑。
其中, 平安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較為顯著,也是唯一一個保持着兩位數 2 開頭的,達到 25.82%。 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歸母淨利潤增速也較為突出,分别為 14.21%、12.81%、12.13%,而這三家也正是歸母淨利潤規模最靠前的股份制銀行。民生銀行和浦發銀行則是唯二出現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的。
可以看到,股份制銀行彼此之間的發展并不均衡,未來恐怕還會繼續這種業績分化的局面。
從收入類型來看,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的利息淨收入合計達到 8387.1 億元,同比增長僅為 0.75%。其中,招商銀行利息淨收入最高,達到 1621 億元,同比增速 7.64%,排名第三。隻有四家銀行的利息淨收入突破了一千億元。同比增速最高的為浙商銀行,達 14.4%。
非利息淨收入則合計實現 3859.45 億元。其中, 招商銀行是唯一一家非利息淨收入超過一千億元的國内股份制上市銀行,換言之,非利息淨收入占比最高,達到 38.78%。 2021 年非利息淨收入同比增速最快的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則出現了變數——中信銀行退居第三位,次于華夏銀行(39.28%)和浙商銀行(30.14%);而光大銀行則同比下降了 2.18%,排名倒數第二。
對此,金融分析師陳強表示:"2022 年,上市銀行的盈利指标總體呈現緩慢下行的态勢。銀行業總體息差的壓縮使得各上市銀行依靠資産規模帶來的創收效率不及以往。"
信用減值損失方面,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合計達到 3885.5 億元,同比減少 10.33%。除了浙商銀行和平安銀行有所上漲之外,其餘七家的信用減值損失均有所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銀行的降幅最大,為 38.64%,可見其壞賬準備情況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
與此同時,近來受 LPR 連續下調及讓利實體經濟政策導向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股份制銀行淨息差還在不斷下降中,又一次刷新了曆史低位,盈利能力進一步受到挑戰。其中,民生銀行降幅最大,下降了 37 個基點;而淨息差最高的為平安銀行,年化淨息差達到 2.7%。
規模平穩擴大,資本補充承壓
2022 年前三季度,上市股份制銀行的資産和負債規模都在平穩增長中。财報顯示, 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的資産規模合計達到 60.82 萬億元,同比增長 7.36%, 較 2021 全年 7.88% 的增速下降了 0.52 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浙商銀行、光大銀行和中信銀行的資産規模增速最快,分别達到 16.87%、10.18% 和 9.24%。招行銀行的資産規模為 9.71 萬億元,正在朝着 10 萬億元關口逼近;興業銀行緊随其後,也跨過了 9 萬億元關口;中信銀行和浦發銀行則占據着 8 萬億元的檔位。
與此同時, 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的負債規模合計達到 55.76 萬億元,同比增長 7.27%, 較 2021 年 7.47% 的增速略有回落。
其中,浙商銀行和光大銀行的負債規模增速都到達了兩位數,分别為 16.84% 和 10.58%。規模上,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和中信銀行的負債排名前三,分别為 8.78 萬億元、8.35 萬億元和 7.94 萬億元。
在規模增長的同時,這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的資産和負債結構則在進一步調整中。
資産端來看,股份制銀行的貸款及墊款占總資産比例較為穩定。2022 年前九個月,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的貸款及墊款餘額合計 36.36 萬億元,同比增長 6.02%,較 2021 年 9.97% 的增速回落 3.95 個百分點。 九家銀行都實現了增長,但增速普遍不高, 除了浙商銀行同比增長達到 11.21% 外,其餘均未超過 10%。貸款及墊款規模最大的當屬招商銀行,将近 6 億元。另外也突破了 5 萬億元的隻有中信銀行。浙商銀行又一次墊底,貸款及墊款尚不足 2 萬億元。
負債端方面,客戶存款仍是股份制商業銀行負債的主要來源。截至 2022 年 9 月,九家上市銀行的客戶存款餘額合計 36.72 萬億元,同比增長 7.11%。浙商銀行因體量最小,增長空間較大,增速最快,達 21.61%。 招商銀行無愧于 " 零售之王 " 的稱号,綜合表現最為出色,是唯一一家客戶存款金額突破 7 萬億元大關的股份制銀行,而且增速達到 11.71%,僅次于浙商銀行,保持着高位優勢。
資本充足率是銀行衡量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數據顯示, 招商銀行的資本最為充足,三項指标都是最高, 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别為 17.17%、14.85%、12.85%。其餘八家的則差距較小,浙商銀行排在末位。
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10.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7.5%。 雖然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均已達到了這個标準要求,但是 2022 年前三季度上市股份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相較于 2021 年底出現了普遍下降,無一例外。
此外,2021 年 10 月 15 日,國内首批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公布,需要額外執行 0.25%、0.5% 和 0.75% 不等的附加資本要求,且須由核心一級資本滿足。除浙商銀行外,另外八家上市股份制銀行均入選首批銀行名單,也面臨着更高的資本補充要求。
對此,各家銀行都在想盡辦法進行資本補充。據陳強介紹,由于部分中小銀行的内源性補充資本不足,轉債轉股後可納入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可轉債因此成為上市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途徑。
Wind 數據顯示,目前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均有可轉債存續,民生銀行的轉債已備案。其中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的可轉債規模早在 2021 年已各自達到 500 億元。民生銀行申請可轉債的發行規模為 2022 年最大,也計劃發行 500 億元。
資産質量不齊,房産風險仍在
銀行資産質量可以從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這兩項指标窺得一二。
2022 年前三季度,九家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 2021 年末略有上升,招商銀行漲幅最大,增加了 0.04 個百分點,另外兩家則均增加了 0.01 個百分點。興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維持在 0.01% 沒有變化,其餘五家則有所下降,降幅最大的為中信銀行,不良貸款率減少了 0.12 個百分點。
撥備覆蓋率方面,招商銀行一騎絕塵,高達 450% 以上,比排名第二的平安銀行高出 200 多個百分點, 2022 年前三季度達到 455.67%,但較 2021 年末的 483.87% 下降了 28.2 個百分點。除招商銀行外,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也出現了環比下降,分别下降了 4.24 個百分點和 16.74 個百分點。其餘六家股份制銀行則實現了環比回升,其中中信銀行增長最大,實現了 21.81 個百分點的提升,撥備覆蓋率首次突破 200%。
陳強表示,上市股份制銀行之間的資産質量分化較大,表現參差不齊,資産質量較好的銀行依舊保持着較大優勢,撥備更為夯實,資産質量較差的銀行則相較之下仍有較大差距。
值得關注的是,有些股份制銀行的不良貸款雖然降下來了,但其關注類貸款餘額卻有所上升。 關注類貸款是指借款人目前雖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仍有可能影響還款的因素的貸款。換言之,關注類貸款極有可能轉化為不良貸款,可作為觀察銀行不良貸款變化的先行指标,從而反映銀行資産質量的下一步走勢。如果關注貸款規模增長,則意味着資産質量下降壓力增大。
九家股份制銀行中,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浙商銀行、浦發銀行這六家的關注類貸款在 2022 年上半年均較 2021 年末有所上升。其中,浙商銀行增加最多,達 142.47 億元;中信銀行次之,增加了 99.21 億元。
從行業層面來看,由于受房地産監管政策趨嚴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影響,房地産行業頻頻暴雷,這也導緻銀行的資産質量管理持續承壓。
2022 年上半年,在房地産業務規模占比均有所下降的情況下,除了中信銀行和華夏銀行之外,其餘七家銀行房地産業的不良率都較 2021 年末出現了增長。 其中招商銀行增幅最大,提高了 1.41 個百分點,光大銀行緊随其後,提高了 1.33 個百分點,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也都提高了 1 個百分點以上。
2022 年 11 月 23 日,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針對樓市發布了信貸、債券、股權等三大融資政策,可謂 " 三箭齊發 "。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指出,作為企業融資渠道的 " 三支箭 " 之首,銀行信貸在促進房地産行業平穩健康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金融角度看,房地産貸款加上房地産抵押貸款占全部貸款餘額的近 40%,房産占城鎮居民家庭資産的近六成,地産行業與金融風險息息相關。陳強也表示,房地産業的本質仍屬于實體經濟,而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機構的天職,也是金融發展與穩定的根基。
因此,盡管房地産業務帶來的不良率風險依然嚴峻,但各家股份制銀行仍然在加碼房地産貸款業務,2022 年内基本上都與重要房企簽訂了戰略協議, 繼續将為房地産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重點圍繞 房地産開發貸款、并購 貸款、債券承銷與投資、預售資金監管保函、内保外貸等業務領域。
加速科技轉型,争搶養老金融
2022 年,上市股份制銀行普遍将金融科技作為改革轉型工作的重要抓手,尤其是頭部銀行,在數字化等科技研發方面投入不菲,也獲得了一定的成績。
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的代表有中信銀行。2022 年半年報顯示,中信銀行創新研發了期權報價機器人,實現期權等複雜衍生品自動報價、自動成交,報價準确率與國外成熟産品持平,報價效率提升 20 倍,有效打破國外長期技術壟斷;還投産了國内中大型銀行首個自主分布式核心系統,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新技術創新應用在了業務各領域,基礎設施雲化率達到 99.7%。據了解,中信銀行還在推進企業級架構和中台建設,一站式開發作業平台流水線搭建效率從 " 天 " 縮短至 " 秒 " 級。此外,中信銀行創新構建鍊式反欺詐數字化風險控制體系還獲評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主辦的第五屆(2022)數字金融創新大賽最高獎項 " 全場榮耀獎 ",位居數字化風控領域所有參賽銀行及科技公司排名第一位。
中信銀行表示,要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堅持以科技賦能、創新驅動為核心動力,從而成為一流科技型銀行。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全行科技人數(不含子公司)達 4180 人,科技人員占比達 7.58%。
陳強表示, 提升數字化經營能力,有助于股份制銀行實現輕資産轉型,從而有效提升零售業務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進一步對整體估值提升提供重要支撐,有望成為股份制銀行未來緻勝的重要法寶。
除此之外,随着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開閘,有資質的銀行 2022 年都紛紛在個人養老金業務上着重發力。
2022 年 4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2022 年 11 月 18 日,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于商業銀行和理财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通知要求,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一級資本淨額在 1000 億元以上、具有跨區域服務能力、主要審慎監管指标符合監管規定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具有較強跨區域服務能力的城市商業銀行,可以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
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都在首批名單上面,而且都先後開通了預約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業務。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開立具有 " 唯一性 ",公衆隻能選擇一家符合條件的銀行,經人社部信息平台核驗通過後,開立名下唯一一個個人養老金賬戶。因此,個人養老金業務注定會是一場競争激烈的争奪戰,九家上市股份制銀行也都使出了渾身解數來吸引客戶辦理。
據悉,興業銀行引入了個人養老金賬戶投資基金目錄下的 113 隻優質基金,并精選儲備覆蓋不同期限的多系列養老理财産品和 4 隻商業養老保險産品,實現了對投資品類的全覆蓋。該行表示,将積極與國内頭部基金公司、壽險公司開展代銷合作對接,引入更多優質普惠的養老金融産品。
民生銀行不僅搶得先機,在 36 地率先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同一天就推出了個人養老金服務,還給出了上市股份制銀行最高的利率。據悉,民生銀行上線的個人養老金儲蓄類 " 安心存 " 産品支持提前支取,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三年期利率最高可達 3.4%。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等給出的個人養老金定制存款産品最高年利率為 3.3%。除此之外,民生銀行還提供了養老金儲蓄産品、養老金基金産品、養老金保險産品、養老金理财産品等更多相關産品,供客戶選擇。
有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透露,個人養老金業務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擁有者最廣泛的客戶覆蓋面,因此成為了銀行考核指标的一大重點。
陳強表示,個人養老金業務未來将成為股份制銀行的新增長極。由于其 " 唯一性 " 的特殊性,誰能提供的養老金融産品更豐富、産品利率更高、淨值或收益波動更穩,就會在這一賽道上更具優勢和競争力,這對銀行的業務精英、客戶服務、風險管理等各方面實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哪家股份制銀行能在個人養老金業務上拔得頭籌?答案或許在各自的 2022 年報和 2023 年報中有所體現。
結語
回顧 2022 年,上市股份制銀行整體發展不如預期,資産規模雖然在平穩擴大,但利潤增速放緩,資産質量參差不齊,分化情況進一步凸顯。
從各方面指标來看,招商銀行處于第一梯隊,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處于第二梯隊,浙商銀行和華夏銀行則落後比較明顯。
不過,2022 年的股份制銀行業仍處在不穩定的轉型期,釋放出了更多變化的信号,強者未必恒強,弱者未必恒弱。在 2023 年新機遇之下,或許市場格局會有新的變化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