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戰史探索者 ,作者毛豆 123
據資料所述,北越人民軍第一支裝甲部隊成軍于 1959 年 10 月,編制下至少有 35 輛 T-34/85 中型坦克,進入 1960 年代後,更多的蘇式裝備進入北越人民軍中服役,逐步充實着他們的武備庫。
1969 年 5 月的一份中情局備忘錄中,如實地記下了北越軍隊每年獲取的裝甲車輛數目:
"1965 年:30 輛 T-34/85 中型坦克、30 輛 T-54 中型坦克(美軍沒有對 T-54/55 中型坦克進行劃分,似乎直接将其統稱爲‘ T-54 ’車系),25 輛 PT-76 輕型坦克,25 輛 BTR-40 裝甲車、8 輛 ZSU-57-2 自行高炮及 20 輛 SU-76 自行火炮;
1966 年:5 輛 PT-76 輕型坦克、10 輛 BTR-40 裝甲車;
1967 年:40 輛 T-54 中型坦克,10 輛 PT-76 輕型坦克,40 輛 BTR-40 裝甲車,3 輛 BTR-50 裝甲車及 30 輛 SU-76 自行火炮。"
除了這些裝甲車輛外,蘇聯還将本國研發的 " 薩姆 "(SAM)地空導彈、伊爾 -28 型轟炸機、米格 -17/21 系列戰鬥機及米 -6 直升機一并交給北越。
蘇聯援助北約的裝甲車輛到底有多少,至今都是個未知數。而交付北越使用的 T-34/85 中型坦克的确切數量更難确定。不過保守估計應該不超百輛。
另外,中國在 1970 年初至 1975 年左右,也曾向越方交付過一些裝甲車輛。包括 59 式中型坦克、63/65 式裝甲車及 63 式輕型坦克,沒有資料證實中方有交付越方 SU-76 自行火炮或 T-34/85 的記錄。
在北越軍中,T-34/85 多數被用于訓練車輛,但也留下過一部分戰鬥記錄。如:
北越軍第 3 坦克營裝備有 33 輛 T-34/85,并在 22 輛 T-54、33 輛 PT-76 的加強下,參與了入侵老撾的 Z 号戰役。
還有一些報告聲稱在中立區邊境的廣治市曾發現過北越軍的 T-34/85,但這些車輛均毀于美軍的空襲,無法使用,也分辨不出是哪個單位的。
1979 年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中,越軍至少有 2 輛 T-34/85 被解放軍所繳獲,現珍藏于北京坦克博物館中
【北越軍第 2 坦克團裝備的 T-34/85 中型坦克】
【北京坦克博物館中展出的這輛越軍 "289 号 "T-34/85M1,是一輛戰後波蘭制造的版本。在它旁邊的則是蘇軍的 "545 号 "T-62 中型坦克,繳獲于珍寶島沖突】
【越軍 T-34/85 訓練照,與解放軍的 T-34/85 改不同,既沒有加裝用于自衛的 DshK 機槍,也沒有換裝新型 62 式 -85 毫米坦克炮,仍然沿用二戰時期蘇制 ZIS-S-53 炮塔】
【越軍的 T-34/85 中型坦克彩繪】
【1979 年的中越邊境作戰中,越方也曾動用過 T-34/85 還擊】
【進入 21 世紀後,越軍中仍然留存了一部分的 T-34/85、ASU-85 自行火炮、SU-100 自行火炮用于訓練】
【河内的越南人民軍空軍博物館中,三輛展示在鏡頭前的越軍自行高炮。從左至右,分别是使用 T-34/85 底盤改造的自行高炮,配有一門 S-60 57 毫米火炮;中間的則是一輛配有 37 毫米 61-K 火炮,以 SU-76M 底盤改造的自行高炮;最右邊的底盤同樣是 SU-76M,但并沒有中間那輛複雜,采用雙聯的 ZU-23-2 型 23 毫米高炮,且換了一個新式戰鬥室,推測炮塔防護依然糟糕。其正面除了塗有一個北越人民軍圓環外,缺乏更多細節】
【這輛 63/65 式自行高炮,是南越軍第 4 步兵團在 1972 年 8 月 13 日的 " 春夏攻勢 " 中繳獲的,該車裝有兩門 65 式 37 毫米高炮,改進自二戰時的蘇制 61-K 37 毫米高炮。】
【繳獲該車後,南越軍随即開始粉刷英、越雙語标識,以避免友軍誤擊】
【這輛編号 "045" 的自行高炮随後被轉交美軍,并移至阿伯丁試驗場進行技術研究。2010 年初,因缺乏經費的阿伯丁試驗場暫停對外開放,其館藏的大部分裝甲車輛被移交給美國各地的軍事博物館。63/65 式自行高炮則被送往美國希爾堡的防空炮兵博物館中,在那裏得到技術人員的悉心維護,煥然一新】
【重新維護過後的 63/65 式自行高炮,其車體的 DT 機槍爲保證内部空間足夠而被拆下。】
【37 毫米火炮及炮手、裝填手位置特寫】
【63/65 式自行高炮引擎特寫,可清晰看見引擎位置有切割痕迹,行軍鎖也安置在後】
【彩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