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汽車後視鏡即将成為曆史?
2022 年 12 月 29 日,國家标準号為 GB 15084-2022 的《機動車輛 間接視野裝置 性能和安裝要求》正式發布。新标準将于 2023 年 7 月 1 日正式實施,屆時将全面取代現行的于 2013 年發布的 GB 15084-2013 版本标準。
事實上,後視鏡的變化,與汽車行業趨于智能化、數字化等因素息息相關。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車展上,我們已經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展車開始取消傳統後視鏡,例如本田 Honda E、路特斯 ELETRE、奧迪 e-tron 等。
這意味着,随着電子後視鏡正式獲批,國内市場将會在不久後湧現出采用電子後視鏡的車型。
高科技産品?
不可否認,相比于傳統後視鏡,電子後視鏡确實有着獨特的優勢。結合電子後視鏡的工作原理來看,通過外置攝像頭收集車外信息,并反饋到車内的屏幕上。單從工作原理來看,電子後視鏡其實并不是什麼高科技産品。
至于電子後視鏡的優勢,缸哥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于電子後視鏡成功取代了現階段的光學後視鏡,因此電子後視鏡的外置設備僅為攝像頭,所以後視鏡的體積更小、造型設計也更加靈活,能夠令車輛的風阻得到進一步優化。
這對于純電動汽車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随着風阻系數的降低,純電動車可以在有限的電池包容量條件下,令續航獲得延長。
二、與傳統鏡面反射相比,電子後視鏡的畫面清晰度更高。或許很多人會好奇,傳統後視鏡反饋的道路信息 " 原汁原味 ",為什麼清晰度會比液晶屏幕更多?由于 " 攝像頭 + 液晶顯示屏 " 的組合,可以加入圖形圖像處理模塊,所以在視覺效果上會比光學玻璃的表現更好。
另外,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汽車産品智能化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未來電子後視鏡的車内屏幕或許會加入觀測後車速度、車輛間距等信息,确保駕駛員在變道、超車等過程中的安全。
三、電子後視鏡或許能夠提高駕駛員夜間行車的安全。具體來看,在夜間行車時,我們通過傳統後視鏡難以完整的反饋道路信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基本上隻能看到兩盞車燈,車與車之間的距離評估難度較大。
不過,如果未來的電子後視鏡将民用夜視加入其中,那麼我們可以根據完整的道路信息更好地進行預判。缸哥預測,一旦民用夜視被采用,那麼電子後視鏡的開發商将會對視覺成像作進一步優化,能夠給出車輛輪廓和抑制高光,更好判别車後路況。
華而不實?
既然電子後視鏡的優勢如此明顯,為什麼現階段包括新勢力車企在内的衆多車企依舊堅持采用傳統後視鏡,沒有着重開發電子後視鏡。
首先,在新國标出來之前,采用電子後視鏡的車型并不符合标準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來臨前,采用電子後視鏡不僅會提高産品的成本,而且還存在安全隐患。
傳統後視鏡的制造、用料都比較簡單,隻需要兩塊鏡子加一些金屬、塑料等就可以完成。哪怕是高端車型,傳統後視鏡也隻是加入電熱絲和電機,從而實現後視鏡折疊、加熱等功能。
相比于傳統後視鏡,電子後視鏡因制造工藝複雜,導緻制造成本更高。這意味着,采用電子後視鏡車型的産品售價預計會更高。據早前的信息顯示,采用電子後視鏡的雷克薩斯 ES 車型,在售價方面将會比傳統後視鏡高。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成本問題以外,消費者對電子後視鏡的認可度也是決定産品是否能夠大範圍推廣的關鍵因素。因為當新事物對自身安全存在潛在危險時,我們往往會選擇最保守的方案,盡可能将危險扼制在搖籃中。
通俗一點來說,電子後視鏡是否能普及最大的難度,無疑是其穩定性。
因為智能化水平越高,人們對産品的依賴性也會随着提高,一旦設備出現了問題,那麼所造成的後果将會是難以估量的。比如說,一旦電子後視鏡在車輛的行駛的過程中出現黑屏,那麼司機車側、車後的視野将會降至為零,屆時駕駛員就會像 " 瞎子 " 一樣,難以前行。
與此同時,汽車後視鏡對于駕駛員來說,可以看作是視野的延伸,需要時刻關注。不過,液晶屏幕很有可能會對駕駛員造成視覺疲勞。可以設想一下,駕駛員在道路上駕駛時,視線不斷在前方道路和車内屏幕切換,不僅會令眼睛出現疲倦,而且眼睛在切換的過程中需要重新聚焦。
反觀傳統後視鏡,即使視線在前方道路與後視鏡頻繁切換,也不會加重駕駛員的駕駛負擔。換句話說,盡管電子後視鏡具有很多優勢,但是從實用性和安全性的角度來看,傳統後視鏡早已經被大家所熟悉。
總結
盡管缸哥并不排斥電子後視鏡,因為 " 新四化 " 的趨勢下,電子後視鏡取代傳統後視鏡基本上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情,但是缸哥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給予駕駛員們更多的時間适應。畢竟汽車發展至今已經經過了百餘年的時間,各方面已經趨于完善,即使是一個小的變化,也會對用戶的日常使用産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