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瞞你們說,原本打開兩集就準備棄了的《故鄉,别來無恙》,上周末又被我翻出來看,不爲别的,就因爲大家都說,裏邊的男人是編劇寫給女性觀衆的禮物。
▲《故鄉,别來無恙》
《故鄉,别來無恙》的确是懂我們當代女性心頭愛恨的。劇裏唯一也是頭号的渣男出軌被發現時,姐姐傷心之餘還是選擇幹脆離開,打了個飛的就逃離傷心地。
當對方陰魂不散,像黏人的牛皮糖一樣窮追不舍時,編劇則直接用上帝之筆,幫渣男安排了場酒後醉駕。曾經嚣張跋扈、宣稱真愛的第三者,也在經遇變故之後,無縫轉變成深懷愧意、自願爲愛情 " 戴罪 " 的柔弱角色。
▲《故鄉,别來無恙》
主演團說 " 這是一部沒有反派的劇集 "。結果每一個看上去沒有那麽 " 正确 " 的人,最後都落了個慘兮兮的結局。國産劇好像還是很難理解人性的複雜、情感的複雜,以至于太喜歡用偷懶的叙事去歸結那些看起來很 " 現代 " 的症結。
寫 " 壞 " 如此,寫 " 好 " 也一樣。
裏邊的閃光男人一号,非任彬飾演的 30 多歲暖男 " 謝陽 " 莫屬。性格樸素、長情、眉眼幹淨的他,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被 " 苦戀愛久矣 " 的女孩誇出了花。
▲《故鄉,别來無恙》
他有多貼合現代女性心目中 " 夢中情男 " 的樣子?有錢、有閑,臉蛋、荷包都沒什麽硬傷,主業是在旅遊學院教書,副業則純看心情——一會兒在城市周邊搞戶外,一會兒在閑情逸緻的街頭賣燒烤。
他不光懂自由,還很懂浪漫。女主被同事氣得元氣大傷,他油門一踩說帶她去看雪山;跨年夜和朋友聚會完,轉頭便看見他在家樓下,等着一起放他跑遍整個城市買的煙花 ……
▲《故鄉,别來無恙》
謝陽是用行動接住你的苦惱的男人,動作很輕、很淡,不會油嘴滑舌地對你說:看,這就是我爲你承包的魚塘。他懂得聆聽情緒,不執着于世俗的男人準則,不介意你比他成功、比他勇敢。他總在需要出現時進,需要距離時退,波瀾不驚,锲而不舍。
▲《故鄉,别來無恙》
于是網友給他貼了标簽——今年度最具 " 人夫感 " 的男人。在霸總人設幾乎失效的今天,這可能是稱贊一個男人經濟、情感雙适用的最高詞語。
類似的人設,其實在年初那部《去有風的地方》男主謝之遙身上也湧現過。他拼搏、踏實、肯幹,在大都市光鮮亮麗的投行待過幾年,之後便選擇歇業回家,在窮鄉僻壤開拓事業,投資了全部家産,又額外貸了一屁股款。
▲《去有風的地方》
可即便如此,他仍然是戳人無數的頂配版伴侶。他能提供情感裏更重要的部分:尊重、真摯、契合度。這些是當代女性更大、更理想的追求。畢竟,錢不光男人在掙了,而愛的付出與代價,有時真的比錢更貴。
對比起來,謝陽的完美似乎更爲滿級。他不僅無債一身輕,還在城市中心坐擁一套需要預約才能進入的雙層大公寓。按婚姻那套定義講,和這樣的對象在一起,共同抵禦風險的能力隻會噌噌上升。
但回過神,觀衆還是能品到謝陽身上的魔幻性。嗑歸嗑,賬不見得照買:這樣的男人當真存在?
▲《故鄉,别來無恙》
謝陽依舊美好得像童話書裏的王子,滿足幻想、滿足期待,但沒法從現實中找到出處,偏要說些新的變化,也隻是按照現代版 brief 叠代過一遍。
同樣是愛情腳本,我更愛看韓劇裏的男男女女。他們的故事,有時甜蜜,有時落寞,但不論以何種形态,都有來自現實的啓迪與質地。
▲《我的解放日志》
播出時火得一塌糊塗的《我的解放日志》,在寫字樓裏昏昏欲睡過的每個人,都能與垂頭沉悶的女主共情。說不清、道不明的失落感,籠罩在她身上,也籠罩在看的人身上。
可整部劇看下來,我最愛、最有共鳴的部分,竟然是傻大姐的愛情。她向朋友家高大帥氣的弟弟第一次告白時,被對方不知所措地回絕了。
▲《我的解放日志》
弟弟離過婚,有個十來歲的女兒,女兒和他關系疏離,總是默不作聲地往他的反方向走開。兩個年過四十但未婚未育的姐姐也跟他們一起生活。因爲父母過世早,姐姐們成年後的大部分心力,都放在養育弟弟這件事上,後來,又變成和弟弟一起撫養外甥女。
▲《我的解放日志》
飾演弟弟的男演員身材高挑、臉蛋帥氣,放生活中是會多看好幾眼的類型。但他并不是活在書中、童話中的男人。你能看見他臉上硬撐的、中年人的疲憊感。
家裏二姐時不時将沒時間戀愛的憤懑扣在他頭上。在中年危機與歉疚感中泡着的他,早就消磨了愛的心情,哪怕和愛情迎頭撞上,也不可能明目張膽地熾烈。他要保持禮貌,保持克制。
▲《我的解放日志》
按照國産劇裏戀人的質量标準,他大概成不了合格的男主角。他垂頭喪氣的時刻太多,不太懂浪漫,提供不了超标、超甜的糖,甚至在戀愛過程中,也不是能時刻輕巧地托住對方的角色。他不符合女性觀衆對愛人、愛情的幻想與凝視。
大姐和他戀愛幾年後,開始覺得委屈了、疲憊了。生活中隻剩下讓人有點愛不動,又放不下的瑣事:孩子的一個眼神就能讓她崩潰,姐姐的一句話也能讓她受傷。她原本是想成爲對方的力量的。
▲《我的解放日志》
市面上的愛情故事,很少講到愛的這一部分,這是情感中最艱巨也最容易不堪的一環。情感綜藝裏想爲愛尋找出路的人,在愛中反複經曆着相似的、不可言說的苦。可這種叙事,鮮少在國産劇裏露面。
你很難想象,相似的境況放進國産劇會如何收場。女人不離開、不放手,會被罵 " 沒自我 ";要太多、追求太多,會被罵 " 不知足 "。剛剛結束婚姻修學之旅的傅首爾,就是一個活脫脫的例子。
▲女人自我的思想開始打架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是自責、愧疚。
國産劇裏的女人是這樣的:隻要成長得足夠閃光,就會有稱心如意的男人願意奔赴你。《故鄉,别來無恙》裏散落四地的幾個女孩,在重聚中發現新希望、新可能的故事,遵循的基本都是這套邏輯。
被出軌的準單親媽媽,因爲獨立、自強,重新吸引了從小就對她暗許癡心的年下弟弟;
相貌平平,但熱心、善良的考公女孩,遇上了和她一樣喜歡路見不平的陽光小夥;
熱衷自由、事業上有沖勁的文藝女青年,在平淡中撞見和她一樣愛讀莎士比亞的浪漫男孩。
每一段關系,都是一個近似完美的圓。
▲《故鄉,别來無恙》
這些男孩,和前頭出現過的謝陽一樣,都是挑不出什麽毛病的設定。他們不愛強吻、壁咚的男子力劇情,尊重女性說的每一個 " 不 ";他們不要求女性爲愛做更多犧牲,不喜歡另一半在與自己的愛裏承擔過多的消耗。
很健康,也很舒适。可老實說,他們有些過于理想化。對有些平凡的我們來說,除了短暫上頭之外,很難說還有什麽啓示性的作用。
反而是那些有争吵、有難過、有猜忌、有質疑的愛情,才更讓人明白愛裏的成長和定義。
因爲突如其來的 BE 結局,《二十五,二十一》一度被罵得很慘烈。但在我看來,它是少有的、把愛情講得很通透的劇集之一。
▲《二十五,二十一》
它留下的問題是:如果兩顆心的疏離,已經很難靠短暫的快樂與甜蜜越過,那麽,分開會不會是更好的選擇?愛裏更怕的,是再也無力承擔彼此的難過。它讓平淡變成一顆等待崩壞的紐扣。
可愛依舊是微妙的,接近過它的人知道,不論快樂、不論暗淡,其實都挺值得體會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