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燃燒的島群 ,作者群主飛龍
本文是 " 燃燒的島群 " 第 1279 篇原創文章,作者群主飛龍。
全文共 5246 字,配圖 24 幅,閱讀需要 15 分鍾,2024 年 9 月 5 日首發。
本文收錄在 " 坦克戰史 " 專輯
接上期(第 1272 篇)
注:本系列文章在收集整理資料時參考了衆多中外資料,如 " 緬甸 1942"、" 緬甸 1944"、" 洛陽 1944" 等篇章的坦克戰資料大量參考了徐帆、甄銳所著《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 呂宋 1945" 等篇章參考了王法所著《木諾茲之戰——日軍第 6 戰車聯隊的覆滅》(原載于《海陸空天慣性世界》2011 年第 12 期,以及王法所著《困獸之鬥:日軍第 7 戰車聯隊的覆滅》(原載于《現代兵器》雜志 2016 年底 4 期);在中國抗日戰場和太平洋島嶼作戰中的許多坦克戰細節參考了青梅煮酒所著《太平洋戰争》(1-10 冊),與中國軍隊裝甲部隊相關的部分内容參考了甄銳所著《抗日戰争中國軍隊坦克裝甲圖鑒》。以上書籍均爲國内正式出版并可在許多平台購買。
在此一并感謝原著作者和許多無法列明的原始資料提供者!
在坦克成熟以前,走向摩托化和機械化的各國陸軍所依仗的裝甲裝備主要還是裝甲汽車。早期的裝甲汽車和後來的輪式裝甲車并不一樣,早期裝甲汽車一般指的是在卡車或者吉普車底盤上直接安裝裝甲和武器,從而快速形成具備一定防護和進攻能力的機動車輛,後世的輪式裝甲車底盤往往是單獨設計或基于載重貨架進行相應改進。在一戰結束後的軍事裝備發展時期,日本軍隊也引進了不少裝甲汽車,并且在引進消化後研制自己的産品。
圖 1. 英軍裝備的勞斯萊斯裝甲汽車,從裝束上來看,似乎是英國非洲軍團的裝備
圖 2. 日本陸海軍裝備過的部分裝甲汽車(公路鐵路兩用裝甲車),從上到下分别是八七式克羅斯利裝甲汽車、九二式大阪裝甲汽車、九二式千代田裝甲汽車、九三式隅田裝甲汽車(海軍稱九二式裝甲汽車)、九三式墨田公路鐵路兩用裝甲車、九零式墨田 P 型裝甲汽車
一、克羅斯利 - 維克斯裝甲汽車
日本引進的裝甲汽車中出鏡率最高的當屬英國克羅斯利裝甲汽車,因爲該車上層的半圓形裝甲機槍塔使用的是維克斯公司的産品,因此很多時候也被稱爲 " 維克斯裝甲汽車 "。克羅斯利裝甲汽車爲日本海軍購入并裝備給駐紮在上海的上海特别陸戰隊,在日本蠶食侵華時期就大量使用并被上海的中外記者拍攝了大量照片,尤其是在兩次淞滬抗戰期間出現了一批的經典照片。
早在 1867 年,弗朗西斯(Francis)和威廉姆(William)兄弟二人就在英國曼徹斯特成立了 " 克羅斯利兄弟 " 公司(Crossley Brothers),主要運營工程器械相關的業務,并以其生産的内燃機聞名。1904 年,克羅斯利兄弟成立了克羅斯利汽車公司,同年即推出自己的第一款汽車。在一戰期間,克羅斯利公司以 20/25 型轎車底盤改造的貨車表現特别出色,也讓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圖 3. 招标測試中的克羅斯利 20/25 型貨車
圖 4. 一戰接近尾聲時,克羅斯利公司推出了 25/30 型汽車,其具有更高的引擎室以增加散熱,也略微改動了外觀
因爲克羅斯利公司在汽車制造上的優勢,因此在一戰後該公司的産品也成爲改造爲裝甲汽車的首選。1923 年,爲滿足英屬印度政府的治安需求,克羅斯利公司設計了一台 30 英擔(1524 公斤)版本的汽車,其使用的底盤本來預計交付給俄國的訂單,但當時俄國國内革命訂單被取消。在安裝 25/30 型的同款發動機後,該車被定型稱做 IGL(印度政府卡車,India Government Lorry,國内也稱作 BGV)。爲了防止車胎被刺穿,IGL 全部安裝了實心輪胎,總共交付 450 輛。
圖 5. 使用維克斯上層設計的 IGA 裝甲車,由于加厚了裝甲和安裝了大型炮塔,重量達到 4 噸
随着裝甲汽車的流行,日本海軍也進口了一批 IGL,稱之爲 IGA(A 指 Armored car,即裝甲汽車),并最終定型爲八七式裝甲汽車(皇紀 2587 年定型)。該車車體采用鉚接裝甲,厚度爲 6 毫米。采用維克斯上裝,有一個非常顯眼的半球形機槍塔,塔内安裝有兩挺 7.7 毫米水冷式維克斯機槍。早期的發動機功率達到 50 馬力,使車輛的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 65 公裏,在那個年代性能頗爲不菲。
日本海軍引入的這批 IGA 被部署給派駐上海的海軍特别陸戰隊和沈陽,并在 1931 年爆發的九一八事變及後續的侵華戰争中時都使用了該型車輛。由于 IGL 裝甲車的性能在 30 年代已經嚴重落後,因此在日軍中,該型裝甲車主要用于治安戰。除了印度和日本,阿根廷、愛沙尼亞等國也引進過一批 IGL 及其後續産品。
圖 6. 日本海軍的 IGA 裝甲車,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維克斯上裝頂部的半圓形艙蓋可以向兩側打開,一個頭戴鋼盔的士兵(可能是車長)探頭觀察
圖 7. 日本引進的維克斯裝甲汽車
圖 8. 隸屬于日本帝國海軍上海特别陸戰隊的 IGA 裝甲車,前景這輛的編号爲 6,攝于 1937 年的上海街頭
圖 9. 日軍最終定型爲八七式的克羅斯利裝甲汽車,這個 CG 模型塗裝參考了曆史照片中的6 号裝甲汽車
圖 10. 拍攝于 1930 年代的日本海軍克羅斯利裝甲汽車
圖 11. 上海街頭的克羅斯利裝甲汽車,側面還有一門步兵炮,可能拍攝于戰鬥期間
圖 12. 淞滬抗戰中的一處日軍街壘,使用了沙包堆砌的掩體,以及兩輛帶有半圓形機槍塔的裝甲汽車,這個角度顯然是從裝甲汽車的後部拍攝,以便裝甲汽車迅速脫離
圖 13. 上海街頭的一輛日本上海特戰隊的克羅斯利裝甲汽車,可見車體後方較爲圓潤,炮塔上帶有白色的數字 8
克羅斯利 IGL(維克斯上層改裝)
制造商:克羅斯利汽車、維克斯公司
設計年份:1925 年
服役:1925-1945
規格:輕型裝甲車
重量:4 噸
長度:5.02 米
寬度:1.87 米
高度:2.58 米
成員:5 人
裝甲:6 毫米
主武器:2 x 維克斯 7.7 毫米機槍
引擎:克羅斯利四缸汽油機(50 馬力、後期 70 馬力)
最大航程:約 150 公裏
最大速度:65 公裏 / 小時
二、沃爾斯利 - 墨田裝甲汽車
在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的著名漫畫《丁丁曆險記》第四卷《藍蓮花》中,丁丁來到了 30 年代的上海,并卷入了日本軍方通過一系列借口向中國内地強行派遣占領軍的陰謀之中。在故事劇情中,爲了追擊化裝逃跑的丁丁,日軍出動了一輛裝甲汽車。
圖 14. 《丁丁曆險記》之《藍蓮花》中出現的日軍裝甲車
漫畫中的這款裝甲車在中國抗戰史上是真實存在的,現在一般稱之爲沃爾斯利 - 墨田(Wolseley-Sumida)裝甲車,不過,這種活躍的舞台并不是故事中的上海,而是九一八事變中的沈陽,埃爾熱先生很可能是參考了當時《良友》雜志九一八事件專刊中的一張曆史照片。
圖 15. " 九 · 一八 " 事變中的沃爾斯利 - 墨田裝甲車,刊登在 1931 年的《良友》
沃爾斯利 - 墨田裝甲汽車由日本石川島汽車工廠購買了英國沃爾斯利公司的有關技術後進行生産。石川島汽車工廠原是江戶時代末期水戶薰在江戶石川島設立的造船廠,十九世紀末開始制造熱力發電機與燃氣機車,一戰後又涉足造車領域,并在東京都深川市設廠,這個制造廠後來在 30 年代被日本國家促進委員整合入著名的五十鈴汽車公司。
20 年代初,日本的汽車市場大多爲歐美廠牌所壟斷,爲了鼓勵本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日本軍方宣布購買國産卡車提供經濟補貼的政策,石川島汽車工廠瞄準這個時機,購買了英國沃爾斯利公司 5 噸級 CP 卡車的圖紙,依葫蘆畫瓢生産後貼上自己的廠牌 " 墨田 ",開始打入民用與軍用市場。
圖 16. 沃爾斯利 CP 卡車
20 年代中後期,日本軍方開始考慮裝備自己的裝甲車輛,并從國外采購了少量坦克和裝甲車進行研究和仿制,在此背景下,石川島汽車廠決定在沃爾斯利 CP 卡車底盤的基礎上制造一款國産裝甲車。
由于日本設計師幾乎完全沒有設計裝甲車的經驗,他們不得不從工廠的英國同事那裏 " 偷師 "。車輛在底盤上以金屬框架爲基礎,平均鋼闆厚度約 6 毫米,整體采用傳統布局,小型前艙用作發動機艙,較大的後部車艙用于乘員和搭載武器的圓形半球頂機槍炮塔。
圖 17. 正在檢修一輛沃爾斯利 - 墨田裝甲汽車發動機的日軍,其右側似乎還有一輛帶有維克斯上裝的克羅斯利裝甲汽車,其後方似乎還有兩輛沃爾斯利。而從日軍身着的冬季軍服來判斷可能拍攝于中國東北
沃爾斯利 - 墨田裝甲車核定乘員爲三人,包括司機、司機助手及後座的機槍射手,車載武器爲引進自法國的 6.5 毫米口徑哈奇開斯 M1914 型重機槍,日軍稱之爲友坂三年式重機槍,射速達每分鍾 400-500 發,一盒彈夾可容納 30 發子彈。車體動力爲 30 馬力的沃爾斯利發動機,車速能達到每小時 40 公裏。
圖 18. 攝于沈陽市南大街的日軍裝甲車隊
圖 19. 仍然是一隊日軍裝甲汽車,背景建築物建國後改爲沈陽圖書館
1930 年首輛沃爾斯利 - 墨田裝甲車下線後,經日本軍方測試感覺還算可以,于是又繼續生産了數量,其中的至少 3 輛被運往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并參與了九一八事變,及後續關東軍進攻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戰鬥。
在實戰測試中,關東軍表示該車的普通型底盤在糟糕的野外環境下,機動性和越野性都大大下降,再加上薄脆的裝甲厚度(在 50 米的近距離内抵擋不住 7.92 毫米步槍彈),通常不用于高烈度的前線作戰,而主要承擔道路巡邏、要點守備等認爲,這導緻該車之後沒有繼續生産。
沃爾斯利 - 墨田裝甲車在中國東北一直使用到 30 年代中期,最終由于備品備件的耗盡而報廢。
圖 20. 在沈陽郊區讨伐義勇軍的沃爾斯利裝甲車
圖 21. 沃爾斯利裝甲汽車,照片來源于九一八事變日軍明信片
圖 22. 備注時間 1931 年 9 月,沈陽
圖 23. 沃爾斯利裝甲汽車
圖 24. 《丁丁曆險記》中出現的日軍裝甲汽車,其原型就是一輛沃爾斯利裝甲汽車
沃爾斯利 - 墨田裝甲汽車資料:
服役年代:1928-1945
重量:4.2 噸
裝甲:6 毫米
發動機:30 馬力汽油發動機
武器:6.5 毫米重機槍 x 1
乘員:3-5 名
裝備數量:不明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給本站投稿隻需要輸入關鍵詞 " 投稿 " -
>
- 加入粉絲群,隻需輸入關鍵詞 " 加群 "-
如果你覺得本站不錯,歡迎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