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1 月 19 日電 ( 楊京川 ) 19 日,被稱為 " 藝人管理第一股 " 的樂華娛樂登陸港交所,高開 37.25%,盤中一度漲超 50%。
這家公司啥來頭?
" 一人養一家公司 "
樂華娛樂成立于 2009 年,是中國内地集藝人經紀、藝人培訓、音樂制作等多項内容于一體的藝人管理公司。
在 2019 年至 2021 年,樂華娛樂分别實現營收 6.3 億元、9.2 億元、12.9 億元,年利潤分别為 1.2 億元、2.9 億元和 3.4 億元。主要包括三大業務線,其中包括藝人管理、音樂 IP 制作及運營以及泛娛樂業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以 2021 年藝人管理收入計算,樂華娛樂在中國藝人管理公司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 1.9%,其主要營收也來自于藝人運營。
在藝人方面,樂華娛樂共有包括韓庚、王一博、孟美岐簽約藝人 69 名,以及 59 名參加其訓練生計劃的訓練生,但其營收嚴重依賴頭部藝人王一博。
圖片來源:樂華娛樂官網
具體來看,招股書顯示,2019 年至 2021 年,樂華娛樂前十名藝人應占收入分别占同期總收入的 74.8%、83%、85.6%。其中,排名第一藝人 ( 王一博 ) 應占收入分别占同期總收入的 16.8%、36.7%、49.5%。而在 2022 年前三季度樂華娛樂 7.53 億元營收中,王一博所占比例升至 58.8%。
樂華娛樂對此表示," 具有高知名度的藝人為其合作的藝人管理公司貢獻絕大部分收入屬行業慣例。"而在 2 年内 5 次沖擊 IPO 的風華秋實此前也多次表示,鹿晗産生的收入是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圖片來源:微博
在微博上,有網友戲稱樂華娛樂為 " 王一博概念股 "。還有的網友表示," ( 王一博 ) 一個人養了一家公司 "。
募資金額縮水
數據顯示,進入 2021 年,藝人管理行業逐漸從疫情恢複,市場規模在 2021 年擴大至約 612 億元,預計将于 2026 年達至約 1117 億元,2021 至 2026 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12.8%。
在梳理樂華娛樂上市整個過程,中新經緯發現,2015 年 9 月 22 日,樂華有限公司在新三闆挂牌,但在 2018 年 3 月 22 日,樂華有限公司通過自願申請退市的方式從新三闆退市。
此後,樂華有限公司轉而尋求 A 股上市,開始探索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闆上市的方案,但未提交正式的上市申請。
直到 2022 年 3 月,樂華娛樂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并于 8 月 7 日通過上市聆訊。但在去年 9 月初,原定于 2022 年 9 月 7 日正式登陸港交所的樂華娛樂決定延遲全球發售,暫緩港股 IPO 計劃。
對此,樂華娛樂稱暫緩 IPO 的原因是,"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全球性通貨膨脹反噬經濟及疫情多發散發等因素影響,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加之恒指持續下挫、新股大量破發。"
據樂華娛樂透露,該公司全球發行 1.2006 億股,其中香港發售 3601.8 萬股,國際發售 8404.2 萬股,發售價則确定為每股發售股份 4.08 港元,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估計約為 3.913 億港元。
圖片來源:樂華娛樂公告
樂華娛樂還表示,本次發售所得款項約 60% 用于投資公司藝人運營;約 15% 用于擴大公司音樂 IP 庫;約 15% 用于擴展泛娛樂業務;約 5% 用于海外擴展;約 5% 用于補充營運資金。
不過,中新經緯對比去年 9 月和本次樂華娛樂招股書發現,其募資金額較上次縮水明顯。
具體來看,2022 年 9 月樂華娛樂欲在港交所上市時,計劃全球發售股份 1.3256 億股,發行價 6.80-8.50 港元,按此計算,募資金額約為 9 億 -11.27 億港元,而此次發行募資則不到 4 億港元,較前者縮水超一半。
而在股東方面,華人文化通過離岸聯屬公司 CMC Sports Investment Limited 持有公司 14.25% 的股份;阿裡巴巴通過離岸聯署公司 Interform Construction Supplies Limited 持有公司 14.25% 的股份;量子躍動通過離岸聯屬公司 Afflatus Limited 持有公司 4.74% 的股份。
靠王一博能走多遠?
中新經緯注意到,在上市當日直播中,王一博也首次被介紹為樂華娛樂的股東。王一博還發布了一條微博視頻稱," 與樂華娛樂一起展望未來 "。
此前王一博與樂華的合約到期,當時有網友猜測稱,如果樂華娛樂想要留住王一博,大概率會給其股份,畢竟王一博對于樂華娛樂的重要性實在非同一般。
招股書也顯示,王一博與樂華娛樂的合約已續期至 2026 年 10 月。對此,艾媒咨詢 CEO 兼首席分析師張毅曾對媒體表示,此舉有助于樂華娛樂上市,王一博是樂華娛樂未來若幹年業績增長的定心丸。
不過,過分依賴單一明星所貢獻的業績增長,也并非都是好事。嚴重依賴藝人管理收入,意味着藝人将成為樂華娛樂的 " 軟肋 ",公司不得不面對藝人帶來的各種風險。
"任何一家文娛類公司,如果依賴的是單一明星或者單一渠道的話,其實是風險很大的一件事情。"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指出,一旦這個人 " 過氣 ",或者與公司解約,将出現巨大問題。
江瀚進一步表示,公司能否有持續不斷的塑造,或者是否能在某種程度上去推出去打造新的藝人的能力,這可能才最為關鍵。
數字文創産業智庫研究員李傑也認為,明星的星光本身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給相關公司帶來利好,在出現問題時的負面影響也會加倍,對公司的經營業績會産生重大不利影響。
對此,樂華娛樂坦言,其業務十分依賴簽約藝人的聲譽及公衆對其品牌的認知。同時,由于樂華娛樂大部分收入來自藝人管理業務,若其未能維持與藝人及訓練生的關系或擴大簽約的藝人及訓練生的數目,其業務、财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或受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近年來有關部門對于流量藝人及 " 飯圈 " 的監督管理不斷加強。2021 年,網信辦的 " 清朗 " 系列專項行動把整治重點對準了 " 飯圈 " 不良現象;2022 年 1 月,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上指出,全面叫停偶像養成類網綜。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作者:王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