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脆皮。
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
新年開工第一周,連上七天班,今年這個年,真的過完了。
這是疫情放開後的第一個年,也是疫情後複蘇的第一個春節檔。
闊别三年,中國電影,算是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這 7 天,有超過 1.28 億人次走進電影院。截至昨晚 21 時,春節檔總票房突破 67.24 億。《滿江紅》和《流浪地球 2》的票房都紛紛沖破 20 億大關。
不知為何,看着這些數據,莫名有些激動。
看着電影院滿滿的人,看着那霸屏熱搜的全民讨論,似乎一下回到了疫情之前。
或許隻有曆經這三年陰霾的人才能深刻體會到,原來能安安靜靜的坐在電影院裡看場電影,已經是一種幸運。
這幾天,看了很多影評,刷了很多熱搜,沈騰、千玺、王一博,占據熱搜榜,吳京 300 億個人總票房更是刷爆全網。
但有一個詞條深深紮痛了我的心,那就是:" 李雪健 定海神針 "。
還記得早前,當《流浪地球 2》的預告剛出爐時,網友最大的質疑聲都湧向了李雪健。
那時他的聲音沒有經過後期處理,沙啞、咬字不清,評論區裡網友們對 68 歲的他惡語相向。
" 别給電影拖後腿了 "" 嗓子都這樣了就别出來撈錢了 "……
網友的惡評張嘴就來,可如今正片中他那擲地有聲的表現,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臉。
不知為何,雖然春節檔流量雲集,但最後卻是幾個 " 老家夥 " 讓我印象深刻。
年輕一代有着年輕一代的潛力,但老一代卻有着獨屬于自己的 " 信仰 "。
或許,他們沒有超強的流量,沒有粉絲的護航。
但是,他們正在堅守的,或許才是這個時代最缺的力量。
2
在《流浪地球》的采訪中,導演郭帆提及了這樣一個場景:
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李雪健表演時,台下彙集着七八百來自世界各國的群演。
大家語言不通,但是每次李老師在台上表演完,所有的群演都會自發的起立為他鼓掌。
跨越語言、無需台詞,因為他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把情緒傳遞,讓你深刻感受到角色的力量。
這或許就是一位演員真正的魅力,更是一位演員稀缺的能量。
2000 年,李雪健被确診為鼻咽癌。
多次化療對他産生不可逆的傷害,因唾液腺不再分泌唾液,他每吐出一個字都是一種煎熬;因聽力受損,他摘下助聽器幾乎聽不見任何聲音。
可就是這樣深受疾病困擾的他,到了鏡頭之下,也足以讓很多 " 身體健全 " 的明星羞愧難當。
在很多演員,連劇本都不親自看時,為了演好駐聯合國代表的狀态,他把這幾十年每一屆代表的發言都翻出來研究。
在很多演員指望着配音演員,連台詞都背不下時,李雪健因為聽不見怕錯過接戲時機,直接把對方的詞都背了。
在很多演員手指劃破就唧唧歪歪,天氣一冷就磨磨叽叽時。
本就患病的李雪健,在寒冷的冬天拍暴雨戲,即使被凍的發抖還擔心給大家添麻煩,不斷笑着安慰導演:" 不冷 "" 沒事 "。
在很多明星争搶着番位,非大男主大女主不演時。
他始終堅守着 " 為戲服務 ":角色需要往前站的時候,當仁不讓;角色需要當配角時,就甘當綠葉襯紅花。
這是一位演員的自我修養。
身為明星、演員,享受着聚光燈的紅利,就要對的起聚光燈前的目光。
認認真真講故事,踏踏實實的拍戲。
戲大于天,一切為作品服務。
3
和他一樣的,還有另一個 " 老家夥 ",61 歲的劉德華。
在如今的快餐時代,明星也如昙花一現。
很多人羨慕劉德華能紅 40 多年,但劉德華卻說:他隻是認認真真工作了 40 年。
一直以來,劉德華都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當紅時期,每天休息不足三個小時,幾個片場輪流轉。危險戲基本不用替身,之前的墜馬事件還曆曆在目。
巡演演唱會,曾唱到失聲:
這次拍《流浪地球 2》穿的潛水衣重 120-130 斤,戲中還要戴一副讓他幾乎看不見的 1000 多度近視鏡。
在沒有任何輔助情況下,一向怕水的他直接沉入 8 米深的水底,他開拍前甚至手都在發抖,但真正開機,他頭也不回的就潛下。
他說很多時候很難也很怕,但是因為是 " 演員劉德華 ",所以有一種奇怪的使命感:
你必須要對得起演員這個稱号。為了表演,可以無所不能。
看下來讓人唏噓。
很多人說,這不是演員應該做的嗎?
是啊,這是演員的本份,但如今這個浮躁的文藝圈,歪風已起。
很多 " 偶像 " 拍戲連發型都不能變," 歌手 " 唱歌開麥都要被誇上天。
粉絲的吹捧、資本的包裝,讓這個圈子越來越浮躁。
曾經是戲大于天,可如今明星成為了 " 特權群體 "。
行業的規矩和原則,通通被他們打破。" 戲比天大 " 這個詞背後的執念和追求,已經被太多人抛之腦後。
劉德華曾說,不是我好,而是現在的标準變了。有時候,連準時、記台詞都是優點了。
多戲谑。
讓一個認真工作的人,開始懷疑正确的事,這可能才是最大的悲哀。
最終剔除虛假的流量包裝,大家還是發現,演員始終是演員。
對舞台的渴望,對戲劇的敬畏,對工作的盡心、對觀衆的負責 ……
他們所堅守着的演員的風骨和對藝術的敬畏,才是這個圈子最寶藏的财富。
4
如果說演員是台前的表演者,那導演就是故事的講述者。
今年的春節檔,《滿江紅》後來居上,連續幾天逆襲,讓人不得不更佩服張藝謀的能量。
他已經 72 歲了,同齡的導演幾乎都已經隐退,但這些年,他似乎從沒停過。
從工人到攝影師、導演,從文藝片到商業片再到 " 國師 ",張藝謀一直在不斷交出答卷。
所有人都覺得:張藝謀太拼了。
準備奧運會開幕式的同時,還在連軸拍着《黃金甲》。70 歲前後,4 年裡拍攝了 5 部電影。
他把自己的手表調快十分鐘,忙的時候,每天 3 小時睡眠,卻還要保證每天至少 5 公裡運動。
他太累了,卻樂在其中。
編劇劉恒曾說:世界上有做事的人,也有說話的人,張藝謀就是第一種。
張藝謀也承認:他的性格一根筋,就是喜歡幹活。
樸實的一句話不知為何觸動我心。
在這個說比做 " 有用 " 的時代,尤其是娛樂圈裡,不少心思、金錢都花在虛假的包裝、人設之上。
當你評論一部電影不好、一位演員演技不好時,總有人高人一等的跳出來,說觀影有門檻,指責觀衆看不懂。
但最終你會發現,一切終究返璞歸真。
其實張藝謀給所有導演打了一個樣:導演沒必要賣慘,也沒必要低估觀衆。
酒香不怕巷子深,把故事講好,把人物刻畫好,觀衆就會共情、買單。
無論是好的作品還是一個人的努力,你的認真最終都會轉化為成果,終将會被看到。
一切都隻需要交給時間。
5
都說如今的内娛,是有錢人的遊樂場。
台前是星二代、富二代,台後更多的是資本的遊戲。
更高的起點,更多的機會,更賺錢的市場,一切一切讓成名來的又急又快。
粉絲的吹捧、資本的包裝,讓這個圈子越來越浮躁,也讓圈子裡的人底線越來越低。
數字小姐、摳圖替身、嫖娼出軌、偷稅漏稅、代孕吸毒、洗錢幽靈票房 ……
越來越多的魑魅魍魉的出現、爆火,讓這個圈子認真演戲的人就快 " 無路可走 " 了。
但是,疫情三年,娛樂圈似乎也現起了原形。
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市場,老戲骨的崛起,實力派的湧現,好劇本的打磨,都讓我們看到,在這個充滿着不确定性、充斥着黑天鵝事件的時代,台前幕後,有一群人始終在默默堅守着。
他們守着這個時代稀缺的東西,那就是匠心與堅持。
他們堅守着文藝人的底線:認認真真演戲,坦坦蕩蕩做人。
他們讓我們相信,努力的價值,和時間的力量。
這是人世間,最高深也最樸素的道理:
無論你從事哪行哪業,隻要你堅持做一件事,堅持做好一件事。
時間會站在你那邊,努力終将得到回報。
一切,隻需等風來。
-END-
大家好,我是脆皮, 一枚新晉奶爸,創業公司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