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丹書戰史 ,作者經理小小
在 1945 年二戰結束後,美國開始尋找下一代戰略轟炸機,以取代二戰時服役的活塞動力 B-29 轟炸機,道格拉斯、波音等著名飛機公司都想拿下這個項目,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設計方案,其中道格拉斯的方案被稱爲 1211 項目,工程師先後提出多種方案,最終向軍方展示了 1211-J 型。
B-29
1211-J 是一個非常大膽且激進的設計,從外形上來看它與蘇軍裝備的圖 -95 轟炸機有些相似,但作戰任務更廣泛,并不是單純的轟炸機,有點模塊化任務艙的味道,道格拉斯稱它能提供 " 作戰中的極端多功能性 ",有人将該機稱爲 " 萬能轟炸機 "。在大多數情況下,萬能往往意味着沒有一項能做得精,反而成了處處平庸,那麽 1211-J 會是這樣的設計嗎?
圖 -95
1211-J 是一架大型的單翼戰機,其正常起飛重量達到驚人的 146 噸,機長約 49 米,翼展約 69 米,高度将近 14 米,它需要九名機組,分别擔任正 / 副飛行員、領航員、飛行工程師、雷達操作員、投彈手和醫療人員,如果搭載其他任務艙可能還需要增加人手。
要驅動這架大飛機可不容易,渦輪噴氣發動機固然好用,但油耗可能難以承受,在兼顧速度和航程的情況下采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會是個不錯的選擇,設計師計劃在安裝 4 台萊特 XT35 發動機,單台輸出 5500 馬力,它們各自驅動一副直徑 4.3 米的共軸對轉螺旋槳,機翼采用大後掠角設計,有利于提高飛行速度,預計該機最大飛行速度 830 千米 / 小時, 巡航速度 655 千米 / 小時,有效作戰半徑約 8000 千米,機載燃油 77.3 噸,因爲機體和機翼内無法容納這麽多燃油,因此在機翼下安裝外置的燃油箱。
轟炸機在設計時圍繞一款重達 43000 磅(1950 千克)的特種非核航彈展開工作,該機的内置彈倉被設計爲有效載荷 20 噸,正好可以容納一枚這種彈藥,當然了,該機也可以挂載其他航彈或自由落體核彈。當時轟炸機還流行安裝自衛武器,1211-J 在尾部安裝了一座雷達制導炮塔,武器爲 2 門 20 毫米航炮。
1211-J 如果就這種設計那麽也就是一款沒什麽特色的戰略轟炸機,當然算不上萬能轟炸機的稱号,設計師在兩側機翼下、發動機艙中間段各設置了一個可以挂載大型任務艙的挂載點,它可以挂載 2 架寄生戰鬥機,設計師打算安裝 2 架道格拉斯 F4D 型戰機,它可以在轟炸機遭到攔截時自衛,也能在轟炸機起飛時開啓自身動力進行輔助。
不過這個設計被認爲是失敗的,因爲寄生戰機不管離開還是返回,都會受到螺旋槳巨大氣流的影響,這是非常危險的。兩翼下也可以挂載其他任務艙或武器,例如電視制導炸彈、電子偵察吊艙、航拍吊艙等,通過不同組合即可實現多種任務。
B-52
美國空軍在 1951 年選擇了波音公司的 B-52 轟炸機,這并不意外,因爲 1211-J 實在太複雜了,制造成本和維護成本都很高,寄生戰機的設計還存在嚴重安全隐患,因此它隻能存在圖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