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燃燒的島群 ,作者群主飛龍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93篇原創文章,作者群主飛龍。
全文共9711字,配圖36幅,閱讀需要20分鍾。
本文曾于2019年9月22日首發于TTH,2020年4月25日重發,2024年1月30日再發,内容略有增删改。
本文收錄于專輯"巨獸之亡"
1944年11月28日入夜,一大三小四個黑色的艦影正在東京灣的外海高速航行。突然,護航驅逐艦"矶風"号探測到一個無線電波信号,15分鍾後,艦隊中那艘最龐大的軍艦——日本海軍最新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号也捕捉到這個奇怪的雷達信号。
圖1. 小林晴久畫作:在菲律賓海戰中被擊沉的老式主力艦"扶桑"級兩艘
對日本人來說,剛剛結束的10月份是災難性的一個月,在人類曆史上參戰艦艇最多的菲律賓海戰中,聯合艦隊多達25艘一線軍艦被送入海底,包括4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總排水量高達30.6萬噸(詳見同名公号搜索"薩馬島"),這其中不乏曾一度稱霸大洋的著名大艦"武藏"、"瑞鶴"、"扶桑"、"山城"、"最上"等等。
圖2. 小林晴久畫作:參加萊特灣大海戰的日本艦隊,打頭的是兩艘耀武揚威的重巡洋艦,緊随其後的是大和級戰列艦
就在一周前的11月21日,經曆了菲律賓海戰幸存下來的三艘大艦"大和"、"長門"和"金剛"試圖穿越台灣海峽返回本土,被美國潛艇"海獅"号借助雷達發現并成功伏擊,3.2萬噸的"金剛"号被永遠留在了台灣海峽的海底(詳見同名公号搜索"巨獸之亡"),那一晚,"金剛"号和她的護航艦隻也曾經長時間被美國潛艇"海獅"号的雷達信号緊緊跟随。
圖3. 就在8天前,"金剛"号剛剛被美軍"海獅"号潛艇用兩條魚雷送入海底
再往前追溯5個月,1944年6月19日,日本花了2年8個月方才建成的裝甲航空母艦"大鳳"号被美國潛艇"大青花魚"号發射的一條魚雷命中,引起燃氣洩漏并産生大爆炸,8小時後沉入海底,帶走了660名随艦官兵。
圖4. 小林晴久畫作:"大鳳"号裝甲航母被"大青花魚"号用一條魚雷擊沉,該艦的封閉式艦首間接害了她
現在,這個令日軍膽寒的信号又來了!
"信濃"号此時已經是日本僅存的大型航空母艦。自1936年主動退出倫敦條約的限制後,日本開始貪得無厭的放飛自我。在1937年通過的"03艦艇補充計劃"中,列入了兩艘"大和"級超級戰列艦,1939年的"04艦艇補充計劃"中又追加了兩艘,分别爲110号和111号。
圖5. 1941年9月20日拍攝,舾裝中的"大和"号
1940年5月,110号艦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六号船塢開工建造,1941年12月太平洋戰争爆發後,戰艦的死忠派也認識到航空力量取代戰列艦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110艦因此取消建造,此時該艦的船殼已經完成50%。(關于珍珠港時期日本海軍航空兵的表現,詳見同名公号搜索"珍珠港"。)
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後(詳見同名公号搜索"中途島"),日軍一下子損失4艘主力航母,海軍迫切需要将一切可能的船隻改造爲平頂船。110艦的船殼再入進入上層法眼,9月,110艦的設計被修改爲航空母艦後恢複建造,預計1945年2月完工。
圖6. 中途島海戰是日本海軍的噩夢,大部分精銳航母被擊沉,平頂船荒出現
1943年4月18日,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被擊斃在布幹維爾島前線(詳見同名公号搜索"山本五十六"),據說因其家鄉在信濃,110号艦後來也就被命名爲"信濃"。實際上,日本古國名是用來命名戰列艦的,光這個名字就可見"信濃"号是大和級老三的特點。同時,爲了應對日益緊張的前線要求,"信濃"号被要求加緊建造,務必在1944年内服役。
圖7. "信濃"号航空母艦,日本海軍最新最大的航母
從戰列艦改造爲航母并非能夠一蹴而就,除了大和級的船殼和動力系統外,甲闆以上必須重新調整。由于戰列艦建造工程已經進行到上甲闆,爲節約建造時間,"信濃"号隻能設計一層機庫,并仿照唯一的裝甲航母"大鳳"号的設計,在機庫上方直接鋪裝裝甲飛行甲闆。
最初的設計方案要求裝甲飛行甲闆能承受800公斤炸彈的垂直撞擊,後來修改爲500公斤(美軍俯沖轟炸常用的是1000磅炸彈,即453.6公斤)。"信濃"号的裝甲闆因此厚達95毫米,由20毫米特殊甲闆與75毫米CNC甲闆組成,材質與厚度均與"大鳳"号相似。
圖8. 在菲律賓塔威塔威停泊中的"大鳳"号,此時正在訓練艦載機飛行員
爲了保留前部的通風能力,"信濃"号機庫前部是開放型的,用于搭載攻擊機,後部是密閉型,用于搭載戰鬥機。前部的開放型設計便于在遭受攻擊引發火災時進行排煙和滅火,這一點與"大鳳"号采用的封閉式機庫及艦艏不同("大鳳"号最後就死在排煙滅火不順暢上)。
圖9. "大鳳"号的開放式艦尾,注意外傾的主煙囪,這是日本新銳大型航母的特征
"信濃"号的大型島式艦橋設置于右舷中部,艦橋的後部煙囪往外側傾斜23度,這是日本海軍自"隼鷹"、"大鳳"等大型艦隻以來的經驗,外傾的煙囪可以減少排煙對航空作業的影響。
"信濃"号水線以上的舷側裝甲厚度則從410毫米減爲249毫米,主炮彈藥庫被直接用作高射炮彈、機槍彈、炸彈、魚雷等彈藥倉庫,航空燃料庫以常用的25毫米裝甲闆加強,艦體底部從大和級戰列艦的雙重底部強化爲三重底部。
圖10. 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是日本海軍艦載主力防空炮,但效果一般
既然都改成航母了,原先的大管子自然用不上,換成一堆防空的小管子,包括8座"八九"式雙聯裝127毫米炮,37座"九六"式三聯裝25毫米速射防空炮,12座單管25毫米炮,22座13毫米高射機槍。防空配置與"大和"号戰列艦類似,不過日本防空炮的毛病就是大口徑炮密度不夠,小口徑威力和射速不足,127到25之間的中口徑炮缺席,防空效率非常低下。
圖11. 博物館中的九六式三聯裝速射高射炮,實際上射速不高威力還差
在最重要的航空力量上,"信濃"号最初設計爲搭載38架"烈風"式戰鬥機(零戰大型化的下一代戰鬥機),18架"流星"式攻擊機(同樣可看作是九七艦攻的大型化),9架"彩雲"式艦載偵察機,一共65架,這個數量相對美國海軍後期動辄上百架的載機量是很小的,日本早期的大型航空母艦也超過這個數字。
圖12. 戰後被美軍俘獲的"烈風"式艦上戰鬥機,未投入裝備和實戰
究其原因,一來因爲預期搭載的新型飛機尺寸早已超過戰争初期的主力戰機,二來日本人也沒有美國人那麽多心眼,沒有挖空心思研究怎麽通過折疊翅膀、甲闆外探停放甚至是甲闆舷側彈射等等"歪門邪道"(關于美軍航母多裝飛機的秘訣,可到同名公号搜索"折疊翅膀")。
圖13. 美軍後期航母上通過多種方式大大提高了飛機裝載能力和使用效率
後來考慮到美國人的飛機太生猛,日本航母的生存力堪憂,幹脆進一步加強防護能力,讓"信濃"号凸出在戰鬥前線,充當艦載機的中轉加油補彈基地,這樣就不需要自身機庫保存太多飛機。最後定型的本艦隻裝載20架戰鬥機和27架攻擊機,一共47架(7.2萬噸巨艦!)。
1944年10月5日早8時,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六号船渠開始注水,當離預定水位線還有一米時,船渠的水密扉門突然損壞脫落,海水洶湧而入。在水流的沖擊下,四條系船用7英寸鋼索和十多條麻纜全部繃斷,110号艦體向前滑去,其球鼻首撞上船渠盡頭,球鼻首和裏面的水聲聽音器被撞壞。
圖14. 1944年11月11日在東京灣内進行海上公試時拍攝的"信濃"号,這也是該艦唯一曆史照片
在這種不祥氣氛的籠罩下,110号艦于10月8日草草命名爲"信濃"。當時隻填寫了相關公文手續,沒有舉辦命名式。10月23日,經過搶修的"信濃"号再次出渠,艦内部分殘存工事沒有完工。11月11日,"信濃"号在東京灣進行了第一次公試,随後于11月19日服役,編入第三艦隊第一航空戰隊。舾裝元長阿部駿雄海軍大佐被任命爲艦長,河野通俊大佐任副艦長兼機關長,全艦乘員約2400人,艦籍在橫須賀鎮守府。
圖14. 日本人的油畫"信濃"号
此時美國陸航以塞班島機場爲基地已經開始大規模空襲日本本土,橫須賀海軍造船廠所在的東京灣正是空襲的重點,爲了避免遭到空襲損失,日軍決定将"信濃"号轉移到位于相對安全的濑戶内海的吳海軍工廠以完成最後的舾裝和艦員訓練。
11月24日,聯合艦隊下令"信濃"号和第十七驅逐艦隊返回濑戶内海西部,出港日期和前往泊地的航線由艦長阿部俊雄海軍大佐(曾任日軍"大澱"号輕巡洋艦艦長)自行決定。阿部召集副艦長以下主要軍官進行了商議,27日又與三艘驅逐艦艦長讨論最終出航時間和路線,三位艦長不贊成夜間航行,認爲白天沿岸航行較爲安全,經驗豐富的航海長也支持驅逐艦長的意見,但阿部壓服了反對意見,堅持按照原方案于28日夜間轉移。值得一提的是,"信濃"号出廠時,12台鍋爐隻有8台調試完成,最高隻能跑出20節的航速(大和級15.3萬軸馬力全速可達27節)。
圖16. 柚木武士畫作:28日離開東京灣的"信濃",旁邊爲一艘護航驅逐艦
28日13點30分,"信濃"号和3艘驅逐艦"矶風"、"濱風"和"雪風"組成的編隊從東京灣出航,在金田灣進行時間調整之後,于下午18點30分進入外海,當時海上刮起西北風,風力高達6級。在航行中,編隊保持嚴格的燈光管制和無線電靜默。豈料這既是該艦第一次進入外海,也成了最後一次。
19時15分,"信濃号"檢測官向阿部俊雄報告發現了疑似敵艦的雷達信号,判斷爲一艘潛艇。阿部認爲,如果是美軍潛艇在東京灣附近的危險區域航行,按照一般的戰鬥常識是絕對不會随意使用雷達的(容易暴露自身)。因此阿部認爲很可能美軍已通過情報部門獲知"信濃"号的轉移計劃,并集中了一定數量的潛艇準備攻擊他(受迫害臆想症爆發?)。
圖17. "信濃"号畫作,本作天氣符合28日晚,但當時甲闆上并無艦載機
基于這個高見,"矶風"号和"信濃"号先後探測到的這個雷達波多半是美軍潛艇的詭計,目的是引開護航驅逐艦,由另外的潛艇進行攻擊。阿部因此下令一不準開火暴露目标,二不要理睬它,繼續以20節的最大速度前進。爲了避免被美軍潛艇定位,阿部下令關閉各艦的雷達,艦隊間聯絡改用燈光信号。阿部甚至要求護航的驅逐艦隻能緊靠"信濃号"航行,即使發現潛艇也絕對不能私自行動。
圖18. 擊沉"信濃"的孤狼,美軍潛艇"射水魚"号
實際上,湊巧出現在這一海域的美軍潛艇"射水魚"号(Archer-fish,SS/AGSS-311)隻是受命前來東京灣外海準備救助可能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該艇11月11日剛從塞班島出發(也就是在這一天"信濃"号在東京灣拍下唯一一張艦體真身照)。美軍原計劃在26日出動B-29"超級空中堡壘"執行轟炸任務,後因計劃取消,"射水魚"号才在海上遊弋待命,此時該艇正位于靜岡縣濱名湖以南約160公裏處。
圖19. 1944年底,大批B-29"超級空中堡壘"經常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轟炸
十分巧合的是,當時"射水魚"号的雷達出了故障,28日晚17:18時,"射水魚"号在伊豆諸島的蔺灘波島外12英裏處浮出海面,開始給蓄電池充電,并抓緊搶修此前因故障停用的SJ雷達。關于這種制勝神器的效用,詳見同名公号搜索"制勝神器"。
圖20. SJ雷達是主要安裝于小型艦艇的美軍艦載雷達
20:30時,雷達官波紮爾中尉報告說雷達已修好并已進行了數次測試(其中有一次就被"信濃"号的"逆探"接收到)。20:34時,艦橋上的瞭望員稱視線中出現了"一座小島",但波紮爾中尉在雷達上卻找不到這個目标。片刻,他報告稱目标在潛艇30度方位。艦長恩賴特中校(Joseph.F.Enright)大爲光火,厲聲告訴他小島的正确方位在60度,并嚴令波紮爾中尉繼續修理。
圖21. "射水魚"号時任艇長恩萊特海軍中校,他摘下了潛艇戰史上空前絕後的桂冠
20:48時,波紮爾大叫起來:"長官,雷達顯示方位028、距離24700碼,你的"小島"在移動!"
大吃一驚的恩賴特中校以望遠鏡觀察,在30度方向的水天線遠端,有一疑似油輪的物體正以20節的速度向西南方向移動,因目标距離較遠,海況極爲惡劣,一時無法判别艦型。"射水魚"号經過一小時的水面狀态航行接近目标,恩賴特中校斷定那是一艘28000噸的"飛鷹"型或"大鳳"型航空母艦。
圖22. 半路出家改造成航母的"飛鷹"級同樣具有外傾的煙囪
此時"信濃"号仍保持反潛的"之"字形前進,很快被"射水魚"号趕上。21點,"信濃"号通過自己的雷達在右後方發現船舶,随即命令"雪風"号進行偵查,該艦報告雖未有回應識别信号,但幹舷很高,應該是漁船。
圖23. 祥瑞艦"雪風"号在天一号作戰,繼續克死"大和"号
22時45分,"信濃"号瞭望哨在右舷發現一艘美軍潛艇,"矶風"号也再次發現了潛艇蹤迹,随即離開編隊以35節高速向潛艇方向急速駛去,這是潛艇和日艦的第一次近距離遭遇。恩賴特少校發現這艘日本驅逐艦已經逼近到距離僅3000米出,被迫緊急下潛躲避。奇怪的是,日本人并沒有開炮。
阿部艦長仍然判斷美軍潛艇在誘敵,不應該多做糾纏,他下令"矶風"号不要攻擊并返回編隊。"矶風"号領命轉向回歸本隊,"射水魚"号逃過一劫。
圖24. "矶風"号驅逐艦,艦首的編号"17"表示其隸屬第17驅逐隊,而非舷号
此時日軍編隊正以25節以上的高速開走,"射水魚"号最大航速隻有18節,眼看無法追上。23點30分,沮喪的恩賴特少校認爲無法獨力逮住這條大魚,因此給位于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潛艇司令部及日本領海的所有潛艇發出無線電訊息:"我們正在追蹤一艘大型航空母艦,有3艘護航的驅逐艦,位置是北緯32度30分、東經137度45分、速度有20節。"
美軍潛艇司令部收到了這一消息,并作出如下回複:"繼續追蹤,喬(艇長的昵稱),希望你能成功。"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則發出:"對方是塊肥肉,大獎就在眼前,别讓它逃了。"
圖25. "白魚"級潛艇"射水魚"号
但是,恩賴特最期待的潛艇協同作戰并未出現,美國人并沒有安排艇群伏擊的計劃,"射水魚"号周圍100海裏之内也沒有其他的美軍潛艇,這是一次偶然的相遇。無論如何,恩賴特指揮"射水魚"号付出水面,繼續朝着日艦逃離的方向追擊,同時期望奇迹出現。
美國人的運氣真是好到爆棚,就在當晚24時前不久,全速航行了幾個小時的"信濃"号果然碰到嚴重問題,她的一根主軸發生故障,導緻其航速降低到了15節。在水面狀态全速追擊的"射水魚"号則于29日淩晨再次探測到了"信濃",發現其周圍還有三艘驅逐艦護航。恩賴特向珍珠港又發了一封電報,希望能得到其他的潛艇支援。
圖26. 射水魚這種呆萌的小魚吞下了人類潛艇史上的最大戰果,反差太大了
2時42分,這份發給珍珠港的電報被"信濃"号偵測到,阿部沒有意識到這是之前發現的那艘潛艇,而且同時又偵測到近距離潛艇反射的雷達波,他認爲本艦編隊已經進入美軍潛艇群的埋伏,于是作出了一個艦隊轉向的決定,湊巧的是,"信濃"号居然轉向了"射水魚"号所在的方向,"射水魚"号得以在"信濃"号右舷前方取得了一個極佳的魚雷發射位置。
02:45時左右,"信濃"号防空指揮所報告:"右舷30度,距離7000碼方位上發現疑似敵潛艇的目标。随即确認。本艦即以燈光信号向位于右舷的我方驅逐艦通報此情況。"
03:05時,防空指揮所報告:"敵潛艇目标丢失"。
圖27. 擊沉"信濃"号的畫作,注意艦上安裝的電探和大和級獨有的艦首形狀
然而,接連不斷的好運氣讓"射水魚"号實在卻之不恭,淩晨3時16分,"信濃"号剛好通過"射水魚"号正面1400碼外,70度方位,處于完美的攻擊位置。1分鍾後,"射水魚"号在濱名湖以南176公裏處,以8秒間隔連續發射了艇艏的4條魚雷。稍後又以25秒間隔再度射出第5、6條魚雷。
6枚定深爲3米的MK14-3A魚雷以46節航速直撲1280米外的日軍航母,由于當時海面大風,白浪滔天,雷迹不接近300米之内根本無法發現,"信濃"号甚至連潛望鏡都沒注意到。47秒鍾過後,第一枚魚雷擊中目标艦尾,随後又是三聲巨響。
圖28. 命中"信濃"号的4條魚雷位置示意圖
"信濃"号的戰後記錄寫道:"03:17時,連續中雷兩發,10秒間隔後再中兩發,位置在艦橋正下方之後。此時本艦位置在潮岬東南80海裏處,艦上配備滿員。艦内部分停電,立即采取應急處理。"
實際上,"射水魚"号發射的6枚魚雷中,2枚直接擊中"信濃"号右舷後部188-201号肋骨,1枚命中120号肋骨,1枚命中104号肋骨,2枚失的。"信濃"号開始向右傾斜,"射水魚"号則緊急下潛到400英尺,并随即安全脫離了戰場。
圖29. 描繪"射水魚"号擊沉"信濃"号航母的一幅畫作,雖然實際上二者不可能同框
中雷後,曾有幕僚向阿部提議在前方100海裏的一處淺灘擱淺,這樣至少能夠救人,阿部俊雄拒絕了這項"沒出息"的建議,他認爲4條魚雷對于"信濃"這樣的大艦來說不算什麽,一個月前的"武藏"号挨了19條魚雷才最終沉沒,加上擔心減速後會繼續遭到潛艇攻擊,于是仍然保持第三戰速(18節)高速航行。
這又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由于"信濃"号一直在趕工,船上除了艦員外還有大量的船廠工人,艦體結構的修改導緻許多水密門要麽無法關閉嚴實,要麽就是缺乏經驗的艦員不懂得關閉。船上的損管排水系統還未完工,僅靠手動排水泵無法應付高速航行所帶來的大量進水。
圖30. "信濃"号模型,因飛行甲闆寬大而被意淫可搭載大型飛機
爲了平衡右舷艙室的大量進水,阿部下令"左舷全群注水"。這是爲了恢複巨艦平衡的一種必要措施,但在這個命令下達不久後,防禦指揮官兼内務長三上治男海軍中佐發現軍艦的右傾居然又開始增加,他不知道的是,驚慌的水兵并沒有按照命令及時向左舷全群注水。
圖31. "信濃"号艦長阿部俊雄海軍大佐,當天的最高指揮官
爲防止進水浸溢,三上決定關閉上下甲闆之間的升降口。令他吃驚的情況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升降口水密門關閉後,邊緣居然露出了2厘米多的縫隙!顯然,這個艙室要麽沒有經過氣密試驗,要麽測試根本就不合格。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04:00時,信濃号傾斜增加到了右10度。04:30時,傾斜右15度。
随着一個又一個艙室被灌滿海水,到淩晨5時,"信濃"号艦體已右傾到18度,因爲傾斜太甚,主機開始陸續停止運轉。與此同時,缺乏訓練的艦員開始慌張崩潰,使得控制進水的企圖更加失控。
圖32. "信濃"号航行和最後沉沒地點
06:00時,向右傾斜20度。07:00左右時,右傾達30度,此時所有的鍋爐都無法使用了。"濱風"和"矶風"号驅逐艦靠過來,試圖拖航。顯然這兩條小船根本無力拖拽龐大的"信濃"号。不久,拖曳纜繩斷裂。
傾斜進一步達到右35度時,阿部認爲"信濃"号已經無可救藥,下令降下軍旗。10:35時,阿部下達了棄艦命令,此時軍艦的傾斜達到了50度。10:37時,傾斜加劇,瞬時傾翻,在20分鍾内完全進水沉沒。遠處美軍潛艇"射水魚"号上的船員形容:"好像聽到了一整袋土豆砸到地上的聲音。"
圖33. 日本的一本老書:秘密航母"信濃"号的沉沒
29日下午14時,"雪風"号向軍令部發報:"‘信濃’号2512名艦員,失蹤1435名,救起1080名……","信濃"号的首任和末代艦長阿部俊雄大佐未能生還。
"信濃"号是日本海軍建造周期最長的主力艦,船殼部位花費105萬工時,防禦部分12萬工時,舾裝75萬工時,電氣35萬工時,制圖1.5萬工時,再加上其他工時,總計花費239萬工時。全艦共用鉚釘600萬個,焊接長度2800公裏。日本人花了1660天來建造她,美國人隻花了17個小時就給擊沉了。
圖34. 貌似威猛的"信濃"号實際上堪比紙老虎
"信濃"号創造了多項曆史,空前也很可能是絕後的:她是被潛艇擊沉的最大的軍艦,滿載排水量高達72000噸;她是二戰期間建成的最大的航空母艦(美方"中途島"号并未在戰争結束前建成,即使是建成時才是滿載6萬噸),也是最短命的航空母艦——首次外海航行即被擊沉;"信濃"号的沉沒讓日本海軍淪喪到極緻,包括"大鳳"、"金剛"、"信濃"在内的大艦全部葬生在潛艇之手,正說明了日本海軍低下的反潛效率,二戰後的日本海軍自慰隊将重點放在反潛和掃雷上,正是因爲吃夠了這個苦頭。
圖35. 日本人隻能在模型裏去意淫一下這艘二戰中最大的人頭艦了
根據負責"信濃"号建造工程的橫須賀工廠造船部技師山内司郎的記錄,在與内務長三上中佐和注排水指揮官稻田大尉交換意見,并仔細研讀了寶貴的一手資料後,山内斷言是損管人員的錯誤操作導緻了"信濃"号的過早沉沒:
"從注排水指揮官到普通操作員,在右舷中雷當時沒有及時打開左舷全群排水口。等大家反應過來、開始向左舷全群注水時,軍艦已經大幅傾斜、無力回天了……這是極爲低級的錯誤,以至于有完好的設施卻無法有效使用,實在遺憾……"
圖36. "信濃"号超級航母和一艘飛翔在海上的"九七"式飛行艇
即使"信濃"号能夠落成,在1944年底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信濃"号缺乏艦載機,原定搭載的零戰後續機型"烈風"開發進度緩慢,到1945年7月才隻有10架原型機,同時日軍也缺乏足夠的優秀飛行員,即使"烈風"和優秀飛行員都能像變戲法一樣按時出現,單獨一艘"信濃"号和區區數十架飛機也挽救不了日本帝國滅亡的命運!
"信濃"之亡最後給人們留下了一段笑柄,阿部俊雄的神經質和過度自我認可一手造成了"信濃"的可悲命運,還有許多許多永遠值得總結的經驗教訓。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給本站投稿隻需要輸入關鍵詞"投稿"-
- 加入粉絲群,隻需輸入關鍵詞"加群" -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裏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