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複蘇,同時也是心理疾病患者最黑暗的季節。
據調查顯示,有超過 5 成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在春季有自殺傾向。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部新片,裏面的主人公和抑郁症患者一樣,都喪失了追求快樂的動力。
它或許不能完全治愈你,卻能在你無助掙紮時給你一絲希望與力量— —
《鲸》
The Whale
導演達倫 • 阿倫諾夫斯基,執導了《黑天鵝》和《夢之安魂曲》這兩部驚世駭俗的巨作。
前者幫助娜塔莉 • 波特曼奪得了一座奧斯卡影後。
後者則用觸目驚心的拍攝手法宣傳了吸毒的危害,爲了能繼續吸食毒品,幾位主人公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PS:他的前任是 " 大表姐 " 詹妮弗 • 勞倫斯,還爲她拍了部《母親!》,結果讓大表姐慘提金酸梅獎的最差女主角 ......
而在剛結束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瞬息全宇宙》成爲了年度最佳赢家,楊紫瓊更是創造了奇迹。
相比之下,憑借《鲸》奪得最佳男主的布蘭登 • 費舍便顯得有些陌生。
但其實,兩部作品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首先,它們背後的出品公司,都是 A24。
這個以主打 Cult、文藝風而出名的小公司,讓許多低成本小衆影片都拿到了主流大獎,成爲了歐美電影制作公司裏獨樹一幟的存在。
其次,布蘭登 • 費舍和楊紫瓊合作過《木乃伊 3》,和最佳男配關繼威在上世紀就合作過《沉睡野人》,緣分妙不可言,另一種意義上的 " 頂峰相見 "。
但相比于楊紫瓊和關繼威的 " 身爲亞裔要面對刻闆印象,闖歐美之路艱難 ",布蘭登 • 費舍的人生經曆可謂用 " 凄風苦雨 " 來形容。
本來他憑借《森林泰山》和《木乃伊》系列星途大好,卻因遭遇了好萊塢高層的性騷擾導緻多年處于半封殺狀态。
再加上他因爲多年間高強度的動作戲拍攝做了多次手術和藥物治療,使得他身材不斷發福。
以後的十幾年内,布蘭登 • 費舍又遭受了離婚、破産、母親去世,兒子患上自閉症一系列人生變故,被觀衆徹底遺忘。
如今,他憑一部《鲸》殺了回來,IMDB 評分 7.8,爛番茄上觀衆好評度高達 91%。
在北美首周末六家影院點映票房達 36 萬美元,創造疫情以來單館票房第二高影片,全球累計票房 3242 萬美元。
《鲸》基于 Samuel D.Hunter 創作的半自傳同名戲劇改編。
因爲照搬了舞台劇的模式,所以影片沒有外景。
向觀衆呈現的,隻有在一間公寓内幾位主人公從頭到尾的對話。
查理(布蘭登 • 費舍飾)的職業是大學教授,但上網課從來不開攝像頭。
學生們不知道的是,在電腦屏幕之外,是一位重達四五百斤的男人。
爲了在外形上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布蘭登 • 費舍每天要化六個多小時的妝造和戴義肢。
這大概是許多觀衆第一次見到如此龐大、還是非喜劇的胖子形象。
查理唯一的好友是當護士的麗茲,在麗茲的照顧下觀衆才能清晰地感受到查理的苟延殘喘。
他無法獨立起身、隻能借助輪椅活動、擠不進房間門、撿起一把鑰匙都費勁,甚至連輕松笑的資格都沒有。
這會導緻他呼吸困難,血壓飙升危及到生命。
在他生命的一周倒計時,除了麗茲還有另外三個人闖進他的生活。
一個名叫托馬斯的青年傳道士。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下午,托馬斯敲開了查理的家門,卻被眼前發生的一幕驚呆了:
查理因爲在看 GV情緒激動,一口氣差點喘不上來,看到托馬斯連忙讓他讀一篇文章。
聽着文章内容,查理逐漸恢複了平靜。
和其他傳道士一樣,托馬斯手拿《聖經》宣傳基督教,試圖讓對方相信隻有上帝才能拯救自己。
可查理壓根不需要被拯救,相反他一直在清醒的堕落。
他拒絕麗茲的話去看醫生、整天胡吃海塞,隻是爲了加速堕落到達死亡的終點。
以及被查理傷透心的妻子,和正處在青春叛逆期,一上來就對他飙髒話的女兒。
沒錯,查理是個騙婚 GAY。
在和妻子生下女兒後,他提出了離婚,和他的學生艾倫在一起了。
然而艾倫因爲出身基督教,在信仰和性取向之間極度拉扯,他最終選擇了自殺,查理徹底成爲了孤家寡人。
這爲後續埋下了伏筆,麗茲其實是艾倫家領養的亞裔孤兒,她也無法認同宗教這一類的東西,因此被家庭視爲異類。
在這裏融入了編劇的親身經曆。
編劇的學生時代曾在一個基督教家庭學校生活了四年,直到他的同性戀身份被曝光,不得已轉去了公立學校。
編劇曾對上帝有着堅定信仰,但這段經曆讓他的信仰頃刻間崩塌。
也正因爲如此,觀衆才能夠得以在《鲸》中窺探到人性的複雜與羁絆。
而查理如同擱淺在陸地上、垂死掙紮的鲸魚,他本身就形成了醜陋奇觀。
影片中有處查理不斷強調的點:他要求學生在寫作時一定要誠實,即遵循内心的真實想法最重要。
所以,當他看到有兩位學生分别寫下了 " 我厭倦了人們告訴我我有前途 " 和" 我想我需要認清事實,接受我的生活可能不會很精彩 "時,
查理終于鼓起勇氣打開了攝像頭,緊接着是衆人投來詫異的神情。
不過這一切都不再重要,影片的最後,查理又拿起那篇文章,懇求讓女兒閱讀。
這篇文章是女兒在八歲時在看完美國著名作家赫爾曼 • 梅爾維爾的小說《白鲸》後寫下的觀後感。
小說描寫了名叫亞哈的船長在被白鲸咬斷了一條腿後,滿懷複仇念頭,一心想追捕這條白鲸,直至失去理智變成了一個獨斷專行的偏執狂。
"《白鲸》代表了一種驚悸、一種神秘、一種征兆、一種激情,它顯示出人生的兇險、命運的不可抗拒和邪惡的無處不在。"
于是,在女兒的聲聲閱讀中,查理眼含熱淚艱難起身,一步步堅定地朝女兒走去。
查理一開始拒絕被救贖,卻終究還是無法避免地走向救贖。
在他生命的最後一秒,他腦海中浮現的是他赤腳站在海邊,身邊是妻子和年幼的女兒。
白鲸注定軀體與靈魂都魂歸大海,查理的死亡寓意着重生。
同樣,每一個深受怨念困擾、在原地接近腐爛的人們,都能會有再度重見光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