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編劇的秦海燕,已經擁有《刺殺小說家》《找到你》《萬裏歸途》等多部知名作品,但她卻把自己的導演 " 處女作 " 給了這樣一部市面上少有的反對家庭暴力的現實題材作品。
曾經和大多數觀衆一樣,秦海燕一直覺得家暴離自己很遙遠,但直到身邊的朋友真實遭遇了家暴,她才對這樣一個常出現在新聞話語中的概念有了切實的認識。身爲創作者的敏感與使命也讓她開始認真思考,如何能讓這樣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見。
同樣作爲一位母親,她說:" 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生活在暴力與恐懼之中。"
以下内容來自秦海燕自述
很多人都覺得家暴這個事情離我們很遠。但 2019 年底的時候,我的朋友真的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我當時很震驚,居住在城市裏,這樣有一定經濟能力、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夫妻,居然也存在家暴的現象。
爲了了解家暴這個問題,我做了大量深入的采訪,也深入到二三線城市和農村,采訪了很多受害者、反家暴相關的工作人員、警察、律師,積累了幾百個案例。
了解後才知道其實家暴發生的概率是遠高于我們的預期的。特别是在城市高知人群和有經濟能力的女性身上,就像我的朋友,同樣也會發生,但她們可能也會成爲沉默的受害者。
有一個案例是一位女教師,在長達十幾年時間裏被家暴,但迫于種種社會壓力沒有告訴過身邊的人,直到她不堪忍受自殺後,旁人才在驗屍時發現了她的鼻梁是被打斷的,她用她的屍體告訴了大家她是被常年家暴的。
我們所謂的 " 精英女性 ",是有一種恐弱心态的,越不願意說自己是一個弱者,越不想讓别人知道她是被傷害的。
所以我覺得在這類人群裏,家暴的現象是更隐秘的,也更需要被大家看見,電影中的主人公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形象。
由秦海燕編劇、執導的首部反家暴題材電影《我經過風暴》已于 8 月 17 日上映。圖源豆瓣
還有一個案例讓我印象很深:一位女性,本身是家庭中的經濟支柱,賺得很多,但她的丈夫每個月隻允許她花 200 塊錢,如果超出這個花銷,就會用家暴來懲罰她。
這也讓我意識到,家暴其實是一種控制模式,跟表面上經濟條件的懸殊或強勢弱勢,其實是有反差的。
可能很多沒有經曆過這樣事情的觀衆會覺得:爲什麽不早一點離婚?她還繼續留在這段婚姻裏,這不是活該是什麽?……
現在這樣的質疑聲音有很多,但是我們要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她們,在這種控制關系裏,本身就會有一種無力感。
很多時候,女性常常爲了孩子選擇隐忍,但家庭暴力其實存在代際傳遞的現象。
采訪中有一個被家暴的媽媽,爲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一直隐忍。但直到有一次,施暴者當着孩子的面再一次施暴,并對孩子說:你學着,這就是讓女人臣服的方式。
這個媽媽才突然意識到,她的隐忍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甚至讓他成爲以後的施暴者,她才決心逃離這段關系。
同樣作爲母親和女性,我真的很能理解她們。這一次的采訪調研,真的是傷其所傷、感其所感、痛其所痛的過程。
做了近 20 年的編劇,我第一次有了這樣強烈的使命感,我要當導演,把這個電影拍完,讓大家看到這樣的故事,并且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電影《我經過風暴》截圖。圖源豆瓣
電影中的女主人公,作爲一個母親,是非常勇敢與堅韌的,她一開始因爲孩子選擇留在這段婚姻中,但也因爲避免讓孩子變成施暴者,她很勇敢地邁出了反抗的一步。
就像片中的台詞一樣,不要讓下一代在生活在暴力和恐懼之中,我覺得這就是這個電影的意義。
策劃: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