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今年看的第一部賀歲電影。
《熱辣滾燙》
如果用一句話來簡單概括我的觀影體驗,就是震撼。
而且不僅是我,是幾乎我們全場整個觀影廳的人,看到結尾都不舍得離場,在那坐了挺長時間。
太震撼了。
電影從上映前到現在,網絡上基本鋪天蓋地都在讨論賈玲瘦了。
她确實是瘦了,但不是那種單薄的瘦,而是非常健康和 fit 的狀态,甚至有六塊腹肌。
我整個人都驚呆了,真的爆燃。
而且看過電影之後你會發現,減重是最不值得一提的。
賈玲飾演的角色樂瑩在影片中要學拳擊,對拳擊賽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拳擊不僅需要非常好的體能,要打比賽,也會有體重上的要求。
于是她跑步、跳繩、打沙袋、動物流、沒日沒夜地訓練,以獲取參賽資格。
她的身體素質全方位增強了,精氣神也全方位提高了,奔跑的時候像是一頭豹子,每一次出拳都充滿着穩準狠的力量感。
她不是變瘦了,是變強了。
當然電影的重點既不是減肥也不是拳擊賽,而是講了一個取悅自己,愛自己的故事。
電影裏的樂瑩其實一直是個善良的人,甚至有點讨好型人格,試圖對身邊的每個人好——父母,姐妹,好朋友,喜歡的男生等等。
就像她和爸爸聊天的時候問,如果有兩個蘋果,一大一小,你會把哪個給别人?
她自己的答案是,都給别人。
整部電影,說的其實是從她愛别人到愛自己的一個過程。
預告片裏有不少樂瑩和昊坤的互動,以至于可能很多觀衆會下意識地以爲,這電影的愛情線很重。
但看過你就會發現,完全不是。
相反,樂瑩真正的蛻變,也是真正開始最打動我的部分,不是練拳,也不是變瘦,而正是她把前面這一整套舊的處事方式都丢下的時候。
現在,兩個蘋果該怎麽給别人呢?
樂瑩自問自答:
" 看心情。"
看心情,就是取決于自己。
從取悅别人,到取悅自己之間的過程,才是這部影片真正想要展示的。
在影片裏,起初樂瑩的體重,其實有點像是某種暗喻。
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說暴飲暴食,放任自己體重超重,背後的深層含義可能是試圖用厚厚的脂肪層和外界 " 隔離 ",以免受到他人的傷害。
同時,暴飲暴食本身也可能是一種情感空虛下,試圖用食物把自己 " 填滿 " 的補償措施。
她需要的未必是食物,而是愛和關心。
那麽後半部分,她的改變也就成了另一種暗示。
看似甩掉的是體重,實際上,是她得到了一種新的,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是後期的樂瑩在家吃飯,電視上播出了一檔羞辱她的節目,家人都覺得有點尴尬,心照不宣地要換台。
樂瑩本人反倒沒有任何情緒,站起來平靜地說了句,我去跑步了。
她在長長的跑道上路過了曾經的男朋友和他現在的伴侶,頭都沒有回,甚至沒有注意到他們。
她關注的隻有自己,隻有腳下的速度,和揮灑在跑道上的汗水。
其實你做的一切都不爲了誰,而是爲了自己。
愛自己,才能變成更快樂的自己。
是的,我們不說更好的自己,說更快樂的自己。
這是影片中我非常喜歡的一種處理。
它并沒有因爲是春節檔,因爲要追求觀衆的觀影快感,而把劇情轉向那一套愛拼才會赢,努力就會變成更好的自己之類的刻闆印象裏去。
關于拳擊,它的呈現很真實,有夢想,肯努力就一定能赢一次嗎?
影片給了很現實的答案。
其實大家稍微用常識也能想得到,一個業餘愛好者,哪怕再怎麽刻苦,能練了短短一年,在第一場比賽就打赢專業選手,這才是天方夜譚。
但赢一次,才是唯一的解嗎?
也未必。
這種處理并沒有影響影片本身的體驗感,高潮部分的震撼和燃也完全沒有落下風,尤其是有一段閃回,非常觸動人心。
走向拳擊場的樂瑩看着玻璃牆裏的自己,她看到的不是現在這個六塊腹肌,一身訓練痕迹的自己,而是曾經那個胖胖的,穿着寬大的衣服,哭喪着臉的自己。
曾經的自己,對着她豎起了大拇指。
而當她被專業拳手擊倒在地時,她想的也不是什麽家人朋友的關心鼓勵,而是曾經的自己,受過所有,所有的委屈——
媽媽讓她把房子過戶給妹妹,妹妹明明有求于她,還對她頤指氣使。
她怕媽媽爲難,挨了頓打還是把過戶協議簽了。
她喜歡上教練昊坤,和他短暫的一段 " 戀愛 ",幾乎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少女心,爲了他的夢想在背後默默付出,結果也是被辜負。
遠房親戚爲了自己的工作,求着她去參加求職真人秀,她站在台上把自己當個滑稽的小醜一樣給别人品頭論足,忍受惡意剪輯和語言暴力 ……
影片一開始的,看似好吃懶做,内向冷漠的背後,全都是她自己說的那句話,隻要我有什麽,都給别人。
盡管别人未必領情,甚至可能以怨報德。
正是這些不愉快的,屈辱的回憶,讓樂瑩在拳擊場上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站起來。
她爲什麽選擇拳擊?
她說拳擊很有意思,兩個人是對手,打得不可開交,但是互相尊重,結束了還能心無芥蒂地擁抱。
可現實中,人們看似你好我好大家好,背地裏幹的,卻多的是互相傷害的事。
她曾經對生活的困惑,迷茫,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失望,不解,唯有在拳擊場上,得以釋放。
這是拳擊真正帶給她的,而直到這裏,輸赢其實已經沒那麽重要了。
想赢一次?
是的。
隻是想赢而已,必須赢了,才能開心?
不是。
這部電影我是帶父母去看的。
電影前半段是非常接地氣的喜劇,父母都能看懂,笑得前仰後合。
後半段則非常燃。
最後的花絮是賈玲的減肥日記,很可愛。
總之,全程的觀影體驗都特别好。
賈玲拍的也不單純是影片中的樂瑩,或者是蛻變的她自己。
是千千萬萬個我們。
千千萬萬個時常迷茫,沮喪,疲憊的我們;
千千萬萬個想要被别人喜歡,想要得到一個真心的擁抱,爲此努力地去付出,去取悅他人,捧出一顆心給别人傷害的我們;
千千萬萬個,依然對生活抱有某種熱情和期待的我們。
所以我們被賈玲在銀幕上的表現所感動和震撼的時候,其實也是看到了潛藏在心裏,那個想要被抱抱,想要被愛的自己。
一直以來,網絡上都有很多關于 " 讨好型人格 " 的讨論,我們很多人在社交中,都難免有想要讨好别人,乃至爲此壓抑自己感受的時刻。
我們怕拒絕别人,怕被人讨厭,甯願委屈自己的好惡去遷就别人的意願。
我們曾經以爲愛出者一定愛返,我們對别人有多好,别人就會反過來對我們同樣好。
然後一次次地,事與願違。
這部電影,也許給我們的是一種全新的思考。
樂瑩說,拳擊場上兩個人打成那樣,最後還能抱在一起,我以爲想要得到擁抱,隻有對人好才行呢。
想要被愛,不止向外去索取,去祈求一種選項。
甚至最重要的,都不是我們如何與外界交手,互動,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否重新看到了自己,重視了自己,學會善待自己。
學會,看自己的心情。
熱辣和滾燙的,是我們一直在跳動的心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