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你可能不信,蘋果還沒造出來的輕薄折疊屏,OPPO 先搞出來了。
先說價格,OPPO Find N5 起售價格 8999 元(12+256GB),和上一代售價保持一緻,不過今年 OPPO 增加了一個存儲更低的版本,降低了新機的準入門檻。
(圖片來自雷科技攝制)
以往的 OPPO Find N 系列總是坐上高通旗艦平台的 " 末班車 ",下一代旗艦平台發布了,才帶着上一代旗艦平台 " 姗姗來遲 "。缺席了整個 2024 年的 OPPO 大折疊,調整了發布節奏,Find N5 今年憋了個大招," 一轉攻勢 ",變成了行業首發高通骁龍 8 至尊版的旗艦折疊屏手機。更重要的是,它是全球最薄的大折疊手機,折疊後的厚度隻有 8.93mm,足以與直闆機抗衡。
作爲 Find N3 老用戶,小雷認爲自己對 OPPO 大折疊屏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獨特的小尺寸和全面的旗艦體驗是我種草的理由。當時,行業都在考慮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和重量中盡可能提供滿配,以匹配旗艦定位和嘗鮮群體的需求。但想讓折疊屏成爲一個長期的品類,就不能站在嘗鮮用戶的角度去發展,而是要将其作爲一個常規産品、市場的常規選擇來做,體驗、可靠必須擺在最重要位置。
這就是 OPPO Find N5 的産品思路——這不是小雷在發布會上聽劉作虎演講後的結論,而是體驗後的真情實感。小雷在春節前拿到了 OPPO Find N5,當做主力機用了一段日子。N5 給小雷的印象就是,它再追求極緻的旗艦配置,而是把機身的減重和減薄作爲最高優先級,先讓用戶 " 無痛拿起 ",再談體驗。

可見,旗艦折疊屏大比拼這件事上,比誰内屏适配優化更好,有的時候不如比一下誰更能勾起用戶拿起折疊屏的興趣,輕薄就是最大的突破口。
從 " 嘗鮮 " 到 " 常用 ",折疊屏這一形态的智能手機已經完成了一次進化,那麽接下來的 OPPO Find N5 是否能更進一步,不再做嘗鮮玩家的 " 玩具 ",而是成爲剛需用戶的一種好用的選擇?我們一起往下看。
(注:以下涉及樣張、性能等測試項目均基于 PKH110_15.0.1.85(SP01CN01)完成)
又輕、又薄,小雷第一次接觸 OPPO Find N5 就是這種感覺,相信大家到線下拿起它的時候,也會有相同的感受。
8.93mm 的折疊厚度,展開之後單邊厚度僅有 4.21mm,參數上 OPPO Find N5 的的确确是目前最薄的折疊屏旗艦。老實說,算上鏡頭凸起,它還沒有去年的 Find X7 Ultra 那麽厚,展開狀态下,更是比最新款的 iPad Pro M4 13 英寸版本薄。
抛枯燥的數據談感受,合上狀态下的 Find N5 在厚度上、重量上與直闆手機已經很接近,就算不怎麽展開内屏,也會是一台手感不錯的直屏手機。和 Find X8 放在一起比較,如果不是中間一條間隙,誰才是折疊屏恐怕還不好分辨。

可能是爲了盡可能将機身厚度壓縮,Find N5 的 Type-C 充電口無法居中,起保護作用的金屬邊框甚至往背闆延伸一點,内屏四周的包邊厚度也做得十分克制緊湊,處處可見 " 減負革命 " 帶來的痕迹。
折疊屏的減重更像是一項 " 摳細節 " 的體系化工程,而非單純的降低配置,越接近物理極限,邊際效應會越明顯,提高零部件的集成度隻是其一,想要把重量降下來,又要保證機身的強度,隻能從材料和結構優化下手。
Find N5 的鉸鏈不簡單,按照官方的說法,其鉸鏈當中的斜闆和轉軸外中框都采用了 3D 打印钛合金,鉸鏈整體減薄 26%,剛度提升了 36%。

而且鉸鏈很緊緻,支持約 20°-120° 角度的懸停,展開機身後,可以感覺到鉸鏈有比較明顯的繃緊,即便用力甩動,鉸鏈也不會有松動的情況。
小雷對此深有體會,鉸鏈支撐力不佳的折疊屏容易産生不牢靠的心理暗示,相比 " 懸停自由 ",讓展開的折疊屏更像一台 " 平闆電腦 ",我想才是更重要的。
如此複雜的結構之下,Find N5 還做到 IPX6/IPX8/IPX9 級别的防塵防水,以至于小雷洗澡的時候也會帶上它看視頻。
看背面,Find N5 的 Deco 還是熟悉的 " 奧利奧 " 造型,但沒有延續 Find X8 系列或前代的樣式,而是做了内環 + 外環且内外曲率不一緻的多層次處理。

就外觀而言,OPPO 也在嘗試做減法,沒有用太多複雜的元素裝點背闆,Find N5 的設計變得樸素不少,并取消了鏡頭參數等點綴,減弱模組的存在感。弱設計強體驗,似乎是 OPPO 今年的打法。
把它打開,一塊尺寸爲 8.12 英寸的内屏躍然眼前。沒錯,Find N5 是迄今屏幕尺寸最大的 OPPO 大折疊旗艦,外屏的尺寸也增長到了 6.62 英寸。一方面是貼近主流的顯示尺寸更有受衆,另一方面,手機厚度減薄,想要确保硬件不縮水,隻能以橫向空間爲突破口,給硬件留足空間,Find N5 也不例外。
大家不妨可以觀察一下今年可能發布的各種 "Slim" 機型,預計都會采用主流的大尺寸方案,來保證機身減薄還可以塞進足夠好的電池等硬件。
至于内外兩塊屏,默認自然色彩模式下,Find N5 的屏幕的白底顯示會有輕微偏暖的傾向,會比較利好喜歡暖色調顯示的用戶,可視角度優秀,隻有在很大角度斜看下才會略微出現偏綠。除此之外,無論是精細度還是亮度,Find N5 的内外兩塊屏幕都是妥妥的旗艦級。

另外,這一代的屏幕折痕隻能用 " 若隐若現 " 來形容,春節這幾天,小雷前前後後折疊了不下 60 次,内屏折疊的痕迹依舊很淺。再加上鉸鏈的位置有很好的支撐,摸起來很平整,感受上更接近傳統的小尺寸平闆電腦。
雖說折疊屏和直闆手機不在一條賽道,但想要變得入流,突破點還是在于日常使用。之所以要把折疊屏的厚度和重量控制到與直闆旗艦同一水平,目的還是廠商死磕日常體驗的體現。
隻有消費者願意拿起折疊屏," 折疊 " 帶來的差異化價值才會被看到,極緻輕薄的 Find N5 也算是走上正道了。
前面提到,OPPO Find N5 今年 " 一轉攻勢 ",成爲行業首發高通骁龍 8 至尊版的折疊屏旗艦。闊别一年才來的 OPPO Find N5,大概就是調整了發布節奏,變成目前唯一能買到的高通骁龍 8 至尊版折疊屏,可能對 OPPO 而言,就是被動轉爲主動的突破。
按照慣例先看跑分,Find N5 的安兔兔跑分成績約 219 萬(打開狀态),閉合狀态下的分數約 210 萬,這顆特殊的高通骁龍 8 至尊版在折疊屏上面的表現還不錯。

(左爲展開狀态,右爲閉合狀态,圖片來自雷科技)
跑分隻是基本的 " 看看實力 ",Find N5 的性能釋放如何,還得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測試來見真章。
作爲 " 必備性能測試節目 ",各家對《原神》的優化已經十分成熟,按理說像 OPPO Find N5 這樣的超輕薄折疊屏手機,應付起來不會太吃力。
實測下來,半小時最高畫質須彌城 + 周邊跑圖(Wi-Fi 狀态、打開超級穩幀)平均幀率爲 45,對比上一代基本沒有倒退,性能釋放并未因進一步減薄做出讓步,幀率控制到 45 幀左右之後一直持續到測試結束,總體幀率曲線很平穩,幾乎沒有出現大幅掉幀。

(Find N5《原神》,圖片來自雷科技)
負載更大且沒有專項優化的《鳴潮》,Find N5 在手機閉合 +WiFi 狀态下,半小時(金州城界跑圖 + 野外跑圖打怪 + 最高畫質)平均幀率爲 47,遊戲進行到 3 分鍾 -4 分鍾時幀率下降到 45 左右,并持續到結束,整個過程的幀率很平穩,抖動率爲 0.66,同樣沒有出現明顯的掉幀。

(Find N5《鳴潮》,圖片來自雷科技)
另外小雷還測試了 Find N5 展開狀态下的表現,以同樣條件運行《鳴潮》半小時,控幀的情況比合上狀态更明顯,猜測是渲染分辨率和精度變高帶來的處理壓力增加,使用内屏打遊戲可能不算一個理想的 " 打開方式 "。

(左邊爲外屏,右邊爲内屏,圖片來自雷科技)
至于《王者榮耀》等低負載場景,現階段的旗艦級産品基本上都能夠完美運行,對手機性能的考驗并不大,基本上可以省略。
總之,帶着 " 我都花這個錢了 " 的心态去看待折疊屏的性能釋放恐怕有些不太合适,折疊屏手機内部寸土寸金,從堆疊空間層面去看,普遍不利于長時間高負載場景。

更何況買折疊屏的多數人群,遊戲場景一般不是最重要的需求點。就拿小雷自己來說,春節回家用折疊屏,遊戲隻是臨時和朋友 " 開黑 ",平時更多的還是打開看看視頻,或者一邊刷信息流一邊關注聊天,應對一些多任務操作。
續航和充電方面,OPPO Find N5 支持 80W 有線 +50W 無線的充電組合。實測 1%-100% 有線充電時間需要 46 分鍾,峰值功率爲 62W。

(圖片來自雷科技)
Find N3 上缺失的無線充電在這一代加了回來,我們也測試了一波,實測 1%-100% 用時約 1 小時 36 分鍾,根據測試儀器顯示,充電功率在 28W 上下浮動。

其實 Find N5 的性能表現在折疊屏裏已經很不錯了,厚度和内部結構的複雜性擺在這,旗艦芯片的意義更多還是在于攜帶更多的新特性,性能隻是其次。
激進的減重策略背後,小雷更關心的還是 Find N5 的影像系統會怎麽樣。
極緻輕薄爲第一要義,影像系統難免做出了一點讓步,整個模組凸起的确很小,這也意味着 Find N3 這個 " 影像天花闆 " 一時半會還是無法攻破。硬件上,Find N5 提供了 8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5000 萬像素的主攝和潛望式長焦。

作爲可折疊的手機,它的拍攝體驗和直闆手機也有很多不同。熟悉哈蘇的小夥伴可能比較了解哈蘇 907X 上獨有的俯視取景玩法。這算不上 Find N5 的專屬賣點,折疊屏在俯視取景上具有天然優勢,例如用更低矮的角度去拍一隻專心吃東西的小貓。

潛望式長焦支持微距拍攝是這一次的意外之喜,也就是說 Find N5 的潛望鏡頭配備了類似浮動鏡組的結構。作爲 Find X7 Ultra 和 Find N3 的用戶,小雷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有了長焦微距,影像系統的可玩性一下子被打開,能夠以不一樣的視角入手。近距離拍攝,構圖有更多的便利性,去除不必要的雜亂元素,淺景深效果也可以讓畫面主體更容易被聚焦,這恰好是此前的 OPPO 旗艦幾乎沒有給到的體驗。
樹根上不規則的紋理和線條變化,都在這張照片上被放大,解析力充足,哈蘇大師的色彩給照片增加了一些類似專業相機的質地。

得益于長焦微距,小雷更願意端起 Find N5 去拍一些紋理感較強的物體。不管怎麽說,成像的下限保得住,給到用戶更靈活的構圖空間和玩法,更契合手機影像的本意。就這一點,Find N5 并沒有因爲輕薄而背離初衷。
小雷最喜歡用的還是大師模式,一方面 OPPO 把 " 純血 " 的哈蘇色彩解決方案放到了這個模式上,另一方面大師模式沒有過多的計算參與進來。大師模式本質上就是手機影像中的專業模式,不過 OPPO 把它當成一種風格化模式,更利于專業用戶。

高倍率變焦則會觸發 AI 長焦,用大模型給照片補充細節,輸出的圖片還算高度可用,從效果來看,OPPO 的策略相對保守,不會 " 無中生有 "。

說起風格化攝影和影像玩法,還是要提一提自動模式,Live Photo、3 個膠片濾鏡,以及 OPPO 新一代旗艦專屬的場景優化無一缺席,另外 Find N5 的人像模式裏還提供了柔美、朦胧、夢幻 3 個柔光濾鏡。隻可惜,過年沒什麽機會拍到好看的煙花,隻能後期再分享了。
适當運用膠片濾鏡、XPAN 模式,也可以拍出不一樣的風格化照片,總之 OPPO 旗艦的相機玩法更多是建立在專業相機的基礎上,目的是增強這套相機系統成片的表現力。

說起夜景模式,Find N5 沒讓小雷失望,天空沒有出現色彩斷層,燈光壓制力度合适,整體畫面比較幹淨,且保留了一定的對比度,盡可能呈現夜晚的氛圍。

而對于室内這種人造光源比較複雜的場景,Find N5 也應付得過來,盡可能保留明暗部分的紋理細節,對于亮度比較高的燈箱,不會采取暴力的 HDR 高光壓制策略,反而會适當讓燈光過曝,來确保畫面符合肉眼的觀感。這些照片在 ProXDR 顯示模式之下,高光部分會被屏幕進一步提亮,不至于顯得畫面很平。

考慮到大幅減薄減重這樣的做法,Find N5 的影像硬件也做了一定的平衡,不過在小雷這幾天的使用當中,還沒有感受到 " 上限不足 " 帶來的拍攝限制。相反,OPPO 這兩年在風格化影像玩法上的擴展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哈蘇自然色彩和幾個濾鏡,其實已經能夠滿足不少普通用戶對 " 口袋相機 " 的追求了。
實話說,小雷相信大家買折疊屏,絕不是單純爲了看視頻和玩遊戲,相比之下,大尺寸内屏攜帶的高效率和生産率更被重視,這也是爲什麽折疊屏手機在普通消費者眼中總帶有商務色彩。
Find N3 上首發的全景虛拟屏,Find N5 上得到了保留,并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這種分屏交互突破了屏幕邊界,能夠同時打開三個 App,跳出 " 适配怪圈 ",又能夠讓用戶更好地聚焦正在使用的界面上。
提升點在于,現在你可以通過 AI 助手一次輸入三個 App 的開啓指令,Find N5 就會一次打開三個 App 的分屏方案,比自己一個個打開方便不少。當然,系統還會識别你的使用意圖提供分屏推薦。

此外,對于常駐全局 Dock 欄比較 " 礙事 " 的問題,Find N3 上的解決辦法是長按隐藏,而到了 Find N5 上則是默認自動隐藏,隻需從屏幕底部輕輕上滑即可喚起,不過目前交互起來還有點不順,容易誤觸發返回桌面的動作,估計可以通過設置觸發區域來避免誤觸,有優化的空間。
小雷并不建議在無限屏模式裏打開負載比較高的遊戲,系統會發出過熱風險提示,調度上可能也會存在差異。
說起 AI,小布助手的設計也十分貼近生活,能夠像常規的聊天助手一樣問答。小雷覺得最好用的還是旅行助手,比如說最近想去重慶玩 5 天,它會生成一個比較具體的每日行程和景點 / 酒店 / 美式推薦,并聯動百度地圖生成一份景點收藏,直接打開就可以用,省下了自己規劃路線的麻煩。

不久前 OPPO 還宣布,将在 Find N5 上首發 DeepSeek-R1 大模型,無需下載直接喚醒使用,支持聯網搜索和輸出本地文件。隻可惜截止體驗結束,小雷還沒有收到相關更新,隻能後續分享了。
而在辦公場景上,Find N5 的 AI 能力也更強了,支持了全局内容搜索,平時在備忘錄、相冊、日曆裏記錄的碎片信息,現在都可以用 AI 助手幫忙篩選和查找。
現在的 AI 智慧文檔助手支持多達 60 個、總 60MB 的文檔同時提問,并在幾秒内完成分析和總結。另外,Find N3 上出色的文檔兼容能力也保留了下來,包括 iOS 上的 Keynote、Pages 等 66 種多平台文檔格式的讀取,一台手機也就夠了。
對 Mac 用戶而言也有好消息,Find N5 加入了蘋果全家桶,支持遠程控制 mac 電腦和拖送文件,并且還針對 Mac 遠程控制提供了仿真 Mac 鍵盤。
如此看來,ColorOS15 不僅在設計細節上看齊 iOS,軟件功能上身體力行,通過文檔兼容和辦公套件成功融入蘋果硬件生态。走完了這一步,一台 " 蘋果還沒造出來的折疊屏 " 就此被補完。
看完這一系列深度體驗,估計大家也相信,OPPO 的确先于蘋果一步把 " 折疊 iPhone" 打造了出來。極緻輕薄、簡約,深度兼容蘋果的軟硬件生态,就是 Find N5 最有力的組合拳。
在極緻輕薄思路影響下的折疊屏,跟完美已經沒有太多關系,但大家也要記住,折疊屏是智能手機當中一個特殊的品類,契合使用場景和需求才能達到 " 完美 " 效果。至少在小雷看來,沖着極緻輕薄和可靠這一點,Find N5 的取和舍是正确的,符合市場需要的。

尤其是對于蘋果生态用戶而言,智能手機的選擇範圍也不在局限于 iPhone,一台能折疊、有遠程辦公能力、兼容蘋果生态的超輕薄設備,用 " 蘋果用戶最好的備用機 " 來形容都有些太小瞧了。
OPPO 甚至還爲 Find N5 做了一套新的開機動畫,可以看到内部對這一代折疊屏的重視程度。
尺寸小、定價高,OPPO Find N3 也有它的不完美之處,而 Find N5 有針對性地解決了這些問題。現在,家家都在卷輕薄,OPPO 就用 " 人有我優 " 的思路,将折疊屏的輕薄屬性卷到當前的天花闆位置。

不再完美,但方向正确,兼容蘋果生态不能說是折疊屏手機的 " 悲哀 ",相反,從體驗上撬動蘋果的忠實用戶,本身也是體驗的一種進步,做蘋果用戶的第一台 " 折疊 iPhone",何嘗不是 Find N5 的緻勝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