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書堂》· 第 438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摘編中信出版社出版書籍
《哲學思維:清晰思考的 12 條關鍵原則》,朱利安•巴吉尼著
責編 | 金木研
第 8198 篇深度好文:5663 字 | 15 分鍾閱讀
社交媒體盛行的時代,我們被各種新聞和信息所包圍,真假難辨,重點模糊。在這樣注意力稀缺的情況下,獨立思考的能力顯得尤爲寶貴。
" 英國暢銷哲普天王 " 朱利安 · 巴吉尼通過深入研究,在新書《哲學思維》中彙集了他 20 年間對 58 位全球頂尖哲學家的訪談和資料,精心提煉出了 12 條至關重要的清晰思考原則。
這 12 條原則是在信息洪流中,提醒我們保持清醒的指南針。我們該如何集中注意力,不被無關緊要的信息分散精力?
如何質疑一切,以确保我們的思考不受偏見的影響;如何推敲每一個步驟,确保邏輯的嚴密性;如何遵循事實,堅持真理;如何使用準确的語言,清晰表達我們的思想;
如何全面思考,考慮問題的各個方面;如何學習心理學,理解人類行爲背後的動機;如何捕捉重點,識别信息的核心;
如何培養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認知局限;如何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如何聯系萬物,建立知識間的橋梁;以及永不放棄,持續追求真理。
《哲學思維》不僅爲那些渴望提升思維能力的讀者提供了寶貴的指導,也爲那些希望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理性的人們提供了實踐的智慧。
一、如何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是判斷所有事情的基礎,我們的注意力非常容易被自己先前的看法和預期影響。
面對具體問題時,我們需要聚焦于問題的實際情況,而非我們預設的期望或假設。
這意味着我們要觀察自己的真實感受,以及事物的實際狀況,而不是被先入之見所左右。
去除這些根深蒂固的偏見需要我們集中注意力來分辨,這是清晰思考的關鍵一步。
在觀察和分析時,我們要警惕自己不要急于下結論。很多人容易将觀察結果直接等同于結論,而忽略了深入探究事物的真實意義。
我們需要學會區分事物的本質含義和我們對它的主觀理解,以及這種含義可能帶來的後果。
同時要提防證真偏差,即隻關注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而忽視那些與自己觀點相悖的事實。
這種偏差可能導緻我們對信息的選擇性接受,從而扭曲了我們對問題的理解。
應該努力保持客觀,全面考慮所有相關證據。通過多聽他人的意見,尤其是那些對問題有深入了解的人,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看法,但同時也要保持批判性思維,不盲目接受任何觀點。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思考的質量和效率。
二、" 質疑一切,
包括你的質疑本身
質疑一切是哲學思維的核心。在提出任何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自問:
這個問題是否真的值得我們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探究?它是源自内心真誠的好奇心,還是僅僅因爲我們被周圍的讨論所帶動?
我們需要構建有意義的問題,避免那些隻有單一答案或過于狹隘的問題,因爲它們可能會限制我們的思維。
同時,我們應該明确質疑的目的。在質疑之前,我們需要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動機,審視自己的動機是質疑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們要誠實地反思自己的動機:
我們是真的想要理解問題的本質,還是隻是在尋找支持自己立場的證據?我們的質疑應該旨在追求真理,而不是爲了維護自己的先入之見。
我們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态,随時準備重新評估和調整我們的思考方向。
質疑一切的目的不是爲了質疑本身,而是爲了通過質疑達到更高層次的理解和認識。
這要求我們在質疑的過程中保持謙遜和開放,始終以追求真理爲目标,不斷地探索和學習。
通過這樣的哲學思維,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世界,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
三、推敲每一個步驟
在論證和推理中,細節往往決定了論證的成敗,所以仔細審視推理過程中的每個步驟,顯得尤爲重要。我們需要确保論證的有效性。
即便是結論看似真實,如果推理過程存在缺陷,那麽整個論證也是站不住腳的。
邏輯學的用詞極其精确,語詞在邏輯學中的含義與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含義大不相同。在日常語言中,用來表示條件 的 " 如果 " 有時就是 " 如果 ",有時卻是 " 當且僅當 "。
這種細微的差别可能會導緻截然不同的推理結果,因此我們需要對這種差别保持敏感。
追求一緻性也是推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目标。
面對矛盾,我們應該努力尋求一緻性,而不是輕易接受荒謬的結論。這要求我們在邏輯上保持清晰和一緻,避免自相矛盾。
同時,歸謬法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檢驗觀點的合理性。如果一個觀點在邏輯上導緻荒謬的推論,那麽這個觀點很可能是錯誤的。
在面對統計數據時,我們需要審慎對待。統計數字背後的含義、來源以及它們能夠推出的結論都需要我們深入探究。
我們不應過分依賴統計顯著性,因爲它可能在其他重要的意義上并不顯著。
通過這種細緻的推敲和批判性思維,我們可以确保自己的思考過程既嚴謹又合理,在信息泛濫和觀點多元的現代社會中,這種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四、遵循事實
遵循事實是實現清晰思考和有效推理的基礎,在充滿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我們必須采取策略以确保我們的思考和決策盡可能接近真實和客觀。
面對聳人聽聞的說法,我們需要仔細檢查其出處和依據,這有助于我們區分事實與炒作。
當我們對某個問題的認識不夠充分或缺乏可靠的專家意見時,我們應該避免越級思考,而是使用元歸納法,考慮類似情況的一般規律。
尋求最佳解釋時,我們應該追求那些在 " 其他條件均同 " 的情況下最簡明、最相關、最全面和最可檢驗的解釋,這符合 TICS 原則:
可檢驗的、兼容并包的、相幹的和簡單的。
在構建解釋時,我們應該運用奧卡姆的剃刀原則,盡量保持簡單性,除非複雜性是必要的。
最後,堅持 FAF 原則——始終檢視事實、密切注意、追問它由此可證什麽——這有助于我們保持對事實的敏感性和對推理的嚴謹性。
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更好地遵循事實,即使在不确定性和複雜性中,也能夠做出更加明智和合理的決策。
五、使用準确的語言
使用準确的語言對于清晰思考和有效溝通至關重要。
明确定義用詞是基礎,在使用任何術語或概念時,我們需要确保對其定義有清晰的理解,并在必要時提供論證。
同時,我們應該避免在定義上采取獨斷的态度,尊重不同觀點的合理性,以促進更深入的理解和交流。
我們需要避免過度或不足的再定義,這意味着不要爲了适應自己的論點而故意擴大或縮小詞語的意義,而應保持詞語的原有含義,确保使用上的一緻性和準确性。
同時,防止模糊性的濫用也很重要。我們應該警惕詞語在不同語境中可能産生的模糊性,避免語義上的滑坡,确保詞語的使用與其指稱的對象相匹配。
在特定語境中,我們應該考慮一個詞語應該發揮的作用,而不是單純追求它的 " 唯一真正含義 "。
語境對于詞語的理解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應根據語境來調整和使用語言。
專業術語應在需要進行重要區分時恰當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術語使用,以免造成溝通障礙。
在辯論或讨論中,我們應該适度用詞,避免過分糾結于詞語的細枝末節,以免陷入無謂的争議,影響溝通的流暢性和效率。
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更加精确和有效地使用語言,這不僅能夠提高我們的思維清晰度,還能夠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傳達更加準确和有說服力的信息。
六、兼容并蓄,全面思考
多角度思考問題是一種提升認知能力的強大工具,它使我們能夠全面地理解問題的複雜性,并從多個視角探索解決方案。
這種全面的視角有助于我們捕捉問題的不同維度,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問題的本質。
跨學科整合是多角度思考的關鍵。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科之間的界限并不等同于自然界的分界。
通過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個部分如何相互作用和協同,從而形成一個更爲完整的問題視角。
同時,我們在探索問題時,應該同時關注細節(分析)和整體(綜合),這兩者都是理解問題的關鍵。
在研究新領域之前,我們應該先檢查是否已有人對其進行了研究和思考。這樣可以避免重複工作,并在我們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同時,我們需要在深度和廣度之間尋找平衡,追求深入理解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犧牲對問題的廣泛視野。
尊重專家意見也是多角度思考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評判專家的觀點之前,我們應該了解他們的領域和知識,認識到自己的知識盲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思考。
此外,情境敏感性對于理解和解決問題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對曆史、個人和社會情境保持敏感,因爲這些情境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都有重要影響。
通過藝術和叙事來培養共情能力和認知同理心,這将幫助我們從不同視角看待問題。
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方式能夠豐富我們的認知框架,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學些心理學
學習心理學對于深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爲、信念和情感至關重要,它爲我們提供了多種重要的視角和工具。
首先,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檢驗直覺,确保我們的決策基于理性和證據,而非僅僅依賴直覺。
這種能力使我們能夠區分想象中的可能性與現實情況,避免在錯誤的前提上做出假設。
心理學教導我們如何将情緒與理智結合,識别情緒背後的判斷,并運用理智來管理和引導這些情緒。
這種理解使我們能夠對人的改變保持開放态度,認識到人的行爲和态度是可以變化的,即使我們通常認爲某些特質是固定不變的。
通過這些心理學的洞察,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人類行爲的複雜性,提高我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八、捕捉重點
找到事情的重點是至關重要的認知技能之一,它要求我們能夠辨别哪些事物真正重要,哪些則是瑣碎或無關緊要的。
在商業領域,錯誤的重點可能導緻管理者和員工在細枝末節上耗費過多時間和精力,而忽視了産品功能等核心問題。
例如,對新網站設計細節的過度關注可能會擠占對産品改進的思考時間,而無意義的會議可能帶來更多的破壞而非益處。
爲了避免這種錯誤,我們應該嘗試從他人的視角看待問題,這有助于檢驗和提升我們對重要問題的判斷能力。
如果我們無法向一個外行人清晰地解釋某個問題的重要性,那麽我們可能隻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
此外,理解人們爲何持有某種觀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
九、保持謙虛
面對新奇的觀點和理論,我們應保持平常心,既不盲目排斥也不過度崇拜。
正确評估自己的知識範圍,避免過分自信,這是保持謙遜的重要一步。
在評價觀點時,我們應關注其正确性而非它的歸屬,因爲真理的價值不在于誰首先提出,而在于其内容的準确性和有效性。
避免爲了反對主流而反對,而應基于觀點的合理性和證據來做出判斷。
培養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性格如何影響思考,并通過自我反思來提高認知的準确性。
最後,保持幽默感,學會自嘲,這不僅能減少他人的嘲笑,還能幫助你保持謙遜,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培養出一種更加開放、謙遜的心态,從而在知識的探索和個人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十、獨立思考,但不要獨自思考
爲了拓展我們的思維和視野,我們不應該将自己與他人及不同的思想隔絕開來。
相反,我們應該積極地與人交流,接觸多樣的觀點和知識。
當遇到學識上的問題時,我們不應獨自苦思冥想,而應與他人合作,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我們需要将眼界拓展到自身興趣、學科或文化之外,接觸和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該心存敬意,同時也要保持批判性,避免盲目接受。
如果我們無法直接向自己敬仰的人提問,可以嘗試想象他們會如何看待某個問題或情境。
我們必須認識到,沒有人能夠完全免疫于群體思維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警惕這一點。避免隻從單一來源或立場雷同的人那裏獲取信息,這樣可以防止我們的思維變得狹隘,避免因爲對某個人或團體的忠誠而限制了我們的思考。
不要陷入聚類思維,即錯誤地認爲某些思想必定是捆綁在一起的。實際上,每個思想都有其獨立的正确性和價值。
我們還需要抛棄錯誤的二分法思維,避免将複雜問題簡化爲非此即彼的選擇題。
最後,在決定聽信哪位專家的意見之前,我們需要進行深入的調查。
首先,确認是否存在一個具備專業知識的真正領域,然後确定合适的專家人選,并最終檢驗這些專家的資質和可靠性。
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更加開放和批判性地接觸新信息,從而促進個人的成長和認知的發展。
十一、把萬物聯系起來
在探索知識和真理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謹慎對待各種主義和學說,将它們視爲有用的分類工具。
理論應當基于事實來構建,而不是迫使事實去适應理論。
對于道德理論,我們應保持一種特别的懷疑态度,不應将其簡單地應用于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而應将它們視爲理解和分析具體情況的輔助工具,并通過現實的視角來檢驗理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我們需要注意,不要将真相的一個方面誤認爲是全部真相,而應該尋求全面的理解。
同時,我們應該努力消除僵化的極性對立,而不是加劇它們。
在分析問題時,我們應該連接真正有聯系的點,避免錯誤地關聯無關的因素。我們還需要從整體上尋求全面的解釋,而不是僅僅從局部來分析事物。
科學主義,即認爲隻有科學真理才是唯一真實的真理,是一種不科學的觀點,因爲它忽視了其他形式的知識和理解。
我們應該發揮想象力,爲理性分析帶來新的思路和直覺,同時也給自己的頭腦留出時間去休息和自由漫遊,讓它通過無意識的方式運作,這有助于我們以更創新和非線性的方式來理解世界。
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更加開放和全面地探索和理解複雜的現實世界。
十二、永不放棄
思考應被視爲一個永無止境的成長過程,而非僅僅是獲取終極智慧的手段。
在這個過程中,未解決的思想問題将始終伴随着我們。随着舊問題的解決,新的問題又會不斷湧現,這是思考的自然循環。
我們需要學會接受這種不确定性,并适應這種不斷變化的狀态。
當我們陷入思考的困境時,可能是因爲我們采用了錯誤的方法或視角。這時,我們可以嘗試回溯問題的起源,換個角度來重新審視問題。
同時,我們不應等待所有重大的不确定性都解決後才繼續生活。
相反,我們應該學會在不确定性中前進,培養适應能力,與未解之謎和疑惑和諧共存。
我們應該抵制确定性、虛假精确性的誘惑。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我們不應因此感到恐懼。
認識到并非一切都可以簡化爲定律或方法。理性是我們的工具,我們使用它不是因爲它是探明真理的最佳途徑,而是因爲其他方法無法帶我們前進。
我們應該認識到思考世界也是我們投身其中的一種最根本方式。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享受反思式人生的滿足感,不斷地探索和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